12.26 唯一能跟袁世凱較量的滿清貴族晚年卻變成了民族罪人

北洋軍中袁世凱是當之無愧的一號人物,那麼誰是二號人物呢?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徐世昌?其實都不是,真正的二號人物其實是一個滿族人,他就是穆爾察鐵良。


唯一能跟袁世凱較量的滿清貴族晚年卻變成了民族罪人

自古英雄多煉獄,鐵良的青年時期並不是太幸福,早年喪父,家境並不是十分寬裕,但是鐵良察覺到通過科舉考取功名似乎並不是滿族人上升的最佳通道,於是投筆從戎,潛心研究軍事,最終到榮祿的府邸當了幕僚。

鐵良為人幹練,果敢,執行上級交代任務的時候不打折扣,是一名掌兵的能員幹才,因此鐵良被榮祿推舉到兵部任職,主要的任務是一同編練在北京的八旗子弟。


唯一能跟袁世凱較量的滿清貴族晚年卻變成了民族罪人

庚子國難後,鐵良到日本考察軍事,歸國後擔任了戶部尚書,主抓全國財政。旋即清政府決定設立練兵處,北洋新軍也由此發跡,主辦是袁世凱,襄辦也就是副主辦就是鐵良。在此期間,鐵良或多或少覺察到北洋新軍受制於袁世凱,而不是受制於朝廷,並提出了擔憂。

1904年,鐵良又復任戶部尚書,但是慈禧太后給他的任務卻是一個馬蜂窩。


唯一能跟袁世凱較量的滿清貴族晚年卻變成了民族罪人

庚子時期東南互保,清末新政四處都需要錢。但是清朝政府官辦的大部分企業卻常年入不敷出,慈禧太后所佈置的任務就是到東南地區蒐集錢糧、排查腐敗、整編地方軍隊。這些任務如果幹的出色,鐵良將得罪地方權貴,如果幹砸了,鐵良將直接成為背鍋俠。

不過鐵良南巡還是讓慈禧太后非常的滿意,鐵良回京後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嘉獎和重用。


唯一能跟袁世凱較量的滿清貴族晚年卻變成了民族罪人

1905年開始,長達六年的袁鐵之爭開始了。

1905年,鐵良就任戶部尚書,隨即著手從財務上對北洋軍“鉤稽精核”,使得北洋糧餉捉襟見肘。同時,鐵良開始在軍中培養自己的勢力,他依靠留日歸來的多爾袞後代良弼聯絡士官學生,與袁世凱嫡系傾軋。對此,袁世凱大為不滿。不久入軍機處,升任軍機大臣。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官制改革,兵部、練兵處和太僕寺統一為陸軍部,鐵良離任軍機,專任陸軍部大臣。慈禧恐袁世凱尾大不掉,將北洋六鎮中的一、三、五、六鎮盡數劃歸鐵良統領,造成鐵良與袁世凱相抗的“均勢”。


唯一能跟袁世凱較量的滿清貴族晚年卻變成了民族罪人


中國古代領導人有兩個毛病:第一,一定是要扶持兩個對立的勢力在一起互相鬥,自己在那找平衡。鐵良曾經在袁世凱手下當過副帥,鐵良的能力袁也是清楚的,於是袁世凱多次包舉過鐵良,而鐵良也利用自己曾經在戶部的關係為袁世凱多次協調軍費,二人總體關係還是比較好的。

第二就是領導一般不相信手下人,兩個人只有斗的你死我活,任何負面的信息都會信以為真,哪怕是謠言。此時的鐵良手上只不過握著全國的金庫,但是袁世凱又有個小金庫,所以鐵良不能完全實現卡死袁世凱,於是慈禧給了鐵良兵權,畢竟在這個滿族老太太看來,滿族人應該更可信一些。


唯一能跟袁世凱較量的滿清貴族晚年卻變成了民族罪人

鐵良的拉攏人當然是滿族勢力的一些翹楚,最開始選擇的是鳳山,但是袁世凱私人魅力不錯,鳳山徹底導向袁世凱,而且被一路保舉到荊州將軍和廣州將軍的位置上。鐵良拉攏的第二個人是滿族新貴良弼,不過良弼這個人心中只有國家,對於黨爭並不感冒,所以其實鐵良在軍中的威信可能不及良弼,根本沒有可能對袁世凱造成多大的威脅。

1908年,載灃成為攝政王。他想給袁世凱和鐵良的鬥爭畫上一個句號,讓袁世凱因為小時候腳上有傷開缺回家,讓鐵良滾出北京,陸軍大臣這個要職被蔭昌所取代,鐵良被要求去江寧任將軍,但實際上鐵良受到張人駿和張勳的雙重看管。

其實鐵良被趕出去還有兩個理由,就是鐵良曾經找到過隆裕太后,企圖讓隆裕太后仿效慈禧太后訓政,排擠載灃,但沒有得到隆裕太后的首肯。載灃打壓出手多半出於自衛的目的。

還有鐵良這個人較為保守,鐵良維護舊制。據說,鐵良執掌陸軍部時,有某司員彙報公務,說了當下最時髦的詞彙“改良”,鐵良立即問:“你剛才說什麼?”該司員“懼而謝罪”。而清末新政早就成了歷史的主流,載灃對於一切給新政設置障礙的人全部清算,鐵良也就是其中的一位。


唯一能跟袁世凱較量的滿清貴族晚年卻變成了民族罪人

1911年11月20日江寧之戰爆發,歷時兩月。雖然清軍傷亡六千人,革命軍傷亡在清軍一倍以上,但是南京失守,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鐵良也乘坐日本的軍艦逃離,旋即被革職。

這裡有必要將江寧之戰和陽夏之戰進行對比,兩場戰役,袁世凱勝利而鐵良失敗,鐵良從此喪失了同袁世凱競爭的任何可能性,於是袁世凱走到清王朝最最核心的地方就沒有人能夠阻止了。

1912年年初,良弼找到了之前一直被拒絕的鐵良,商量一起組建宗社黨。之所以找到鐵良並不是因為良弼這個時候已經看上鐵良,而是因為良弼的主張被袁世凱和慶親王給否決,只有企圖通過鐵良來發揮發揮政治餘熱,於是形成同盟。但是隨著彭家珍的一聲炸彈巨響,鐵良最後的政治掙扎變成了不可能。


唯一能跟袁世凱較量的滿清貴族晚年卻變成了民族罪人

政治失敗的鐵良並沒有消停,而是先後與1917年參加了張勳復辟,於1931年參與了溥儀遠赴滿洲計劃的實施。徹底成為了中國人民的對立面,尤其是參與溥儀密謀建立滿洲國,更是讓當初這位叱吒風雲的將軍成為了民族的敗類。

這裡感覺有必要說一句,有人把鐵良說成漢奸。這裡好多人沒有搞明白鐵良的民族,鐵良是滿族,所以可以稱呼他為滿奸或華奸。


唯一能跟袁世凱較量的滿清貴族晚年卻變成了民族罪人

很多人把良弼、鐵良、恩銘、端方、載澤叫成清末五虎。但是總體評價鐵良最保守,對清末新政和立憲都有抵制態度,遠不如其他四個人開明,到了晚年居然只為了皇室的尊崇,而背叛了滿族乃至中華民族,著實令人唏噓。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鐵良的能力確實不差,但是用錯了地方,跟溥儀去東北瞎搞的都是那些遺老遺少的精英,那麼大能力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的卻是長久的災難和疼痛。有人說可能鐵良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這個也可能。但是辛亥革命將傳統的三綱五常摔在地上,人的思想就應該轉變,載灃不是也沒去東北嗎?

如果是真漢子,想忠於大清就在南京城破的時候學學松壽自殺殉國,或者在良弼被刺殺之後,扛起宗社黨的大旗跟革命黨死磕。等到民國建立後就安安靜靜的做一個守法公民,以鐵良的人脈絕對不會因為溫飽而發愁吧,不應該為了所謂自己老黃曆一般的理想而去出賣民族。

作為一個滿洲的貴族,鐵良如果大清的滅亡而悔恨是沒有良心,但是大清滅亡以後,一味的復辟大清是沒有頭腦。所以鐵良很難說他是一個聰明人。

1938年,76歲的鐵良在天津病逝,在墓誌銘中寫道:噎娼者以公門牆嚴峻,妨害其營私;憎惡者以公體性忠純,不與之朋比。於是機牙四出,釣謗飛謀,足使機隍不安,退出樞府。他認為他一生的不得志是遇到小人,而沒有仔細想想,這個社會哪裡不是充斥著小人呢?人要學的聰明就只能不斷地改變自己的德行,而不要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外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