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燕王姬噲禪讓王位,是為了讓燕國強大?事實並非如此

禪讓制原本是指在遠古時代,統治者把部落首領之位讓給有才華,有能力的人,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例如堯讓位於舜,舜讓位於禹。這種讓位,就是所謂的“禪讓”。


燕王姬噲禪讓王位,是為了讓燕國強大?事實並非如此


堯、舜、禹之間的禪讓故事,是中國歷史上最溫情脈脈、最令人神往的政治童話。不過,荀子認為:“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荀子·正論》)韓非子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韓非子·說疑》)不僅否認了“禪讓”之事,還說舜和禹繼承帝位,是“臣弒君”的結果。另外,唐代的劉知幾在著作《史通》中引《汲冢瑣語》說:“舜放堯於平陽”,說舜是被禹趕到蒼梧而死的,並非禪讓。司馬貞也引《竹書紀年》在其著作《史記正義》中說:“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見也。”

可見,堯、舜、禹之間的“禪讓”故事雖然美好,但其真實性歷來頗受質疑。然而,在中國歷史上,卻有一個人對此深信不疑,並努力仿效堯、舜、禹的禪讓之制,心甘情願地將自己的王位禪讓給臣下。

燕王姬噲禪讓王位,是為了讓燕國強大?事實並非如此


此人就是戰國時期的燕王姬噲。

蘇秦死後,他的弟弟蘇代、蘇厲也以遊說著稱於各國,蘇代在燕國頗受燕王姬噲器重。

時任燕國國相的子之想謀得燕國大權,便與蘇代結為通姻親家。後來蘇代出使齊國歸來,燕王姬噲問他:“齊王能稱霸嗎?”蘇代回答說:“不能。”燕王又問:“為什麼?”蘇代回答說:“他不信任臣僚。”

蘇代這話的言下之意是,燕王姬噲如果想要稱霸天下,就應該信任臣僚。燕王姬噲聽明白了,於是把大權交給子之,以示自己對臣僚的信任。

接著,燕國有個叫鹿毛壽的傢伙也對燕王姬噲說:“人們稱道堯是賢明君主,就是因為他能讓出天下。現在燕王您要是把國家讓給子之,就能與堯有同樣的名聲。”燕王於是把國家囑託給了子之,子之從此集大權於一身。

燕王姬噲禪讓王位,是為了讓燕國強大?事實並非如此


此後,又有人對燕王說:“上古時禹推薦益為接班人,又任命兒子啟的屬下作益的官吏。到老時,禹說啟不能勝任治理天下的重責,把君位傳給益。然而啟勾結自己的黨羽攻擊益,很快奪取了君位。因此天下人都說禹明著是傳天下給益,而實際上是安排兒子啟去自己奪位。現在燕王您雖然說了把國家交給子之,但官員都是太子的人,這同樣是名義屬於子之而實權在太子手裡啊!”

燕王姬噲於是便下令收繳所有官印,把三百石俸祿以上的官職都交給子之任命。從此,子之面南稱王,姬噲年老,不再聽理政事,反而成了臣子,國家大事都由子之來決斷。換言之,燕王姬噲真的仿效堯舜禹的禪讓制,於公元前316年把燕國王位禪讓給臣下子之。

這樣的禪讓,如果最終真的能夠順利進行下去,無疑是非常美好的。但遺憾的是,姬噲的兒子姬平對父親把王位禪讓給子之的行為十分不滿,於是便暗中聯合將軍市被,合謀攻打子之,試圖將燕王王位奪回來。

燕王姬噲禪讓王位,是為了讓燕國強大?事實並非如此


公元前314年,即子之當上燕王三年後,齊宣王田闢彊也暗中派人慫恿姬平說:“我聽說您將要整飭君臣大義,申明父子名位,我的國家願意支持您的號召,做堅強後盾。”

姬平認為,自己內有將軍市被幫助,外有齊國強援,奪回王位的時機已到。於是便聚集死黨發動叛亂,派將軍市被率部進攻子之。不料,市被被子之打敗後,竟然倒戈,反而攻打姬平。燕國從此陷入內亂長達數月之久,死亡達幾萬人,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齊王田闢彊瞧準機會,以章子為大將,率領國都周圍五城的軍隊及北方的部隊征伐燕國。燕國士兵毫無戰意,城門大開不守。齊國因此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大部分燕國領土,並捕獲了子之,把他剁成肉醬,燕王姬噲也同時被殺。

燕王姬噲禪讓王位,是為了讓燕國強大?事實並非如此


俗話說,一口吃不出大胖子。子之之所以能讓燕王姬噲把王位禪讓給他,便在於溫水煮青蛙,設計一步步忽悠,一步步奪權,到最後即便燕王不想禪讓也不可能,可謂工於心計煞費苦心。

有人認為,燕國是戰國七雄中唯一一個姬姓的諸侯,又是一個唯一沒有變法的諸侯,國力孱弱。所以燕王姬噲把王位禪讓給子之,是自願的,目的是為了令燕國強大起來。

其實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姬噲若是真想讓燕國強大起來,可以學習魏文侯,可以學習秦孝公,也可以學習齊威王……後來他的子孫燕昭王求賢若渴,任用樂毅等人,勵精圖治,終於使燕國迅速強大起來就是明證,何必一定要禪讓給子之呢?

所以,姬噲是一個昏聵無能,沽名釣譽的人,這一點應該確定無疑。他想學堯舜禹禪讓,結果令燕國不出數年就爆發了動亂,整個國家也差點被齊國吞滅,真可謂是東施效顰。

禪讓制固然美好,然而,人類的私心和貪慾讓這種制度只能在歷史的故紙堆裡躺著,姬噲禪讓子之行不通,西漢末年禪讓王莽也行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