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眼睛的進化史,人類的眼睛其實並不算完美,而且視網膜還裝反了


眼睛的進化史,人類的眼睛其實並不算完美,而且視網膜還裝反了

人有五種感覺器官,分別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

人類通過這些感覺器官來接收來自外界的信息,從而實現與外界的信息交互。正是因為有了這五種感覺器官,世界對於人類而言才顯得豐富多彩。五種感覺器官並無高下之分,可謂缺一不可。但如果只讓人保留一種感覺器官,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視覺。

視覺,是生物最後進化出來的感覺器官,視覺的出現讓生物邁進了一個新的時代,眼睛被所有生物視若珍寶。想一想,其實很神奇,如眼睛一般精巧的器官,生物是怎麼得來的呢?在生命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時候,都是沒有眼睛的。當然,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生命是單細胞的,自然不可能擁有眼睛。那麼眼睛是何時出現的呢?

眼睛的進化史,人類的眼睛其實並不算完美,而且視網膜還裝反了


通過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分析,在寒武紀早期,生物大多還都是沒有眼睛的。

隨後,眼睛的雛形才慢慢誕生,那就是眼點。所謂眼點,就是大量感光細胞的聚集點。感光細胞是地球早期生命身上就存在的細胞,這種細胞可以對光線的強弱做出反應,很多藻類生物利用感光細胞來識別白晝與黑夜,在白晝時上浮進行光合作用,而黑夜時則下沉進入海底,而當這種感光細胞大量聚集在一個區域之後,就形成了眼點。

眼點比單純的感光細胞具有更好的光線感知能力,但這並不能滿足生物的需要。眼點雖然能夠很好地感知光線的強弱,卻不能夠識別光線的方向,這可怎麼辦呢?不難,改變眼點的形狀就可以了,讓眼點向下凹陷,形成一個小坑,光線進入小坑會產生陰影,於是便能夠感知光線的方向了。

眼睛的進化史,人類的眼睛其實並不算完美,而且視網膜還裝反了


生物擁有了能夠辨識光線方向的眼點之後,其實已經很滿意了。

可此時卻有了一個新的問題,眼點向下凹陷形成小坑之後,這個小坑很容易堆積髒物,為了避免髒東西進來,就只能給這個小坑加一個蓋兒,在蓋上只留下一個小孔。此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如果你有仔細上物理課,一定知道發生了什麼,是的,小孔可以成像,現在不僅有光,而且有圖像了。

此時這個可以成像的器官已經可以稱之為眼睛了,圖像雖然模糊,不過也足夠令人欣喜了。可是,生物很快發現,進髒東西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有了小孔之後,髒東西雖然不容易進來了,但並不能完全進行阻隔,而且一旦進來,反而不好弄出去。怎麼辦?必須得加個鏡片。

眼睛的進化史,人類的眼睛其實並不算完美,而且視網膜還裝反了


生物們各顯神通,分別用透明的角質皮膚或膠質組織製造出了鏡片,此時的眼睛便成為了一個完全的封閉式結構,沒錯,眼球誕生了。

在將各種液體填入進眼球之中以後,眼睛不僅能夠感受光線和辨識圖形,還能夠看到顏色了,這就是眼睛之內的液體對光線的折射作用。至此,眼睛已經完全形成,而率先擁有眼睛的生物則成為了毫無疑問的強者。

眼睛所能夠接收到的信息量是其它任何感官所無法比擬的,於是率先進化出眼睛的生物便能夠輕鬆捕獵和躲避天敵,獲得了最佳的生存空間,於是它們的進化速度也加快了,最終成為了寒武紀最強大的一批生物,奇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生物的整個進化歷程中,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可以說是進化得最為完美的,但這個完美卻不包括眼睛。

眼睛的進化史,人類的眼睛其實並不算完美,而且視網膜還裝反了


脊椎動物的眼睛在進化的過程中似乎出了一點問題。問題就是視網膜裝反了。

而以章魚為代表的一些非脊椎動物反而擁有了完美的眼睛。對比一下就能夠看出,章魚的眼睛視網膜在前,而視神經纖維處於視網膜後方,視神經纖維對視網膜起到了拉扯的作用。而以人類為代表的脊椎動物,卻是視神經纖維在前,而視網膜在後,這就導致了視網膜會發生脫落,如果患上了近視,視網膜脫落的風險更是會大幅增加。

​而且視神經纖維在視網膜前​方,它還得穿過視網膜,所以還得在視網膜上打孔,因此脊椎動物的視覺存在盲點,之所以平時不覺得,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對圖形進行了智能修正。造成這種缺憾的原因就是脊椎動物創造眼睛的過程中順序出現了一點點問題,不過這已經是無法更改的了,還在我們對現在的眼睛也已經足夠滿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