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漫长的颁奖季,终于接近了它的终点,作为美国电影工业最高奖项的奥斯卡,原本就是一个名利场,超过9000名可投票成员的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是奖项的主宰者。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在“最佳影片”的选取上,奥斯卡一直有自己的局限。平衡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奥斯卡,是妥协的,也是保守的。

《低俗小说》《肖申克的救赎》《断背山》和《三块广告牌》的遭遇大抵如此。而像科幻、恐怖等类型,也向来就不是奥斯卡的菜。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这里的5部与奥斯卡有关的影片,它们不是当年的“最佳”,但是历久弥新。爱电影的我们能看到,已足够幸运。


01《少年时代》 2014

影片将镜头聚焦在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记录了少年梅森(Ellar Coltrane)从6岁到18岁的成长轨迹。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题材并不新鲜,但特别之处在于,记录男孩的长大成人,导演 Richard Linklater 整整花了12年,影片中的人物随着时间的真实流动一同变化——长大,或是变老。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12年,时光流过。

Linklater 表示,这部电影有不少他自己的回忆,从头到尾都非常私人化,片中父亲的职业和婚姻状况,来自真实经历

。尽管平淡琐碎,但看着银幕上所有人容颜和形体真实的改变与衰老,已足够震撼。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这部低成本的独立制作,在全球范围内赢得的票房与口碑异乎寻常的成功。遗憾的是,第87届奥斯卡,《少年时代》不敌《鸟人》。

Patricia Arquette 贡献了生涯最佳演出。12年,她用自己的年华老去真实塑造了母亲一角,实至名归。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用影像默默留住时光是值得敬畏的,无论何时开启,《少年时代》都将是“一期一会”的人生体验,弥足珍贵。


02 《无爱可诉》2017

影一个即将分裂的现代俄罗斯三口之家,无尽争吵的夫妻珍娅和鲍里斯,都寻找到了新伴侣,并渴望开启新的感情生活,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放弃12岁的儿子阿廖沙。眼看二人无休止的谩骂与争斗,阿廖沙却悄然失踪。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第90届奥斯卡,从颁奖季一开始就厮杀的《水形物语》和《三块广告牌》将悬念持续到最后一刻。最终,触及种族歧视、少数族裔、性向、跨物种等多重议题的《水形物语》赢得最佳影片,也让有关好莱坞“政治正确”是否矫枉过正的争议,一直持续到颁奖之后。

当届喧嚣的奥斯卡上,入围最佳外语片的俄罗斯电影《无爱可诉》显得格外沉静、低调。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这是一出俄罗斯中产阶级的“婚姻故事”,片名“Нелюбовь”,意为不爱、不喜欢,英文片名译为“Loveless”。爱的缺失造成家庭关系的疏离,体制的崩坏造就人心的冷漠,延续了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一贯的对于家庭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亲情缺失导致儿子出走,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冷漠与撕裂。片尾乌克兰危机的电视新闻,稍显直白地表达了导演的政治隐喻。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冷静克制的导演萨金塞夫,总在用他诗意的镜头,撕开伤口给你看。如此冰冷,却直抵人心。


03 《醉乡民谣》2013

2013年第66届戛纳电影节,《醉乡民谣》收获评审团大奖。

次年奥斯卡,获得7项大奖的《地心引力》成为最大赢家,《为奴十二年》摘得最佳影片。而《醉乡民谣》几乎被无视,提名的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效果两项也最终也是无疾而终。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这部由科恩兄弟编剧并执导的影片,背景设置在1961年的纽约格林尼治村,讲述一位失意的民谣歌手困顿、沮丧、挣扎与奋斗的生活。但故事灵感来自民谣歌手戴夫·范·容克。

鲍勃·迪伦曾经说过:“其实我只想成为戴夫·范·容克那样的大明星。”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鲍勃·迪伦、苏西·罗托洛、戴夫·范·容克。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年代啊。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贾斯汀·汀布莱克亦有参演。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影片中的勒维恩比起真实的容克要窘迫、潦倒得多。纽约的大雪天,连一件大衣都没有的他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只能辗转寄居朋友家的沙发。酒吧卖唱收入可怜,新专辑又遭遇冷落,连一同流浪的橘猫都离他而去……

即便如此,怀揣才华与梦想的勒维恩依然固执,为迎合大众口味做出妥协,不是他的选择。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醉乡民谣》聚焦的只是勒维恩短短的一周,折射的却是一个时代。

“Hang me, oh hand me, I'll be dead and gone. ”勒维恩在煤气灯酒吧里的浅吟低唱,像是那个逝去时代最好的注脚。“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04 《穆赫兰道》2001

深夜的洛杉矶,一辆汽车缓缓行驶在蜿蜒曲折的穆赫兰大道上,昏暗的汽车后排,端坐一位冷艳的神秘女子(劳拉·哈灵饰)。夜色深沉,灯火鬼魅。行至一处寂静之地车慢慢停下,女子正在疑惑,司机掏出手枪胁迫她下车,刹那间,飞驰而来的飙车党和他们迎面相撞。幸运的是,女子竟然奇迹生还...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粗浅苍白的文字,根本不足以描述这部“史上最烧脑的”悬疑神作。国外影迷还自建了专门的解谜网站(www.mulholland-drive.net)。而对于本片情节或寓意的解释,导演大卫·林奇都一一回绝。“像一个侦探一样把谜题解开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而告诉他们却会剥夺他们深思熟虑、切身感受并得出自己结论的乐趣。”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第74届奥斯卡,讲述传奇数学天才约翰·纳什的《美丽心灵》荣获最佳影片,《穆赫兰道》仅提名一项最佳导演,最终无果。相比离奇诡异的《穆赫兰道》,天才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显然更能打动评审。《穆赫兰道》被冷落毫不意外。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奥斯卡第11届理事会奖颁奖典礼上,大卫·林奇得到学院颁发的终身成就奖(Academy Honorary Award)。曾经三次入围、四获提名的大卫·林奇,始终无缘奥斯卡。如今这座小金人,也算是聊以安慰了。


05 《伴我同行》1986

四个年少男孩,一段冒险旅程。他们结伴,行经铁路沿线、穿越森林泥沼,只为找寻传闻中一具失踪男孩的尸体。

影片改编自著名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短篇小说《尸体》,原著小说集中另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就是经典的《肖申克的救赎》。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事实上《伴我同行》不血腥、不恐怖、也不猎奇。它很真实,细心描摹了青春年少的脆弱、恐惧,以及执念和勇气。

这是一部充满怀旧气息的青少年题材影片,关于成长,关于友情。有趣的是,同样充满怀旧感、由Netflix出品的《怪奇物语》也向《伴我同行》致敬了一把,四人设定如出一辙,铁轨一幕更是似曾相识。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片中四位小演员的表演相当出彩,年龄最大的瑞凡·菲尼克斯当年也只有15岁,而他正是出演《小丑》的华金·菲尼克斯的亲哥哥。

回顾奥斯卡,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好电影

第59届奥斯卡,越战题材电影《野战排》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4个奖项,《伴我同行》仅获得最佳改编剧本提名,但这并没有影响它日后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影片取景地俄勒冈州布朗斯维尔市,从2007年开始的每年7月都会举办特别的

纪念日“Stand By Me Day”

回不去的,那年夏天。感谢有你,伴我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