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黃自元,一代楷書大家,集歐陽詢柳公權之大成,間架結構學他沒錯

最先接觸到黃自元是在沈尹默《學書有法》中看到的那個著名橋段:“陳獨秀說:你的字其俗在骨,我初聽了,實在有些刺耳,繼而細想一想,他的話很有道理,我是受過了黃自元的毒,在沾染上一點仇老的習氣,那是時,自己既不善於懸腕,有喜歡用長鋒羊毫,更顯得拖拖沓沓的不受看。”其俗在骨還有黃自元的功勞?那黃自元得有多俗啊!於是就搜些黃自元的作品來看。沒看出來有多俗,反倒還挺喜歡的。

黃自元,一代楷書大家,集歐陽詢柳公權之大成,間架結構學他沒錯

黃自元書法《楊君墓誌》

初觀黃自元的字,第一個感覺就一個字“穩”,就像石佛鄧肯一樣,發揮穩定。很多書家,在一篇作品中,把單個字挑出來品味,有一些字特別精彩,讓人拍案叫絕,有些字一般水平,還有些寫得比較失敗(當然,這個比較的對象是跟他自己的最高水平)。而黃自元的字,一整篇都很精彩,沒有敗字,因為沒有敗字,也就沒法把最精彩的給襯托出來。

黃自元,一代楷書大家,集歐陽詢柳公權之大成,間架結構學他沒錯

黃自元的楷書基本上脫胎於唐楷,雖然他以歐楷最為知名,但他的取法又不僅限於歐楷。在結構和筆法上有很濃厚的柳公權的韻味。較之於歐陽詢的含蓄, 黃自元的楷書更飛揚, 並且他糅合了柳公權用筆稜角分明的特點。

黃自元,一代楷書大家,集歐陽詢柳公權之大成,間架結構學他沒錯

在用筆上取法歐陽修,鋒起筆,鋒芒外露, 但在橫、豎、撇等筆畫的起始處又多加頓挫, 形成了柳體最有特色的方頭,峻峭中隱含端正。在收筆時, 他強調楷書用筆的連貫性, 回鋒和出鋒對比明顯, 尤其在筆畫的末尾放筆處更是極盡放縱之能事, 瀟灑自如。在結體上, 他取法歐楷的瘦硬挺勁, 甚至誇張了歐字的峭拔, 但他同時捨棄了歐體的險峻, 吸收了柳體的穩健, 又略微提高字的重心, 整個體勢挺峭飛動而又端莊秀雅, 可謂對結構處理爐火純青,匠心獨具。縱觀清代楷書諸家, 結體之精微, 無出其右者。

黃自元,一代楷書大家,集歐陽詢柳公權之大成,間架結構學他沒錯

如果說用李世民評王羲之“盡善盡美”的標準來在雞蛋裡挑點骨頭的話,還是能在黃自元的作品中挑點兒不太完美的地方來。首先是在筆法上,骨節和筆畫末尾處過於外露, 秀勁有餘而淳厚不足, 失之中和,含蓄,就像看著那種特骨感的美女,哪兒都好,就是缺點風韻。其次則可能是黃自元由於從小受“館閣體”的影響, 在字的結構處理上促使每個字大小一致,造成大小一倫,布如算子的觀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楷書整體章法的靈動和變化。即使如此, 在楷書上,無論是小楷,還是中楷,大楷, 整個清代能與他比肩的著實不多。

黃自元,一代楷書大家,集歐陽詢柳公權之大成,間架結構學他沒錯

同治帝之母病逝時,黃自元奉詔書寫《神道碑》,受到同治帝讚賞,賜以“字聖”名號。雖然不能與書聖相比,字聖也算是對他最好的褒獎了吧。在返回頭琢磨沈尹默所說的中了黃自元的毒,實在是有些替人背鍋的味道。俗便俗,唯一的原因不過是功力不到罷了,與黃自元何干啊。

黃自元,一代楷書大家,集歐陽詢柳公權之大成,間架結構學他沒錯

在流行書風橫行,醜書,行為藝術大受追捧的當下,更應該弘揚那些取法嚴謹,遵循傳統的書家和作品來作為學習的範本。黃自元的作品,以及他學書的方式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範例。此外,他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是集古之大成的優秀書法教材。在這上面下一定的功夫,必有所成。

黃自元,一代楷書大家,集歐陽詢柳公權之大成,間架結構學他沒錯

作為一個以書法聞名的名士,黃自元卻不是一介埋首書齋的腐儒。他興辦實業,開堂講學,還與譚嗣同等人一起創辦時務學堂,為中華民族培養了一大批救亡圖存的人才,如黃興、蔡鍔、唐才中等。這樣的人難道不應該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偶像之一嗎?

黃自元,一代楷書大家,集歐陽詢柳公權之大成,間架結構學他沒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