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全球近六成員工隨時待命,工作和生活界限模糊

在移動化和數字化時代,一部手機就能實現移動和遠程辦公,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任仕達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全球59%的員工聲稱他們的工作與個人生活交織在一起。就算在正常工作時間之外,他們也會立即回應與工作相關的電話,電子郵件和短信。

據研究,在非工作時間內收到工作信息,按照各國人的回覆速度來看,印度幾乎全民隨時待命且反應最快(92%),荷蘭人的反應最慢(38%)。

當下的中國職場,微信已經介入到每個人的私人和公共生活之中。隨時回覆微信似乎已經變成了一份工作必備項。全球超過一半的僱主表示希望員工在正常工作時間之外保持聯繫,其中中國僱主對員工的期待最高,達到89%。“加班文化”蔚然成觀的日本僅有37%,比例最少,這可能與社會重視、政策和嚴格的勞動法有關,其次是丹麥和瑞典(39%)。

全球各國受訪者中,中國上班族表現出了最高的工作積極性。89%的受訪者願意在方便的時候做出回應與工作相關的電話,電子郵件和短信。這一比例高居榜首,遠高於全球65%的平均水平。

有趣的是,儘管世界多國均從國家制度層面保障勞動者權利,比如嚴令禁止,法國政府在2017年1月出臺了一項新法,賦予上班族下班後“斷網權”(right to disconnect),工作時間之外可以不理會工作郵件或電話。不過本次研究中仍有48%的法國僱主表明,希望員工能夠在下班時間裡隨時候命。

格蘭西部大學的學者朱麗葉·詹恩曾經發表了關於“隱形加班”的觀點,一時引發關注。在她看來,發達的移動設備和社交軟件,無形間拉長了工作時間。她主張,“通勤時間處理工作電子郵件,應該計入工作時間”。

八小時工時成了偽命題,除了工作日全天候待命,上班族們在假日能不能夠放下工作,享受當下呢?45%的受訪者表示,僱主希望他們在假期和個人休假期間進行遠程工作溝通。其中,印度人度假時候壓力最大。

對“工作狂”們來說,隨時保持工作參與感和追蹤更新的狀態,也不是一件壞事。43%的人表示很難放下手上工作,也願意在假期裡處理與工作有關的事情。

任仕達通過調查各國上班族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還有另一個新的發現——當人們不得不在私人時間工作時,在工作時間處理私人事務已被普遍接受。全球範圍內,67%的人說他們有時在工作時間內處理私人事務。

在朱麗葉的研究中,她認為現狀和未來趨勢都不容樂觀,研究結果暗示關於工作和生活的討論將變得越來越複雜,如何劃分公私界限即成前所未有的難題。隨著靈活辦公的廣泛應用,社會和企業需要引入更多的監督和生產力問責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