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離不開達式常的《年青的一代》

離不開達式常的《年青的一代》

1965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年青的一代》講述了幾個由上海到邊遠地區從事社會主義建設工作的青年人,通過他們在對待生活、友誼、愛情和事業諸方面的不同態度,引發出該怎樣去教育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為社會主義事業爭做貢獻的主題。


離不開達式常的《年青的一代》

影片改編自陳耘創作的同名話劇。1963年6月,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教師在該院實驗劇場首度公演該劇,立即引起轟動,短短20天即演出27場,觀眾達一萬七千餘人。由於演出之際正值高校畢業分配,大批的青年學生主動要求像主人公一樣,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離不開達式常的《年青的一代》

當時在上海的空軍司令劉亞樓看了該劇,覺得劇本很好,提出用空政話劇團的話劇劇本《年青的鷹》和上戲交換。同年9月,空政話劇團在北京演出《年青的一代》掀起了新一輪高潮,不但年輕觀眾踴躍,連很多老幹部都來看了。中央領導從更深遠一層的意義來看這部戲的主題,提到要從“在和平建設時期如何防止革命後代變質”這個高度來加以闡釋。周總理還幫助修改了劇本,劇中烈士遺孤林育生的生母在獄中就義前給兒子寫的遺書,就是周總理親筆改的。


離不開達式常的《年青的一代》

為了參加1963年底的華東話劇匯演,此前分別演出該劇的上戲教師劇團、上海青年話劇團和上海電影演員劇團聯合成立了《年青的一代》劇組,彙集了當時一批優秀的電影和話劇演員,齊心協力把這出戏打磨成了精品,在匯演中贏得廣泛讚譽,並獲得了文化部頒發的優秀話劇獎。

離不開達式常的《年青的一代》

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趁熱打鐵,決定將該劇搬上銀幕,由原作者陳耘和導演趙明共同改編,改編劇本與原劇相比變動最大的就是主人公從林育生換成了蕭繼業,從而突出了正面人物形象。


離不開達式常的《年青的一代》

片中蕭繼業、林嵐的扮演者楊在葆、曹雷,是導演趙明在觀摩了全國各地七臺話劇演出後從中挑選出來的佼佼者,他們均畢業於上戲,當時分別為上海青年話劇團演員和上戲教師。


離不開達式常的《年青的一代》

扮演林育生、夏倩如的達式常、朱曼芳,是上海電影專科學校畢業生,當時都還是初入影壇的新秀。


離不開達式常的《年青的一代》

上影的老演員凌之浩、沙莉、溫錫瑩、趙抒音都在影片中演老一輩,扮演李榮生的顧政勇當時還是一箇中學生。


離不開達式常的《年青的一代》

他們中或已在舞臺上扮演過同樣角色,或熟悉告別不久的大學生活,或具有從影經驗和精湛演技,但為演好所飾角色都下了很大功夫,以時代特徵鮮明、激情充沛飽滿、富於生活化的表演,將一個個具有典型特徵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於銀幕之上。


離不開達式常的《年青的一代》

攝製組對這部影片的拍攝相當認真。青年演員在開拍前花了不少時間做小品,排戲,熟悉角色,並曾先後到北京地質學院、南京大學地質系和北京、蘇州兩地的地質勘探隊深入生活。


離不開達式常的《年青的一代》

該片於1965年8月初正式公映,受到各方面歡迎和好評,普遍認為影片較之原劇有很大提高,主題思想更鮮明,人物形象更突出,環境背景更準確,可是就是這樣一部各方交口稱讚的影片卻仍在文革中遭到禁映。


離不開達式常的《年青的一代》

文革後期,上海電影製片廠重拍了該片,主創人員作了大幅調整,原來編劇之一兼導演的趙明退居藝術顧問,由曾是副導演的凌之浩牽頭執導凌之浩曾是上海電影專科學校的教員,他惟獨留下愛徒除達式常,繼續飾演林育生,當時達式常雖然已經35歲,但依然顯得年輕,而且演技更成熟了,只是缺少了當年的清純。

離不開達式常的《年青的一代》

其餘角色悉數易人,畢鑑昌取代了楊在葆,李秀明取代了曹雷,但情節結構乃至一些場景、調度等,則大多與原片一樣。《年青的一代》新版雖升級為彩色,拍攝製作亦很考究,但囿於特定政治形勢,迎合極左思潮的色彩更為濃重,其影響及魅力已遠不及10年前的原版黑白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