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越來越像奧匈帝國的英國:以奧匈帝國為例,探討英國脫歐後的走向

奧匈帝國,由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組成,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立憲制二元君主國。一百多年前因為在一戰中戰敗,導致帝國崩潰,分裂為奧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92年,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解體,分裂成捷克、 斯洛伐克兩個主權國家)三個主權國家。而反觀今日脫歐後的英國,和當時崩潰前的奧匈帝國國情是極其的相像。今天我們就探討一下奧匈帝國崩潰之因,以及英國脫歐後的危機。

越來越像奧匈帝國的英國:以奧匈帝國為例,探討英國脫歐後的走向

英國越來越像奧匈帝國

1918年11月11日,以德國為代表的同盟國在一戰中戰敗,作為同盟國之一的奧匈帝國再也壓制不住國內的民族矛盾,帝國境內一系列地區紛紛宣佈獨立,奧匈帝國自此永遠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作為歐洲的主要國家之一,已經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存在於歐洲大地上幾個世紀了,1867奧地利帝國接連在意大利統一戰爭和普奧戰爭中失利,其國際地位相對下降。因此境內各民族要求自治的聲浪也日益高漲。有呼聲要求帝國改為聯邦制,也有認為匈牙利應該獨立的意見。帝國境內的各個民族紛紛要求參政,並且提出自己的主張:

  • 1. 二元帝國方案一(德意志人+匈牙利人)
  • 2. 三元帝國方案一(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捷克人,安德拉西設想的方案)
  • 3. 三元帝國方案二(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所有斯拉夫人,費迪南大公設想的方案)
  • 4. 五元帝國方案一(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捷克人+克羅地亞人)
  • 5. 五元帝國方案二(德意志人+匈牙利人+奧地利帝國境內捷克人與波蘭人+匈牙利帝國境內克羅地亞人與羅馬尼亞人)
  • 6. 七元帝國方案一(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捷克人+克羅地亞人+波蘭人+羅馬尼亞人+塞爾維亞人)
  • 7. 七元帝國方案二(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波蘭人+克羅地亞人+羅馬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和烏克蘭人等所有其餘民族)
越來越像奧匈帝國的英國:以奧匈帝國為例,探討英國脫歐後的走向

除了第一種方案以外,其餘的都因為奧地利皇室和匈牙利貴族的反對遲遲無法生效以至於最終被廢除。百般無奈之下,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與匈牙利相妥協,建立了共主邦聯——奧匈帝國,以避免帝國的分裂。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改革後的奧匈帝國並沒有很好的處理國內的民族矛盾,一戰的失利使得矛盾徹底爆發,幾個世紀以來歐洲大地上最為強大的帝國在短短的幾天內分崩離析。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奧匈帝國的崩潰是似乎因為在一戰中的失敗。但是幾個世紀以來帝國內部一直存在著分裂國家的勢力在其國土上活動,要求國家進行改革,並在1906年提出了一個"大奧地利合眾國"的方案,其目的在於奧匈帝國的聯邦化並解決其境內嚴重的民族問題。可惜這個設想並沒有得以實施。

而今天,正式國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英國像極了一戰前的奧匈帝國,熟悉英國曆史的人都知道,英國其實是由4部分組成: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其中蘇格蘭一直在尋求獨立,並於2013年進行了獨立公投,除了蘇格蘭,北愛爾蘭孤懸英國本土之外的愛爾蘭島,也一直在尋求和島上的另一個國家愛爾蘭合併,剩下一個威爾士本來沒有獨立的傾向,但是在英國投歐和蘇格蘭公投的影響下,其支持獨立的政黨開始嶄露頭角,在議會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也正在向獨立邁進。英國內部的種種問題隨著脫歐帶來的動盪而爆發,或者說脫歐更像一個催化劑,催化了脫歐之前英國就存在的各種問題。

越來越像奧匈帝國的英國:以奧匈帝國為例,探討英國脫歐後的走向

在2016年的脫歐公投中,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兩區皆大比數支持留歐。而根據近月的民調,如果英國脫離歐盟,將有更大比例的兩區民眾支持脫離聯合王國,以保歐盟成員地位。種種跡象表明,英國即將步入奧匈帝國的後塵。

奧匈帝國的崩潰

作為當時世界上的列強之一,歐洲大陸國土面積第二的奧匈帝國,其在一戰中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甚至可以說是很慘。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身亡,奧匈帝國就決心以此"契機"來和宿敵塞爾維亞算一算總賬。於是主動宣戰歐洲小國塞爾維亞,並且前後兩次集結軍隊入侵,但是都以失敗告終,並且損失慘重。而且在1915年意大利轉投協約國後,奧匈帝國並未建立起實質性的戰線,還被意大利拖住了40個師的兵力。隨著漫長的4年戰爭之後,奧匈帝國的食物以及各種資源告罄,帝國的無能激起了國內民眾的反叛情緒,他們希望能有一個截然不同的未來。而執政的君主在面對國內興起的左翼派系、自由派系以及極端民族主義者時無能為力,而也正是因為這些派系使得戰後的奧匈帝國四分五裂而不復存在。

越來越像奧匈帝國的英國:以奧匈帝國為例,探討英國脫歐後的走向

其實分裂對於奧匈帝國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情,幾個世紀以前是一直是哈布斯堡家族統治著這個國家和神聖羅馬帝國,匈牙利並不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1687年,哈布斯堡王朝動用了很大資源才從奧斯曼帝國把匈牙利奪走,並納入自己的版圖。而隨著奧地利帝國的威信下降,不得不在1867年答應匈牙利的要求,提出了奧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恢復匈牙利王國傳統的地位(法律上和政治上),建立了奧地利-匈牙利的二元君主制帝國,即奧匈帝國。在最鼎盛時期,奧匈帝國包含了德國人,匈牙利人,捷克人,克羅地亞人,烏克蘭人,意大利人,波蘭人,斯洛伐克人,羅馬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也正是因為塞爾維亞人為了擺脫奧匈帝國的統治,而在薩拉熱窩刺殺了費迪南大公,導致了一戰的爆發。

奧匈帝國內部不僅民族問題很多,工業革命也落後歐洲大陸其他國家一個時代,雖然在奧匈帝國君主專制的統治下工業化、現代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一戰的爆發,這一切都破滅了。顯而易見,一戰並不是奧匈帝國的崩潰的主要因素。一戰只不過是引爆了早存在於奧匈帝國內部的問題。

越來越像奧匈帝國的英國:以奧匈帝國為例,探討英國脫歐後的走向

脫歐的英國和一戰前奧匈帝國的異同

把一個歷史事件直接套用到另外一個歷史事件上其實是有點不是很切合實際,但是將簡單的各種因素歸結為一次事件爆發也是對於歷史事件極不負責。其實英國脫歐僅僅是一個特殊的政治事件,和一戰相比,他的影響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這麼大。但是英國脫歐對於英國的影響和當時一戰對於奧匈帝國的影響是一樣的,引爆了英國國內存在的各種問題,比如蘇格蘭尋求獨立,北愛爾蘭尋求更大的自治權甚至和愛爾蘭合併。

蘇格蘭之於英國就像匈牙利之於奧地利帝國,對於各自的國家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但是雙方的關係都非常緊張。而不同的是,作為被奧地利征服的匈牙利當時尋求的僅僅是高度的自治權,而當奧地利帝國給予了匈牙利自治權之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匈牙利和帝國之間的關係。但是作為和英格蘭有著歷史淵源的蘇格蘭是以平等的身份簽署的《聯合法案》,蘇格蘭根據《聯合法案》與英格蘭合併,成為大不列顛王國的一部分,同時保持相對獨立。而在合併後的三百多年以來,蘇格蘭要求獨立的呼聲未曾中斷。

越來越像奧匈帝國的英國:以奧匈帝國為例,探討英國脫歐後的走向

而奧匈帝國國內緊張的民族問題和英國在對待愛爾蘭和北愛爾蘭的問題上何其的相似。1998年4月由英國和愛爾蘭政府簽署的《貝爾法斯特協議》使得這一地區得到了短暫的和平,但是英國的脫歐行為將會大概率的破壞這份和平。這些年愛爾蘭共和國和北愛雙方邊境地區的人民自由來往,一些人每天住在一個國家,上班要到另一個國家。上班在一國,下班去另一國喝酒聚友看親戚。而這一切都即將成為歷史,但是這對於英國來說是無所謂的,就像奧匈帝國對於塞爾維亞與南斯拉夫的一些要求漠視一樣。無論是英國退歐還是奧匈帝國的建立,都建立在無視人民的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對於奧匈帝國來說高於一切,而對於英國來說脫歐也高於一切。

最後,我們應該更有興趣地關注奧匈帝國和英國君主制之間的相似之處。 這並不是因為兩國都是君主制國家,而是因為奧匈帝國的倒數第二位君主——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近68年的時間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統治時間不相上下。那麼長的時間使得君主制和君主個人之間有了強烈的聯繫,而當君主死亡時,會使君主制的變得非常的脆弱。這就是時間的力量。1848年繼位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在86歲高齡的時候因肺炎駕崩。他的死亡也標誌著帝國的末日也即將到來。一旦老皇帝去世了,而民眾對於其繼任者卻沒有這麼多的情感,很容易的就能推翻他。

越來越像奧匈帝國的英國:以奧匈帝國為例,探討英國脫歐後的走向

我相信伊麗莎白女王的去世也將是如此。君主制在英國是一種受歡迎的制度,但同時也是一個尷尬的存在,英國王室很多傳統的禮節、儀式,已經被英國甚至世界上的民眾當做表演來看。英國君主制度能到今天還有那麼多人的支持,純粹是伊麗莎白女王當政期間對於君主制度的改造,甚至可以說是伊麗莎白女王的個人魅力。如果隨著伊麗莎白女王的去世而導致英國君主制度的消逝,我相信大家都不會覺的很奇怪。

英國的命運註定了麼?

作家彼得•希欽斯在接受記者歐文•瓊斯採訪時,曾有一句名言:英國完蛋了。在目前的發展軌道上,我傾向於同意他的觀點。並不僅僅是因為他提出的原因——英國喪失文化認同感,使得這個國家僅僅是一塊土地,沒有任何東西把我們聯繫在一起。相反,我認為,事實恰恰相反。英國在文化、時間和經濟上都四分五裂,而這個國家的許多有權勢的聲音(包括首相)卻在吹捧一個不斷瓦解的英國例外論神話。這樣的故事除了在現代世界中是不現實的之外,對於英國現在這樣一個多面的國家來說,沒有耐心,也沒有靈活性。

但這一神話不僅缺乏靈活性,還掩蓋了改革的必要性。英國精英心態的核心是我們最著名的座右銘——保持冷靜,勇往直前。在這種學說下,穩定是應該的,而混亂則是偏離的結果。這掩蓋了現實——如果英國出現穩定的局面才是例外,這些人安慰自己說,蘇格蘭或威爾士不會通過公投脫離英國,而忘記了要把醞釀中的運動變成占主導地位的運動,只需要足夠強大的變革催化劑。

越來越像奧匈帝國的英國:以奧匈帝國為例,探討英國脫歐後的走向

但英國還是有希望的。奧地利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身邊一些學者奧雷爾·波波維奇於1906年提出了一個拯救奧地利的計劃:大奧地利合眾國。根據這項得到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支持的提案,帝國將成為一個按種族劃分的聯邦。奧匈帝國的君主將繼續掌權,但是奧地利將喪失對帝國的絕對擁有權。可惜的是這一偉大設想因為各種原因並沒有實施。

對於今天的英國,也應認真考慮類似的建議。英國退歐暴露了英國很多問題,其中之一是其過時的憲法——基本上沒有成文的規定,而且很難在哪裡找到。下議院使用過時的術語讓普通公民感到可悲的,而未經選舉產生的上議院的繼續存在令人震驚。還有就是人們也不願將真正的決策權下放給地區,或解決地區投資不平等的問題。

現在似乎只有一個聯邦化--甚至是邦聯化--的聯合王國適合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聯盟中的每一個國家都應該在某種級別上擁有平等的代表權。雖然英格蘭的人口比聯邦內的其他國家多得多,但只要聯邦是由這四個地區組成,它們就必須被視為平等的夥伴。

越來越像奧匈帝國的英國:以奧匈帝國為例,探討英國脫歐後的走向

其次,英格蘭東南部與英國其他地區之間的差距表明,將倫敦市中心的利益與米德蘭茲(、西北或東北地區的利益等同起來,是多麼完全不合適。此外,像康沃爾這樣的地區保留著凱爾特人的傳統,使人聯想到一種獨立於英語之外的民族身份。 因此,一個由地區組成的聯邦可能比一個由國家組成聯邦更有利於聯合王國。

最後,英國政府必須儘可能地將權力下放到地方,而不是試圖將權力集中到威斯敏斯特。這可能意味著廢除君主制,當然也可能是重新定位君主制與政治權力的關係。

結語

事後看來,奧匈帝國的崩潰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這是不可能提前知道的,即使有可能知道,也不能成為不嘗試學習治國之道以應用於當代世界的藉口。英國脫歐危機只不過是該國國內存在已久的緊張局勢的催化劑。如果這些催化劑得不到徹底的改革--就像奧匈帝國那樣--後果可能是毀滅性的。什麼都不做那就只能走向毀滅,而只有正確的認識到我們的挑戰才能使我們免於被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