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北宋到底算不算大一統王朝,為什麼?大一統的標準是什麼?

2020銳意進取智達天下


大體上算,唐朝崩潰後,就分裂成了五代十國,把五代十國拼起來的是宋,而不是遼。遼是外來民族,趁中國分裂而不斷蠶食中國,最終趁機強取豪奪到了幽雲十六州。

早在唐朝,契丹人就屢次三番騷擾唐朝領地,唐天祐四年耶律阿保機建立汗國,成為可汗,和唐對立。所以說,遼國根本就不是唐的繼承人,它只是一個北方遊牧民族政權,和唐代表的中華文化圈所對立。後期雖然部分漢化,可他自己卻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它的漢化只是類似日本越南,從先進的漢文化中拿出可以為自己所用的文化,再結合本民族特色,形成自己的獨特文化,而不是像北魏鮮卑族一樣漢化成漢人。

比如,契丹人借鑑漢字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契丹文,而不是像北魏一樣直接使用漢字,而是像日本,越南(喃字)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另外遼國雖然自稱北朝,自稱中國,這個也只是自己的自吹自擂,同期的越南還自稱南朝,也稱皇帝,也自稱

中國,那它就真的是中國了嗎?反過來說,唐中期的河北漢人還胡化了,河北藩鎮也稱過帝,河北就不屬於中國?

總的來說,遼國只是一個靠武力侵入中國的外來民族,在學習中國的同時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契丹文化,而不是漢文化。和日本,朝鮮,越南,日本的性質差不多,漢化程度甚至比不上越南,朝鮮。

另外宋朝疆域也不是很小,漢地基本一統了有四百多州,也就幽雲十六州,西北五州,這兩塊漢地沒統一。論實際領土,遼遠遠不如宋,更不用說西夏。現在我們能看到的當時遼國地圖,大多是地圖開疆的結果,這些地方大多是無人區,水分很大,其實只要高興,像元朝畫到北極圈也可以。

遼,夏除了武力外,各方面遠不及宋。


百勝軍節度使


最初,古代“大一統”的標準就是:佔領漢地九州!

在戰國後期的《禹貢》中,九州指的是冀、兗、青、徐、揚、荊、 豫、益(梁)、雍。九州的大概區域,如下圖:

後來,九州又多次發展變化,形成了12個州,如下圖。

再後來,秦朝統一六國之後,我們大一統的最低標準就成了佔領原秦朝的所有土地。如下圖: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秦朝佔領的疆域大概在燕山-陰山一線以南,賀蘭山-橫斷山脈以東。如下圖:

燕山-陰山-賀蘭山一線,也是我國古長城的位置。如下圖:

長城以南的地方,就是我們農耕政權所生活的地方。以北地區,不適合種地,是遊牧民族生活區。對於哪裡,我們也不感興趣。只有在國力特別強盛事,才會西出賀蘭山,佔領河套地區,進而挺近蒙古高原和新疆盆地。

長城一線位置地勢險要,對我們特別重要,是農耕政權防禦遊牧民族進攻的戰略要地!失去對這一代的控制,我農耕文明將會受到遊牧民族的擠壓。政權不穩。也是因此,只有佔領這一線以南的所有地域,才能算是大一統王朝。

再看北宋,作為唯一一個小於秦朝版圖的朝代,真不能算是大一統王朝。

北宋失去了對燕山一帶(幽雲十六州)和賀蘭山一線的控制。宋朝已經沒有防禦遊牧騎兵的天險。北方的遊牧民資再要南下時,就是一馬平川了。北宋沒有實力將遊牧民族趕到長城一線,就不算是大一統王朝。

更重要的是,北宋沒有統治所有漢人。在西夏和遼國境內,還有八九百多萬漢人。這些人也在繼續傳承著中華文化。西夏、遼和北宋算是對峙的三個政權,都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一個國家土地上有三個政權,任何一個都不能算是大一統。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北宋當然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秦朝是公認的大一統王朝。北宋的疆域可與秦朝進行進行對比。

一、北宋的最大疆域比秦朝大。



北宋最大疆域時期,設置隴右都護府。而秦朝從未打通河西走廊。更未設置都護府。


秦朝面積最大時期,是佔領了河套地區和南越三郡。

北宋最大面積比秦朝大。並且隴右都護府的地位比遼東更加重要。

二、北宋長期穩定的疆域比秦朝大。

秦朝佔領南越不久,50萬遠征軍主將去世。監軍趙佗下令封關,秦始皇無法調動遠征軍一兵一卒。趙佗還要挾秦始皇進貢幾千童女,許配給將領為妻子。

秦始皇只得遵命。嬴真人死後,趙佗真實宣佈獨立,成立南越國。

蒙恬攻佔河套後,修築長城。不久,蒙恬被殺,天下大亂。匈奴又重新奪回河套地區。


秦朝長期穩定的疆域,不包括藍線外的河套和南越地區。


而北宋長期穩定的疆域雖沒有隴右地區,也比秦朝長期穩定的疆域大很多。並且,北宋一直擁有海南島,古時稱儋州。

很多為專制魔王秦始皇歌功頌德的狗奴才,拿秦朝最大疆域與北宋長期穩定疆域做對比。找一個身高1.85米的越南人,去與中國人的平均身高做對比,然後成越南人比中國人高,這簡直荒謬之極。

其實,秦朝長期穩定的疆域。與南宋大體相當。

北宋疆域面積比秦朝大,秦朝和北宋都屬於大一統王朝。


楊朱學派


北宋王朝並非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

雖然流傳很廣的朝代順口溜“唐宋元明清”這句話,很多人認為宋朝也是大一統王朝之一,其實並非如此。宋朝其實處於宋遼金夏大三國時代,只能說是當時大分裂時代的正統王朝,不能說是大一統王朝。所以朝代順口溜時將這個正統王朝加入進去,頗有一些矮子裡挑高個的意思。

宋朝為何不能稱之為大一統王朝?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疆域甚小,連秦國的領土都不如。

“大一統”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最直觀的,就是所佔據的疆域的廣闊程度。一個政權能否強勢地開疆拓土,最直接因素是軍隊戰鬥力是否強悍。

從秦始皇時代開始,皇帝掌握了至高無上的大權,有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客觀條件。正是因為完成了“書同文,車同軌,行同輪”的中央集權的改革,秦始皇得以舉全國之力“卻匈奴七百餘里”,“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始皇之後,北不抵長城,南不平西南,不算真正大一統,武帝南征百越北擊匈奴納西域,我國大一統雛形開始顯現,東漢、西晉、隋、唐沿襲領土版圖並慢慢擴大。

歡迎下方留言

關注我,我們共同交流,探討,研究,更多精彩歷史!


玲美莉


唐宋元明清,北宋王朝做為位列於唐代和元代之間的正統王朝,當然也應該是大一統王朝之一了。

雖然因為宋朝統治者的崇文抑武政策,造成了宋朝的軍事力量,較之唐代有了明顯的滑坡。但卻並不能因此就否認,北宋王朝己經完成了對中原主體部份統一的事實!

而那困擾了北宋王朝百餘年的幽雲十六州問題,之所以沒有得到解決,也並不是北宋統治者造成的。其始作俑者,是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契丹人在佔據了幽雲十六州以後,逐漸發現了其重要的軍事與經濟價值,於是便逐步加強了對這裡的統治力度!

當北宋王朝完成了對中原的統一之後,並消滅了北漢割據政權,開始掉轉矛頭指向幽雲十六州時,當然不可能輕易打破強悍的契丹人的防禦體系了!結果,北宋軍隊不僅慘敗於幽州城下。而且從此還被打出了心理陰影,以後再也沒有了奪取幽州的機會!

西夏割據政權,得以趁中原內亂而崛起,並乘北宋王朝難以實控西北方向的機會,逐漸擺脫了北宋王朝的控制而獨立,出現這個結果也不是偶然的,而是自唐代末年一直到五代之時的複雜局勢造成的!

雖然北宋王朝難以收復西北,更難以收復丟失已久的幽雲十六州,這當然是很令人感到遺憾的!不過由於北宋對中原主體部份,己經完成了統一,所以當然也應該被算做大一統王朝之一了!

結語:如果唐未以後中原不發生內亂,又怎麼會有党項人的出頭之日?如果沒有五代之時的大動盪、大混亂,兒皇帝石敬瑭,又怎麼可能輕易將幽雲十六州拱手送給契丹人?從這個意義上看:維繫和平安定的局面,才是中原之福,萬民之幸!


北疆同心侃歷史


個人觀點,純屬參考!

“大一統”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最直觀的,就是所佔據的疆域的廣闊程度。一個政權能否強勢地開疆拓土,最直接因素是軍隊戰鬥力是否強悍。

從秦始皇時代開始,皇帝掌握了至高無上的大權,有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客觀條件。正是因為完成了“書同文,車同軌,行同輪”的中央集權的改革,秦始皇得以舉全國之力“卻匈奴七百餘里”,“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而北宋的最大統治區域包括東、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門關為界與遼相交;西北以陝西橫山、甘肅東部、青海湟水與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與青藏高原、大理國交界,以廣西與越南交界。領土面僅有285萬平方公里,和今天的阿根廷國土面積相當,大約等於今天的6個四川省的面積。

北宋四方割據,周邊主要政權有:契丹族建立的遼政權、有党項族(羌族的一支)建立的夏政權(西夏),還有云南的大理,西藏的吐蕃以及西北的高昌、龜茲、于闐等政權。


踏雪雪無痕


中國王朝的大一統是有標準的。

我們先來看一張圖:

這是我在清朝鼎盛時期地圖的基礎上簡單繪製的。圖中五大區域做簡要介紹:

  1. 農耕區塊:這是中華秦、漢、西晉、唐、元、明、清等大一統王朝的核心區;

  2. 東北區塊:這裡既有適合農耕的地區,也有適合遊牧、漁獵的地區;

  3. 遊牧區塊:就是蒙古草原地區;

  4. 西域區塊:這裡既有遊牧區,也有適合農耕的沙漠綠洲;

  5. 高原區塊:這裡與西域情況類似,只是這裡是雪域高原,更加獨特。

有了上面的基礎,我們可以討論大一統。

如果想要被稱為大一統,那至少要完成對第一區塊、即對農耕區塊的完全統治。

這是大一統最基礎的要求。

在上述五大板塊上,擁有了第一區塊之後,其他區塊多多益善。

強盛的漢唐,高峰時擁有1+3+4、以及2的一部分;後來到了元朝,基本擁有了五大板塊;明朝退回到1的範圍;清朝則最大,完全擁有了五大板塊。

終極大一統就是統治全部五大板塊,清朝做到了。

對照這一點看的話,北宋做的怎麼樣呢?

明顯沒做到啊!

  • 長城以南的地方,沒有全部佔領,幽雲十六州始終沒奪回;

  • 河西走廊地區,沒有統治到,讓一個西夏政權佔據了,而且西夏還是從北宋治下獨立的;

  • 西南地區,沒有統治到,有一個大理政權;

因此,北宋無論如何都算不上大一統的資格。

有人說北宋文化強、經濟強,那個幫不上“大一統”的忙,頂多能在爭“正統”時加點分而已。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的回答,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謝謝題主,我來回答。

從歷史的進程看來,有宋一代(北宋南宋)都不算大一統的王朝。

那麼,真正的大一統王朝有些什麼標準,中國的歷史上有哪些朝代才算大一統王朝呢?

個人覺得,大一統王朝包括兩個概念,一個是大一統,一個是王朝。成為大一統王朝至少應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一、擁有獨立主權的比較威權的中央政權,建立了比較完善成型的治理體系和行政管理機構。沒有這些,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政權,更不用說王朝了。

二、具有相對遼闊的有效管理疆域並進行了較長時期的有效管理,對當時代的文化科技等有所發展。

三、綜合國力在同時代居於強勢地位,至少具備區域性大國的政治影響力和軍事實力。否則就不能稱為王朝,充其量是一個政權而已。

四、最關鍵的一點,是具有一個多民族融合,多種文化融合交流的、具有有效統治的和平政權。如果沒有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哪怕疆域再大,也稱不上大一統政權,因為單一名族、單一文化的國家政權及其脆弱,(看看如今阿拉伯世界就能理解了)。

那麼,在中華名族的歷史上,具有以上特徵的大一統王朝有那幾個呢?個人覺得,真正具備條件的,是秦朝、漢朝、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如果放寬一點條件,漢朝之後的晉朝也可以勉強算得上。下面,筆者分別闡述。

首先來看秦朝。以現在能達到的條件來看,秦朝的疆域算不上寬廣,政權存續的時間也只有短短的十四年。但其歷史影響力早已超出了政權本身。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從春秋的幾百個諸侯政權演變到秦朝一統,可謂已經達到了當時能做到有效統治的疆域極限。更重要的是秦朝開創的書同文、車同軌、稱同衡,直到現在仍然是強權政府進行殖民或兼併的必然方略,也是線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條件。其開創的郡縣制管理體系,直到現在任然是最主要的國家管理機構設置方式。這些都是秦朝獨有的無可比擬的歷史貢獻,他的影響遠遠不是十四年的統治所能概括的。

所以秦朝具備稱為大一統王朝的所有條件,是名副其實的大一統王朝。

而漢朝作為中華文明史上有名的強漢,無論是東漢還是西漢,作為大一統的王朝沒有任何疑問。在此不做闡述。

在東漢末年的王莽政權,雖然繼承了東漢的疆域,也具備民族和文化的多元,但由於存續時間太短,而且王莽及其治理機構,都由東漢的班底演變而來,所以算不上一個獨立完整的王朝。

由東漢末年開始,經三國到兩晉,其中西晉疆域寬廣,東晉偏安一隅。

西晉的建立是繼承了三國中曹魏的政治遺產,曹魏西晉,實際上只是一個前後擁有兩個皇室的同一套功勳人馬的官僚集團,名為兩朝、歸屬兩姓,實際上是一個政權的延續。最核心的一點,西晉政權真正的和平穩定局面只有短短的十一年,之後一直處於長期戰亂,中央政府缺乏有效統治。更出現了五胡亂華的極端時期,對中華文明的延續一度帶來重大現實威脅。

西晉王朝除了疆域具備名義上的大一統,從文化傳承,多元融合,治理能力等方面,都夠不成大一統王朝的條件,更不用說東晉這種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了。所以說晉朝作為大一統王朝只具備部分條件,算是基本可以入列吧。

從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的迭代,中華大地一直處於諸侯割據的混亂狀態,是一段非常黑暗混亂的歷史時期,直到隋朝的出現。

與秦朝一樣,隋朝得續存時間也很短,只有短短的38年。但為什麼說隋朝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呢?

首先,隋朝結束了三百來年的華夏分裂狀態,重新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政府。

其次,隋朝消滅了門閥士族政治,開創了科舉取士的科舉制度,這是一個偉大的貢獻,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和延續具有深遠影響,其影響力直到現代社會任然強大深入。

再次,隋朝開建了對中華文明具有重要影響的一些超級工程,如京杭大運河等。這些,都是隋朝的歷史貢獻。

所以說,隋朝雖然時間短,但他能算作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強大王朝,作為大一統的王朝,無需多說。

唐朝之後天下大亂,經五代十國直到北宋的出現。

北宋政權繼承於五代十國中的後周政權,通過不斷戰爭兼併,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歷史,完成了中原政權的疆域擴張和統一,形成了一個有較大疆域的國家,但同時期,還有契丹、西夏、大理、吐蕃等政權存在。而且,北宋的疆域相較於漢朝、唐朝,差了不是一點點。所以,北宋不能算是大一統的王朝。至於南宋,作為偏安一隅的小王朝,就更不用說了。

元朝、明朝、清朝,作為大一統的王朝沒有任何異議,就不展開說了。










陶蜀山翁


以我之見,北宋不是大一統王朝,大一統王朝標準是恢漢朝故土,也就是漢武帝以及漢宣帝奠定的疆土

範圍 以秦朝疆域為基礎,加之河西走廊,以及西域

下面依次進行分析

1.首先北宋缺少燕雲十六州和遼寧之地(漢幽州),即今北京市,天津市,山西北部,這些疆域自漢代以來一直被統一的漢人王朝佔據。

2.其次是河西走廊和河套(漢朔方,涼州),這些地方在與西夏征戰中失去,而西夏是宋初一點點分裂出去的,同時還存在著遼,金,西夏,大理等幾個同級政權,因為我認為是割據政權

3.最後 自漢宣帝以來,西域(今新疆)即納入華夏版圖,漢之西域都護府 ,唐之安西,北庭都護府,這些更是北宋所沒有的

原因 宋朝建立之初,為防止再度出現唐末,五代十國武人干政,百姓流離失所的亂局,宋太祖與宰相趙普制定了文人治國,以文御武的國策,不再走漢唐開疆拓土的國策,與漢唐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

總結 所以說北宋不是大一統王朝 ,大一統即文化,經濟,軍事,一統,而北宋只能說是經濟高度發達的王朝





景粼玖序


答:肯定算大一統王朝。

回答這個問題,關鍵點在於什麼叫做大一統王朝?

大一統的判定一直沒有標準,有些人說的疆域面積觀,我不敢苟同。

明朝是大一統王朝,這是一個普遍的共識,那下面我們來看下明朝的疆域:

明朝的疆域和北宋相差無幾,如果按照疆域論,憑什麼北宋不算大一統?

斯認為,評判大一統王朝的關鍵有兩點:

  • 華夏文明核心區域的控制權
  • 王朝的正統性

1.核心區域的控制權:華夏文明起源於黃河-長江流域,這是中國的根源,只有能夠控制這個區域,才能被稱為中國,這也是正統的前提!

2.王朝的正統性:中國文明的正統是漢文明,我沒有歧視少數民族的意思,但事實就是如此。只有大部分的漢人認同這個王朝的統治,才能認定為大一統王朝。

二者缺一不可!

這裡我打個比方,金國佔據了黃河流域,但在我們普通人的觀念裡,金國是我們的敵人,誰也不會承認自己是金朝的後人。

有秦以來,北方遊牧民族政權一直都存在,遼國和金國都是其中的一員,但沒人會承認他們的正統性。

所以別拿遼國的存在來質疑北宋是大一統王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