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飛雪
根據近年來的出土文獻來看,胡亥的繼位很可能就是秦始皇的本意,不過,矯詔誅殺扶蘇、蒙恬,則是胡亥自作主張。由此看來,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沙丘之謀”,或許並不存在!
按照司馬遷的記載,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進行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這次出行,一併跟隨的還有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兼符璽令趙高。不成想,秦始皇在沙丘時突然患病,結果趙高、李斯、胡亥矯詔奪權,並借秦始皇之名逼死了扶蘇和蒙恬。
《史記》中的記載,成了兩千多年來“不可撼動”的公案。在太史公筆下,秦二世胡亥就是一個篡位者,而趙高、李斯也成了狼狽為奸的小人。相比之下,原本多次直言勸諫的太子扶蘇,則成了最為無辜的犧牲品。
然而,幾年來有一批竹簡逐漸披露,讓世人見到了故事的另一個版本。北大簡《趙政書》中,記載了秦始皇、秦二世等人的言行,其中便包括秦始皇病重時的安排:
(秦始皇)謂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議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趙政書》據學者考證,《趙政書》成書於西漢早期,早於《史記》。按照它的記載,秦始皇病重時曾徵求近親大臣的意見,而李斯等人考慮到當時形勢,舉薦了胡亥。臥榻上的秦始皇,也採納了這一意見。如這批竹簡所記述的情節屬實,則很可能會顛覆司馬遷的記載。
不過,且不論胡亥繼承大統是否為秦始皇本意,但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之死,卻是受胡亥殘害:
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兄扶蘇、中尉(蒙)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因夷其宗族,壞其社稷,燔其律令及故世之藏。——《趙政書》根據竹簡的後文來看,胡亥繼位後擔心自己皇位不穩,便決定除去兄長扶蘇及其親信蒙恬。在這一系列滅絕人性的舉措中,不少人也遭到殃及。可以肯定的是,秦二世是一位暴君,這一點與《史記》的記載並不衝突。
至於說秦二世奢華的安葬秦始皇,倒也是古代皇室的一種慣例。
古代帝王生前便開始為自己營造陵墓,甚至會提前籌備隨葬品。這種做法,主要是受“事死如事生”觀念的影響。另外,作為繼任者的新君,為了表達自己的孝心,也會勞師動眾地給先皇操辦一場隆重的葬禮。
喪葬文化雖然看上去像是生人給死人舉行的一種儀式,但同時更是做給旁人看的禮儀。無論秦二世篡位與否,他勢必要表現對秦始皇的尊敬,絕不會吝嗇那些奇珍異寶。而且,秦二世要是真的篡位,這場戲便需要做的更充足。
另外,作為皇帝的秦二世,又怎麼會在乎眼前那些財富呢?要知道,此時他就是天下的主宰,可謂是掌控著世間的所有財富和生殺大權。當然了,也正因為秦君的殘暴,才使得自己的江山並未傳至千世萬世。
史海爛柯人
秦王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帝國,然而秦人在歷時六百多年的奮鬥,消滅六國、統一天下後,僅僅十五年、傳至二世就在農民起義的野火中灰飛煙滅。
由此,秦王朝身上有太多的疑問需要我們去探尋,當然也包括題主的問題。
旭哥將從秦二世是否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秦二世為何厚葬秦始皇,兩個部分回答題主的問題。
秦二世篡奪皇位了嗎?
可以明確的說,秦始皇本意傳位於公子扶蘇,卻被趙高、丞相李斯和胡亥密謀篡改遺詔,奪取了皇帝之位。
我們先來看看司馬遷在《史記》中,是如何記載這段歷史的:
始皇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史記-始皇本紀》
然而有人據此認為,秦始皇給公子扶蘇的詔書內容是“
與喪會咸陽而葬”,也就是讓扶蘇趕回咸陽,處理後後事,並未言明立扶蘇為太子。因此,不能證明秦始皇傳位給了公子扶蘇,也就無從說起胡亥篡位之事了。但是,稍微對歷史有所瞭解的人,都不會持有這樣的觀點,理由有四點。
其一,根據禮制,皇帝駕崩之後,只有繼位之人才有資格主持先帝的葬禮,秦始皇讓公子扶蘇趕回咸陽,處理喪葬之事,其立扶蘇為繼承人之意,不言自明。
其二,皇帝駕崩前後,是政權穩定的關鍵時期,繼位之人必定要處於廟堂中樞的位置,這也是秦始皇急切召扶蘇趕回咸陽的原因,假如秦始皇沒有傳位於扶蘇,就絕不會在這個敏感時期,召身在京城之外的扶蘇回京。
其三,公子扶蘇此時在外執掌秦國的精銳部隊,長城軍團,
如果秦始皇不傳位給扶蘇,就不會將自己將要病逝的消息告訴扶蘇,因為這樣,極有可能引發扶蘇起兵奪權的行動,後果不堪設想。其四,趙高和李斯有篡改遺詔的動機,趙高曾經做過趙高的老師,和趙高關係十分密切,當然希望胡亥繼位;李斯原為楚國人,和以蒙恬為代表的秦國本土勢力政見不和,而蒙恬和扶蘇長期一起掌兵,關係特殊,李斯可以藉助擁立胡亥的功勞,繼續執掌秦國國政。因此,才有了趙高和李斯合謀,篡改遺詔,擁立胡亥繼位。
由此可見,秦二世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是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
秦二世胡亥為何厚葬秦始皇
既然,秦始皇都沒有傳位給胡亥,胡亥為什麼還會厚葬秦始皇呢?
旭哥認為,有三點原因;
第一,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厚葬之風盛行,作為繼位新君,當然要表現出對先帝的孝道,況且秦二世的皇位是篡奪而來,所以更要將這場戲做足了,大肆厚葬秦始皇,彰顯自己繼位皇位的合法性。
第二,出於鞏固自身位置的需要,秦二世也必須厚葬秦始皇。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作為繼位新君,地位並不穩固,此時朝堂上都是先帝的老臣,厚葬先帝,可以向這些人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和繼承先帝遺志的願望,用以安撫前朝重臣,以穩固自己的地位。
第三,在古代社會,天子的葬禮絕不僅僅是天子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統治集團的事情,事關國家政權。為什麼帝王陵都要修的高達宏偉呢?這樣不但使天子獨一無二的地位象徵,更是國家力量強大的象徵,可以震懾不臣之心,以達到延續統治的目的。
由此可見,厚葬秦始皇,秦二世不管自己願不願意,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總結:
秦始皇把自己稱作始皇帝,希望帝位傳二世、三世、直至萬世,但現實太過無情,在秦始皇死後僅僅三年,由他一手創造的強盛帝國便灰飛煙滅。
幼子胡亥和長子扶蘇,一個殘暴,一個仁義,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人們總是在想,假如公子扶蘇能夠繼承帝位,秦王朝是不是可以繼續延續下去呢?
歷史不容假設,秦國自有其取死之道,歷史自有其前行的規律,不是換一個帝王便可以扭轉乾坤。
長安旭哥
首先來回答秦二世有沒有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
《史記》有秦始皇傳位於扶蘇的記載。
根據《史記》記載:
可以說,胡亥之所以登上皇位,是趙高、李斯矯詔的結果。
古代的皇帝選擇接班人都是有一定的過程和規矩的。
第一:,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這是一條。而扶蘇是長子,在接位資格上,當排第一。
第二:作為接班人,也必然是皇子中口碑好、學問高的,而這一條,扶蘇符合。
第三:這個接位的人,除了資格夠、口碑好外,當然還要有一定歷練,有足夠的經驗,有足夠的能力,能駕馭大局,能面對複雜局面,而這,扶蘇又符合。
所以,秦始皇確定的繼承人是扶蘇,而不是胡亥。
2009年初史書《趙政書》對胡亥繼位提供了另外一種與《史記》完全不同的說法
《趙正書》成書在西漢早期,《趙正書》記載: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兄扶蘇、中尉(蒙)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因夷其宗族,壞其社稷,燔其律令及故世之藏。《趙正書》卻明確指出:王死而胡亥立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自己所確定的繼承人問題,一直是一個歷史的迷。雖然後來,胡亥繼承了皇位,但在秦始皇的心目中,胡亥是真正的繼承人嗎?這隻有秦始皇自己知道!
再來回答二世為何還捨得大量財物葬入始皇陵並隆重安葬父親呢?
一:主要是為了向世人表明自身政權的合法性,表明自己確實是始皇所指定的帝國繼承人
雖然自身得國不正,且之後對同族同宗兄弟姐妹確有暴行,但面子上的工作還是要做的,且秦二世胡亥是始皇的兒子,作為兒子對父親還是有一定的尊敬和感激之情的,胡亥也很受始皇寵愛,要不東巡也不會帶上他,他這麼做也有一定的對父親的寵愛的報答,
所以他捨得大規模厚葬秦始皇。當然這些僅是個人觀點。
二:秦二世只是趙高集團推出來的形象代言人
至於讓秦始皇的屍體與鹹魚車同行的背後,我們要看當時的故事環境。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嬴政在第五次東巡迴宮途中生病了,遂駕崩。趙高等人秘不發喪,因為夏天天氣熱,古人有沒有冷藏手段,秦始皇屍體都發臭了,所以與鹹魚同車而行,掩蓋屍體臭味。
至於隆重安葬父親,秦二世皇位本就不是名正言順,無論是出於孝心,還是政治目的,都需要隆重安葬秦始皇,做給世人看的,以正其明。
三:父子之情
秦始皇畢竟是千古一帝。在這不管怎麼說也是秦二世的老子,這當兒子的即使心裡有一百個不願意,他也不敢啊。畢竟自己在皇帝的位置上,再對自己老子不孝順,天下人都在看著,那麼結果就是秦二世會死的更快。
總結:不管秦二世是不是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但秦始皇始終是他的父親,他隆重安葬自己的父親,也算是給朝廷官員一個交代。可惜原想著萬世基業的秦始皇,沒想到自己創立的秦朝二世就滅亡了,僅僅存在14年,28個子女及若干孫輩,也在他死後三年統統死於非命,不由得讓人嘆息:人間已無秦皇孫!
路之意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但要說清也不是三言兩語的事,要從人性、權謀、禮法各方面去分析,想具體瞭解,聽我慢慢道來。
▲帝王之家的父子情深
秦始皇有多少兒子?這個真說不清!《史記》上記載的被胡亥要求殉葬的那幾個,加上胡亥、扶蘇,也就四、五個。但是,據說秦始皇是有20多個兒子的!這個雖然沒有記載,可信度卻很高。首先,帝王兒子多,這並非怪事,三國時期的曹操子女也超過20,而且他還不是帝。其次,秦始皇長年出巡,路上怕是不少女人會臨時侍寢,誰知道會留下多少種。當然,這都是坊間傳聞,最多算猜測。
史書記載,秦始皇最喜歡的兒子就兩個,一個是大兒子扶蘇,一個是幼子胡亥。喜歡扶蘇,是因為扶蘇為人聰慧好學,而且勤於政事,精於治國;喜歡胡亥,是因為胡亥處處以始皇帝為榜樣,而且年幼,和老來得子的始皇帝很合得來。
所以,這兩個人,無論誰繼承王位,都應該是好好安葬秦始皇的。尤其是幼子胡亥,他跟秦始皇的感情在眾多皇子中恐怕是最深!首先他年幼,老父親最愛小兒子,小兒子也最崇拜老父親。其次,還是因為年幼,所以胡亥政事參與不多,“頂撞”父親的機會就最少,所以二人基本沒有任何矛盾,最多是老父親責備小兒子貪玩。
這樣一來,始皇帝死了,小兒子胡亥其實是很傷心的,他感念父子情深厚葬父親,理所當然。
▲遺詔風雲下的欲蓋彌彰
關於胡亥的繼位,其實史學界存疑。一派觀點是,就如《史記》中所說,胡亥是在趙高篡改詔書的前提下繼位的,也就是篡位;一種說法是近幾年興起的,由《趙正書》引發的大討論:胡亥是始皇帝欽點的接班人。
這兩種觀點我們就不說了,兩種古籍都是實實在在的史料,像證物一樣,都擺在那裡,真相之爭無非是個人觀點之爭罷了,相信愛好歷史的各位都聽的耳朵出繭子了。而且,我們的這種爭論,跟始皇帝腦海裡想的很可能一樣,選誰當繼承人,始皇帝也是矛盾。扶蘇是非常理想的君王,但是和秦始皇政見不合,始皇強調法治,扶蘇學的卻是德治,而德治的儒家,正是始皇帝極力打壓的對象。胡亥倒是非常崇拜始皇帝,為人處世學始皇帝也有模有樣,但是年幼缺少歷練,而且為人比較懶惰,貪圖享樂。
在這裡,我們就假設胡亥是篡位。既然是篡位,內心應該怨恨始皇帝沒有把皇位傳給他,為什麼還要厚葬呢?這就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了。你們不是質疑我篡位嗎?我就好好表現給你們看看!我對待先皇如此這般,看你們還怎麼說?
當然,胡亥和趙高可能都會想到,此地無銀的結果往往是欲蓋彌彰,越是極力表現,反而越讓人生疑。但是,除此之外還能怎麼辦,總比草草了事留下實實在在的口實要強吧!而且,風光大葬,即使有人生疑,也不能說出口!無憑無據非議皇帝,豈不是找死!做做樣子給史官看就行了,時人的小心思不必在意。
▲借刀殺人之計
作為胡亥的老師,趙高是非常有權謀的!沒錯,趙高是胡亥的老師,因為書法極好,加之熟讀大秦曆法,從胡亥還是孩童時,秦始皇就讓他教導胡亥。所以,當其他王子對胡亥的帝位產生威脅時,他自然要幫胡亥剷除異己。況且,胡亥這個王位說不定本來就來路不正。
秦國喪葬有個傳統,人殉。雖然歷代都不提倡,但也沒明令禁止,最實實在在的證據,1970年代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就發現了186具殉葬人骨。所以,秦始皇的墓,怎麼可以沒有人殉呢!於是,始皇帝的墓葬就被風光大葬大辦特辦,就是為人殉做鋪引。國家這麼重視始皇帝,他死後怎麼可以孤身一人呢?你們幾個兒子女兒又是始皇帝生前為數不多的親人,理應隨始皇帝而去啊!
於是,始皇帝的葬禮,就成了胡亥剷除帝位威脅借刀殺人的工具,葬禮規格越高,目的越容易達到,相關人員也就更有義務跟著去殉葬!
▲拉攏人心的政治手段
以舉國之力而辦的隆重葬禮,自然要物盡其用,不能放過任何有利可圖的機會。厚葬始皇帝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拉攏人心。拉攏的是誰人的心,自然是始皇帝生前,那些誓死效忠始皇帝的將士們。
蒙恬、蒙毅這樣的大將不可控,而且是扶蘇一黨,自然是要跟著始皇帝一起走的。而其他那些形成不了黨派的,就是重點拉攏對象。拉攏他們的手段,一是人性,就是把他們對始皇帝的信仰轉移到自己身上,這個手段就是對始皇帝尊崇有加,風光大葬。另一個手段就是高官厚祿,此時剷除蒙恬、蒙毅之黨的益處就更加顯現,他們空出的職缺,正是用來拉攏人心的重要條件。剷除了他們,才能收買更多章邯、王離之類的人。
▲歷來如此,跟著慣例走
古人有個慣例,皇帝也不例外,就是人在死之前,都會提前準備自己的後事。當然,現在一些觀念保守的地區,依舊有為自己提前做壽衣的風俗,但是跟古人,尤其是跟皇帝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始皇帝的陵墓,其實在很早之前就開始營造了,《史記》中有描述,什麼水銀做的海,各種暗箭機關。都是根據匠人的設計,也根據他的喜好。所以,陵墓中該放什麼東西,什麼規模,其實都是已經確定下來的。等始皇帝真的死了,作為新君的胡亥,自然要照辦,而且只能比預定的規制還要高,這樣才能體現對先皇的尊重,也體現自己的孝心,甚至對外國體現自己的國力。也就是說,從這個層面講,胡亥根本不必費心,只需要跟著既定路線走就可以了。
以上,胡亥為什麼要厚葬秦始皇,大概就是這些原因,有不可抗的原因,要跟著規制走、體現國力等;也有人為的緣故,需要藉以剷除異己,收買人心等!總之,胡亥必須這麼做,而非不得不這麼做!
這裡是(zhe)乇三千,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知識要分享才有意義,記得轉發、關注,謝謝~乇三千歷史短鏡頭
眾所周知,秦始皇在巡遊的路上暴斃,趙高與李斯為了自身的利益考慮,篡改詔書,並殺害公子扶蘇,讓胡亥繼位,成為秦二世。胡亥繼位以後對可以威脅到他皇位的皇子們進行了屠殺。
胡亥繼位以後為了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制定了更加嚴厲的刑罰,大肆的排除異己,造成天下怨聲載道,也為以後他的滅亡埋下了伏筆。至於為什麼厚葬秦始皇,雖然是秦二世胡亥下旨,但肯定是李斯、趙高等人的主意。秦始皇在其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建造皇陵,至於讓工匠和嬪妃陪葬的事宜的話,秦始皇應該是生前就有所談起。秦始皇雖然一生比較暴戾,但是對追隨其征戰天下的大臣卻沒有妄殺,所以其手下對他也是忠心耿耿。作為剛繼承大統的胡亥來說,厚葬秦始皇是必須要做的,不然天下的文武百官也不會答應,胡亥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且胡亥是篡取皇位,為堵住天下之口,在安葬先皇這件事上肯定要做的漂亮些。
古代人們認為死後會到另外一個世界,所以作為皇帝的秦始皇肯定要將他在世時候的輝煌帶入皇陵,當然就少不了陪葬的士兵、侍女、嬪妃等。
微視集中營
這個問題涉及多方面的原因,總體來講有三個方面,一是欲蓋彌彰,二是子承父業,三是既成事實。且聽咱慢慢道來:
一、欲蓋彌彰
隨著年事已高,始皇帝自知精力不濟,或許來日不多了,就在多個場合表達了讓長子扶蘇繼承大統的想法。
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做父母的都喜歡好孩子。扶蘇人性寬厚,接人待物都恰到好處,又是一個孝子;
另一方面扶蘇與大將蒙恬等人的關係要好,有軍方的強力支持,民間的口碑也好。要說這蒙恬可是個歷史上的大人物,生於秦朝的軍事貴族世家,祖上就有輝煌的戰績,其本人更是如此,不僅忠心耿耿還戰功赫赫,北擊匈奴,修築長城都是由他負責的,可見始皇帝對他的信任;
還有就是長子繼位本就是傳統。雖然秦朝某種程度上有很多的西狄血統,但畢竟很長時間都是周朝的封國,同樣承襲了周禮的很多做法。
可這樣的決定肯定讓其他子孫和圍繞在他們身邊的親信大臣有失落感,尤其是像秦二世和趙高這樣的野心家。
傳說公子扶蘇接到秦二世的矯詔後,身旁的親信曾提醒他去核實詔書的真實性。他只是悲嘆一聲,言道:“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何況都是自家兄弟”,接著舉劍自盡。如果是真的,從這番話來看,他可能知道是自己弟弟動了手腳,只是不願意反擊或者讓國家動盪罷了。
手握幾十萬重兵,屬下皆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蒙恬接到詔書後不僅沒有聽從建議舉兵造反,反而平靜的引頸就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得不讓人佩服始皇帝的識人之能。
兩人的死,讓胡亥和趙高深深鬆了一口氣,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如何讓自己名正言順的繼位了,無疑承認和抬高始皇帝的地位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二、子承父業
古時,人們的平均壽命都短,能活到六十歲就算“花甲”高壽了,七十歲就是“古來稀”了,皇帝也不例外。秦始皇在成為皇帝后,並沒有驕傲自滿,坐吃山空,年事已高仍然在為大小國事操勞。從他統一後採取的統一貨幣,南拓嶺南,修築長城,拓展直道,頻繁出巡等等舉措就可見一斑。
他做這些的目的是什麼呢?
鞏固統治。
鞏固統治又為了誰呢?
自己子孫。
始皇帝年紀大了還在如此操勞,相信一直跟在身邊的秦二世不會不知道,人心都是肉長的,何況是自己的父親。他雖然跟自己的哥哥扶蘇有利益衝突,對自己父親的繼承人決定有嫉恨,但改變不了體內流淌的始皇帝后裔血脈。
民間還有一種傳說,說始皇帝在山東(太行山以東地區)巡視的時候被襲擊受傷,秦二世和趙高趁其意識模糊準備用枕頭將他捂殺,因為這樣可以沒有傷口。
支開守衛,當兩人躡手躡腳的走到始皇帝臥榻前,好像始皇帝意識到了什麼,突然將眼睛睜開直視兩人,又恢復了往日的威嚴,秦二世兩腿一軟“噗通”一聲就跪了下去。趙高不死心,狐疑的盯著始皇帝反覆打量,發現他看起來恢復了意識,其實眼睛目光渙散,忙拉起來癱倒在地的秦二世準備繼續行動。
“唉,扶蘇太仁,天下初定,必嚴刑峻法方可啊,以此觀之,我兒胡亥更適。”這時,始皇帝像夢囈一樣說了這番話,聽的秦二世胡亥涕淚交流,這時候才明白父親的心跡。這可能是始皇帝在山東受到襲擊後的最後總結吧,有可能意識確實已經不清醒。
事已至此,箭在弦上,在趙高的連番慫恿下,秦二世還是心一橫殺害了始皇帝,至於詔書的真假就無從考證了。可能上面加蓋的印信是真的,內容卻是趙高和胡亥寫上去的。
三、既成事實
事死如事生,古人特別重視身後事。天下人都知道這是始皇陵,如果秦二世雀佔鳩巢勢必會招致天下人的罵名。帝王的陵墓很多都是從繼位就開始修建的,自始皇帝繼位到遇襲身亡,在位二三十年,在此期間動用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幾乎是傾天下之力修築陵墓。
據說動用的人力有幾十萬人之眾,即使在秦朝滅亡時都還未竣工,陳勝吳廣就是被徵召去修建驪山始皇陵的路上造反的。
另外,秦二世繼位時年紀尚青,以為天下永固,有的是時間為自己修建新的陵墓,也有的是時間搜刮奇珍異寶。只是沒想到很快官逼民反就成燎原之勢,而殺了扶蘇和蒙恬之後,不僅失去了民心,也自毀了自家棟樑。
再就是古人都比較迷信,認為佔用別人的陵墓是一件十分不吉利的事情。在秦二世的眼裡,陵墓中的各種陪葬品甚至是主觀認為死後可以發揮作用的陶俑衛士等等都是為始皇帝準備的,是為始皇帝服務的,自己如果入葬在裡面會招致始皇帝鬼魂和衛士的報復,死後會得不到安寧。
您是怎麼認為的呢?不妨在下方留言討論吧。
荳妮說史
秦二世胡亥是個貪玩的孩子,認為當帝王就是為了享樂,並沒有什麼壞心眼。秦始皇很喜歡他,父子關係不錯,巡遊時把他帶在身邊聊個天,開個心。胡亥是個喜歡擺譜的人,老爸死了,當然要厚葬,一是顯示親情,另一方面也能掩蓋一下改遺詔的事,撫平一下內心的愧疚。
至於秦始皇死後秘不發喪,殺兄弟姐妹這些壞事,都是他的法律老師趙高挑唆或親自幹的。
秦始皇死後秘不發喪
秦始皇死得很突然,在巡遊路上暴死,趙高沒有想好對策,於是隱瞞真相,思謀著如何取得利益。但天氣太熱了,秦始皇的屍體快發臭了,沒辦法,就說皇帝想吃鮑魚了,就在車後拉了一車鮑魚,掩蓋異味。等想出聯合李斯改詔書,傳假聖旨殺公子扶蘇,讓胡亥繼位的辦法後,才把真相告訴丞相李斯和太子趙高。
挑唆胡亥殺兄弟姐妹
胡亥繼位秦二世後,趙高開始大清洗,他告訴胡亥有些大臣懷疑遺詔是假的,為公子扶蘇鳴不平,還預謀和秦始皇的一些有權勢的子女一起謀反。胡亥是個腦瓜極其簡單的傢伙,聽了趙高的話就著急抓瞎了:“咋辦呢?咋辦呢?!!!”趙高正等這句話呢,告訴他就一個字 :“殺!”胡亥一點頭,趙高一口氣體殺了二十多個太子公主,殺了最大的威脅蒙氏兄弟、李斯父子和大批臣子,清理異己工作一步到位。
陵墓風水好有利於後代
古代人很迷信,認為陵墓風水好,對後代有好處。另外秦陵在秦始皇死前已經選好風水寶地開始修建,胡亥自然希望自己的父親不管是去了天上,還是在地下,都能保佑他穩坐江山,他不但把秦始皇沒有生育的妃子一起陪葬,還把修墓的工人全都活埋在墓裡,還在墓中灌注了大量水銀,以保證秦陵安全。
因此胡亥是個糊塗皇帝,趙高才是罪魁禍首。
聾王異史
按照題主的意思,秦二世胡亥做的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既然都已經做了違背秦始皇的事情,那麼幹脆就一錯到底,直接對自己的父親,秦始皇,乾脆更慘忍一點的好嗎?
秦始皇去世以後,埋葬在了秦始皇陵之中,秦始皇陵的奢華程度,即使是放到現如今,都是不可想象的,如此奢華的陵墓,胡亥如何能夠捨得將本錢投進去?
雖然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很殘忍,若是給秦始皇簡單辦個葬禮,不興師動眾,對胡亥自己一個人的口袋有益,但胡亥怕是要坐不穩皇位的。
自司馬遷以來,在大部分人的想象中,胡亥其實並不應該成為秦二世,真正該登基的人應該是扶蘇,只不過,趙高聯合了李斯,胡亥等人,將秦始皇的遺詔改了,改成了立胡亥為秦二世,自此,長子扶蘇難逃一死,順帶著,一向站在扶蘇那邊的秦國大將,蒙恬也被逼死,秦二世做的此般種種,看起來就像是做賊心虛。
如果秦始皇真的並沒有讓胡亥登基,而是選擇的扶蘇,那麼胡亥自然就要為自己的皇權討個正統,正統很簡單,只要讓秦始皇光輝萬代就足夠了。
為了讓自己的皇位顯得更加正統,封住滿朝文武百官的口,最簡單的做法,莫過於將秦始皇風光大葬,將秦始皇風光大葬,顯示出了胡亥對秦始皇的敬畏之心,世人也便能夠少說些閒話。
其次,秦始皇陵中的一切,其實在秦始皇去世以前就準備好了大半,僅僅是修建秦始皇陵,都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到了秦始皇真正去世以後,胡亥只是負責收一下尾,將秦始皇陵中該佈置的東西佈置一下就可以了,當然了,將眾多珍寶一同埋葬進去或許顯得有點浪費,但為了堵住天下人的口,胡亥又不得不這麼做。
當然了,除了胡亥可能利用將秦始皇風光大葬,以遮世人之口以外,另一個可能的原因,便是本色出演了。
說到底,胡亥的皇位來歷不明,都是司馬遷的一家之言,不管司馬遷將他的猜測說的如何生動,都不過是猜測而已,從近年來的一些考古研究中也能發現當年真相的一些蛛絲馬跡,秦始皇或許一開始就選擇了胡亥。
儘管許多人認為秦始皇將扶蘇調離京師是為了磨一下扶蘇的銳氣,好讓他能夠更高的接管皇位,但實際上,秦始皇確實在生前將扶蘇排擠出了政治中心,若是為了讓扶蘇繼位,為扶蘇鋪路,將讓扶蘇掌握朝政不應該是秦始皇更應做的事嗎?
又或者,死到臨頭了,秦始皇依舊沒有想好讓誰繼位,最終倒是讓陪在始皇帝身側的小兒子,胡亥佔了便宜。
不管是出於私心,還是本色出演,胡亥將秦始皇風光大葬都是必然的,秦始皇準備了幾十年,若是胡亥登基以後,簡單一句話就否認了秦始皇做過的種種準備,不管出於何種目的,必然會招致天下人之口舌,到時候胡亥的皇位必將更加不穩。
魏青衣
這個問題,我們分成兩部分來回答,第一部分,秦二世是否是忤逆秦始皇的本意繼位的?
史記記載,秦始皇三十七年,巡遊至平原津病重,於是給公子扶蘇書信,要趕緊回咸陽料理後事,但是丞相李斯沒有將書信發出。同年七月,秦始皇病逝於沙丘平臺,趙高和胡亥有師徒之情,就聯合李斯銷燬了給扶蘇的書信,謊稱秦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同時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扶蘇,蒙恬。
《史記》,始皇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
按照史記的這段記述,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是,秦始皇本意傳位給公子扶蘇,趙高和李斯密謀,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並派人假傳聖旨,賜死扶蘇和蒙恬。但是仔細分析,也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第一,司馬遷是大漢王朝的官員,漢王朝正是在推翻了秦朝統治的基礎上建立的,為了證明漢王朝建立的合法性,是一定要極力醜化前朝的,前朝越是殘暴,腐朽,沒落,自己才越是“以有道伐無道”,就像商湯伐夏桀,武王伐紂一樣,是“受命於天”,也像我們今天總是說國民黨反動派如何如何,腐朽沒落的清王朝如何如何,是一樣的道理。司馬遷既然是漢朝官員,他就不能吃漢朝的飯,砸漢朝的鍋。
第二,仔細分析史記這段記載,秦始皇僅是賜書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並未說明立扶蘇為太子,按常理,秦始皇在感覺自己大限來臨時,一定會對繼承人作出明確安排。同時一般皇帝巡遊在外,作為選定的繼承人一定是陪在身邊或者留守京城監國,而此時陪在身邊的是胡亥,扶蘇卻遠在北方邊關抵禦匈奴,手握秦朝最精銳的長城軍團,此時召扶蘇回京,是否為了解除扶蘇兵權,為胡亥順利繼位鋪路呢?
趙高和李斯銷燬秦始皇給扶蘇的書信,其實也是為了讓胡亥順利繼位,只是策略不同,他們向扶蘇隱瞞了秦始皇病逝的消息,就是忌憚扶蘇手裡的重兵,一旦扶蘇知道秦始皇病逝的消息,趁機起兵爭奪繼承權,將有很大的勝算,所以假意秦始皇賜死扶蘇,掃清胡亥繼位的障礙。當然,手握重兵的扶蘇和蒙恬,為什麼乖乖受死,也許永遠都沒有答案。
第三,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大帝國,在很多方面的影響流傳至今,我們本身對這樣的帝國懷有一種樸素的民族主義情懷,所以普遍願意相信胡亥是篡權奪位,是由於胡亥本人的殘暴導致秦國滅亡,假如公子扶蘇繼位是不是秦帝國就不會滅亡呢?而且胡亥作為幼子繼位,也不符合立嫡立長的繼承製度。所以我們不願意去探求歷史的真相,只是因為我們原因相信眼前的假象。
第四,歷史文獻《趙正書》出自《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趙正書》以大部分篇幅記錄了秦始皇臨終前與李斯的對話、李斯被害前的陳詞以及子嬰的諫言等,其中記述秦二世胡亥之繼位是由秦始皇死前認可,而非李斯、趙高等人密謀篡改遺詔,很多學者據此認為關於秦末歷史,漢初已有多種不同的記述流傳,《史記》所取只是其中之一。所以《史記》算作一家之言,《趙正書》也能算作是一家之言。
所以說,秦二世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本身就是偽命題,經不起歷史的檢驗。
現在我們再來回答第二部分,胡亥為何捨得大量財物葬入始皇陵並隆重安葬父親呢?
中國古老的哲學觀認為萬物生靈皆由上天創造,萬物生靈都是上天的臣民,上天會指定一個代理人代為管理臣民,這個人就是天的兒子,也就是天子。那為什麼指定的是胡亥呢,因為胡亥是有道德的,有德之人,受命於天。
這就是古代封建社會延續的奧秘,君王的德治和法治相結合,而仁孝恰恰是有德聖君的最佳體現,所以胡亥是一定要隆重安葬父親秦始皇的。
當然,還有一個繼承權合法性的問題,只有繼位之君才有資格主持先帝葬禮,大張旗鼓的安葬秦始皇,不進能體現自己的孝道,還能彰顯自己是合法繼承的皇位。
封建社會,帝王的葬禮絕不僅僅是帝王自身一個人的事情,縱然有帝王貪圖生前的權力和財富,想在極樂世界也擁有同樣的地位,所以將生前喜愛之物一起陪葬。但帝王的葬禮更是整個統治集團的事情,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寢,舉辦極具奢華的葬禮,能夠體現國家力量的強盛,用以震懾不臣之心,以達到延續統治的目的。
吐糟生活
秦始皇在去世之後,對於後事也無法管控,在胡亥登基之後,他就是秦始皇“授命”成為的皇帝,無論如何,這個事情都已經板上釘釘,無法更改。
而胡亥也是一個喜好鋪張的人,對於財物也十分的喜愛,可依舊花費了大量的財物去隆重的安葬秦始皇,這個情況放在古代一點也不用驚訝。
古代都是以孝治國,兒女對於長輩要是有一些不尊重那麼族中的長者們都不會答應,並且在秦國的朝堂上都是秦始皇慢慢帶起來的人,對於秦始皇的忠心也經得住考驗。
對於這些大臣來說,辦好始皇帝的後事也是重中之重,如果胡亥想要從中取巧,那這些老臣就不會答應!
而對於胡亥來說,作為受命與秦始皇而登基的皇帝,他就要承擔起一個皇帝登基最起碼的責任,就是安葬好他的父親,本身秦國在秦始皇去世之後就風雨漂泊,如果他再對於秦始皇的後事隨意而為,邊將都會不答應!
所以無論胡亥心中是如何想法,他都必須要將秦始皇的後事辦的漂漂亮亮,如果一旦出了差錯,讓秦始皇沒有享受到他應該有的待遇,秦國的統治階層第一個就會對立!
並且對於胡亥來說,這些財物在他登基之前,秦始皇都準備好了,而且作為一個國家的皇帝,還對於這些東西小氣,也實在是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