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鐵木真帶蒙古全部主力西征七年,金和西夏為何不趁機端他老巢?

成吉思汗西征之前做了一些準備,所以金和西夏沒敢對蒙古動手。當時成吉思汗對金作戰,打得金國節節敗退,大片的國土淪喪,最後還是和親——把岐國公主嫁給成吉思汗,而且給成吉思汗割地賠款才算了事。

鐵木真帶蒙古全部主力西征七年,金和西夏為何不趁機端他老巢?


這時候金國的大片國土都已經丟失了還賠了款,這對金國來說都是很傷元氣的事情,再說成吉思汗撤軍以後,金國皇帝畏懼成吉思汗竟然遷都到開封了。這樣的遷都行為是很輕率的,也充分證明金國皇帝被成吉思汗打怕了,遷都就是畏懼的表現。

遷都也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後果,首先是,北方的百姓有被拋棄的感覺,對金國很失望,他們有的投降了蒙古,有的結寨自保,這些行動都是對金國失望的表現,而且加劇了金國的衰落,金國對北方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了。

其次為了加強對內部的控制,金國皇帝封了九個較大的地主武裝集團,稱為“封建九公”,結果不但沒有促進金國內部的團結和統一,反而加劇了內部的分裂,形成了封建軍閥割據的態勢,金國皇帝的統治權威更加弱化。

不久之後成吉思汗,發兵討伐金國,於是金國再次割地賠款。這是西征之前對金國的一次軍事行動,進一步震懾了金國朝廷,打擊了金國的士氣和軍心。

此次對金作戰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次震懾,防止金國在成吉思汗西征之後輕舉妄動,事實證明這次行動很有力地打擊了金國的意志,效果十分明顯。

鐵木真帶蒙古全部主力西征七年,金和西夏為何不趁機端他老巢?


再看西夏,西夏是個屢遭成吉思汗軍事打擊的國家,在蒙古鐵騎的蹂躪下,西夏的國勢日益衰落,成吉思汗在西征之前對西夏作戰四次,前三次就已經把西夏軍民打的魂飛魄散了。

西征之前,成吉思汗要求西夏出兵助戰,遭到西夏拒絕,於是成吉思汗立即發兵討伐西夏,這一次對西夏作戰,蒙古軍隊攻打西夏京城中興府,驚慌失措的夏神宗逃到西京靈州,留太子在那裡對敵,太子束手無策只能趕緊派使者投降。成吉思汗因忙於西征,所以才納降撤軍。

從成吉思汗對金國和西夏的軍事行動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是進行了縝密的分析和思考以後,進行了認真的部署,才先後對金和西夏用兵,極大的打擊了這兩個國家的軍心民氣,在這兩個國家內部造成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恐怖氣氛,給這兩個國家的人造成了蒙古鐵騎所向披靡的印象。

這可以說是非常高明的心理戰、輿論戰,把這兩個國家的戰鬥決心和戰爭意志都催垮了,通過戰爭成吉思汗的國力得到進一步的充實,而這兩個國家國力則遭到了戰爭和割地賠款的雙重消耗而越來越弱,使他們無力短期內形成對蒙古作戰的實力。

除了這樣的進攻性的防範措施之外,成吉思汗還採取了防禦性的防範措施,他留下蒙古四傑之一的木華黎堅守自己的南部領土,木華黎有勇有謀,而且善於用人,大膽使用漢人,對金國的政策是打擊和收買相結合,所以木華黎的軍隊雖然不多,但是始終保持著對金國的絕對優勢,這些優勢造成金國對蒙古的畏懼進一步加深。

鐵木真帶蒙古全部主力西征七年,金和西夏為何不趁機端他老巢?


金國為了挽回在和蒙古軍隊作戰中的損失,對南宋作戰,但是又不能完勝,戰爭出現膠著狀態。西夏想和金國結盟打擊蒙古,但是卻被木華黎發現苗頭,主動出擊打敗西夏也打消了西夏和金聯盟打擊蒙古的念頭。

就這樣金國和西夏一直沒有機會和精力實現聯合,所以共同打擊蒙古也就成了一個泡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