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安家》:披著"販賣幸福"的外衣,說著一地雞毛的故事

說起買賣房子這個"愛好",最熱衷的莫過於中國人了。

儘管房價居高不下,但買賣房子毅然成為每家每戶的"頭等大事",這除了是茶餘飯後的話題,更是影視拍攝的熱點題材之一。而最近熱播的《安家》,就以"房產中介"這個職業人的角度,講述他們在幫助客戶買賣房子的同時,還見證了客戶生活中的人情冷暖。

雖然《安家》改編自日劇《賣房子的女人》,但縱觀主題、情節和人物設定來看,兩者相差甚遠,委實沒必要在前者身上找後者的影子。

《安家》:披著

在劇情展開初始,雷厲風行的女店長房似錦(孫儷),新官上任的架勢讓員工起了牴觸情緒,於是初來乍到的她成為眾矢之的,被員工合力排擠。而男店長徐文昌(羅晉)則表現出"老好人"的屬性,除了要顧及客戶的心情和心靈需求,還要為他們考慮家長裡短的瑣事,讓我一度以為"房地產中介"只是他們的副業,而非正業。

儘管演員孫儷和羅晉的演技都不錯,但是一些充滿魔幻味道的人設和劇情,光靠演員是無力挽回的,所以針對劇中的一些弊端和優點,我們分別來看看。

弊端01、角色向:"慷他人之慨,費別姓之財"的徐文昌。

在前4集的時候,辦公室裡的畫風就已被很多觀眾稱為"魔幻現實":辦公場所居然可以代收快遞,寵物寄放,託兒所,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居然是一店之長——徐文昌。

《安家》:披著

讓我們先來劃一個重點,《安家》中,房似錦和徐文昌都是"安家天下"旗下一個門店的店長,只是員工,並非集團的皇親國戚或核心幹部。

那麼問題來了,員工"閃閃"入職2年從沒開過一單,睡在壁櫥裡的窮苦女孩,每月安於只拿基本工資度日;當房似錦讓她換上玩偶裝去派傳單時,她竟然在辦公室公然哭鬧拒絕,對工作挑三揀四。

好不容易在哭鬧後出發,但派傳單時還弄虛作假,不是偷溜去看電影就是逛街,以致於當房似錦詢問她的工作進度時,閃閃的回話再次刷新我對她工作態度的認知:偷懶撒謊比誰都理直氣壯。

房似錦:派傳單這麼多天了,你要到電話了嗎?

閃閃:你只讓我發傳單,沒讓我要電話啊。

毫無疑問,閃閃這種"踢一腳動一下",好吃懶做的員工,正是領導想除之而後快的類型,然而只因她樂觀開朗能緩和工作氣氛,就被徐文昌當成吉祥物一般地留下了。

《安家》:披著

還有一個自稱為"老油條"的員工,不但愛嚼領導舌根,業務能力同樣堪憂,一套握在手上的跑道房十年都賣不出去,居然還能在公司混吃混喝;而且事實證明,這個門店的員工一個賽一個的"傲",被稱為"王子"的員工除了公開叫板房似錦,還在意外看到她的手機信息後,偷拍照片,留下這個"把柄"再給別的同事傳閱。

《安家》:披著

幾個員工聚眾說領導壞話、偷窺隱私、態度惡劣等情節出現了不只一次,然而徐文昌幾乎都不制止;這麼自由散漫的工作態度和氣氛,本身就是劇情裡最大的問題——為了製造衝突卻脫離實際。

尤其身為店長的徐文昌沒半點領導的威嚴和原則,不僅不按公司戰略做事,不規範著裝,不拼搏業績,上班時間隨意翹班或遛狗,甚至員工零業績也絲毫不在意,如此"佛系"的工作態度,讓人不得不質疑他做管理者的資格。

再者,他既不是發工資的大boss,也不是一手遮天的皇親國戚,卻振振有詞地消耗著公司的資源,浪費財力養著幾個業績慘淡的員工,這“劃地為王”的做法,分明是"慷他人之慨,費別姓之財"。

弊端02、內容向:又拿“原生家庭”說事?它並不是影視劇的標配

"原生家庭"是近年來備受矚目的熱門話題,影視劇中也廣泛運用著。

然而根據題材來看,並不是什麼類型的劇都適合使用,換句話說,"原生家庭"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是影視劇的標配,不必把它當"香餑餑"一樣地消耗。

在影視劇中,最初令人對"原生家庭"這個問題起關注的,莫過於《歡樂頌》裡樊勝美的家人,重男輕女的他們猶如吸血鬼,對樊勝美進行金錢壓榨和精神折磨。

而令人惋惜又怒其不爭的樊勝美,也因為一直習慣承擔、要強和好面子,明知能力不及卻依然硬扛,她想逃離原生家庭卻沒放下的勇氣,想拿起有沒有足夠的資本,所以最後不得不把自己逼入困境。

《安家》:披著

其中寫實的劇情和人設,至今還讓很多觀眾恨得咬牙切齒,而且"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所以《歡樂頌》恰當地涉及了"原生家庭"這個話題,是十分討巧的。

因此,如果說《歡樂頌》裡的"原生家庭"帶出了新鮮感,那麼後來的《都挺好》就把這個"新鮮感"拔高成熱門話題和現象了,用更具象的事實來深挖問題的核心;

好比前者對"原生家庭"的使用是小試牛刀,而樊勝美是沒能擺脫它的懦弱者,那麼後者的蘇明玉就是打破壁壘,用決心、勇氣和能力來自救的勝利者,用勵志自強的感染力來推進劇情,成功讓《都挺好》也收穫了好口碑。

於是"原生家庭"帶來的熱度,忽然就掀起了一波影視熱潮,使我們在很多影視劇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然而多數只是輕描淡寫,沒有核心,只浮於表面,為了突出親情糾葛和家庭矛盾而設置高度"同質化"的套路,因此也難以引起共鳴,只會讓人覺得怎麼又和"原生家庭"有關?

《安家》:披著

要知道"原生家庭"確實能影響一個人,但也不能把"後天發展"的所有不好的東西,都歸咎在"原生家庭"上,這不僅是讓父母背鍋,更是給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而當下的《安家》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劇中為了刻畫房似錦被家人欺壓的慘狀,也安排了"原生家庭"這問題。

可若按照房似錦那麼堅韌不拔、果斷利落的行為和個性,那麼在處理吸血鬼母親要錢的事情上,就應該展示出類似蘇明玉那般狡黠又大氣的手段才對;但在劇中,房似錦的人設忽而就變了畫風,變得軟弱、優柔寡斷和自怨自艾,與人物性格不貼合就難以產生共鳴。

所以"原生家庭"這個梗用得恰當才是好劇情,否則只是拾人牙慧,意義不大。

弊端03、職業向:打著專業的幌子,演著脫離現實的職業

《安家》想從"房產中介"這樣的職業人士角度,去探討每個客戶買賣房子的故事,標榜"幫客戶安家之餘,也見證客戶的喜怒哀樂"。

然而隨著劇情的開展,職員不僅工作流程模糊,職業不專業,全員圍著客戶的家事打轉,而且二胎、小三、出軌、吸血鬼親友這些老梗也輪番上陣,愣是把這個"都市劇"拍成家庭倫理劇。

《安家》:披著

例如闞太太要求“安家”不做丈夫小三的生意,否則就是破壞他們婚姻的幫兇,徐文昌為了掙"乾淨又對得起良心的錢",答應了她的無理要求;但房似錦為了業績和了結他們夫妻間的矛盾,還是把生意做了,於是是非不分的闞太太就動手打房似錦。

而"老好人"徐文昌居然還挖苦一句:“一巴掌換一套房的業績,值了”。這話簡直讓人燃起無名之火。

且不說他把道德觀摁在地上摩擦,讓人覺得他是“聖母蓮花”拎不清;最重要的是,他根本就沒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工作性質,棄公司利益而不顧,毫無職業素養和專業態度。

其實不只《安家》裡的職業性質被模糊,不務正業的情況嚴重到不切實際,回顧不久前的《創業時代》、《我的真朋友》和《精英律師》等都有這樣的毛病——打著某種"職業"、"專業"的旗號來談情說愛,拖沓冗長地絮叨家常瑣事,缺乏探討問題的誠意、深度和專業性,泛泛而談猶如流水賬。

《安家》:披著

那難道就沒有優質的"職業"劇了嗎?當然不是。

同樣在2019年播出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在豆瓣就獲得9.5的好成績。

這劇情也是從職業(記者、媒體)出發,探討社會現象,深刻地反思、挖掘了問題的核心:當發生精神病患隨機殺人事件後,劇情並沒有一味沉溺在加害者一家和受害者一家的傷心裡,而是延伸到被連累的家人,他們在以後要面對的生存困境——鄰里八卦、媒體跟蹤、心理創傷,還有重建生活等問題。

劇情在困難中層層遞進,在絕望中窺見曙光,直到最後每個人都完成了自我救贖。

無論情節還是角色的設定,都能以小見大,由內在情感擴長到外在行為和改進等措施,探討不同身份和職業背後,真實存在的問題;所以,同樣是以"家庭"為展開點,但《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沒有淪陷到家庭劇的俗套中。

由此可見,上乘的作品是懂得挖掘並披露社會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一般的作品還在消費家庭倫理中的老梗,既不創新也不深挖,而且即便是改編好劇也改得"水土流失"。

優點、心之所向:"詩與遠方"是很多人追夢的驅動力

若說小孩最大的心靈需求是"被看見",那麼成人最大的心靈需求就是"被認同"和"滿足"。

《安家》裡,房似錦(孫儷)帶宮蓓蓓(海清)去看跑道房那一段,因為"詩和遠方"這個梗成為熱門話題。

但在銷售手段和思維高度上,我是認同房似錦的,因為她抓住了客戶的痛點

宮蓓蓓雖然是高知,但目前經濟有限,當下的燃眉之急就是要在有限的金錢裡,解決一家五口睡覺的難題。而房似錦事事考慮周到,無論是母子床、跑道的利用、丈夫和她的書房等,功能性的問題全解決了。

所以接下來,當然就是動之以情,用情懷來突破宮蓓蓓最後的防線——"不必走出家門,就可擁有詩和遠方"。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但實際上,一個獨處的空間和看星空的天窗,不是矯情,而是舒緩壓力的一個情緒出口。

《安家》:披著

有人說,用"詩和遠方"來打動客戶買房是最浮誇的一筆,那我們離開《安家》,來看一個真實打工仔的心路歷程:

一個女生懷疑送餐員偷拿了自己的餐點,於是兩人發生了口角之爭,女生說:我一個8000月薪的人難道要栽贓你嗎?送餐員說:我一個月1萬工資難道還稀罕你這份餐點!女生聽罷,崩潰地哭了。

那麼她的痛點是什麼?

每天衣著光鮮地到高大上的寫字樓上班,看似高人一等,但工資卻比不上一個不需要學識學歷支撐的送餐員;工作場所和職位雖然讓面子有光,但私下只能吃著20、30塊錢的外賣,下班後只能棲息在十幾平方的蝸居里,偶爾思考麵包和理想的問題,卻發現一切還遠在天邊。

北漂、深漂那種故事我們聽得太多了,都說"一線城市容不下肉身",既然生活在大城市已如此艱難,那究竟是什麼令我們依然咬牙堅持著?

麵包和理想還遙遠,但近在眼前的是"求存",不光是為了自己,還為了贍養父母、養育兒女,有的還要照拂兄弟姐妹,身負重擔,其實不過是為了給家人掙得一簷庇護之所。

《安家》:披著

所以,"詩和遠方"其實是很多人都在醞釀的夢想吧。

現實中的大城市,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高消費的生存壓力,本來就是一個消磨意志力和夢想的大熔爐。

我們常常懷抱希望衝入大城市,披星戴月地努力拼搏,看似前途似錦,實際卻是垂死掙扎,一邊不甘心,鼓勵自己再多堅持一下;一邊又疲累,懷疑方向是不是選錯了。

但矛盾的我們依然渴望"被認同"和"滿足"。於是頹喪過後,就會自我慰藉,幻想以後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或依山伴水,或面朝大海,或一覽全城;

當不用再追逐金錢,悠閒地喝上一杯不趕時間的咖啡,閱讀一本封塵已久的書,聽一段久違的音樂,那便是我們的"詩和遠方",一切的努力堅持,為的不就是那一刻嗎?

寫在最後:

《安家》的題材是不錯的,只可惜用了好演員卻沒有好故事加持,不僅店長帶頭"上樑不正",還強行插入不倫不類的"辦公室文化",不僅拉低故事的可看性,還模糊了行業的專業形象。

其實,既然以"房地產中介"這職業為切入點,就應該深挖其中的亮點和現象,讓大家瞭解這個職業的同時,也能促進相關行業人員的反思和精進,影視雖然有虛構的成分,但若有出彩之處,也不妨礙現實中的我們借鑑使用。

所以,我們都該認真對待自己的職業,"詩和遠方"不是笑談,而是我們事業有成、安居樂業後所能擁有的幸福和自由。

(《安家》有什麼令你深省之處?歡迎關注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