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興漢四百年”的張良,也有幾個不願被人提及的“小祕密”

張良,字子房,戰國時期韓國貴族後裔,與蕭何、韓信並稱為“漢初三傑”。作為劉邦手下的首席謀士,多次為劉邦獻上奇謀妙策,《三國演義》中還有“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的說法。

張良作為謀士的強大,自不必多說,可是除此之外,張良又有哪些不願被人提及的“小秘密”呢?水一白今天就來聊一聊。

一、關於張良的相貌

我們經常會有一個慣性思維,認為類似於張良、諸葛亮這一類的超級謀士都有些半人半仙的特性,所以,在我們心目當中,他們的外表也都頗有幾分仙氣。即便是在電視劇中,張良的形象一般也是類似於這樣的。

“興漢四百年”的張良,也有幾個不願被人提及的“小秘密”

氣質、相貌再加上演員霍青的演繹,張良的形象也顯得高大魁梧一些,這樣才配得上氣場無比強大的劉邦(陳道明飾)。

“興漢四百年”的張良,也有幾個不願被人提及的“小秘密”

相對而言,動畫作品中的張良就更加帶有仙氣了,長相、氣質也更加趨向完美。

“興漢四百年”的張良,也有幾個不願被人提及的“小秘密”

那麼,歷史上的張良,長相如何呢?是不是也如影視劇作品中一般優秀呢?

事實上,歷史上的張良,長相倒不能說是醜,只是頗有幾分“偽娘”的氣質。在《史記》中,太史公形容張良時說道:“餘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也就是說當初太史公心目當中的張良本應該長相高大魁梧、氣質一流之人,不過等看到張良的畫像之時才發現,原來張良的外表倒是長得像個女人一般。

如果張良生活在我們這個小鮮肉當道的年代,倒還是有可能火一把的,畢竟,如今長得有些女子氣的男明星還是不勝枚舉的。那麼,生活在秦漢年代,又是如何一番場景呢?

應該說,在張良那個全民皆兵的年代,“像女人”的樣貌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用出色來形容了,甚至還有可能被一幫五大三粗的軍兵們瞧不起。與“隆準而龍顏,美鬚髯”的劉邦和“為人長大美色”的陳平這種可以“靠長相吃飯、娶妻”的人比起來,張良也只能靠才華了。

不過,到了太平年代,自然又是一番影像了,暫且不說西漢幾乎每一位皇帝都有至少一個男寵,單單在在太史公完成《史記》的那個年代,長得像女人,甚至打扮成女人模樣也不能算是太稀奇。巫蠱之禍的罪魁禍首江充第一次見漢武帝的時候,便是靠著他平時的穿戴吸引到了漢武帝的注意。“衣紗縠禪衣,曲裾後垂交輸,冠禪纚步搖冠,飛翮之纓”,江充這一身的絲禪衣,打扮的花枝招展,倒是頗有幾分的“女裝大佬”的特色。

“興漢四百年”的張良,也有幾個不願被人提及的“小秘密”

二、關於張良的本名

靠才華的張良在還沒有吸引到劉邦這位名君之前,他的勇氣倒是先把千古一帝秦始皇給“吸引”住了。

“興漢四百年”的張良,也有幾個不願被人提及的“小秘密”


作為韓國貴族後裔,張良的祖父、父親都曾經在韓國做過幾朝的宰相。只可惜,父親在張良剛出生沒多久的時候便去世了,等張良長大成人,韓國已經滅於秦人之手,他想繼承先祖遺風為韓國效力的願望也只能擱淺了。所以,很自然的,他對秦國,尤其是秦始皇有一種刻骨銘心的仇恨。

好在,張良還是有些家底的,又趕上弟弟早夭,家產的處置也就全憑張良一句話了。於是,在韓國滅亡以後,張良變賣了所有家產,走上了浪跡天涯、結交豪傑的道路。他一路東遊,來到了朝鮮半島,遇見了當地一個部落的君長——滄海君。在滄海君的幫助下,張良找到了一位力大無窮的勇士,願意為了他向秦始皇復仇。隨後,張良又花重金打造了一個重達一百二十斤的大鐵椎,交給這個勇士。兩個人潛回中原,密切關注秦始皇的動向,終於趁著秦始皇東遊至博浪沙之時向秦始皇下手了。只可惜,張良的這一次刺殺行動並沒有成功,大鐵椎擊中的只是秦始皇的副車,秦始皇躲過一劫。


“興漢四百年”的張良,也有幾個不願被人提及的“小秘密”

盛怒之下,秦始皇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捉拿刺客。情急之下,張良只好改名換姓,逃亡到了下邳躲藏起來。從此,“張良”這個名字代替了他的本名,至於他的本名,我們已經無法確定了。

我們能知道的是,他的先祖是韓國貴族。所以,他最大的可能是跟韓國國君一樣,是姬姓韓氏,他的本名叫做韓良倒是有些可能。

三、關於張良的軍事指揮能力

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身為韓國貴族後裔的張良為什麼不自立為韓王,為韓國復國,反而死心塌地的幫助楚人劉邦呢?

事實上,張良最初是在韓國諸公子中選了一位韓成來扶持的,在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王裡也有韓王成的位置。只不過,很明顯,韓王成並不是那個能獨當一面的人;而在韓國復國的過程當中,張良也發現,他跟黃石公所學的《太公兵法》應用起來並沒有想象當中那麼順暢。


“興漢四百年”的張良,也有幾個不願被人提及的“小秘密”

關於黃石公贈送張良《太公兵法》,在《史記》之中倒是有一段頗為神奇的描述。


注:關於張良“沂水河邊路遇老者,拾鞋贈書”的故事,很多讀者還是耳熟能詳的,在此簡單描述,可跳過如下段落,並不影響整體閱讀。

逃亡到下邳的張良,一日閒來無事來到沂水橋頭,迎面遇到一個穿著粗布衣的老者。老者走到張良身邊時,突然鞋子”不小心“掉到了橋下,老者瞅了一眼張良,命令道:”小子,去下面把我的鞋撿上來。“原本逃亡至此地,張良的心裡已經非常的鬱悶,可是看在老者年紀大的份上,還是強壓下這份怒火,把鞋子撿了上來。


可是,這時老者隨即又提出了一個更過分的要求,即吩咐張良給他穿鞋。想來此時張良心裡也是無數匹草泥馬奔騰而過,但是本著尊老的原則,他還是單腿跪地幫助老者把鞋穿上了。反觀這一老者,不但沒有半點感激之意,反而坦然而又傲慢地長笑而去,倒是張良被老者的笑聲給驚住了,半晌未有動作,愣在當場望著老者離去的方向。


讓張良沒有想到的是,老者走出數百米外又折返了回來,對張良讚歎道:“孺子可教也”,隨即與張良相約,“五日後天明,還是這個橋頭,再相見”。這時,已經發現老者不一般的張良,當即跪地答叩首允諾。可是,當五天後,張良如約天明時分到達之時,卻發現老者早已等候在那裡。老者怒道:“跟長者相約,竟然還遲到,是何道理?五天之後再來吧!”說罷,老者轉身離去。


又過了五天,雞鳴時分,張良便趕去橋頭,結果還是被老者佔了先,又一次地約了五天後。這一回,張良算是長記性了。五天後,他大半夜便跑到了沂水橋頭,總算比老者早到了一小會兒。老者見到張良,大為欣喜,連聲道“這樣就對了”,隨即從懷中取出帛書一部交給張良,並告訴他:“這是一部學會即可以為帝王老師的書。十年之內你必成功,十三年後再來見我吧,濟北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


十三年後,隨劉邦功成名就的張良來到濟北谷城山下時,果然看見了那塊黃石,而那位老者也從此被稱為黃石公,他贈給張良的書便是《太公兵法》。


這段非常神奇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被記錄在了《史記》和《漢書》之中,張良也確實憑藉這本兵書助劉邦奪取了天下,可是在張良最初應用這本兵書的時候,卻遠沒有那麼順利。

秦末反秦起義大浪潮之中,張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個青年反抗暴秦,不過勢力太小,張良需要先選擇“一棵大樹”去投靠。陳勝死後,被擁立為楚王的景駒成為了張良的首選。而就在張良投奔景駒的路上,他遇到了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人——劉邦。在遇到劉邦之前,張良也曾經跟別人講起過《太公兵法》,然而卻都不能被領悟,唯有劉邦,才是他的知音,這也是張良後來輔佐劉邦打江山最主要原因。

這次相見之後,劉邦、張良,兩個原本打算投奔景駒的人卻都改變了主意,轉向了項梁,去輔佐楚懷王。在項梁的幫助下,張良立韓成為王,開始了韓國的復國運動。


“興漢四百年”的張良,也有幾個不願被人提及的“小秘密”

張良和韓王成的復國運動開展得不太順利,眼看著魏、齊、趙等國舊勢力都慢慢地站穩了腳跟,而韓國卻依舊停留在打“游擊戰”的過程當中。韓國這邊打下幾個城池,稍微壯大勢力,那邊便又被秦軍奪了幾個城池回去。不敢與秦軍硬碰硬的韓軍,也只能不斷地在這種往復之間循環,一直到後來,西進的劉邦再次與張良相見之後,才協助韓國接連攻下了十幾座城池,韓國才算是名副其實的算是一個小國了。

為了感激劉邦,張良隨他西進滅秦。不過,秦國滅亡後不久,他們便又迎來了更加強大的項羽。項羽分封諸侯,劉邦西封為漢王,統領漢中、巴、蜀三郡;韓成依舊為韓王,統領潁川郡。然而,由於張良幫助劉邦的關係,項羽東歸之時,直接將韓王成帶回了彭城,後來便殺害了。


此時的張良,既不能再次迴歸輔佐韓王成,也在復國的過程中深刻地意識到一個問題,單憑自己的實力是遠遠不夠復國的。雖然他手握《太公兵法》,但是論起帶兵打仗的能力,他卻並不如劉邦。與其自己硬撞南牆似的恢復韓國,不如助劉邦奪取天下,這才有了後來“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張子房。

水言水語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確實是個非常神奇的人物,既有早年博浪沙刺秦王的豪邁,也有壯年是助漢王奪天下的奇謀,更有晚年捨棄一切功名利祿的超脫。不過,他也有屬於他的另一面,他沒有劉邦、陳平那樣好的相貌,也曾背井離鄉地逃難,更沒有大將般獨當一面的能力。但是,也正是因為有這些的存在,歷史上的張良才看起來更加飽滿不是麼?

人無完人,即便作為領兵打仗的張良是不成功的,也不妨礙張良作為謀士的偉大。只有找準了自己的定位,併為之努力,才能夠取得應有的成績,而不是一定要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證明自己,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興漢四百年”的張良,也有幾個不願被人提及的“小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