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漢武帝為何要在晚年時誅殺衛子夫和衛青的家人?

單鑫


歷代帝王都夢想江山永固,千秋萬代,漢武也不例外,但外戚干政是他一生的夢魘。

自劉邦死後呂后牝雞司晨,劉氏宗親慘遭屠戮,差點將劉家天下變姓,薄太后姐弟任人唯親,漢武帝的親奶奶竇太后為叫停新政,將趙倌、王臧下獄,丞相竇嬰、太尉田蚡免職,直至老太太仙逝,武帝才得以親政。漢武帝生母為培植母家勢力強勢安排親弟為宰相等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外戚干政是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晚年更是敏感多疑。

我們先來看一下衛家的權勢:

衛君孺:衛青大姐、嫁丞相公孫賀、生子公孫敬聲

衛少兒:衛青二姐、霍去病之母

衛子夫:衛青三姐、 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 太子劉佶、陽石公主、諸邑公主之母

衛青:娶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為妻,生長子衛伉、次子衛不疑、三子衛登均。

衛伉與陽石公主是夫妻。

可見當時衛青家族佔據皇后、太子、大將軍、驃騎將軍、丞相、姑父等等,個個位高權重,衛青與霍去病堅決執行武帝祖對匈奴宣戰策,先後發動了河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打得匈奴“遠遁漠北,漠南無王庭”,一洗大漢民族對匈奴納貢、和親等百年屈辱,得以封候拜將,譽滿天下。

漢武帝生性多疑,晚年更甚,面對衛氏在朝中如此盤根錯節的龐大勢力,擔心太子繼位後會被外戚干政,甚至取代劉氏,這讓他寢食難安, 隨著匈奴被平,戰事銳減,“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衛家人沒有用了。

為了江山,武帝對衛家動手了。

衛青甘泉宮衛青星夜救駕,武帝不但未表其功,反而懲其因為救駕而擅離職守之過。

公元前117年,年僅24歲的大將軍霍去病突然去世,死因眾說紛雲,公元前116年至前112年,衛青的三個兒子接連失去爵位。

此時大將軍衛青尚健在,只不過他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一直刻意隱藏鋒芒、低調處事,並且忠貞勤勉,漢武帝處理他沒有藉口而已。

我們不能否認漢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更不能否認是他使西漢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對中國歷史進程影響深遠,但也得承認他窮兵黷武、濫用民力、索取無度的暴奢一面。

太子劉據仁慈寬厚、好推仁政,體恤百姓,與其父漢武帝治國理念多有區別,武帝雖有不滿,但矛盾沒有惡化。寵妃趙婕妤生下幼子劉弗陵後,漢武帝居然把趙婕妤居住的地方命名為堯母門,趙婕妤是“堯母”,那麼劉弗陵不就是“堯”嗎?一些對太子不滿的人象得了暗示一樣,蠢蠢欲動了。

公元前91年,公孫賀被滅族,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伉全部被殺,隨之發生“巫蠱之患”,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

後來,李廣利與丞相劉屈髦密謀,想幫助李廣利外甥劉鶻上位,導致劉屈髦被腰斬,滅三族,李廣利投降匈奴,其族人皆被滅,被牽連其中的權貴和中低級官員,以及長安城的老百姓等,更是數不勝數。

欲治其罪,何患無辭!“巫蠱之患”只不過是一託辭罷了!

史書記載:衛伉的子嗣以及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並沒有受牽連的記錄,所以衛氏一族並沒有被滅族。

後來漢武帝認為劉據並無謀反之意,命人修建思子宮,以此寄託哀思,並在罪己詔中有過深刻的悔恨。

但這就是漢武帝的誅心術,達到目的之後,為收買人心,流下幾點鱷魚的眼淚嘴。如“巫蠱”如此有用,他何不命天下人共同巫蠱匈奴,而勞民傷財大肆興兵呢?


美麗青春您真痘


漢武帝並沒有刻意或者有計劃的去誅殺衛氏一族,但是在他心裡有一個一直揮之不去的陰影,那就是外戚的勢力,讓漢武帝到了晚年更是敏感多疑。

衛子夫一直以賢德著稱,她深知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盛極必衰、寵辱不驚的道理。而衛氏一族的勢力當然是以皇后為核心,衛青是長平侯,侄子霍去病是驃騎大將軍,哥哥衛長君是宮廷侍中,姐夫是大臣公孫賀。在這些衛氏家族裡尤其是衛青與霍去病他們倆戰功赫赫,為西漢的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即便後來衛子夫姿色漸衰,在衛青、霍去病相繼離世之後的十七年裡衛子夫也依然能夠得到漢武帝的禮遇與尊重,筆者認為這與衛氏家族對國家的貢獻是息息相關的。

漢武帝生性多疑,早年間因為出現了呂后專權、到他登基後竇太后的干政,對漢武帝的內心都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他顧慮太子繼位後會有外戚干政,這件事讓他時刻感到不安。終於“巫蠱之禍”成為了漢武帝對付衛氏一族的導火索。而引發這場禍端的有兩個關鍵人物——

“大俠”朱安世

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仗著自己是皇后姐姐的兒子,擅自動用北軍軍餉一千九百萬錢。事情敗露之後被捕入獄。正逢漢武帝下詔通緝陽陵大俠朱安世,公孫賀為贖兒子的罪過,將朱安世捕獲送往朝廷。沒想到朱安世竟然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蠱詛咒天子之事。

漢武帝知道以後大為震怒,命令有司深查公孫賀所犯罪過。後來公孫賀父子冤死獄中,被滿門抄斬。自此,太子劉據在朝堂上,再也沒有外家相護。衛子夫所生的陽石公主、諸邑公主,和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相繼也被牽連入內,接連被殺。

“小人”江充

江充本來是個市井無賴,但是在漢武帝晚年時得到了重用。

自從公孫賀的事件後,漢武帝產生了疑心,有一次,白天漢武帝在小睡,夢見有好幾千木頭人手持棍棒想要襲擊他,霍然驚醒,從此感到身體不舒服,精神恍惚,記憶力大減。因為江充與太子劉據、衛皇后不和,害怕漢武帝去世後被劉據誅殺,於是便設下陰謀陷害太子,說漢武帝的病是因為有巫術蠱作祟造成的。漢武帝聽後很害怕,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率領胡人巫師到各處尋找所謂的“木頭人”,並逮捕了那些用巫術害人的嫌疑犯。百姓惶恐之間相互誣告,以此罪冤死者前後共計數萬人。江充一直搜查到衛皇后和太子劉據的住室,把事先準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陷害太子。 劉據沒想到自己的宮中會挖出人偶,心中驚懼,而此時漢武帝卻在甘泉宮中養病,不通音信,劉據無法向漢武帝證明自己的清白,便叫來少傅石德詢問對策,傅石德跟太子劉據說:“不管江充是有意還是無意,現在我們見不到漢武帝,您和皇后派去的屬史請安都得不到回覆,誰知道漢武帝是生是死,不如先把江充抓捕殺了。”

於是徵和二年(91)七月壬午,劉據派人假冒使者去抓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殺了。江充部下蘇文逃到漢武帝處,回報漢武帝說:“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漢武帝怒極,立刻下令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劉據帶人離去,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劉屈氂率領的軍隊,跟劉屈氂軍隊大戰五日,因為得不到長安民眾的支持,勢孤力偌而兵敗,逃離長安後自殺而亡。而跟隨太子劉據出逃的兩個皇孫也一同遇害。皇后衛子夫自知難辭其咎,於是也自殺身亡了。

雖然衛青的長子衛伉受巫蠱牽連而死,但史書上衛伉的子嗣以及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並沒有受牽連的記錄。所以衛氏一族並沒有被滅族。

後來經過多番調查,發現當年的“巫蠱事件”多有不實。漢武帝知道了當時劉據只是惶恐不安並無謀反的意圖,可憐劉據無辜,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以此寄託哀思。


鄧海春


再偉大的人,終歸是凡人,都會犯錯。漢武帝也不例外,他年輕時英明神武,黃昏之年卻聽信讒言,逼死了衛子夫和太子劉據。史稱巫蠱之禍。

衛子夫素以賢德著稱,雖貴為皇后,但沒有恃寵而驕,做事本本分分,寵辱不驚,雖然後來姿色漸衰,但漢武帝仍然對她信任有加。



特別是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和霍去病,掃除匈奴之患,為漢朝立下不世之功,漢武帝對衛家愈加倚仗,歷經半個世紀,外戚勢力日漸龐大,不免有恃寵而驕之輩,橫行鄉里,違法亂紀,令漢武帝有所忌憚和警覺。



漢武帝晚年,宮中盛行巫蠱之術,官員之間爭權奪利,相互傾軋誣陷,巫蠱之術愈加氾濫,漢武帝也深信巫蠱之事,此時他身體欠安,寵臣江充進讒言,說有人行巫蠱之術陷害皇帝,於是漢武帝令江充徹查此事,江充指派巫師四處掘地挖人形木偶,但凡挖到就逮捕周圍的人,於是百姓競相誣告,因此獲刑者不計其數,京城中一片惶恐。

江充十足小人,他和太子劉據之間有嫌隙,他擔心劉據繼位之後害他,於是先下手為強,事先買通丫鬟在太子宮中埋下木偶,又和巫師前去找尋,找到木偶後並不聽太子辯白,就將木偶帶走。

太子劉據驚慌失措,此時漢武帝在宮中養病,太子一時見不到他,問計於太傅石德,石德說“現在皇后和官員都見不到皇帝,或許皇帝已被江充一夥劫持,甚至被害死都有可能,太子難道忘了秦公子扶蘇的事情了嗎?咱們不如先把江充一夥一網打盡,再作打算。”劉據別無他法,只有從其計。



劉據偽造聖旨抓了江充等人,又向衛子夫借了衛隊和武器,將江充殺死,並燒死了眾巫師。江充的同夥蘇文僥倖逃脫,逃往宮中面見漢武帝,說太子謀反,漢武帝將信將疑,派使者去太子那瞭解情況,沒想到使者怕死,見都沒見到太子,就對漢武帝謊稱太子造反並要殺自己。此時漢武帝深信不疑。於是派大臣劉屈氂征討太子。

經過幾日爭鬥,太子兵少不敵,逃往湖縣,後被地方官員發現,不得已自殺。衛子夫借兵給劉據,漢武帝怪罪於她,衛子夫被逼自殺,以死明志!

此為巫蠱之禍!


一半秋色


漢武帝並沒有刻意和有計劃地去誅滅衛氏家族,但是皇權的排他性和唯一性導致在巫蠱之禍中皇帝和儲君衛太子的矛盾急劇惡化,最終釀成太子起兵被殺的慘禍,而衛皇后和衛氏家族作為衛太子劉據利益集團的重要成員,自然難逃被清洗的噩運。

巫蠱之禍是一個統治階級嚴重內鬥的惡性政治事件,沒有任何積極作用,對漢朝來說可謂浩劫。巫蠱之禍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矛頭直指衛太子和衛皇后家族,最終導致皇后自殺,太子兵敗而死,衛氏家族悉滅;但這時巫蠱之禍並沒有停止,漢武帝繼續興起大獄,第二階段又把曾經鎮壓過太子集團的丞相劉屈氂和貳師將軍李廣利等人給清洗了。這起惡性政治事件持續時間長達數年,最終導致皇后自殺、太子被逼死,兩個公主被殺、衛太子全家被殺、兩個丞相被殺、兩個御史大夫被殺,至於被牽連其中的權貴和中低級官員,以及長安城的老百姓等,更是數不勝數。

發生了這樣的慘劇,原因無非幾點:

一、皇權和儲君之權相互排斥的一面,導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漢武帝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但是他也有濫用民力、索取無度的暴奢一面。而他的接班人衛太子劉據則是一個個性比較溫和、接受了儒家教育的皇太子,因此劉據和其父漢武帝在思維理念和行事作風上有著很大的區別,而追隨衛太子的官員有很多。當時那些喜歡通過嚴刑峻法博得權勢地位的人對他很不滿,因為和太子產生過矛盾,害怕被太子報復,於是試圖打倒太子。而巫蠱之禍就是一個最好誣陷和利用的機會。

二、漢武帝在儲君問題上留下的曖昧空間給了人機會。漢武帝二十九歲才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劉據,不久後劉據的母親衛子夫母以子貴成為皇后,因此劉據是毫無疑問的皇太子。雖然武帝和太子之間存在著一些矛盾,但總的來說父子關係還算和諧,漢武帝也一直表態支持衛太子,並且對他表現提出了滿意的看法。

但是武帝晚年的寵妃趙婕妤生下幼子劉弗陵後,大喜過望的漢武帝居然把趙婕妤居住的地方命名為堯母門,趙婕妤是“堯母”,期待劉弗陵長大後成為堯一樣的人,那這把衛皇后和衛太子置於何地呢?雖然漢武帝並不一定有動搖衛太子儲君之位的打算,但他的這種反常舉動無疑給陰暗小人們留下了操作空間,導致最後事態失控。

總的來說,漢武帝未必刻意去殺害衛氏家族,但是專制皇權侷限性的存在,再加上有心人的挑撥,最終激化了皇帝和太子之間的矛盾,而衛氏家族作為衛太子集團的成員,自然無法倖免。


春之九如


衛子夫不是被逼死的,而是因為自己的兒子,也就是當時的太子劉據起兵造反失敗後,自殺的。

我們應該探討,為什麼太子會被逼造反。

我們看看,衛氏集團在漢庭的人脈資源。

衛子夫,皇后。

衛青,大將軍。並取了平陽公主,三個兒子都是侯爺。

霍去病,驃騎將軍。

兄長衛長君是宮廷侍中,

姐夫公孫賀是宰相。。。還有很多門生故吏,身居要職。也就是說,在漢武帝前中期,朝廷第一大勢力,就是衛氏集團了。

漢武帝生性多疑,到了晚年,更加多疑。當年呂后專權,一直都是他心病。所以,他看到衛氏集團勢力如此強大後,擔心太子繼位後,會外戚干政,甚至於取代劉氏。

所以,衛青死後,衛子夫年老色衰失寵後,就開始疏遠皇后,並開始逐漸剪除掉衛氏集團勢力。

衛青死後,太子劉據就是衛氏集團的代言人。劉據看著自己昔日的幫手,一個個逐漸失去勢力,加上漢武帝又開始寵信他的弟弟,以及酷吏江充。日益對劉據表達了一些不滿,開始懷疑漢武帝要廢掉他了。

劉據已經年近四十了,做太子做了幾十年,都還沒有上位,也有點不耐煩了。

江充借漢武帝出宮度假的時候,發動巫蠱之禍,栽贓嫁禍到了劉據頭上。於是劉據恐懼,因為漢武帝很迷信,最忌巫蠱之術。在考慮再三後,決定鋌而走險,發動兵變,控制長安城。

此時不明情況的漢武帝,立即發兵攻打長安城,血洗太子府。最終太子兵敗逃亡,衛子夫在宮裡自殺。最後太子逃亡不久,追兵已至,也在河邊自刎。

此案牽涉很多,衛氏集團被一網打盡。太子一脈被殺光,只剩一個嬰兒被官員保護了下來,悄悄地藏起來。這個人,就是漢宣帝劉病已。

事後漢武帝明白太子的冤屈後,發現大漢朝最好的皇位繼承人沒了,又非常後悔,非常憤怒,把當時參與鎮壓太子的官員,全給殺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漢武帝心中愧疚,又開始重用霍去病的異母弟霍光。霍氏家族又開始崛起。


三生有畫


漢武帝有一樣東西不能碰,誰碰給誰急眼,輕則牢獄之災,重則人頭落地。就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可以,所以巫蠱之亂武帝表現的可以說是歇斯底里,必須置太子於死地。這件東西就是構建漢武帝雄才大略一生的法寶——權力。

西漢初年,外戚專權,呂后亂政歷歷在目,整個漢朝經歷了一場血雨腥風。而即位後的武帝又被竇老太后壓制了六年,所以武帝深知外戚勢力壯大的威害,於是在有意或無意之間,總在壓制、打壓外戚勢力,集中手中的權力。而董仲的“天人三策”,更讓武帝得到了把控權力的真諦。因此,以衛家為首的外戚集團自然就成了武帝下手的目標,而這一切是無法迴避的,因為只要有隱患,武帝心裡就不踏實。

衛青去世後,衛家的勢力不再如日中天,太子劉據也失去了庇護,這正是武帝想要的結果。但是衛青雖然不在,並不代表衛家勢力徹底的消失,所以當有居心不良的人向太子下手的時候,武帝要麼揣著明白裝糊塗,要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太子是衛家勢力的代表,削弱太子的力量就是在削弱太子背後的衛家。而這就是武帝想要的平衡,所以武帝在衛子夫不能為自己辯白的情況下,表現出讓人難以置信的薄情寡義。當陪伴了自己數十年的妻子被逼死後竟然以幾塊薄木片做為棺材,草草埋葬於荒野之地。武帝晚年悔悟的時候,雖然建造了“思子臺”緬懷兒子劉據,但是對衛子夫的骸骨卻不聞不問。由此可見,在武帝的心目中外戚根本沒有存在感,而他本人也走不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陰影。



同樣,武帝臨終前之所以將皇位傳給了幼子劉弗陵,還賜死了他的母親鉤弋夫人,目的就是讓下一代皇帝輕裝上陣。但是武帝忽略了一個物極必反的道理,雖然成功根除了外戚專權的隱患,但是無法抑制權臣當政現實。如果霍光如同司馬懿家族那麼野心勃勃,大漢江山早就易主了。所以武帝看似明智的做法,其實是走了一招險棋,從一個極端步入了另一個極端。

所以,武帝既然想讓劉據繼承皇位,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應對外戚勢力,這就是武帝誅殺衛青家人和衛子夫的初衷。但是武帝沒有想到,由於巫蠱之禍引起了連鎖反應,被居心叵測的人利用,導致局面失控。這就好比武帝當年痴迷求仙,被人輪番矇蔽是一個道理,因為只要有漏洞,就不乏伺機鑽營之輩。而武帝畢竟是凡人,不可能把火候拿捏到恰到好處,盡善盡美。



感謝朋友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同時也是一位多情的君主。他繼位的第一任皇后是“金屋藏嬌”的陳阿嬌,知恩圖報,這個漢武帝也是身不由己。

然而,好景不長,風流倜儻的漢武帝很快就對才貌平平的陳阿嬌產生了“審美疲勞”,結果在邂逅絕世美女衛子夫後,立馬移情別戀到她身上來。後面的事毫無懸念,陳阿嬌很快成了“廢后”,取而代之的自然是陳阿嬌。

受寵有衛子夫很快為漢武帝生了第一兒子——劉據。面對這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龍子,二十九歲的漢武帝很是高興,對衛子夫更加寵愛了。也正是因為這樣,劉據七歲那年,就被漢武帝封為太子。

俗話說歲月是把殺豬刀,隨著時光的推移,歲月的變遷這,衛子夫也變得年老色衰了。而這時好色的漢武帝又了新寵,先是出了個年輕貌美的王夫人,接著又出現了李夫人、尹婕妤、邢娙娥、趙婕妤(鉤弋夫人)等一大堆美人。漢武帝對衛子夫的盛寵一去不復返。

儘管如此,但漢武帝念及當年自己對衛子夫許下的愛的承諾,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及外甥霍去病為漢武朝立下不世之功,非但沒有廢了她的後位,反而依然“尊重”她。

而真正使漢武帝對衛子夫痛下殺手的竟然是太子劉據。

原來當年漢武帝立劉據為太子後,為了培養這位接班人,漢武帝在太子宮中造了一處博望苑,供太子讀書學習,派專人對太子進行教育。然而,事實證明,太子劉據在漢武帝眼裡卻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因為他和自己很“不類己”。

漢武帝認為劉據“不類己”的原因有三:

一是太子無才。漢武帝小時候就能說出“金屋藏嬌”這樣驚世駭俗的話語來,從而使得自己在太子爭據戰中佔據了制高點。而劉據每天只知道說“之乎者也”之類讀書人的話,沒有看出有什麼其他方面的才華。

二是太子無德。漢武帝高大威武,登基後雄心勃勃的他用武力打得匈奴滿地找牙。總之,漢武帝處處顯示出男子漢的陽剛之氣,而太子劉據仁厚謹慎,性格溫柔得如女生。所以,他做中性人綽綽有餘,但做堂堂一國之君太文弱了。

三是太子無知。漢武帝執行酷吏嚴刑,重用張湯等酷吏,很好地打擊了那些“貪官汙吏”和“罪有應得”之人,但負面作用是牽連的人很多,比如說當年陳阿嬌巫毒一事,結果牽扯受罪的人達到浩浩蕩蕩數千人。頭腦不開竅的太子劉據力勸父皇應施以仁政,不要重用酷吏,以免誤人子弟。這樣的結果是,漢武帝表面上不置可否,但心裡對太子卻“惡之”。

後來衛青死後,黃門蘇文、江充等朝中小人不想太子劉據登基,於是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巫蠱之禍,結果是把太子劉據逼上了造反的道路,而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中,漢武帝逼衛子夫自殺身亡,衛氏家族的其它成員也沒有逃過這一劫難,成了屠殺的對象。

總之,漢武帝晚年逼死太子劉據和衛子夫,誅殺衛氏子弟們,完全是“糊塗”所至,後來知道事情真相,幡然醒悟後,建“思子臺”便是很好的證明。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衛子夫曾經是漢武帝最寵愛的妃子,她也給漢武帝生下了皇長子劉據,在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劉據被冊立為新任皇太子,隨後衛子夫也被擢升為皇后,漢武帝用了很大的心血來培養皇位接班人,也大力提拔了皇后的弟弟和外甥,讓他們成為大漢王朝的柱石。但是漢武帝到了晚年,卻不顧任何感情,像瘋狂了一樣誅殺了衛子夫及其親屬,甚至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都被迫自殺。漢武帝到底為什麼這麼做呢?

我們後世一般都把衛子夫和劉據之死歸咎到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的“巫蠱之禍”。《資治通鑑》中記載:“是時,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率皆左道惑眾,變幻無所不為”,也就是說在漢武帝晚年,行巫蠱之事已經成了一個普遍的社會風氣,這些人最開始是在民間招搖撞騙,後來就慢慢地深入到皇宮之中——“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輒埋木人祭祀之;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訐,以為祝詛上,無道。”大家可以想象,這種聲稱可以給人治病、昇仙甚至讓仇人得暴病以至於身亡的巫蠱一旦潛入宮中,其動機就更加單純和可怕了。

徵和二年的一個偶然事件牽連到了劉據的姨夫公孫賀,他是漢朝的丞相,事情本來還是容易處理的,但是後來卻由於種種原因,這件事被無限放大了,最終導致了公孫賀和公孫敬聲父子死在獄中,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漢武帝和衛子夫所生的兩個女兒——諸邑公主和陽石公主隨後也被處死!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越來越多的人就無法收手了,尤其是劉據曾經得罪過的一個小人江充,他又再次把事情搞大,公然開始派人到皇后和太子所居住的宮中進行搜查,其理由就是宮中有人行巫蠱之事,對當今皇帝不利。

最終,江充順利地在太子宮中挖到了桐木人偶,這就是太子行巫蠱、詛咒皇帝的鐵證!劉據本來想親自對父親解釋,卻再次遭到了小人的阻攔和誤導,最終導致劉據被迫起兵誅殺奸臣,重病中的漢武帝相信了太子造反,便派人鎮壓,最終導致衛子夫和劉據雙雙自殺,而衛青和霍去病的親屬也遭到了大規模的清洗。“巫蠱之禍”中被株連被殺的多達數萬人!

我們後世看官通過如果簡短的敘述,很容易留下一個印象,就是漢武帝老糊塗了,被奸臣所誤導才做出這種瘋狂的事。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卻也未必如此。

首先,衛霍家族在朝中長期有著呼風喊雨的能力,衛子夫是皇后、衛青是大將軍(最高武職)、公孫賀是丞相(最高文職),霍去病雖然早已去世,但是他生前立下的無數軍功也給他的子孫及親屬帶來了無限的榮耀。這幾個人加在一起,估計重病中的漢武帝想想自己的後世都會後背發涼——畢竟諸呂之亂才剛剛被平定幾十年啊。

所以,漢武帝在臨終冊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之時下令處死了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並解釋說:“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緊跟著,司馬遷在《外戚世家》中又寫了一句:“故諸為武帝生子者,無男女,其母無不譴死”。

也就是說,漢武帝逼迫衛子夫自殺很有可能是在計劃之內,但是沒有想到事情發展到無法控制的地步,導致愛子自殺。也正是因為劉據的自殺,漢武帝才後悔莫及,他建“思子宮”,頒“罪己詔”,都是對自己的反省。而他,肯定不會對衛子夫和鉤弋夫人之死而感到悲傷。


國史通論


這個就是西漢著名的巫蠱之禍。巫蠱是一種巫術,在西漢時期十分的流行,就是將小木偶埋到地下,對方就會有災難。

公元前92年,住在建章宮的漢武帝,看到有一個帶劍的人闖入中龍華門,漢武帝令人抓捕,該男子棄劍逃跑,最終還是沒抓到,漢武帝大怒,將管理宮門的人給處死了。

漢武帝還派人對上林苑與長安城進行大搜查,最終仍無所獲。

公孫賀時任丞相,他的夫人是衛君孺,是衛子夫的姐姐。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仗著權勢,十分的驕橫,甚至動用了北軍一千九百萬錢,最後被捕下獄。

公孫賀為了替公孫敬聲贖罪,就向漢武帝請求負責抓捕當時的江洋大盜朱安世,沒多久,公孫賀就將朱安世抓捕歸案。朱安世向朝廷告發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而且在漢武帝前往甘泉宮的馳道上面埋了木偶,就是對漢武帝行巫蠱之術。

公元前91年,公孫賀與公孫敬聲被處死,並且被滅族,受牽連的還有陽石公主,還有衛子夫的另外一個女兒諸邑公主,還有衛青的長子衛伉,全部被殺死。

漢武帝時間,宮內互相嫉妒爭吵的情況很多,行巫蠱之術的自然也多,然後又互相告發,漢武帝大怒,很多妃嬪,宮女,大臣被誅殺,漢武帝的疑心越來越重。

有一天,漢武帝做夢,夢見幾千個木頭人拿著棍棒要來殺漢武帝,漢武帝驚醒過來,就感覺渾身不舒服,生了病。江充因為與太子劉據,衛子夫有矛盾,擔心漢武帝死後,太子繼位,會對自己不利,於是就跟漢武帝說他的病是宮中有人行巫蠱之術。

江充就帶著人去太子和皇后的宮中去搜尋,揚言說:在太子宮中找到了很多木頭人,還有很多寫著大逆不道內容的絲帛。

劉據想要去跟漢武帝解釋,但是由於江充的阻擾,根本就見不到漢武帝,所以劉據只能最終造反了,殺死了江充。劉據的造反最終被丞相劉屈氂所平定。劉據只能逃出長安城,躲在湖縣一戶農家,但最終還是被官府抓捕,劉據無奈之下,只能自裁了。

漢武帝派人收走了皇后的印綬,衛子夫也自裁了。


歷史簡單說


事起巫蠱

公安前92年,已經64歲的漢武帝非要說自己看到一帶劍男子闖入建章宮。

於是,全宮大追捕。

無果,遂處死全部宮門侯衛。

接著,上林苑大搜捕和長安全城大搜捕。

漢武帝徵調京畿三輔的騎兵部隊對上林苑和長安城進行搜捕。這場聲勢浩大的搜捕,持續了十一天之久。

正當武帝惱火刺客之時,大俠朱安世舉報丞相之子公孫敬聲私通陽石公主,並施巫蠱詛咒武帝。

所以,漢武帝就將帶劍男子與巫蠱事件聯繫起來。

於是,全宮全城大搜捕。但這次搜捕的對象不是帶劍男子而是巫蠱木偶,於是巫蠱之禍起。

丞相公孫賀,衛青和衛皇后的姐夫,死於獄中,同時公孫家滿門抄斬。

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皇后的兩個女兒、衛青的外甥女,牽連被殺。

長平侯衛伉,衛青長子、衛皇后的侄子,牽連被殺。

公孫賀是太子劉據的姨父、兩位公主是太子劉據的姐姐、衛伉是太子劉據的表親。所以,巫蠱之案所殺的都是太子劉據的外戚靠山。

於是,當繡衣使者江充試圖以巫蠱事牽連構陷之時,太子劉據燒殺江充,並舉兵自衛。

身在甘泉宮的漢武帝,因與太子劉據未能切實溝通,故誤以為太子謀反。

於是武帝派丞相劉屈嫠調兵入城平叛。太子劉據與衛皇后則打開武庫武裝長安民眾與丞相之兵開戰。雙方兵馬在長安城中混戰五日,死傷數萬,血流成河。

最後,太子兵敗逃跑後自盡,衛皇后自殺。自此,太子和衛氏外戚,被漢武帝全部物理消滅。

屠戮之因

衛氏一門慘遭屠戮,最大的劊子手就是漢武帝。

而漢武帝大興屠戮的原因,基本上全是其主觀故意,既幹不著別人什麼事,又怨不得老天爺。

一是年老多疑。

本就性情敏感的漢武帝,到了晚年,更是脾氣暴躁、多疑善變。

折騰完邊地蠻夷,也折騰完了朝中官僚,這個時候難免會把矛頭對準劉據這個國家二把手。

在建章宮好好住著,宮廷禁地,他竟能發現帶劍男子闖入。自己沒事睡個覺,竟能夢到幾千木人揍他。

開始還是漫無目的的四處疑心,慢慢地這個目標就會鎖定到太子和衛氏身上。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目標大、權力也大。

二是嗜權任性。

漢武帝少年之時便跟他奶奶竇太后爭權,甚至都要宮廷政變了。壯年之後便跟他媽王太后爭權,把他舅舅武安侯田蚡都給嚇死了。

再後,就是設置內朝跟丞相爭權,武帝朝的丞相是最不幸地一茬丞相,沒有幾個能得善終。同時,還實施推恩令,跟宗親諸侯王爭權。

等這些勢力都收拾乾淨了,整個大漢朝堂,權力最大的就是太子劉據以及衛氏家族了。這個時候,武帝的各種任性,也就只能奔著太子他們去了。

三是早年經歷。

年少登基,漢武帝被他奶奶看得死死的;接著又是被外戚勢力困得死死的;再之後,有趕上了皇后陳阿嬌的巫蠱詛咒。

所以說,漢武帝的經歷就是戰鬥的經歷。他時時提防、處處設防。原因就是極度缺乏安全感。

所以,丞相之子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的巫蠱詛咒,挑起了他的敏感神經,於是也就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走一個了。

四是貪生畏死。

怕死、怕死、怕死,重要的事說三次。

漢武帝之所以各種淫祀濫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能豁達面對死生。

求仙,是為了昇天;鍊金,是為了長生。但能昇天長生,那麼拋棄妻子就如脫鞋一般。

這種心理的極端發展,就是各種整妖精、搞事情,必須活得叮噹作響。

所以,遲暮之年的漢武帝,不僅沒有老者的睿智,反而是各種的任性胡為。

因為權力的加持,所以武帝的任性胡為,也就製造了太多人的悲劇。他求長生,別人就不能長生;他貪生畏死,別人也就只能棄生就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