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作為漢高祖長子長孫,劉襄為何無緣帝位?

呂噱浚


西漢“誅呂”行動發生後,最應該獲得皇位的,其實就是劉襄。為什麼這麼說呢?

本來,劉襄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雖然他是劉邦的長孫,不過是庶長孫。在“嫡長子制”觀念深入人心的時代,庶出的兒孫,就算居長,獲得皇位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劉襄劇照)

不過,劉襄在那時候獲得了天賜良機。因為劉邦的嫡子只有劉盈一個人,而劉盈已經去世。劉盈去世後,照理應該由劉盈的嫡子來繼承皇位。就算劉盈沒貨真價實的嫡子,也應該由劉盈的兒子來繼承皇位。但是,前少帝劉恭被呂后廢黜並處死,後少帝以及劉盈的其他兒子,都被大臣們處死。因為大臣們認為,劉盈的這些兒子,都不是劉盈親生的,而是呂后的血脈。既然是“誅呂”,那就得趕盡殺絕。所以,劉盈的兒子們當然都得死。

劉盈的兒子們死光後,劉邦就沒有嫡子了,劉盈也沒有嫡子了。這樣一來,“嫡長子制”就不起作用了。按照慣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那就應該立長子。劉邦的長子是劉肥,早已去世,想立也沒有辦法。再說了,劉盈過後,斷沒有在他的兄弟中尋找皇位繼承人的道理。最應該的就是在他的子侄輩中去尋找。而在他的子侄輩中去尋找,劉襄就是理所當然的人選。

而且劉襄也是呼聲最高的繼承人。他不但已經成年,而且實力雄厚,在朝中還有劉章、劉興居兩個弟弟支持。最重要的是,劉襄是“誅呂”行動的首要發起人。如果不是他首先舉起“反呂”大旗,諸呂也不可能發動和他的戰爭。如果諸呂不發動和劉襄的戰爭,就不可能把兵權交給灌嬰。如果不把兵權交給灌嬰,朝中大臣們就一點機會都沒有,只能等著呂氏篡奪劉氏江山。

由此可見,劉襄有資格,有功勞,有實力當皇帝。可為何他最終卻沒能當成皇帝呢?

(灌嬰劇照)

我認為,劉襄主要做錯了兩點。

其一,劉襄得罪了宗室。

劉襄剛一發動造反,就顯得動機不純。劉襄本來是舉起反呂大旗的。既然舉的是這面旗,你直接往京城打就是了。不管是否打得贏,你要做出這個姿勢。再說了,諸呂的兵權已經到了灌嬰手裡(另一部分被被大臣們奪得),灌嬰也停頓不前,不會和劉襄打仗。因此劉襄不存在打得贏打不贏的問題,他只需要擺出姿態就可以了。

可是,這時候,他並非直接往前打,而是去聯合其它宗室成員。本來,聯合其他宗室成員也沒錯,但問題是,他卻藉機奪取了琅琊王劉澤的地盤,這當然讓劉澤非常不高興,於是進京攛掇大臣們別把皇位給劉襄。

事實上,劉襄得罪的不僅僅是一個劉澤,他得罪的是整個宗室。因為從他處理劉澤的問題上,大家已經看出,一旦這個劉襄當了皇帝,他肯定很快就會奪取其他人的地盤。這樣一來,誰還支持他呢?

(劉恆劇照)

其二,劉襄得罪了大臣。

劉襄政治敏感性非常不強,他沒有看清楚,在這次“誅呂”行動中,朝中大臣們發揮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並沒有及時和大臣們取得足夠的聯繫,沒有任何拉攏他們的做法。

當灌嬰帶著大軍前來討伐他,但是卻把軍隊原地駐紮不走的時候,劉襄其實就該敏感地意識到,大臣們和他的立場是一樣的。而且,大臣們也肯定在尋找皇位繼承人。這時候,大臣們可以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把他當成“誅呂”的先驅英雄,另一種是把他當成造反分子。大臣們該怎麼定性,對劉襄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劉襄並沒有引起重視,不但沒能拉攏大臣們,反而他的做法讓大臣們充滿恐懼,因此把他排斥在外。

劉襄雖然有資格、有功勞、有能力獲得皇位。但是缺乏一種大的戰略眼光,得罪了宗室又得罪了大臣。命運沒能掌握在他自己的手裡,因此,最終與皇位失之交臂。同時,也因為他在這場運動中,其中表現出了覬覦皇位的想法,因此他這一族被後來當皇帝的劉恆猜忌。最終,整個齊國也往下坡路上飛奔而去。


張生全精彩歷史


首先,他這個長子長孫並不是嫡長子,而是庶長子。



劉襄的爹劉肥是高祖劉邦和他的情婦曹氏生的,雖然掛著長子的名聲,卻沒有長子的地位。當初呂后也曾經想過動劉肥,不過有惠帝,也就是真正的嫡長子,法定繼承人劉盈幫忙,再加上劉肥把封地分給了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一部分才得活命。

劉襄作為王太子繼承了劉肥的齊王位置,後來誅滅諸呂的時候,他和他的弟弟劉章也都是立了功的,劉章還因為這個由朱虛侯升為了城陽王。



諸呂之亂平定之後,大臣們曾經也確實想過選擇劉襄作為候選人,劉章,還有劉襄的舅舅駟鈞等人也都是他的堅強後盾。

可問題是當時剛剛誅滅諸呂之亂,被外戚給搞怕了,所以大臣們就想選擇一個外戚不那麼強,名聲也好一些的。劉襄這個舅舅駟鈞名聲就不太好,被說成是為人兇殘暴戾。相反,代王劉恆的母親薄姬為人卻忠厚老實。



這麼一對比,就高下立判了。再加上劉恆那可是劉邦的親兒子,怎麼著也比孫子要近一層,而且劉恆的勢力也沒有劉襄、劉章兄弟那麼強,裙帶關係那麼多,大臣們的位置也容易保住。

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最優解劉恆,而不是齊王劉襄。


水一白聊歷史


劉襄是漢高祖劉邦的長子齊悼惠王劉肥的長子,按理來說作為劉邦的長孫是繼承劉邦帝王之位的最佳合適人選,但是劉襄卻無緣帝位這是為什麼呢,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無政治智慧

劉襄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卻沒有把握住機會,反倒被人將了一軍,劉襄為了拿到兵權,除掉呂后,就騙了當時手握重要兵權的劉澤,劉澤在輩分上來說是劉襄的爺爺輩了,劉澤知道自己被騙之後就騙劉襄,說他是劉邦的長孫,肯定會繼承皇位,所以就讓劉襄送劉澤去京城面聖,劉襄竟信以為真,放劉澤回去了,所以在劉襄繼承時劉澤肯定不會支持劉襄,由此可以看出劉襄是很單純沒有政治頭腦的。

二、家人原因

劉襄的舅舅駟鈞,相傳駟鈞並不是什麼良善之輩,為人極其兇殘暴力。二十四歲的漢惠帝劉盈死後,呂雉開始把控朝政,而因為呂雉的得勢,呂氏一族在朝中氣焰囂張,甚至要奪劉家的江山。劉襄在舅舅駟鈞的建議下,和當時的齊國中尉魏勃誘騙召平,奪了呂氏手中的兵權,後來召平自殺了,駟鈞就被封為了丞相,隨著劉襄一起起兵討伐呂氏。在呂氏一門被平定後,因為駟鈞是劉襄的舅舅,為人殘忍暴力,在官場上勢力極大,並不與人為善,害怕劉襄成為皇帝后,駟鈞成為第二個呂氏。

所以由以上可以看出要有政治頭腦和好的人輔佐,才能贏得大臣的尊重與擁護。


丫丫說史


劉襄作為漢高祖劉邦的長孫,在蕩平諸呂后,本應該是帝位不二人選。但政治鬥爭很殘酷,劉襄雖然擁有法統的優勢、戰功的優勢,卻沒有取得朝臣們的支持,皇位出人意料地落到代王劉恆的頭上。箇中原因複雜,甚至不排除有見不得人的交易。

劉襄繼承大統的優勢

1.法統優勢

誅滅諸呂后,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金燦燦的皇冠,必然屬於劉襄,包括他自己。劉襄有一個別人無法具備的先天優勢,他是高祖長孫。

按照古代皇位繼承法,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當嫡系一脈漢惠帝劉盈的兒子們,都死光了後,高祖嫡系斷了,只能從庶系選擇。一般情況下,以立長為先,按照這個規則,非劉襄莫屬。

劉恆、劉長兄弟,與劉襄相比,都是庶系,輩分不一樣,那麼誰更具有優先權呢?劉襄!因為繼承法裡還有一條:兄弟不相入廟!意思是說,一個輩分兄弟倆做皇帝,將來只能有一個可以入太廟,所以一般情況下,要避免一個輩分裡面兩個皇帝出現。

劉恆、劉長與漢惠帝劉盈是兄弟,正常情況下,必須從侄子輩挑選一人,過繼給劉盈為子,承續嫡系繼承大統。那麼劉襄不是跟少帝同輩嗎?少帝被廢黜了,根本不被承認帝位。

所以,從法統上講,劉襄的優勢是先天的。

2.戰功優勢

歷史把蕩平諸呂的首功,記在了陳平周勃頭上,其實劉襄才是首功。呂后去世後,是劉襄點燃了剪出諸呂的第一把火,這才有了呂產授灌嬰兵權,讓他攻打劉襄,灌嬰拿到兵權後就跟呂產翻臉,造成劉襄、灌嬰、呂產呂祿三股軍事力量的抗衡。

如果沒有劉襄的第一把火,灌嬰得不到兵權,陳平周勃再大的能耐,也不敢策動政變。有了兩股對抗呂家的軍事力量後,劉襄的弟弟劉章,又誅殺了呂產,助周勃奪了南軍軍權。

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劉襄不但是“革命的火種”,更是蕩平諸呂的最重要的執行人,他理所當然地是第一功臣。

3.家族優勢

劉襄兄弟八人,除了在平定諸呂中,主要謀劃人和參與者劉章外,還有一個弟弟劉興居,此人也是這次政變的主要內應。

劉襄的父親劉肥,是劉邦的庶長子,劉邦打天下期間,劉肥是劉邦唯一成年的兒子。因為這個優勢,劉肥早早地被劉邦封為齊王,得了全國最大最富庶的一塊地。早年,曹參在齊國做國相,為劉肥父子治理齊國,及培養後代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礎。

其實,劉家兄弟能率先造反,除了膽量外,能力不是一般的強。首先劉襄作為諸侯王,是沒有兵權的,他能順利奪過兵權就不簡單。劉章和劉興居,在呂后的眼皮底下蟄伏多年,悄悄為大哥造反做準備,這能力,讓陳平周勃都害怕!

劉襄意外落選的原因

劉襄有這麼多優勢條件,為什麼卻落選了呢?原來除了這些優勢,他還有幾個劣勢。

1.過於強悍不好控制

劉家兄弟能力太強,本來是好事,但反過來卻讓陳平周勃們擔憂:這麼強勢的人,要是做了皇帝,我們可咋活?

朝政從來都是強者的天下,皇帝太強,大臣只有趴在地上聽命的份。

如果劉襄做皇帝,蕩平諸呂的首功,一定是他兄弟三人的。反過來假如立了一個不相關的人做皇帝呢?無疑,大臣們功勞佔了,大權也得了。

這個選擇題對陳平他們來說不難選擇。

2.外戚太強

劉襄不但自己強,他還有個強勢的外戚駟鈞,史書說,駟鈞此人專橫殘暴,也是個厲害角色。關鍵劉襄對他這個舅父非常信任和倚重。

史書上沒有駟鈞的具體事例,我估計所謂專橫殘暴不是關鍵,關鍵的是劉襄對駟鈞的信任和倚重。試想一下,假如劉襄登基,未來的相位會是誰的?非駟鈞莫屬,陳平周勃能心甘嗎?

3.朝中無內應

誅滅諸呂的時候,老功臣們大多不在世了,尤其是曾經在齊國為相的曹參不在了,劉襄在朝中沒有內應,沒有人替他說話。劉襄,就像一個漂流在外的苦孩子,家裡沒人疼,朝中的利益鏈,沒有劉襄這一環。

非但如此,為了順利拿到兵權後除掉諸呂,劉襄還欺騙了宗室,琅琊王劉澤,將他軟禁,並奪了琅琊國的兵權。

這讓劉澤很不爽,劉澤是當時劉家資格最老的宗室,跟劉邦是兄弟輩。雖說血緣關係遠了點,但在擁立這件事上,正因為沒他份,所以他說話的分量才更重。劉澤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劉襄的,本來就沒內援,還得罪了少數可以為他說話的人,劉襄落選不奇怪。

劉恆即位的疑點

不過,我個人始終認為,劉恆成為幸運者,絕不是一覺醒來,突然被大元寶砸中,箇中肯定有交易,甚至有陰謀。提出兩個疑點,權當拋磚引玉。

1.為什麼要誅殺少帝兄弟

按理來說,誅滅呂氏,不應該禍及漢惠帝的子孫。說漢惠帝的兒子們都是呂氏後人,完全靠不住。不殺少帝,陳平們正好順勢接過呂后的班,輔佐少帝。要說好控制,年幼的少帝要比成年的劉恆好控制得多。

所以,誅殺少帝兄弟很弔詭,不合情理。唯一的解釋就是,陳平他們以少帝兄弟不是惠帝血脈,來誘惑劉襄動手。只有這樣,革命成功,帝位空缺,才具有對劉襄的吸引力。所以,犧牲少帝,就是陳平放出來的誘餌。

2.周勃要單獨彙報會什麼

那麼為什麼最後人選為什麼是劉恆?我覺得從一開始,陳平就耍了陰謀,騙了劉襄。他空出皇位,不是為了劉襄,而是劉恆,他們應該在造反前,就跟劉恆或劉恆的代表有過接觸,這事早就內定了,劉襄只是利用的工具。

有個證據,劉恆進京當天,周勃就要求單獨見面,被劉恆拒絕了,連印璽也沒有接受。我覺得,這裡面大有文章,很可能當時與陳平周勃達成協議的,是薄昭,現在周勃需要劉恆當面做出某些承諾,所以要單獨見面。

劉恆一不接受印璽,二拒絕見面,等於在告訴陳平周勃:我跟你們沒任何交易,如果你們想反悔還來得及,印璽在你們手上,你們可以試一試!

這段簡單故事,實際上顯示出劉恆高超的政治手腕,他不想在別人的要挾下當皇帝,所以必須洗白。他選擇時機也非常恰當,陳平周勃已經騎虎難下,不得不就範!

鄭重說明,關於這兩個疑點及推斷,純屬個人的分析,沒有充分的事實證明,供大家討論。

綜上所述,劉襄不能即位,原因很複雜,除了個人因素外,還有各派勢力的角逐,還包括一些至今說不清的因素摻雜其中。


尋根拜祖


這事兒得先從呂后說起。

呂后是個牛人,誅彭越、殺韓信,幫劉邦平定天下。劉邦死後後更是大全獨攬,肆意誅殺劉氏子孫,大封呂氏,功臣猛將也都得靠邊兒站。

呂后死後,在誅滅呂氏外戚的鬥爭中有兩股勢力。

一股就是齊王劉襄和他的親弟弟朱虛侯劉章,這一股是劉氏宗室的力量。還有一股,就是以陳平和周勃為代表的功臣集團。

這兩股勢力,名義上都打著劉氏的旗號,但他們的利益訴求是不一樣的。

我們先來說一下事情的經過。

呂后死後,呂氏外戚把持朝政。

這時劉章在首都長安秘密給他哥哥齊王劉襄報信說,我當內應,你發兵來誅滅呂氏,到時候我們就立你為皇帝。

劉襄接到信很高興,於是帶著舅舅駟鈞,還有一幫大臣準備發兵平叛。這時,劉襄做了一件“聰明”的事兒,他派人去給琅玡王劉澤說,我要去平定呂氏叛亂,可我年輕沒經驗,您老人家跟著高祖打過仗,你來帶頭吧。

劉澤信以為真,來見劉襄,結果被劉襄給軟禁了,奪了人家的兵。

劉澤也是老狐狸,他對劉襄說,你是高祖的長子長孫,按理說就該你來繼承帝位,我去長安說服那些老臣,讓他們立你為帝。

劉襄相信了,派人護送劉澤去長安。

劉湘帶兵西進這時, 以周勃和和陳平為首的功臣集團已經誅滅了呂氏外戚,平定了局勢。

先是太尉周勃取得了北軍的統領權。周勃在軍中大喊,為呂氏者左袒,為劉氏者右袒,結果士兵皆左袒。

既得北軍,周勃又令朱虛侯劉章誅殺呂產,把南軍也控制了。

於是下令把呂氏外戚無論男女老少統統給殺了,周勃和陳平控制了局面。

大家商量立誰為皇帝,這時劉澤也趕到了。有人提出立劉襄為皇帝,理由是他是長子長孫。劉澤帶頭反對,說,不能立劉襄,他孃家人非常的可惡,如果立了劉襄,那就會引發下一個呂氏之亂。

大家聽後深以為然。

於是劉襄與帝位就這麼擦肩而過了。

這個事表面上看,是劉澤的一席話壞了劉襄的好事兒,其實即使沒有劉澤的話,功臣集團也不會立劉襄為帝。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劉襄當了皇帝,陳平和周勃能去哪兒呢?劉襄的弟弟朱虛侯劉章誅殺了呂產,這是立了大功的,到時候怎麼不得封個丞相什麼的當當?

還有劉襄的舅舅駟鈞,跟著他起兵平叛,到時候就是劉襄的左膀右臂。

所以如果劉襄當了皇帝,那陳平和周勃在朝中就沒什麼事兒了。

他們好不容易把呂氏外戚給平定了,控制了局面,再拱手讓人,怎麼可能呢?

再說劉襄這小子心術不正,把伯伯劉澤都給騙了,當上皇帝后會怎麼對付陳平和周勃這幫功臣呢?想想也害怕。

所以大家一番商量,最後找了一個最沒有背景,也沒有野心的人--劉恆來當了皇帝,這就是漢文帝。

漢文帝的母親薄氏不受劉邦的待見,劉邦只是出於可憐臨幸了她一次,結果生了漢文帝。

漢文帝被劉邦封在貧窮的邊塞之地--代地,想來也是不怎麼受劉邦的重視和待見。

這樣一個被劉邦無意中生下來又忽視的兒子,他的身邊是沒有什麼勢力的,他當上皇帝之後,只能依靠陳平和周勃這幫大臣。

再者,漢文帝這個人也比較的仁厚。

於是他就成了不二人選。

積極鑽營者,不能成功,佛系淡定者,卻能笑到最後。這在小說中的常見套路,真真實實的發生在了歷史當中。


三上歷史


劉襄是劉邦長孫沒錯,可以繼承帝位也沒錯,畢竟嫡系的劉盈此時也沒有後代了。

劉襄的父親劉肥雖是長子,卻是庶長子。但這並不代表劉襄在身份上就低於其他宗叔子弟,畢竟現在大家都是庶繫了。

那麼,作為長孫的劉襄,身份上是沒有什麼劣勢的,畢竟,他是孫輩裡最大的,按順序,本也不該由劉盈的庶兄弟們繼位,而應該在子侄輩裡面去選。

若一切依規矩來幹,劉襄的勝算確實很大,他為長孫,且剷除諸呂有功,不立他立誰?

琅玡王劉澤當時就是這麼忽悠他的:“齊悼惠王(劉肥)是高皇帝的長子,推究根源而言之,大王就是高皇帝的嫡子長孫,應當繼位。現在我看到大臣們正在猶豫還沒有確定立誰,而我劉澤在劉氏家族中最年長,大臣們必然等待我去決定計策。現在大王留我在這裡也沒有用處,不如派我入關進京商議大事。”

劉澤的話好有道理,劉襄一聽正合心意,就把劉澤放回京城了。

為什麼要說劉襄“放“劉澤呢?因為此時劉襄為了取得劉澤的兵力,設計挾制了他。聽了這一番話後,才給了劉澤自由。

受了一番驚嚇的劉澤,嘴上說得好,到了表態立哪個皇帝的時候,這位內心的憤恨正好發出來了,他才不同意立劉襄為帝呢。不過口頭上劉澤是這樣說的:劉襄他舅舅很強橫,我們吃夠了諸呂的苦,不要再來吃諸駟的苦了……

眾大臣一聽,甚是甚是,來個有強大外家的皇帝,我們多有不便……

於是,眾人選了個看似老實、母家又薄弱的劉恆來當皇帝,誰知這位扮豬吃老虎,在他手裡最後貴族大臣們的權力越來越小了,這是後話了。

只可惜劉襄,為他人做了嫁衣。


錢多多讀文史



呂后死後,呂氏被滅族。群臣商議擁擠新君之事。有兩個候選人:劉邦第四子劉恆和劉邦庶長孫劉襄。

劉恆是劉邦與薄姬之子。


薄姬倍受劉邦冷落。入後宮一年多,從未侍寢。頗受劉邦寵愛的兩位嬪妃。提及當初與薄姬誓言——苟富貴,勿相忘。劉邦為了哄兩位愛妃開心。才讓薄姬侍寢一次。這一次,薄姬就有了生孕。後來生下劉恆。

子憑母貴,薄姬被劉邦冷落。劉恆也被劉邦無視。劉邦兄弟兒子被分封諸侯,劉恆被封在貧瘠而狹小的代國。

呂雉大肆屠殺劉邦子孫。只允許兩人存活:淮南王劉長、代王劉恆。劉長自幼被呂雉扶養承認。且不是劉邦的骨肉。而是張敖之子。沒有資格繼承大統。劉恆與母親薄姬則是一對可憐蟲。對漢朝中央政府構不成任何威脅。



而齊王劉肥是劉邦的庶長子。自幼被呂雉扶養。劉肥地位崇高。被封為齊王。齊王是富庶強大的諸侯,擁有九郡七十餘城。

劉肥被封齊王后。呂雉對其態度180度大轉變。欲毒殺之。在漢惠帝劉盈的保護下。獻出城陽郡。才撿會一條性命。

劉肥死後,嫡長子劉襄即位。

劉襄的親兄弟朱虛侯劉章在誅滅呂氏的政變中立下頭功。

劉襄兄弟八人,各個位高權重。齊國也是最為富庶強大的諸侯。

呂雉死後。齊王劉襄率先舉起誅滅呂氏的大旗。向長安進軍。未至長安。被朝臣派使臣攔截。使者稱:呂氏已被全部誅殺,少帝被廢。群臣正在商議立新君。並暗示,齊王十拿九穩會被擁擠立為天子。劉襄還想進軍入長安。使臣警告道:靜觀其變,就是十拿九穩的皇帝。再進一步,將以謀反罪論處,封國被廢,夷滅三族。

劉襄便原地駐軍,坐等好消息。

誅滅諸呂后,劉襄原本是最被看好的新君。劉襄有才幹。家族勢力強大。同時,外戚也隻手遮天。群臣擔心重蹈呂氏屠戮群臣和皇族覆轍。使得群臣對劉襄有所忌憚。

群臣權衡利弊,最終擁擠起初最不被看好的代王劉恆為天子。是為漢文帝。

被世人遺忘的代王劉恆做了皇帝。就彷彿中國男足戰勝了巴西隊。爆出了一個大冷門。

其實,劉恆被立為新君。有其必然性。呂雉把彭越剁成肉泥。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劉襄家族及外戚的強大。使群臣忌憚。群臣皆喝過彭越肉泥熬成的湯羹。劉襄外戚若再度掌權。說不定下一個被剁成肉泥,熬成湯的就是自己。

擁擠誰做皇帝。群臣的第一感肯定是劉襄。但再三思量、衡權利弊之後,所有人都會改變想法。還是立代王劉恆妥當。

經歷了呂后執政及誅滅呂氏的特定事件後。群臣鐵定擁擠代王劉恆為君。

薄姬、劉恆母子倍受劉邦冷落。代國狹小而貧瘠。反而使劉恆能避過呂雉大肆屠戮劉邦子孫。最終被群臣擁擠為皇帝。

這完美的詮釋了老子思想:柔弱勝剛強。颶風過崗,伏草唯存。


楊朱學派


根據《史記》《漢書》劉襄無緣帝位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劉襄為庶出孫子,不符合當時的皇室繼承法。二是劉襄舅父兇殘,怕外戚再次專權。三是他得罪了琅邪王劉澤。

劉襄是庶子庶孫

按照正統的皇室繼承法:“嫡長為先,父死子繼續”的規定。劉襄確實沒有代王劉恆的優勢,因為他是孫子,而劉恆雖是庶子,但卻是高祖的親兒子,而且年齡也更大一些。雖然並不是所有皇室選繼承人必須遵循的規定,但是當時眾大將臣剛剛完成“諸呂大事”。

群龍無首,只能眾臣商議,皇室繼承法就是他們參考的重要規則之一。事實上,代王劉恆也曾擔心群臣不服,婉言推脫過五次才登基為王的。

群臣擔心外戚專權

這一點是劉澤提出來的,存在個人淵源,但這個問題在當時確實,立新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為呂氏問題才剛剛解決,群臣並不希望在扶持一個外戚集團。

雖然劉恆和劉襄都有各自的在家,他們通過品德來判斷,認為劉襄的舅父駟鈞兇殘暴戾,野心不可小覷。而劉恆外家博氏,確實忠於皇室的正人君子。所以他們棄劉襄而擁立漢文帝劉恆了。



劉襄得罪琅邪王劉澤

在群臣率兵討伐呂氏家族時,劉襄騙取了琅邪王劉澤的兵力,並且軟禁劉澤。劉澤覺得自己的信任被踐踏,深感受騙,雖然口頭上承諾擁立劉襄為帝,卻在關鍵時刻倒打一耙,不可謂無心之過。

當時外戚這個問題,在劉襄與劉恆身上都存在,只是看眾臣怎麼達成一致。劉澤這樣一表示,群臣心裡的天平就穩穩的倒在了代王劉恆這一邊。所以出來混,勢必要還的,劉襄確實與帝位終究擦肩而過了。




妙趣小總結

歷史上關於政權的爭奪,可謂殘酷至極,史書上只有短短的幾段話,不知在當時發生過多麼慘烈的腥風血雨。沒有依據,不可說。

我是妙趣侃歷史,一起讓歷史更有趣,歡迎關注,點評。


妙趣侃歷史


漢高祖劉邦有八個兒子,可惜在呂后稱制時已經死了六個,只留下老四代王劉恆和老八淮南王劉長。

呂后一去世,劉邦的孫子們眼看著劉家天下將改姓呂了,便按耐不住了,劉邦長孫劉襄和其弟劉章得到開國功臣陳平、周勃的支持,裡應外合,剷除諸呂,政權又回到劉氏家族手中。

然而大功告成之後,出謀劃策戰功最大的劉襄卻為他四叔代王劉恆做了嫁衣裳,帝位與他擦肩而過,那麼作為漢高祖長子長孫,劉襄為何無緣帝位呢?

有書君認為劉襄之所以與帝位失之交臂原因而三:從傳統帝位傳承來說,劉襄父王劉肥不是嫡長子,不合正統。

從政變奪位來說,劉襄的外戚勢力過強,為開國功臣們所忌憚。另外,劉襄起事時得罪劉澤成帝位路上的攔路虎。具體原因聽有書君娓娓道來:

一、劉襄的父王劉肥不是嫡長子,不合正統,無法繼位。

古代繼承皇位向來以立嫡立長為依據。劉襄雖是劉邦長孫,但血統上卻不是嫡長子之子,而是劉邦沒結婚前與曹寡婦所生之子劉肥的兒子。

因為父王不是嫡長子,甚至連庶長子都稱不上,屬非婚生子,所以血統、出身都不尊貴,甚至有些低微。劉邦覺得虧欠這個非婚生子,所以封劉肥為齊王,給了最大最肥沃的齊地給劉肥治理。

劉襄是劉邦的長孫,劉肥的嫡長子不假,可因父王劉肥的出身和血統限制了他的出身和血統,所以從傳統帝位繼承原則上來說,劉襄不能名正言順的成為帝王。

況且漢惠帝劉盈去世,又沒有把劉襄過繼到他名下為子,因而劉襄從古代繼承大統的潛規則來說是不符合繼承製度的。

因而從血親關係上,劉襄之父劉肥不是嫡長子,從正統繼位上來說,劉襄理應無緣帝位。

二、劉襄的外戚勢力過強,為開國功臣們所忌憚,不敢迎立他。

從血親關係論,劉襄理應無緣帝位,那麼通過政變誅殺諸呂之後,劉襄軍功最大,稱帝理所當然了吧。

然而在剷除了呂氏家族之後,眾臣商討扶持誰為新的皇帝時產生了分歧,劉章自然擁立其兄劉襄為帝,少數官員也認為劉襄此次誅呂行動中軍功最大當立為帝,然而以陳平、周勃為首的開國功臣卻連連擺手,稱剛剛平叛了差點奪了劉家天下的強勢的外戚諸呂,還沒喘過氣來,又要穿新鞋走老路,又扶持一個外戚勢力強大的劉襄支持。

原來劉襄的外戚也不容小覷,特別是劉襄的舅舅駟鈞十分殘暴,殺人如麻,像一隻兇惡的老虎,時時可能傷及無辜的人,現在又是劉襄的國相,將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開國功臣將無法承受他的暴虐,甚至有可能一言不合命喪黃泉,從個人利益上,開國功臣們十分忌憚駟鈞。況且劉襄當政,眾元老也擔心以駟鈞的強勢暴虐,輔佐劉襄難上加難。

另外更害怕駟鈞也如呂后的外戚一樣威脅劉氏天下大漢王朝,恐重蹈呂后覆轍,所以想找一個外戚勢力弱,不會傷及國本的劉氏子孫為帝。因而陳平、周勃舍劉襄而立代王劉恆為帝。

劉襄舅舅駟鈞的惡名導致開國功臣不想與之抗衡,不敢迎立劉襄為帝。

三、劉襄起事的得罪劉澤成帝位路上的攔路虎。

劉襄起兵之初,兵力不夠,便邀請琅琊王劉澤共商大事,然而等劉澤一到齊地,劉襄就扣押了劉澤,問他要了琅琊國的虎符,用以調兵遣將,劉澤見勢不妙,趕緊交出虎符,恭順有禮地為劉襄謀略,稱劉襄為高祖長孫,帝位非你莫屬,朝中大臣還在猶豫不決,我作為劉氏長輩,得進京為你說話,早下決斷。

劉襄聽後喜不自勝,便讓劉澤即刻進京,誰知放虎歸山後,劉澤進京卻堅決不支持劉襄為帝,反而替劉恆代言,稱劉恆忠厚老實,代地治理得井井有條,人民安居樂業,是個有能力的王爺,舉薦他為帝是民心所向,漢室才能興旺。

劉澤和陳平、周勃的意見一致,認為剛剛擺脫呂氏外戚,不能再出現泗氏外戚當權的現象,三人意見出乎預料的一致。

劉襄限制劉澤人身自由,得罪了劉氏宗親劉澤,成了他稱帝路上的攔路虎,劉澤的意見也代表大多數劉氏宗親的意見,劉襄的支持者便只有他的幾個親兄弟,而劉襄又只有齊地的兵力,無法與京師的南北路軍抗衡,只好聽命罷兵,回到齊地,從而與帝位失之交臂,回到府邸,懊惱至極,一年後便鬱結而死,不要說帝位,連命都沒了!

劉襄為高祖長孫,又在剷除諸呂中立下赫赫軍功,卻無緣帝位,一方面是血親關係上,父王不是嫡長子,限制了他的血流與出身,另一方面呂后稱制呂氏外戚專權影響了群臣的擇帝標準,再加上劉襄得罪劉氏長輩劉澤,攔路虎一擋,三因素合力讓劉襄與帝位無緣。

劉恆與世無爭卻得到天下,劉襄力爭天下而不得!看來還真是“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劉襄,漢高祖劉邦的長孫,齊王劉肥的長子。劉肥去世後,劉襄繼承齊王位。

公元前180年,掌握西漢朝政權利的呂后病逝。呂后的侄兒呂產,呂祿掌握兵權,欲起兵叛亂。齊王劉襄首先起兵要進長安討伐呂氏家族。


漢朝老臣太尉周勃與陳平命灌嬰去滎陽駐守,並勸劉襄駐守齊國邊境等後,劉襄趁機收復被呂氏佔有的封地濟南。之後,周勃陳平以及劉章(劉襄的弟弟)等一起誅殺了呂氏勢力。

劉襄首先起兵討伐呂氏,使各諸侯王響應。促使灌嬰能得到兵權統兵駐守滎陽,劉襄的弟弟劉章又殺了呂產。劉襄在誅呂行動中立有大功,而且,當時齊王劉襄是勢力最大的諸侯王。

在周勃陳平帶領滿朝大臣,商議誰為皇位繼承者時,有人極力要求齊王劉襄繼承皇位。但是,卻也遭到了重臣包括劉氏家族的反對。


首先反對的是琅琊王劉澤,在誅呂行動中,劉襄誆騙可劉澤的軍隊,劉澤以到長安說服迎劉襄登基為由才逃託。劉澤是劉氏家族裡的長者,劉襄這樣對劉澤,使各諸侯王對他有了看法。

其次,呂后家族篡權才是被誅殺的原因。劉襄起兵趁機收復原有封地,反而讓大臣們感覺他的目的就是趁機爭奪皇位。

而且,他的舅舅駟均為人殘暴,為拿到兵權逼死齊相召平(各諸侯國相都是朝廷委派的)。所以,陳平周勃等人擔心劉襄繼位後,朝廷再次出現外戚勢力篡權的局面,不同意立劉襄為帝。

而這時的代王劉恆,卻沒有參加誅呂的行動,一心治理封地代國,穩定邊疆,使百姓生活逐漸富足,深得當地百姓愛戴,和朝中大臣的讚賞。


代王劉恆寬厚仁孝,更主要的是,他的母親薄氏賢惠溫良,朝中沒有勢力。

代王劉恆比齊王劉襄,各種條件要好的多,所以,在陳平,周勃的推舉下,代王劉恆繼承了皇位,史稱“漢文帝”。而齊王劉襄,由於自幼身體虛弱,第二年(公元前179年)就因病去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