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華語歌壇有哪些被捧得過高的歌手?

biubiuBO


流行樂壇發展到一定高度,定會角逐出一線歌手和十八線歌手的等級。娛樂圈是充滿血雨腥風,弱肉強食的。在鎂光燈下表露的是真實實力還是被捧上神壇的光芒?

一、費翔

偶像型歌手的鼻祖,臺灣出道涉獵電影和音樂,卻在1987年春晚一夜走紅。背後是什麼邏輯?在三十年前,港臺歌手擁有大量的優質資源,具備一定的優越感和社會影響力。內地歌手缺乏專業經紀機構的包裝,以及創作上的滯後。所以,受眾對待這種局面難免會產生外來的月亮就是圓。費翔當年在歌壇確實擁有巨大的紅利,消費者瘋狂購買磁帶,帶動全民熱。但費翔的音樂專輯,其實都是翻唱熱門歌手的作品,連《冬天裡的一把火》《故鄉的雲》都是用高凌風和文章的作品上春晚最終收穫榮譽。其後推出的作品依舊缺乏音樂深度,當然他一直定位於偶像歌手,何必為難他?但當時被捧上音樂神壇,未必真材實料。

二、胡彥斌

把這位創作型歌手加入此行列,一定會有粉絲要"潑婦罵街"了。首先,肯定小胡是一位出色的內地歌手,16歲參加音樂選秀比賽獲得發片機會。厚積薄發多年,也在港臺地區收穫滿滿,當年有人評論他是內地版的陶喆。言過其實了嗎?這個見仁見智的話題,很難說出結果。但小胡離陶喆的水準和素養真的相距甚遠。雖然在編曲藝術上,他表現出專業級別的水準,但他音樂專輯的可聽性,許多人還是停留在《有夢好甜蜜》和翻唱張雨生的《大海》。近期在某衛視的唱歌節目擔任評委,小胡對待老前輩周蕙的演唱水準也揚言:沒有改變就是要被淘汰… 可反觀叱吒歌壇二十年的周蕙,留給大眾的傳唱金曲和曾經的口碑,坐在小胡身邊當評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魔眼樂章


華語樂壇一線的人很多,甚至很多都可以說引領了一個時代,但也有一部分歌手,雖然他們確實很厲害,但是也存在被過分吹捧的現象。

下面我就說說我個人認為被過分追捧的歌手:

第一個:那英

那英早起的歌曲還是很不錯的,聲線確實也好,當年的征服確實很好聽。只不過一句歌壇大姐大,我就覺得很無語。要說那英在華語樂壇上有點地位,這我信,沒有什麼辯解的。但也沒有達到可以被封神的地步,但是在各種節目中,總是要以什麼大姐大的名頭來襯托自己,媒體也過分追崇,我只能說,那英屬於一線,但封不了神。

第二個:鄧紫棋

在沒有參加《我是歌手》之前,鄧紫棋充其量也就是個三線小歌手。但自從參加《我是歌手》之後,鄧紫棋確實被無數網友和媒體封神了。我承認泡沫,光年之外等歌曲確實不錯,但這僅僅就是幾首歌,還達不到封神的地步吧!要是這樣算的話,華語樂壇基本上一線的那幾個都可以被封神了,誰還沒有幾首爆款壓箱底的歌曲啊!


老情歌大全


1.孫燕姿

孫燕姿的歌在十幾年前,曾經風靡一時。作為當時青春偶像現象級的歌手,卻頻頻被吐槽不會唱歌。由於最近經常出現在各大晚會和綜藝節目中,這個話題又被翻了出來。

個人覺得雖然她的聲音很有辨識度,但是論唱功,孫燕姿頂多是中等級別,儘管她的演唱會現場觀眾爆滿,但是經常會有氣息不足,高音上不去的情況。一到副歌高音部分,習慣性用假音代替,常常出現破音,走音,發揮極其不穩定,讓下面的觀眾都替她捏了一把冷汗。所以論唱功來說,和她的地位有些不太相符。


2.張韶涵

張韶涵也是我們兒時記憶的一部分,也是一位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手。自從最近參加《歌手》這個節目以來,曝光率也是逐步攀升。

她在《歌手》演唱的we are the champion,簡直可以說是車禍現場,全程在飈高音,沒有高低音的自然切換,讓觀眾聽了很刺耳。尤其是《追夢赤子心》,絲毫聽不到感情在裡面,只是一味的高音,讓人感覺很空洞,沒有內容。真不如原唱版的,破音來的好聽。她的特點聲音很乾淨,但是一直感覺缺少了什麼東西,所以也是被嚴重高估的一位。


3.趙傳

《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作為劃時代的一首歌曲,讓大家認識了趙傳。其高亢激昂的嗓音也成為了自己獨特的標誌。但是趙傳的歌,很難打到人的心裡,聽了之後只有一種比較過癮的感覺,而不會留下什麼。

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缺點就是缺乏張力。一首歌就像一部戲一樣,需要給觀眾跌宕起伏的感覺,而不是一味的高潮,時間久了,大家就會產生審美疲勞。所以說能唱出一首歌的靈魂,直擊觀眾的內心才是一位好歌手的完美體現。


娛記大貓


大家好,我是一名娛樂領域創作者,我來發表一下我的觀點。

我覺得有兩位,一位是華晨宇,他本來是一個很優秀的新生代歌手,但是被團隊冠上“最有潛力的歌手”或者“當代最具價值的年輕歌手”這種捧殺的稱號,不免也讓人反感。而且最讓華晨宇參加過多各種綜藝節目,而忽視了一個歌手要做的事了。

還有一個就是那英,那英前期確實是很優秀,有很多著名的歌曲比如《征服》等,但在後期她並沒有什麼很優秀的作品在銀幕上,更多的是在綜藝中的導師形象,所以不少人就覺得沒有作品而給她太高的榮譽無疑就是捧殺了。

我的回答您還滿意嗎?




檸檬ccc


1王菲,特點:聲音識別度較高,但隨了早期《容易受傷的女人》為數不多的好作品外,其它大部分中、後期的歌感覺很多像無病呻吟的個人聲音秀,不喜歡。

2容祖兒,聲音條件本就一般,唱歌技巧實不敢恭為,除了以舞臺秀吸睛外不知有什麼經典的作品能和她的知名度能成正比。

3陳奕迅,特點:常以真假聲切換演唱,聽他的歌,感覺聲音乾澀,滄桑不足,頹廢有餘,作品缺乏音樂之美。

4郭富城,跳舞好,外型俊。但論唱歌難配四大天王之名,一分為二來看,他的電影演技在進步卻是有目共睹。

5那英,除了早期幾首傳唱度較高的歌外,實不知憑什麼實力封為歌后,毛阿敏和田震的歌無憑唱歌的感染力和作品表達能力都遠比她強。

一孔之見,僅代表個人喜好,不喜勿噴。


紅葉別宛


華晨宇

其實花花確實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新生代歌手,90後的華晨宇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在2013年參加了湖南衛視的《快樂男生》並獲得總冠軍出道,那個時候青澀的學生外表再加上不俗的唱功讓他收穫一大批粉絲。而且華晨宇演唱會的門票可謂是一票難得,十分火爆,由此也可以看出華晨宇的熱度了。但是本來是一個很優秀的新生代歌手但是被團隊冠上“最有潛力的歌手”或者“當代最具價值的年輕歌手”這種捧殺的稱號時,不免也讓人反感。而且最讓很多觀眾吐槽的是如今華晨宇是參加各種綜藝節目而忽視了一個歌手要做的事了。



柔荑


有,那就是華晨宇。

在當今華語樂壇,華晨宇被包裝成“音樂才子”的形象,更是被粉絲吹捧成“華語樂壇90後第一人”。可是你能想到嗎?這位“第一人”並沒有任何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注意,是一首都沒有。

提到流量,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蔡徐坤、肖戰、易烊千璽等人,並不會想到華晨宇。其實華晨宇也是一個流量。準確地說,他的流量屬性要強於他的歌手屬性。

華晨宇出身於選秀節目《快樂男聲》,2013年他獲得該節目的冠軍,並且簽約天娛。大家都知道,中國最早的一批流量就來自於這檔選秀(超女和快男),來自於這家公司。

在最初的幾年裡(2013年至2018年),作為歌手的華晨宇,並不成功。他苦苦尋求翻紅機會,裝傻充楞博取關注,於是在2014年的《花兒與少年》中給大家留下了一個吃沙子的白痴形象。

2018年,華晨宇終於等來了機會——《歌手2018》。這檔節目成功地把他包裝成了一個天才創作歌手。這次包裝很成功。從那以後,華晨宇就找對了方向,一直鞏固這個人設。創作歌手要比流量更受大眾認可。所以無論是華晨宇的團隊還是粉絲,一直都在宣揚他的創作歌手身份,隱藏他的流量身份。

問題在於,包裝始終只是包裝,華晨宇的音樂才能配不上他的名氣與地位。沒有一首廣泛傳唱的歌曲就說明了他的音樂才能言過其實。

創作方面,對比周杰倫、林俊杰、李榮浩、薛之謙等人,華晨宇的作品數量明顯較少,而且質量不高。編曲嚴重套路化,來來回回就那三板斧。什麼低聲呢喃啦,無意義的怪音啦,引入合唱啦。現在很多人都在質疑他江郎才盡,其實他本人並沒有多少才能。

作為歌手,華晨宇的肢體表演大於歌唱,表演形式大於表演內容。他經常在舞臺上表演跳大神,表情誇張,動作抽搐。如痴如狂,歇斯底里,極盡浮誇之能事,像個癲癇病人。 而這被包裝成了一種“藝術”。普通人不喜歡這種表演,則會被他的粉絲斥責為不懂得欣賞高雅藝術。

至於唱功,華晨宇就是一個大白嗓。華晨宇經常飆高音,但是他的高音卻尖銳刺耳。這與他的發聲習慣有關,他的發聲部位在喉部前端,而男歌手發聲部位靠下才是科學的。唱功的劣勢導致他從來不會老老實實地去唱一首歌。他採取投機取巧的方式,對歌曲進行改編,加入各種花裡胡哨的元素,以此來掩蓋唱功的不足,並博取音樂才子的名聲。

如今華晨宇正當紅,流量巨大,粉絲眾多。很多節目組願意賣他面子,給他抬轎子。但是我們應該清楚,華晨宇就是那個被高估的歌手。


清蒸娛樂圈


我其實不大懂音樂,也沒什麼發言權

但我還是忍不住提名一位德藝雙馨的民謠歌手花粥。

畢竟我舍友天天外放她的歌,我聽了覺得挺難聽的,而且歌詞我也不大理解


何葉


1,王菲,雖然說出這個名字可能會招來罵名,但是我還是想說她,並不是說她唱的不好,而是,她的名氣與歌唱水平實在不相符!

2,蔣大為,可能是時代不同吧,在那個年代,能堅持到現在大概都是藝術家。

3,陳奕迅,也是天王級別,很喜歡他的為人,但是對於他的歌,僅僅是不討厭而已,與名氣不成正比!


西出陽關小六六


如果說標準嚴格一點來說,那些天王天后歌神什麼的都被高估了,因為他們還不能被這樣稱呼,不過如果娛樂一點看這個問題,大家願意這樣稱呼也沒大礙,像張學友唱功真的很厲害,劉德華的敬業和努力也值得尊重,其它被高估的也回到了他們自己的位置,就算被高估也可以被接受,這是個商業社會,資本是最自私但卻最公平的,商業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