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初中物理解題方法與技巧——聲學篇

一、怎樣解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綜合問題

解題方法指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種類和溫度有關。

例題:(福州中考)把正在發聲的音叉插入水中,會看到如圖甲所示的現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_________產生的。如圖乙所示,把正在發聲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的鈴聲越來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_____不能傳聲。

初中物理解題方法與技巧——聲學篇

【解析】正在發聲的音叉插入水中能濺起水花,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時,玻璃罩內的空氣越來越少,聽到的鈐聲越來越小,由此推理假如玻璃罩內沒有空氣,將聽不 到鈴聲,說明真空不能傳聲。答案:振動,真空

二、怎樣解聲音三特性的識別問題(必考)

解題方法指導:對聲音三特性的識別方法:(1)明確聲音各特性的含義;(2)熟記三個特性各自的決定因素,音調的高低由頻率決定,響度的大小由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決定,音色由發聲體本身的材料、結構決定;(3)注意區分曰常生活中人們對音調和響度的描述。

例題:(南京中考)如下圖所示,在學校組織的迎“青奧”活動中,小明進行了擊鼓表演。他時重時輕地敲擊鼓面,這樣做主要改變了鼓聲的( )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速度

初中物理解題方法與技巧——聲學篇

【解析】解題突破口:輕敲和重敲時,鼓面振動的幅度不同,而在聲音的三個特性中,受振幅影響的是響度。響度與聲源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小明擊鼓時時重時輕地敲擊鼓面,鼓面振動的振幅發生了變化,從而改變了鼓聲的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小明敲擊鼓面時沒有改變聲源的頻率,鼓聲的音調也不會改變;音色與聲源的材料、結構有關,同一面鼓,鼓聲的音色一定;鼓聲在一定溫度下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一定的,與敲鼓力度無關。答案:A

三、怎樣解有關聲音特性的探究問題

解題方法指導:在解答時,注意把握三點:一是知道影響音調與響度的因素;二是在實驗中注意控制變量法的運用;三是注意在實驗時要多做幾次,目的是防止一次實驗帶來的偶然性。

例題:為了探究音調與什麼因素有關,小明設計了下面幾個實驗,如下圖所示,你認為不能夠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初中物理解題方法與技巧——聲學篇

【解析】分析每個實驗過程中是振動的次數(頻率)還是振動的幅度(振幅)發生了變化。A選項中,將硬紙片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時,會使硬紙片振動的頻率不同,從而發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B選項中,當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時,鋼尺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C選項中,用不同的速度劃過梳子時,薄塑料片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A、B、C選項都可以用來探究音調與什麼因素有關。D選項中,用力吹細管時發出聲音的響度大,輕吹細管時發出聲音的響度小,此實驗是探究聲音的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答案:D

四、怎樣解噪聲的控制問題(必考)

解題方法指導:解答有關控制噪聲的問題時,要從控制噪聲的三條途徑來具體分析,即從產生、傳播、接收三方面來分析,審題時抓住問題的關鍵,不要被幹擾信息所迷惑。

例題:(湖北襄陽中考)廣場舞是中國大媽非常喜歡的一種健身活動,但同時廣場舞的音響卻給周邊住宅樓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響。為了使雙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諧相處,你認為採取下面哪種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住宅樓的居民都戴一個防噪聲的耳罩
B、禁止廣場舞活動
C、跳舞的大媽都戴一個播放音樂的耳機
D、住宅樓內安裝噪聲監測裝置

【解析】解題關鍵:控制噪聲的方法要求有效、合理,即採取的方法既要能夠控制噪聲,又要符合生活實際情況。從理論的角度出發,讓住宅樓的居民都戴一個防噪聲的耳罩可以減弱噪聲,但不適用於實際情況,故A選項錯誤;跳廣場舞是一種健身活動,禁止跳廣場舞,也是不實際的,故B選項錯誤;跳舞的大媽都戴一個播放音樂的耳機,即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既能鍛鍊身體,又不影響別人,故C選項正確;安裝噪聲監測裝置,只能監測噪聲,不能減弱噪聲,故D選項錯誤。答案:C

五、怎樣解回聲測距問題

解題方法指導:解答此類問題,要掌握以下幾點:(1)回聲產生的 原因——聲波碰到障礙物反射回來;(2)聽到回聲的條件——聽到原聲與回聲的時間間隔大於0.1 s; (3)從發聲體發出聲音到聽到回聲, 聲音傳播的距離為發聲體到障礙物距離的2倍。

例題:(山東聊城中考)端午節期間,鄭能隨父母到山區爬山,他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約1.6 s聽到回聲,他距山崖大約_______ m,聲速按340 m/s 計算。聲音在空氣中以__________ 形式傳播。

【解析】解題突破口:題中的時間是聲音在鄭能與山崖之間往返一次所用的時間,而所求距離是他與山崖之間的距離,則聲音從鄭能所處位置傳播到山崖處的時間是總時間的一半。聲音從鄭能發出到傳到山崖的時間 t=1.6 s /2= 0.8 s,由公式 v=s/t 得鄭能與山崖之間的距離 s= vt = 340 m/s × 0.8 s = 272 m;聲音在空氣中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答案:272 聲波

六、怎樣解聲的利用的區分問題

解題方法指導:利用聲波獲得信息和利用聲波獲得能量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物理現象。利用聲波獲得信息是利用聲波瞭解物體的某些特徵;利用聲波獲得能量是指物體獲得能量後,物體產生一系列的改變。兩種現象有明顯區別,解答時,要看它著重強調的是什麼。

例題:以下利用了超聲波的反射來獲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聲音”交流
B、蝙蝠的“回聲”定位
C、外科醫生對結石病人的“超聲”排石
D、站在天壇中央說話,會感到聲音特別洪亮

【解析】解題關鍵:弄清聲波在事實中所起的作用,單就傳遞能量而言,聲波對物體起到了一定的物理作用。大象的“聲音”交流是大象靠發出和接收次聲波實現的, A選項錯誤;對結石病人的“超聲”排石利用了超聲波傳遞能量,C選項錯誤;站在天壇中央說話,感到聲音特別洪亮,是由於回聲使聲音加強,D選項錯誤;只有B選項中蝙蝠的回聲定位是利用超聲波的反射來獲取信息。答案: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