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同樣是汽車,乘坐燃油車不暈車,而乘坐電動汽車卻會,為毛呢

首先,暈車就是一個非常糟糕的體驗。乘坐電動車時明顯的眩暈和不適感,更是成為很多人一致反映的現象。

電動汽車存在的“暈車症”問題,想必大家早有耳聞。以我的切身經歷來說更是深有體會。我居住在安徽合肥,平時因為工作原因外出非常頻繁,打車更是成為每天的家常便飯。由於市區裡面的出租車密度高,因此出租車大多數情況下成為的首選。這裡有必要補充一句。(合肥市是全國純電動出租車城市,全市有3000多輛出租車皆為江淮純電動汽車。)


同樣是汽車,乘坐燃油車不暈車,而乘坐電動汽車卻會,為毛呢

每次乘坐出租車,那種電動汽車專有感覺隨即而來。特別是在擁堵不堪的市區路況,猝不及防的加速、拖拽感十足的減速環節,每次都令人格外的敏感。雖然每天都會在出租車上度過一段時間,但是即使這樣高頻率的乘坐也沒有讓我完全適應。偶爾還會時不時產生輕微暈車的症狀,只要乘坐出租車必須保持開窗透氣。不然電動汽車那種時快時慢的行駛節奏,很容易把人搞的暈頭轉向。

對於電動車的“暈車症”現象,不論是我身邊的同事還是朋友,大家都頗有感觸。那麼,為何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的乘坐感受截然不同?當下電動汽車的駕駛性是不是明顯不足?帶著這些問題,接下來我們一探究竟。


同樣是汽車,乘坐燃油車不暈車,而乘坐電動汽車卻會,為毛呢

電動汽車天生“快”

電動汽車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一個“快”字是它最鮮明的優勢。電動汽車之所以能給人強烈的頭暈目眩感,這是因為電動車的扭矩響應比發動機扭矩響應直接快數倍。我們知道,傳統內燃機的動力來源是發動機,一輛車想要跑起來,需要通過發動機做功將化學能轉化為動能,然後通過傳動系統將動力輸送到驅動輪上。

然而,以電機為動力源的電動汽車就簡單的多,以車輛起步階段為例,電動車說走就走推背感明顯。燃油車會普遍存在遲滯現象,雖然這個過程較為短暫,但是在電動車上卻基本不會發生。這是因為發動機的扭矩輸出受制於缸內噴油量、進氣量以及燃燒效率等限制。想要發動機的扭矩直接增加,基本需要0.4s~0.6s的時間差,而電動車的扭矩卻可以在瞬間到達峰值,可以說動力瞬間就能達到峰值。另外,我們人體能感知到加速度變化的反應時間大概為0.2~0.3s左右,所以電動車給我們的加速感非常強烈,特別是在頻繁的起步階段眩暈感瞬間飆升。


同樣是汽車,乘坐燃油車不暈車,而乘坐電動汽車卻會,為毛呢

電動汽車動力結構更簡單

純電動汽車與燃油車最直接的差異是增加了電池系統,發動機和變速箱動力系統總成變成了電機和減速器系統。由於電動車轉速區間大,所以動力輸出更高效。目前市場上大部分電動車並沒有搭配變速箱,甚至有的電動車是電機直接驅動車輪。沒有像傳統內燃機複雜的動力系統後,超快的響應速度、無變速箱換擋衝擊以及怠速熄火等特徵成為電動車的先天優勢。

同樣是汽車,乘坐燃油車不暈車,而乘坐電動汽車卻會,為毛呢

另外,電動汽車具有動力回收系統。電機既可驅動又可發電的原理,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如果出現制動減速的情況,此時電機內的動力回收系統開始工作,將車輛輸出的動能再次回收至電機,從而避免能量的無效損耗。有時駕駛員甚至無需專門踩剎車,80%以上的動能都能再次被收集回來,當然這需要電機具備足夠大的制動扭矩才能得以實現。搞明白這一點,同時也就清楚了,為何電動汽車在制動時會給你的一種明顯的拉扯感。


同樣是汽車,乘坐燃油車不暈車,而乘坐電動汽車卻會,為毛呢

最主要原因是,很多司機是第一次駕駛電動車,總感覺到不適應。具體表現在加速力度難以準確把控,迅猛的加速給人很強烈的衝擊感,腳下稍微一用力車就猛的向前急竄,如同性急的猴子一般,各種不聽你使喚。不論是起步還是制動過程,你需要多番體會才能逐漸找出駕駛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