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豆瓣9.0《天使爱美丽》:心怀希望,自会遇见生活中的“小确幸”

《天使爱美丽》是一部极具浪漫风情的法国电影,一经上映便引起巨大反响,横扫各大电影节,获得包括最佳外语片在内的五项奥斯卡奖提名,是美国票房历史上最卖座的法国电影。

然而,成功没有偶然,也没有理所当然。

《天使爱美丽》的导演是让·皮埃尔·热内,不同于他之前拍摄的《黑店狂想曲》、《童梦失魂夜》等倾向于黑暗与讽喻风格的电影,导演热内以其天才的技法,用独特的电影表现手法和温馨的传递情感方式,在把握大众审美期待的同时不失鲜明的个人风格,以超现实的奇幻影像传递出人世间最朴素动人的情感之光。

影片讲述了一个简单而动人的故事:法国女孩艾美丽的童年是孤单而寂寞的,父母性格古怪,家庭气氛怪异而又紧张,加上幼年时军医父亲的误诊,艾米丽不能像其他小孩子一样经历学校的集体生活,而是由身为小学教师的母亲在家教学。母亲的早逝使得父亲整日沉湎于悲伤之中,无暇顾及年幼的艾米丽,可以说她既没有伙伴也缺乏关爱。

成年后的艾米丽来到巴黎的一家咖啡馆当女侍应,因偶然发现四十年前一位小男孩的“宝藏”——装有玩具和相片的铁盒。这份宝藏是一位老人童年最宝贵的回忆,发现宝藏的艾美丽决心物归原主,并从此开始积极帮助他人,艾米丽善意的举动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他们几近颓败的生活,她如同凡间天使,为人们带来久违的温暖与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艾米丽走出自己的孤独圈,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收获到珍贵的友情。影片的后半部分,艾美丽在邻居玻璃老人的鼓励之下,终于鼓起勇气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最终收获了甜美的爱情。

在我看来,《天使爱美丽》这部电影展现了人世间最永恒的存在,即真情与信念,作为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每个人看了都会不同的感触。但除了影片所表现的情感价值,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影片的在色彩运用、剧情配乐、象征表达等方面所体现的专业化的态度。下面我主要会从3个方面进行展开。


豆瓣9.0《天使爱美丽》:心怀希望,自会遇见生活中的“小确幸”

01、色彩运用:渲染人物情绪,达到画面和谐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明确指出:“色彩产生的是情感经验。”《天使爱美丽》使用了纯度较高的色彩,以暖色调为主调,加之蓝绿色的搭配,如油画般明艳动人。而且在不同部分运用不同的色调,唤起不同的情调,以映衬不同时期艾米丽的思想与行动。

例如用冷色调凸显电影人物的复杂情绪。影片中有三次在黄色和红色的暖色调基础上加入蓝色的冷色调,一次是艾米丽回忆起小时候,自己被父亲误诊为心脏病时是在一片红色背景之下有一盏蓝色的台灯。第二次是“玻璃老人”发现艾米丽对水果店老板搞恶作剧,导演在大片绿色的基调之中排放有一个蓝色的时钟。最后一次则是艾米丽伪造房东先生给房东太太的回信,当时桌子上也放有一盏蓝色的台灯。这三次使用的蓝色这种冷色调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矛盾心理,分别将艾米丽内心既期待又害怕受伤的矛盾情绪以及“玻璃人”对艾米丽搞怪的行为感到既吃惊又怜爱的感情都得到侧面的表达,让原本单一的人物情感丰富和复杂起来。


豆瓣9.0《天使爱美丽》:心怀希望,自会遇见生活中的“小确幸”

影片暖色调的画面设计尤为突出,使得电影画面构图充满着童趣。正如导演热内所说:“我一直保留着对我童年时期法国的怀念之情,那时的风景、风情以及一切值得我回忆的东西。”他用散发着芳香的咖啡馆,摆放着新鲜蔬菜的小杂货店,盛开鲜花的乡间庭院和精致美丽的室内装饰,为观众还原了充满浪漫风情的巴黎。鲜艳饱润的艺术色泽,配上奇幻狂想的缤纷色彩,让·热内的镜头里的画面成了一幅幅流动的巴黎景象,每一幕都令人沉醉。

02、剧情配乐:表现电影主题,塑造人物形象

在享受如此美妙画面的同时,富有层次感的音乐设计也同样值得回味。在音乐方面,导演运用了具有浓郁的法国风情的手风琴与口琴,加之悠扬的小提琴旋律,各式乐器完美的融合,不仅渲染了剧情,同时恰如其分地诠释该片导演的创作意图,使得整个故事叙述的简单流畅。

例如在艾美丽帮助盲人过马路的片段,节奏欢快的手风琴成为背景音乐的主打,也从侧面反映出此刻艾米丽的愉悦心情

。音乐渐入高潮,艾米丽偶遇一位在路上等待过马路的盲人。她充当了盲人的眼睛,向他描述着街上的场景,从肉店招牌上少了一支耳朵的马、花店老板的笑声、面包店陈列橱窗里的糖果、水果摊、肉摊、乳酪的价格乃至婴儿看见想吃鸡肉的狗。


豆瓣9.0《天使爱美丽》:心怀希望,自会遇见生活中的“小确幸”

直到艾米丽把盲人送到地铁站入口,这些人们感到习以为常的场景,未来将会是这位盲人老先生一生最珍贵的回忆,因为只有在短暂的时光中,这位老人可以“看见”生活的热闹,感受生命的美好。

手风琴旋律由慢变快,高潮同时也结束在非常短促的旋律小节中,音乐戛然而止,却让人感到满足和抚慰。

03、象征表达:实现观众在观影时和导演的意图进行“直接对话”

庞德在象征主义意象派诗学中提到:“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从而让人有感官和思想上的双重感受。”《天使爱美丽》做到了这一点,影片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让人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物品来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得观众可以中细节之处体悟百味人生。

①艾米丽的石块

艾米丽有一个特殊的小癖好,她喜欢收集石块,原因其实很简单,在运河边打水漂是她最大的爱好。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见到路上有适合打水漂的石块,艾米丽都会弯腰将其捡起来,放进兜里。在寻找伯多图的路上,去见爸爸并搬走爸爸的圣诞老人的晚上,或者是自己有了烦恼的时候,艾米丽总喜欢走到河边打几个水漂。


豆瓣9.0《天使爱美丽》:心怀希望,自会遇见生活中的“小确幸”

对于艾米丽这个孤独的女孩而言,打水漂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她没有可以彻夜长谈的朋友,没有体贴温柔的父母,童年的经历使得她习惯于自己默默排解寂寞。但她是一个“人”,是人都需要情感的宣泄。于是,她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她用石块把心事告诉河流,让流水顺着石块把她的烦恼带走。

餐厅的工作忙碌又单调,身处其中的艾米丽其实是迷茫又无助的。在归还伯多图的盒子之前,她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要如何选择。而石块则不一样,艾米丽可以从它们的材质,颜色,大小乃至重量上判断哪块是好的哪块是坏的,这些石块都是艾米丽选择过的证明。当艾米丽在清澈的河面上抛出它们的时候,这个对生活尚处于迷茫状态的小女孩,或许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②尼诺的相册

作为男女主角的“定情信物”,尼诺的相册是影片中不得不提的存在。不同于童年渴望朋友的艾米丽,小时候的尼诺希望自己的朋友全部消失。因为自己饱受欺辱的童年回忆,他对人性充满好奇,也一直在努力探究人性的真实。


豆瓣9.0《天使爱美丽》:心怀希望,自会遇见生活中的“小确幸”

火车站 “立拍得”下面被人们随意撕毁的相片,却让尼诺如获至宝。各色各样的脸孔被他工整地粘贴到一个相册上,这些人的表情或扭曲或麻木或开朗或沮丧,透过这些相片,尼诺似乎窥见了一丝人性的真实。然而令他感到奇怪的是,有张男人的相片总是出现在照相亭中。尼诺对这个神秘的男子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他的身份到底是什么?而女主角艾米丽则帮尼诺揭开了这个谜底,并用特别的方式将答案告诉给了尼诺,两人的爱情也由此萌芽。

其实,尼诺和艾米丽是同一类型的人,他们都在意生活中无人关注的小细节,比如说尼诺在意残缺破碎的照片,艾米丽则在意爬行在电影幕布上的小飞虫。共同的爱好和相似的经历使得两个有趣的灵魂相遇,对于他俩而言,彼此就是自己最佳的灵魂伴侣。

③玻璃老人的画

因为其脆弱易碎的骨骼,大家都称艾米丽那位深居简出的邻居为玻璃先生。玻璃先生杜辉耶大概有20年没有走出过自家的屋子里,在漫长且孤单的岁月里,他一直在临摹一幅名为《船上的午餐》的画作,他甚至感受到了画中人物的表情在悄悄地改变,但他却始终临摹不出画中一位拿着水杯的少女的表情。他觉得那位少女在画面正中,却仿佛身在别处。


豆瓣9.0《天使爱美丽》:心怀希望,自会遇见生活中的“小确幸”

玻璃老人虽不能出门,但是他的心思非常细腻,周围人都将记错了四十年前那个小男孩的名字,只有他记得那个男孩的真正姓名。敏感细腻如他,看出了艾米丽内心的迷茫和渴望。他就像宠爱自己的孙女一样帮助艾米丽找寻幸福,而他也在艾米丽身上,实现着他无法实现的爱情和梦想。于是,在艾米丽收获爱情的时候,《船上的午餐》中的女孩露出了甜美的笑脸。

“爱”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从影片中我们不难看出导演对“爱”这个词汇的独到见解,如果说艾米丽的小善举是一个传递爱的过程,那么“玻璃老人”的报恩,便是一个升华爱的过程。要知道,爱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彼此互相成就。

结语

和精致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不同的是,《天使爱美丽》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影片设置的角色主要有神经质的父母、坡脚的老板娘、骨头脆弱的“玻璃人”、不得志的作家、尖酸刻薄的小商贩、呆头呆脑的小工等社会边缘人。某种程度上看,他们的生活是悲哀甚至失败的,就连艾美丽也曾一度认为:“我是没有人爱的小瞄鼠”。他们渴望交流和沟通,渴望倾诉和表达,却又害怕冷漠和拒绝。

但在艾米丽古灵精怪的善举下,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生活乏味的中年男人找回了童年的记忆;年迈体弱的玻璃老人感受到生命的乐趣,意志消沉的女房东找到了生活的希望,艾米丽自己也收获到了真正的爱情。

身处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重担压得我们几乎喘不过气来,没有过多的精力处理感情是我们最常用的借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渐趋冷漠。而《天使爱美丽》却让我们得以找回失落已久的纯真和感动,影片所要传递的人生信条就是:向别人敞开心扉,学会奉献,懂得感恩,你自会遇见生活中的“小确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