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朱元璋的反腐鬥爭之郭桓案,誅殺3萬多人,六部侍郎以下皆處死

“郭桓案”和“胡惟庸案”、“空印案”、“藍玉案”並稱為洪武四大案,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明初四大案。

“胡惟庸案”是朱元璋為了廢除丞相制而引導的一場皇權於相權之間的鬥爭。“藍玉案”是藍玉結黨私營、目中無人在先,朱元璋為了鞏固後代的統治力將權臣一網打盡。“空印案”是因為官員為了行事方便從而公文中有空印,朱元璋為了樹立規矩而製造的。那麼“郭恆案”是朱元璋時期規模最大,牽扯範圍、人群最廣的一次反腐鬥爭。

朱元璋的反腐鬥爭之郭桓案,誅殺3萬多人,六部侍郎以下皆處死

“郭桓案”的背景

朱元璋出身貧苦,是元朝統治下的最低階層,備受官吏欺壓。他認為想要治理好一個國家,想要令百姓過上好生活,吏治是最重要的。而吏治中最重要的部分則是肅清貪官,只有官吏清廉,百姓才會幸福。

朱元璋在建國之初就下令“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也就是說,貪汙滿六十兩銀子就要處死。根據萬曆年《宛署雜記》記載,洪武二十八年以後一兩銀子可以購買大米二石。明朝一石米約等於現在的190斤米,按照目前普通大米的市場價約為3.5元,一石米的價格為665元。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約為如今的1330元。60兩銀子差不多是79800元,考慮到明初銀價較貴,那麼60兩銀子約為現在的10萬元左右。貪汙滿60兩就要處死,可見朱元璋對打擊貪汙腐敗的力度極大。

朱元璋的反腐鬥爭之郭桓案,誅殺3萬多人,六部侍郎以下皆處死

朱元璋在位期間整肅貪官的的一些貪汙案例成果,以及針對貪官的法律等都記錄在《大誥》和《醒貪簡要錄》。並且在全國範圍內宣傳《大誥》,目的是讓官員自律,讓百姓知道如何對付貪官。並且還希望子孫後代都按照書中的法律嚴格執行。除此之外,朱元璋設立錦衣衛,專門用來監控官員。並且在五門外設立“鳴冤鼓”,百姓若是有冤情無法解決可以上京擊鼓直接告御狀。甚至在官吏徵稅時如有貪汙作弊,百姓不但可以向上級舉報,而且可以直接扭送官員到上級部門。給予百姓監察、查送貪官的權力,打破了中國古代史傳統的法治。

朱元璋的反腐鬥爭之郭桓案,誅殺3萬多人,六部侍郎以下皆處死

大誥內頁

朱元璋當政31年,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汙吏15萬人。“郭桓案”就是朱元璋最大的一次反貪運動。

郭桓案發

洪武年間的監察機構除了錦衣衛還有大家所熟知的都察院御史。自秦朝開始,御史就成為了專門的監察性質的官職,負責監察朝廷官吏,並且一直延續到清朝。朱元璋對監察部門十分看重,凡是監察部門舉報的他就肯定會徹查到底。

朱元璋的反腐鬥爭之郭桓案,誅殺3萬多人,六部侍郎以下皆處死

大明律

洪武十八年三月,都察院御史餘敏、丁廷告發戶部侍郎郭桓和北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管理趙全德等同流合汙,貪汙錢糧,吸收民脂民膏。朱元璋下令徹查。

貪汙數目及名目

郭桓貪汙的數目和方式等在《大誥》中有詳細的記載,主要包括:

1、郭桓私自截留了太平、鎮江等地的賦稅,並未上交國庫;

2、浙西的秋糧共繳稅450萬石,郭桓貪汙了250萬石,只上繳了200萬石。

3、郭桓利用職務之便,在收繳賦稅時私立了許多名目,增加了百姓的負擔,所收錢糧全部進了自己的腰包。包括水腳錢、車腳錢、口食錢、庫子錢、竹簍錢、神佛錢等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稅錢。

根據記載,郭桓和其同當貪汙的總數目達兩千四百多萬石糧食,摺合白銀約1200萬兩。根據60兩以上處死規定,處死一百次一萬次也不能解朱元璋的心頭只恨,所以朱元璋決定徹查郭桓的同黨。

涉案人數

經過朱元璋的追查,涉案人員一步步走向臺前,朱元璋也越來越心驚,越來越憤怒。其中朝廷主要官員有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蕙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麥志德等。也就是說六部中二、三品大員有五位之多,但這也僅僅是冰山一角。

朱元璋的反腐鬥爭之郭桓案,誅殺3萬多人,六部侍郎以下皆處死

鳴冤鼓

據《刑法志》記載:“郭桓者,戶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趙全德等與桓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也就是說,六部官員中除了尚書和左右侍郎(上面列出的除外),全部牽連其中。

當然,六部的官員人數並不是特別多,如果只牽扯到六部大臣,也就不會成為明初四大案之一了。朱元璋令人從中央一直查到地方上,因為糧食是由地方上送到戶部的,如果地方上不參與其中,那麼戶部很難貪汙如此之多。於是從中央到省裡,從省裡到州縣,甚至所謂的富戶和糧長,總涉案人數達數萬人之多。

結果與影響

涉案人數達數萬人的大案,人們常說法不責眾,一般來說都會從輕處罰。但朱元璋偏偏不是這樣的人,他嚴格的按照法律執行,處死3萬餘人,打破了“胡惟庸案”誅殺人數的記錄。

朱元璋的反腐鬥爭之郭桓案,誅殺3萬多人,六部侍郎以下皆處死

還有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郭桓案”最後一個處死的人叫吳庸,他是本案的主審官員。為什麼會處死主審官員呢,他貪汙了嗎?答案是沒有。那麼多的糧食不翼而飛,朱元璋自然是想追回贓款和糧食,於是一路追查下去。結果民間的富戶大多因此而破產了,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動盪,激起了民憤。為了平復民憤,朱元璋不得不讓主審官員背這個黑鍋。殺他只是為了平息民憤。

“郭桓案”後,朱元璋又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來抑制貪汙,那就是將記賬的漢字“一、二、三……百、千”改為“壹、貳、叄……佰、仟”。想要以此來杜絕貪官汙吏通過篡改數字貪贓枉法,不得不說這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沿用至今。

朱元璋的反腐鬥爭之郭桓案,誅殺3萬多人,六部侍郎以下皆處死

朱元璋畫像

朱元璋以殘酷至極的法律嚴懲貪官汙吏,其決心之大、力度之強對各級官吏起到了非常大的震撼作用。但是,明朝的貪官卻屢禁不止,殺了一批還有一批。為什麼呢?難道他們不怕死嗎?

一個是因為朱元璋過分的看中了刑罰的力度,而沒有從其它制度上進行完善,一味的殺戮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朱元璋死後,後面皇帝稍微一鬆懈,貪官就出來了。

還有一個就是洪武年間的官員俸祿是朱元璋請人專門計算過的,發放的俘虜雖然足夠官員和家人的生活。但是,一旦做官之後誰家裡面沒有幾個家丁和丫鬟呢,算上這些人,那點俸祿根本養不活。特別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物價的提高,生活更是艱辛。這也是促成官吏鋌而走險的最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