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讓孩子主動學習並非難事!為何還有那麼多父母四處求醫問藥?


讓孩子主動學習並非難事!為何還有那麼多父母四處求醫問藥?


讓孩子主動學習並非難事!為何還有那麼多父母四處求醫問藥?

主動與被動學習

有著天壤之別。

但是,

大多數父母

為孩子選擇了

後者!


讓孩子主動學習並非難事!為何還有那麼多父母四處求醫問藥?


郭沫若說——愛學出勤奮,勤奮出天才

由此可見,愛學和勤奮、天才之間的關係。

然而,現實生活之中,大多數孩子卻是迫於父母的壓力不得不勤奮,徹底把學習當成了一種寫完就完、學完就完的任務。

面對此情此景,還有父母會表達這樣一種認識:這個孩子一天就知道玩,根本不學,不管不逼哪能行?真是把人氣死了!

於是,你會發現有的孩子即便坐在書桌前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一會兒乾乾這個,一會兒動動那個,一會兒出來喝杯水,一會兒出來上個衛生間,……,總之就是靜不下來,學不進去,因為寫得慢和寫不用心,作業能寫到凌晨,考試提心吊膽。

事情發展到這裡,大多數父母一方面會為孩子“不愛學”著急,另一方面喜歡給孩子亂貼“專注力差”、“多動症”、“不認真”、“缺乏耐心”等等的標籤,以此證明真理永遠掌握在父母手中,一切都是孩子的問題。

繼而,父母揪住孩子“不愛學”的鐵證,把“專注力差”、“多動症”、“不認真”、“缺乏耐心”、……等“莫須有”的病因貼在孩子身上,認為自己找到了問題的根源,結果“問題孩子”越來越多。

……。

倘若孩子並不知道這些“病因”還好,但如果經常針尖對麥芒地感受到父母給自己“確診”的這些“病因”,相信沒有病的孩子也會“百病”纏身。


讓孩子主動學習並非難事!為何還有那麼多父母四處求醫問藥?

說到這裡,我們如果還認為孩子的確“有病”,那就讓我們用事實來反思這個問題。

以讀書為例,大多數成年人看書不超過10分鐘就會走神,有的甚至堅持不到兩分鐘。

假設這本書是有關哲學和高等數學的內容,那實驗數據更會讓人大跌眼鏡。

但是,大多數成年人刷短視頻或是玩手遊卻能“專心致志”,且不受外界干擾,只要有可能,大多數人可以一直玩到睡意襲來。

這說明了什麼?

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注意力難以集中”在為人父母的身上也是一個普遍現象,但因為大腦喜歡獵奇和娛樂,所以後者除外。


讓孩子主動學習並非難事!為何還有那麼多父母四處求醫問藥?

反對者可能會說,你說的這種情況是處在自由時間的我,工作中我可以集中注意力,完成老闆交辦的事情,就像孩子接受了學習的任務一樣,但孩子做不到。

有這樣的想法不奇怪,但我們似乎很少考慮一個因素,就是“主動”

“被迫”——

因為利益的原因,我們被迫幹著自己不怎麼喜歡的工作謀取薪水,即便是薪水到手,你也會覺得人生枯燥乏味和辛苦;

但因為做的是自己“發自內心的喜歡的工作”結果就大不一樣,你很可能像被打了雞血一樣熱衷於自己專注的領域,不斷前進。

所以,就像“讀書”這麼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背後也藏著一道選擇題——“主動”OR“被動”。(可參閱“兒童哲學啟蒙”《》、《


讓孩子主動學習並非難事!為何還有那麼多父母四處求醫問藥?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面對郭沫若所說的一個現實問題——“愛學”是勤奮和天才的前提。

因為“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

就像你打小就和鄰家女孩“青梅竹馬”,可是父母就是不同意,給你不停地介紹對象,催你趕快結婚,這隻會促成一個結果——越來越像那個鄰家女孩。

這樣的事實似乎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會臣服於自己發自內心的選擇

如此看來,讓孩子“愛上學習”才是喚醒孩子學習能力的人間正道。


讓孩子主動學習並非難事!為何還有那麼多父母四處求醫問藥?


那麼,你可能會問:父母究竟做什麼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借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舉個例子,就像老闆讓你熟記每一個大客戶的電話號碼一樣,單純讓孩子背古詩在孩子看來是一件很沒有意思的事情。

但因為我兒子每天都會問我一些關於計算機編程的問題,我就利用他的這個特點,給他看了一個關於唐詩的編程動畫。

兒子注意的是這些充滿意境的動畫是如何做出來的?

我引導孩子說:“你覺得這個人要做出來這麼美的動畫,除了這些畫面和編程技巧,他還得會些什麼呢?”

兒子一語中的:“他的懂這首古詩的意思。”

於是,我以膾炙人口的《靜夜思》為例,問兒子:“假如你想做一個《靜夜思》的編程動畫,你覺得你能從這首詩裡讀到什麼感受?”

兒子品了品這首詩說:“有一種淡淡的憂傷。”

我繼續啟發孩子說:“你是怎麼知道一個幾百年前的詩人的感情的呢?”

兒子想了想說:“你讀了就知道了呀!”

……。

儘管兒子還沒有完全學會編程,但後來我兒子還是在我的引導之下,自己決定把對這首詩的理解先畫出來。

……。


讓孩子主動學習並非難事!為何還有那麼多父母四處求醫問藥?

事實上,孩子們並不缺乏“愛學習的”的能力,缺少的知識父母恰到好處的引導。

而當這種引導變成了“威逼利誘”,而非孩子自己的決定,他們只會認為自己就是在完成任務。

但值得一提的是,引導孩子“愛上學習”或者說“培養孩子的興趣”、“拓寬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需要的是一個堅持不懈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

在這一過程之中,每一個孩子都會表現出自己的特質,這時就需要我們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而這一重任父母責無旁貸,畢竟最瞭解自己孩子的就是我們這些當爹當媽的。

所以,讓孩子“愛上學習”並非難事,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幫助孩子找到興趣,刷新自己的價值感——

發現孩子+積極啟發+恰當引導+促成內驅+感受樂趣+堅持不懈


讓孩子主動學習並非難事!為何還有那麼多父母四處求醫問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