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從《西北漢簡》入手,聊聊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怎樣展開的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朝代之一,如今,我國疆域的版圖就是在漢朝時期的模塊所奠定下來的,同樣,時至今日,我們依舊將民族稱為漢族,在當時,世界的東方,漢朝是

當之無愧的大帝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與之匹敵,而說起漢朝,最為著名的,除了北擊匈奴,完成華夏一統之外,另外一個鼎盛的點,則是經濟方面的絲綢之路了。

漢朝時期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得東西得到了第一次交流,兩地互相有無無?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多樣化的發展,在20世紀一座漢墓中出土的大量關於西北地區漢簡就記載了漢朝時期與西域各國絲綢之路上的國家們進行了文化貿易活動,以及漢王朝商業的發展與國家納貢,稱臣的祭拜,以及漢王朝對於國際最初的國際,秩序的構建所做出的努力與歷史。

從《西北漢簡》入手,聊聊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怎樣展開的

一·漢王朝與西域

根據所出土的傳世文件來看,漢朝對於周邊國家民族的形式關係是十分重視的,故而,絲綢之路上的各個國家與漢民族的關係都十分交好,最初,漢朝統治者的意願是想讓張騫出使西域,連接西域上的各個國家一起對抗匈奴,然而絲綢之路上的國家,大多數都是喜好和平,偏安的國家,並且匈奴的戰鬥力太過強大,大家都不願意為之冒險。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在軍事方面上沒能達到意願的漢朝,反而在經濟方面上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而在所有少數民族中,漢朝最為重視的,也是匈奴最為重視的,便是實力上與匈奴接近的烏孫,從而,漢朝主動與這些國家交好,來保證他們至少不會站在匈奴的這一邊,可以一心一意的對抗匈奴之後,將這些國家的友好關係,一代一代地保持了下去。

1、張騫鑿空西域

為什麼用鑿空這個詞來描述呢?鑿空,是從這頭到另一頭全部打通,沒有一絲一毫的阻礙。而張騫就是這樣的,它將中原地區的漢朝與西域諸國中的道路全部打通,並且設立軍隊,促進了漢王朝與西域,甚至是歐洲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從而在這一時期,西域的葡萄,石榴等,開始批量的進入中原。

而對於這些漢朝沒有的東西,漢朝則是用最不補缺的黃金絲綢等等,與之交換,兩地互取所需,促進了廣泛的交流及繁榮,同樣,駐房、鑿井等技術也是從這一時期流傳到了西域諸國,使他們的居住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從《西北漢簡》入手,聊聊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怎樣展開的

2、絲綢之路開闢後的影響

絲綢之路的影響巨大,它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正是因為西域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得漢王朝甚至是以後歷代王朝,他們的勢力能夠向西發展,極大的鞏固並奠定了如今的基礎,在《史記》中,曾經記載過絲綢之路的開闢,對中原和西域的影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萄、苜蓿極望。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人皆深眼,多鬚髯,善市賈,爭 分銖。俗貴女子,女子所言而丈夫乃決正。其地皆 無絲漆,不知鑄錢器。

絲綢之路打開了東西方交流的要道,影響甚為廣泛,而在古代,中國一條路上的絲綢之路是為漢朝,另外一條海上的絲綢之路則是鄭和下西洋。

從《西北漢簡》入手,聊聊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怎樣展開的

二·漢與西域的經濟文化往來

漢朝的強大,依仗於一連七位明君的勵精圖治,漢武帝后期,匈奴被擊潰,國家終於得以穩定的的發展,而漢武帝之後的漢昭帝、漢宣帝時期,絲綢之路的重要性凸顯,漢王朝將絲綢之路上的烏孫國聯繫,共同抑制,並且打壓匈奴例,與其他國家互通有無,一些小國依仗著漢朝的實力、國內的經濟穩步發展,一些大的國家,也與漢朝奠定了友好往來,甚至是姻親關係,在軍事政治上進行聯合,同時兩岸的文化不斷的深入交流。

1、對漢文化的效仿,嚮往

首先,雖然漢朝對烏孫等國一直是採取聯合的態度,然而作為天朝上國的漢朝一定是為首的,這一點,是絲綢之路上的諸多國家心照不宣的,他們尊漢朝為首,稱臣,漢王朝的強大,令他們心生嚮往,而隨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合,漢朝的文化逐漸向西域滲透,非常受到西域諸國歡迎。

在絲綢之路的國家上,有一個名叫龜茲國,十分想要求娶漢朝的公主,然而那個時期漢朝已經下令,永不和親,再加上區區小國竟妄圖求取大漢公主,顯然有些不夠格,未被應允,而後對漢文化與漢朝頗為嚮往的龜茲國,請求將自己的公主嫁給漢族,漢朝的統治君王見他如此有誠意,便同意了他的請求。

烏茲國國王大在漢書上曾經記載了這一段《漢書》卷下《西域傳下》記載了這一段:龜茲王絳賓與夫人來漢朝賀: 王及夫人皆賜印綬。夫人號稱公主,賜以車騎旗鼓,歌吹數十人,綺繡雜繒琦珍凡數千萬,外國胡人皆曰:“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驘也。”絳賓死,其子丞德自謂漢外孫, 成、哀帝時往來尤數,漢遇之亦甚親密。

從《西北漢簡》入手,聊聊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怎樣展開的

2、物質交流往來

漢朝經歷文景之治,國家已經十分富裕,剛好,絲綢之路開通,可以令漢朝這個富裕的國家互通有無,取得一點本國沒有的東西,諸如傳入的葡萄等水果,並且憑藉著漢朝強大的實力,漢朝的商隊從未遭遇過攔路搶劫,是否安全,從而在絲綢之路上討生活的商人越來越多,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質量。

據後世出土的尼雅遺址,東漢墓中出土了許多中原的紙,在羅布泊尼亞,若姜都出土過漢朝的銅鏡,金鐵線等等等等。

在中亞細亞,歐洲的一些儀器出土中都發現過具有濃濃中原氣息的漢族遺址,從而可以得出,那個時期,絲綢之路上的國家與漢朝的交往甚密,物質交流往來密切,而漢朝的農業甚至是四大發明中的幾個都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了西方。

從《西北漢簡》入手,聊聊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怎樣展開的

3、精神文明的交流

同樣,物質的交流之後,則是精神文化文明的交流,漢朝的《論語》,《尚書》等著作同樣在海頭遺址中出土過東漢末年的《戰國策》,《九九數》等等,這些都是從漢朝時期的絲綢之路傳入到西方的1906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在尼亞魚遺址中發現了漢代木頭竹簡,木簡上的內容大概為國王贈予王公貴族問問候的生日賀詞,而格式與漢字竟然是當初的漢文,可見漢朝對西域的影響有多深厚。

從《西北漢簡》入手,聊聊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怎樣展開的

三·漢朝與西域的朝貢貿易

同樣,除去物質文化上的往來之外,當時西域與漢朝也有過非常頻繁密切的貿易。

1、以客為主導的民間貿易

第一是以客為主導的民間自行貿易易,絲綢之路的開通帶動了民間的貿易發展,無數人藉著這條道路從事貿易,這在漢朝時期都是允許的,同樣,這種這種以客為主的民間貿易,其中就包含旅店等等,做得好的,還一度引來了統治階級的重視,也有著一些統治階級增設官員從事這種貿易。

懸泉漢簡載:校尉丞義,使送大月氏諸國客。從者一人,凡 二人,人一食,食三升東。出粟三升,以食守屬因送大月氏客,一食,食 三升,西。黃龍元年六月壬申,使臣宏、給事中侍謁者臣 榮制詔侍御史,自使送康居諸國客衛候義與為駕二封軺傅,二人共載。同樣也有著一些大月氏誘惑,是少數民族,他們來到漢朝的絲綢之路境內,做生意,而漢朝對這些都無一不應允,但要遵守當時的法律。

從《西北漢簡》入手,聊聊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怎樣展開的

2、官方色彩的朝貢貿易

另外一點,則是官方色彩的朝貢貿易,官方色彩自然就是在官方的支持下,甚至是官方自行派出人所代表國家進行的貿易,就比如上一個民間貿易,所說的便是私企,而官方色彩的就是國企等等等等,他們大多數是國家直接派出的商團使團來,藉助絲綢之路來到漢朝進行貿易。

而漢朝也是如此,根據懸泉漢簡載: 使大月氏副右將軍史柏聖忠,將大月氏雙靡 翖侯使者萬若、山副使蘇贛皆奉獻言事,詣在所, 以令為駕一乘傳。永光元年四月壬寅朔壬寅,敦煌大守千秋、長史章、倉長光兼行丞事,謂敦煌以次 為駕,當傳舍,如律令。四月丙午過東。可以看出他們的貿易量以及國家的態度。

朝貢貿易為兩地交流貿易的特色和重中之重,漢朝與西域開展朝貢貿易的原因,那麼汗王朝為何如此重視這條絲綢之路呢?又為什麼積極的與西域開展貿易呢?首先,漢朝在開通絲綢之路後,採取的是保護、支持的態度,從這就可以看出,漢王朝對於這種往來還是十分認可的。

同樣,也是為了漢王朝政治母體的服務,之前說過,絲綢之路開闢漢王上的目的是為聯合,西語上的各個國家共同對抗匈奴,而並非是做生意促進經濟,後來的商團朝貢現象是無心插柳的,但也並非是一點目的都沒有達到,他聯合了西域上的烏孫以及其他的國家,與它們建立了友好關係,那麼他們就會,站在漢朝的角度上,而抵禦匈奴,匈奴沒有了聯合的夥伴,漢朝就可以專心指示的對付他,而後,

漢朝擊敗匈奴,使得四海昇平,成為最強大的國家,這些國家也向漢朝稱臣證明了漢朝的強大。

(1)、海內皆臣

在古代都是天下天下的,他們認為自己的國家便是整個天下,但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有海有陸地,也有天空,統治者們所統治的也只是這一塊區域,無休止的征伐法,無疑會給國家帶來極大的負擔,況且在古代一些沒有價值的土地,統治者們也不會要,從而一般所佔據的都是中原地區以及南北方一半的地區。

西藏,蒙古,新疆等地,那個時期都因為土地貧瘠,而不被統治者所接納,但就在自己的身旁,卻不尊自己,難免心裡會有些不舒服,漢朝後期,周遭的幾個國家,南越、匈奴等等都已被征服、稱臣,而絲綢之路上的這些小國,自然而然的也就會像漢族稱臣,他們雖然不歸漢朝的統治,然而名義上都是大漢的臣子,而保證這些的就是絲綢之路,從而漢朝的統治者才會如此重視這條商道。

從《西北漢簡》入手,聊聊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怎樣展開的

(2)、多方交流

另一個特點便是多方交流,在政治上,不能配合漢王朝西域匈奴戰略的,漢王朝都會堅決的拒絕他,並且派重兵使臣嚴密的監視著,看看是否會有異動,若一有異動,便派大軍進攻,並且斷絕貿易關係,同樣,對於臣服漢朝,並且遵漢朝為中心的國家,漢朝對他們的態度非常好,又是不得漢朝,那麼漢朝就會將他們

排斥在給國家與其朝貢貿易的範圍之外。

從《西北漢簡》入手,聊聊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怎樣展開的

(3)、西域戰略

在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等等,都是依託政治的前提而發展的,同樣經濟、貿易的交流也都是次要的,在小農經濟的社會,自給自足完全是沒有任何問題,不需要互通有無,而從另一個漢王朝的角度來看,絲綢之路的重視,也是對他們也是西域戰略的一部分,首先,在政治上,他們要支持漢王朝的。

從《西北漢簡》入手,聊聊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怎樣展開的

即便是不支持,也不能橫加破壞,這些國家雖然無意站隊在漢朝這一邊對付匈奴,只想過和平的生活,可面對這些物產,他們還是心動了,從而決定了與漢朝貿易,俗話說得好,說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軟,依賴著漢朝的貿易根源,他們一定會盡最大的可能保持和平,並且若是漢朝與匈奴打仗,對他們的貿易也會產生影響,故而他們只得將自己在中立的位置上,而不斷地向漢朝是好,以促進自身的,經濟發展,從而,慢慢的,它們要不斷地從西漢發展外交關係,接受漢王朝的朝貢貿易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