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北魏分成東魏與西魏,都是魏國,那他們互相怎麼稱呼?

澹奕


北魏王朝在經歷了孝文帝太和改制以後,遷都來到河洛之地的鮮卑貴族迅速的腐化了。

北魏朝廷與北方的漢族大姓們相互政治合作,漢族的大戶們也加入了北魏的上層政治中去,從而形成了以鮮卑族皇族為主、漢族等共同參與的政權。這個政權由於有了大量漢人的參與,民族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緩和,然而由於改制用力過猛,在鮮卑內部出現了裂痕,乃至於分裂 !鮮卑貴族中的保守派的利益受到了嚴重的損害,他們拒絕漢化。此時北魏朝廷由來已久的民族矛盾已經轉化為階級矛盾,此時種姓不再是主要的矛盾,政治地位才是鬥爭的根源。在強勢皇帝孝文帝在位時,反漢化勢力就蠱惑太子發動北逃時間,孝文帝只好以斬殺太子來震懾各方!由此可見,鮮卑貴族的內部衝突程度。

孝文帝死後的二十多年裡,這種矛盾進一步的發展、醞釀。終於在孝明帝正光六年,在北魏的後方,陰山草原一線發生了改寫歷史走向的六鎮大起義!這次大起義引發了關隴與河北的大起義!這三股勢力,共同向洛陽朝廷發難,北魏朝廷用盡了全部國力,勉強與各方打成平手,相互僵持在一起。就在六鎮起義的同時,坐鎮晉陽的契胡族酋長爾朱榮廣納英才,將六鎮的中下級政治勢力全部納入麾下。爾朱榮帶領著這些英才以及契胡族部曲起兵,直插洛陽朝廷,一舉攻克了北魏政權,誅殺胡太后和小皇帝,並且發動了“河陰之變”,將洛陽朝廷的高層官員和洛陽顯貴全部誅殺,死者兩千餘人!

爾朱榮取代了洛陽朝廷,然後再立北魏宗室為傀儡皇帝。自己帶領著親兵將河北的葛榮起義剿滅,派遣族侄爾朱天光和賀拔嶽、侯莫陳悅、宇文泰等降平定了關隴起義。爾朱榮的權威達到了頂峰,他把爾朱家族的重要成員全部安排在朝廷要職和地方要害。爾朱家族從朝廷到地方徹底控制了北魏的天下!

然而,隨著爾朱榮的跋扈擅權,傀儡的魏帝越發不能容忍,利用爾朱榮朝見的機會,猛下殺手,一舉將爾朱榮誅殺!此舉雖然乾淨利落,然而卻真正將北魏朝廷推向了萬劫不復!爾朱家族的勢力不能善罷甘休,立即組成聯軍向洛陽朝廷發難,踏平了朝廷,誅殺了魏帝。但是由於爾朱家族人多勢雜,內部鬥爭傾軋不斷,又沒有主心骨籠絡各方人才。因此,當年追隨爾朱榮的人就紛紛自謀出路。

首先是高歡以出鎮河北為由,打算慢慢脫離爾朱氏。隨後,一大批人才由聚集在高歡手下,最後,高歡徹底與爾朱氏決裂,並聯合各方剿滅了爾朱氏,取得了北魏的實際控制權。就在同時,關隴爾朱天光集團中,由於爾朱天光本人東歸後,參與爾朱氏之爭,脫離了關隴集團。而關隴勢力就由賀拔嶽接管,不久賀拔嶽為侯莫陳悅所害,宇文泰又全盤接收了關隴勢力。

從而,形成了以宇文泰為首的關隴勢力與高歡為首的山東勢力的對立態勢!北魏朝廷從六鎮起義開始,到此時的宇文泰與高歡的對立,形勢才基本固定下來。

高歡取代了爾朱榮,把持著北魏朝廷,立元修為皇帝,是為北魏孝武帝(宇文泰集團稱孝武帝,高歡集團稱出帝)。孝武帝不滿高歡的專政,公開與高歡決裂,高歡當機立斷,從晉陽打到洛陽,孝武帝只好帶著眾人逃到關中,去投奔宇文泰。

宇文泰也接收了孝武帝,不久就鴆殺了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這個被後世史學家認為是西魏。

孝武帝的出逃,高歡另立了新的北魏皇帝,後世史學家認為是東魏。

從此,北魏徹底分裂為東魏和西魏,但是掌權的分別是高歡和宇文泰。鮮卑皇族徹底喪失了實際統治權。

對東魏而言,認為元修拋棄了朝廷、拋棄了百姓,根據儒家的理論“為百姓而設天子,非為天子而設百姓”,高歡的東魏集團認為自己是北魏的真正繼承者,而貶稱西魏為‘’僭偽‘’。

對西魏而言,自己的法理來源於北魏最後一個皇帝孝武帝元修,故而關隴集團是北魏的繼承者,宇文泰集團貶稱東魏為‘’僭偽‘’。

但是由於《北齊書》、《周書》、《北史》都是唐朝人編纂的,而隋唐的政權來源於宇文泰集團,因而,這些史書稱西魏為“魏”,而稱東魏為“東魏”,以示區別。雖然沒有對東魏以‘’僭偽‘’相稱呼,但明顯的認為西魏是北魏的繼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