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紅樓”賈雨村:從純正灑脫到狡猾詭詐,這期間他經歷了什麼?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紅樓”賈雨村:從純正灑脫到狡猾詭詐,這期間他經歷了什麼?

在古代,讀書人若能通過科舉,一招得中,關係的不僅是榮耀,還有家族和個人的未來前途。即便在貴族之家,讓子弟讀書仕進也是一件極其嚴肅而重要的事情。可是,在《紅樓夢》中,大大小小的人物上百個,而被科舉垂青的讀書人卻只有三個。

第一個是賈敬,寧國公的孫子,賈珍和賈惜春的父親,賈府主子中唯一的一個進士,卻一味好道,諸事不管,任由家族子孫胡作非為;第二個是“前科”探花林如海,賈母的女婿,林黛玉的父親,賈府親眷中僅有的一個書卷雅潔之士,風正清肅,飽讀詩書。

而第三個就是賈雨村,“三進士”中唯一一個無權無勢無錢的普通讀書人。對於前兩者而言,參加科舉不過是錦上添花,唯有對賈雨村而言,科舉致仕最為緊要,最能代多數讀書人對科舉制度的態度。因此,在“紅樓三進士”中,他的落墨最多,屬於最活躍、最功利、最顯赫、最具代表性的科舉人才。

但是,他卻不曾給人留下好印象。在併入封建官吏黑網之前,賈雨村不失為一個儒林俊才,純正灑脫。可是,以二度“起復”為標界,賈雨村再次步入官場之後,卻由一個純正灑脫的讀書人變為狡猾詭詐的祿囊。這期間,他究竟經歷了什麼?

“紅樓”賈雨村:從純正灑脫到狡猾詭詐,這期間他經歷了什麼?

賈雨村斷案

一:“溜之大吉”的一介窮儒;

賈雨村祖籍浙江湖州,原本出身一個仕宦之家,後家道中落,成為一介窮儒。為了個人前途,賈雨村只有孤身一人進京求取功名。可是,古代交通不便,對普通讀書人而言,進京趕考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他們不僅需要跋山涉水,耗費數月,還需要大量盤纏,維持生活。

而此時的賈雨村窮困潦倒,只能暫時困居在姑蘇門外的葫蘆廟內,靠賣文作字為生。然而,誰又知道,就在這個葫蘆廟,賈雨村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姑蘇甄士隱。甄士隱本是姑蘇望族,奈何他這一支人丁稀少,但仍然家底殷實。他們一家就住在葫蘆廟旁邊。

甄士隱本是個讀書識字,不理俗務的謙謙君子,自然就與賈雨村有了共同話語。一來二去,兩人交往日深。一日,賈雨村去拜訪甄士隱,二人落座,小童獻茶。方談得三五句,家人飛報:“嚴老爺來拜!”甄士隱一聽,急忙出前廳去照應,把賈雨村晾在書房,好不尷尬。

“紅樓”賈雨村:從純正灑脫到狡猾詭詐,這期間他經歷了什麼?

此時的賈雨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走吧,巾服襤褸、“過午不食”之人若去前廳告辭,不啻於打主人的臉,給“嚴老爺”亮岀他的寒酸窘困;待著吧,又不知甄士隱何時會完尊客。他只好翻弄架上書籍打發時光,直到打聽得“前面留飯”時,便斷然決定離去。

可是,賈雨村卻不從前門出去,只從“夾道中自便門出去了”。古訓有云:大丈夫來去須堂堂正正、明明白白,可是賈雨村卻因為個人“臉面”溜之大吉,實在有失端直磊落,不像個正人君子所為。因此,後世有學者評曰:“去來寫得苟且……”

然而,“君子知屈之可以為伸,故含辱而不辭。知卑讓之可以勝敵”。賈雨村此時雖是一介寒儒,卻純正灑脫,並不拘泥於這些“古訓”。他從便門潛溜而去,不僅於人於己方便,也不失處困境而能審時度勢、含辱不辭、以屈求伸的為人進取之道。

此時的賈雨村很有明清之際“經世實務”的氣質,不古板,表露出一種有變通意識、變通能力,敏識時務的練達才能。其實,他這樣溜之大吉,看似“不太光明正大”卻少了虛榮面子之累,用今天話講就是“心理素質良好。”

“紅樓”賈雨村:從純正灑脫到狡猾詭詐,這期間他經歷了什麼?

葫蘆廟,賈雨村與甄士隱相遇;

二:中秋之夜,受贈後不辭而別;

自上次“溜走”之後,賈雨村並沒當回事,甄士隱也沒當回事,畢竟二人都是心思純正的讀書人,並不把這些“小節”掛在心上。一個中秋之夜,甄士隱見賈雨村孤身一人,便設宴邀雨村“到敞齋一飲”。幾杯酒下肚之後,賈雨村鬱積已久的人生失意與抱負,便在酒精的刺激下,爆發了出來。

而作為謙謙君子的甄士隱也藉機贈給賈雨村紋銀五十兩、冬衣兩套助其進京趕考,以實現人生夢想。面對甄士隱的知遇之恩,面對著這雪中送炭的深情厚誼,如果是尋常之人,肯定會千恩萬謝、發誓賭咒、指天許願,日夜思謀“推倒桌子就還席”。

然而,賈雨村卻平淡自若,純正灑脫,“不過略謝一語,並不介意,仍是吃酒談笑”,完全是一副中舉發跡前的大器做派,十足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自負!脂硯齋曾點評“賈雨村是個英雄”,自是識才炬眼。此時的雨村如涸轍之鮒,其處世行事十分大氣,確有英雄之相。

“紅樓”賈雨村:從純正灑脫到狡猾詭詐,這期間他經歷了什麼?

讀書人“賈雨村”

然而,也有很多學者批評此時的賈雨村“勢利”、“自私”、“狂妄”、“託大”,難怪其在後來的“甄英蓮”一案中會徇私舞弊,做出忘恩負義之事!其實,拋開古訓,此舉亦可從反面提示世人:那些將感恩戴德掛在嘴上一再表白、一受寵幸便驚乍難安、恨不得掏心挖肺的人,難道全都是真心懂得感恩之人?

而後,賈雨村一不等候甄士隱為其擇定的錢行吉日,二不託賴甄士隱準備為其“帶至神都”、“投調個仕官之家為寄足之地”的兩封薦書,只擺下一句“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的留言,便於次日五更遠奔京師,不辭而別了。

此時的賈雨村豈止是爽利倜儻之人,更在中國文化重人生、講入世的人文傳統基礎上,已染有重實黜虛、經世致用、求真務實、一反迷信陋習的明清之際新興人文主義的時代精神。與依附於賈宅陪閒湊趣的清客如詹光、單聘仁、卜固修、程日興、胡斯來、嵇好古等相比,閃耀著獨立人格的光華。

“紅樓”賈雨村:從純正灑脫到狡猾詭詐,這期間他經歷了什麼?

賈雨村接受饋贈後,不辭而別;

三:初入官場不久即遭革職,罷官後去甄、林兩府坐館;

太史公曾評項羽體恤關愛部下將士的仁慈作態為“婦人之仁”,缺少大政治家的氣度與神魄。這是項王難統海內、難定大基業的潛在積因。甄士隱為賈雨村擇吉日、備行囊、封薦書、設宴席,周到盡心,關懷備至,自是仁者之舉。但是,與賈雨村的達觀務實相比,終有項王“婦人之仁”之嫌。

賈雨村有了盤纏,剩下的一切,便全憑自己的才情能力了。一個胸懷大志、才幹優長者豈能事無鉅細一應托賴他人身上以求進取!清代學者王夫之認為:“獨立人格還包括……有助而不特他人之助,自主自立,自強自信”,“求諸人者輕於求諸己者”。很顯然,此時的賈雨村就是王夫之口中的“自主自立自強自信”之人

這一去,賈雨村果然中了進士,升任姑蘇縣令。然而,此時的賈雨村初心尚在,依舊純正灑脫,所以不到一年即被革職。初入仕途,他春風得意,才高自負,單純尚性,自然不能見容於黑暗腐敗的官僚機制;此外,他既無後合可依傍,又不懂得官路仕情,卻還極為自負自信,罷官也就勢在必然了。

“紅樓”賈雨村:從純正灑脫到狡猾詭詐,這期間他經歷了什麼?

罷官後,賈雨村在林府作教書先生;

從這次罷官可以看出“此時”的賈雨村率性傲物、天性尚存。從人性角度講,單純尚性畢竟有真實可愛之處。以封建官僚體制選才用人的標準看,張揚個性,率性而為卻表露了政治上的幼稚率性,實難融入吏道。

然而,更加難得的還在他的氣度,雖被革職,內心“十分慚恨,面上全無一點怨色,仍是嬉笑自若”。交代過公事,安排了家人,便自行遊覽天下勝蹟去了。這裡雖有喜怒不形於色的雛形政治家的苗芽露頭,更多的卻是文人擔風袖月、灑脫清狂的內在稟性。

遊覽盤纏不夠時,便放下架子去坐館當家庭教師,先教甄寶玉,後教林黛玉。而林黛玉日後在大觀園中詩才居冠,自與這位進士出身、灑脫純正的教師高起點、高層次的啟蒙有關。賈雨村進可以為官,退可以坐館,很有幾分黃、顧、王、顏等啟蒙思想家、卓越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影響下的時代氣息與人格特點。然而這也為他日後仕進之路打好了鋪墊;

“紅樓”賈雨村:從純正灑脫到狡猾詭詐,這期間他經歷了什麼?

賈雨村“二度起復”;

四:依託顏值和賈府,很快二度起復,拉開人生蛻變的序幕;

中國人對顏值的看重,古以有之。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凡是才華出眾,身份高貴,品性端良之人,必定在形體外貌上有不同於凡人之處,正所謂“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對此,曾國藩在其《冰鑑》一書中曾有三句識人名言傳世:即“功名看器字”、“事業看精神”、“窮通看指甲”。

此三點何意?意即:前程是否遠大,要看相貌氣質;事業有無成就,要看為人處世的分寸態度;身體健康與否,要看指甲是否飽滿有弧度……經過這三點的辨察,此人是否乃有用人才便可基本定下。這其實是有道理的。

現代心理學認識,從人的形體外貌,尤其是神態舉止中,是可認窺探其人內心深處是正是邪的秘密。即便是今日各公司各單位選賢任能,仍不廢面試一關,即是此理。那麼,在《紅樓夢》中,賈雨村的顏值如何呢?兩個字“不凡”!

“紅樓”賈雨村:從純正灑脫到狡猾詭詐,這期間他經歷了什麼?

罷官後的賈雨村;

在《紅樓夢》中,作者給予了詳實描寫:“敝巾舊服,雖是貧窘,然生得腰圓背厚,面闊口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權腮。”豐軀偉幹、劍眉星眼,體魄雄壯,大氣體面,透露著內部精神的恢弘大度與坦然健康,即便敞巾舊服處境困窘,也難以遮擋住賈雨村自信自強的內在豪氣與發跡前的種種進取徵兆。

可以說,

在《紅樓夢》中,賈雨村是一副標準大丈夫的偉岸形象,純正灑脫,氣質不俗。就此而言,連甄士隱家的小丫環嬌杏,雖為一個女僕,也能一眼看出賈雨村“必非久困之人”;而當初賈雨村身為窮儒時,甄士隱傾心厚待,亦不排除對其相貌氣度的認可青眯。

初踏仕途翻船後,賈雨村不以為意,靜待時機東山再起。先後有學高敏睿的前科探花林如海,後有端方正直不理家中俗務的賈政,在見了賈雨村面闊口方、腰圓背厚的魁偉體貌以及不落俗套的言談儀表後,都敬而愛之,竭力幫攜成全他。

於是,因了賈府的幫助,賈雨村很快二度起復即刻補上了金陵應天府知府的缺。此例亦可視為賈雨村形質器宇所透露出的純正灑脫氣度,僅憑“面試”就已被甄士隱、嬌杏、林如海、賈政等不同層次的人所認可、鍾愛。而這一次,卻也拉開了他人生蛻變的序幕。

“紅樓”賈雨村:從純正灑脫到狡猾詭詐,這期間他經歷了什麼?

純正灑脫的賈雨村;

五:最終,接受“護官符”,從純正灑脫變得狡猾詭詐;

科舉制度作為我國古代社會選拔錄用官員的一項國策,打破了隋朝以前世族門閥壟斷國家政治的局面,使封建社會有了一套穩定而有效的官員選拔機制,具有極強的進步意義。同時,科舉制又是與封建政治、經濟、文化相適應的主流教育,是中國舊式教育的縮影。

然而,封建科舉制度在明朝中後期逐漸固化為“八股取土”,各種弊端早已暴露無遺。伴隨著封建王朝走向窮途末路,科舉制度的優勢消失貽盡,反而成了敗壞吏治,腐化世風,鉗制思想、制約進步的牢獄。它讓大多數的讀書人在“十年寒窗”的苦讀中蹉跎歲月,直至精神荒蕪。

在《紅樓夢》中,作者借賈寶玉之口將熱衷功名者斥為“祿蠹國賊”。然而,八股取士卻使少數幸運者一夕爆發,從落魄寒儒一躍步入官場,平步青雲。只是,在明清時期,經過八股取士篩選出來的多數“人才”都被賈寶玉所言中,從純正灑脫的讀書人變為狡猾詭詐的祿蠹。賈雨村即是如此。

“紅樓”賈雨村:從純正灑脫到狡猾詭詐,這期間他經歷了什麼?

賈雨村接受“護官符“;

“二度起復”以後,賈雨村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很快併入了“護官符”的官僚貴族網絡體系中,逐步歷練為圓熟的貪官汙吏。他駕輕就熟地徇私枉法、草菅人命、見風使舵、直至落井下石、泯滅良知。變節後的他,官運亨通,扶搖直上。嗣後歷任金陵應天府知府、大司馬、御史、吏部侍郎、兵部尚書、京兆府尹。

一個人由寒儒到京兆府尹,由人仕前的純正灑脫到仕途上的詭詐狡猾,自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實際上,入仕前的賈雨村,一反傳統道學儒生“低頭拱手,空談性命”的陳規陋習,才高自負,單純尚性,又能適時變通,實乃俊才。

那麼,賈雨村由入仕前的純正灑脫到步入仕途後的詭詐狡猾,其原因究竟為何?今引三家評本《紅樓夢》中對賈雨村的評價作結:

“此時雨村在窮困中,猶不失讀書人本色,不知後來一入仕途,且居顯要,便換一副面目肺腸,誠何故也?然今日已成為通病矣。”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