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80年代,日本小松,美國卡特,8家企業決定了中國工程機械的發展

80年代日本的小松,美國的卡特彼勒和中國的8家企業之間的合作,改變了我國推土機甚至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

我國生產推土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才開始的。

和機械財經在介紹重卡發展史類似,也將推土機發展史分成四個階段

早期工業體系階形成段(1958年-1979年),

技術引進起飛階段(1979年-2000年),

大力發展階段(2000年-2009年),

走向世界舞臺階段(2009年至今)

從1979隨著改革開放號角的吹響,工程機械也開始了新的發展,機械財經曾經在《80年代那場改變中國工程機械命運的大事件》中,提到各行各業都如飢似渴的到發達國家尋找技術,開始了大躍進式的引進技術。

推土機行業也不例外。從80年代開始也走向了技術引進起飛階段,尤其這個時期專門為技術引進而成立的山推,誰也不曾預料,這個由原濟寧機器廠、濟寧通用機械廠和濟寧動力機械廠三家企業合併而成的公司現今成了推土機行業的老大哥。

1979年,機械工業部組織山東推土機總廠、上海彭浦機器廠、黃河工程機械廠、天津工程機械研究所和機械工業部第一設計研究院簽約引進日本小松製作所三種型號履帶式推土機全套設計製造技術,開創了中國工程機械大規模技術引進的先河,後期又有卡特彼勒一條龍技術引進,奠定了我國推土機甚至工程機械的技術基礎。

接下來我們分別介紹下小松和卡特這兩個公司的技術引進

小松技術路線

山推引進D85A-18

1979年為改變中國當時大馬力推土機全部依託進口的局面,填補國內180馬力以上推土機的空白,國內第一機械工業部在濟寧實施建設大馬力推進機引進項目。

80年代,日本小松,美國卡特,8家企業決定了中國工程機械的發展

1980年1月1日,將原濟寧機器廠、濟寧通用機械廠和濟寧動力機械廠三家企業合併,成立山東推土機總廠。山推開始了技術引進之路,最初使用的是KD生產方式,即零部件從日本進口,山推只是組裝山推推土機,之後借鑑小松的技術生產的第一臺山推牌TY220推土機。

80年代,日本小松,美國卡特,8家企業決定了中國工程機械的發展


山推和小松的合作可謂非常成功,1989年山推在國內同行業首創工程機械產品年出口超1000萬美元。後來1986年雖然有卡特彼勒一條龍技術引進,山推也引進了履帶底盤技術,但是小松技術在山推根深蒂固,山推也沒有再與卡特彼勒有更深的技術合作。

上海彭浦D60和D65

1979年,上海從日本小松製作所獨家引進了D155A-1型履帶式推土機設計和製造技術。後形成了自己的PD320Y,填補了中國大馬力推土機產品的空白

80年代,日本小松,美國卡特,8家企業決定了中國工程機械的發展

80年代,日本小松,美國卡特,8家企業決定了中國工程機械的發展

1986年,彭浦機器廠從美國卡特匹勒公司引進了D6D履帶式推土機的設計製造技術形成了PD120

1988引進日本小松D355A-3推土機部分圖樣,設計開發"PD410"推土機

1990引進部分日本小松D375A-2推土機圖樣,開始與小松合作生產"PD525"推土機

黃河機械廠引進的小松220馬力推土機

因黃河機械廠已經不存在了,有懂行的可以介紹當時引進的小松哪款機型

80年代,日本小松,美國卡特,8家企業決定了中國工程機械的發展

移山引進D60和D65

移山本身也有自己的技術,也生產出過我國最早的推土機之一,移山-80,為了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研發能力和產品線,移山在80年代也開始了技術引進。

移山也選擇了小松,移山公司1985年率先從日本小松製造所引進了八十年代中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D60(機械傳動)、D65(液力傳動)兩個系列(包括標準型、溼地型、環衛型、森林採伐型和電力型五個類別十幾種機型)履帶式推土機生產技術。


公司經過消化吸收,研製出的移山牌T160(D60A-8)、T180(D60E-8)、TY160(D65A-8)、TY180(D65E-8)、TSC180(D60PL-8)、TS160(D60P-8)等履帶式推土機,該系列產品是按引進技術生產的,而非測繪或自行改制的產品

80年代,日本小松,美國卡特,8家企業決定了中國工程機械的發展

卡特彼勒技術路線

青海工程機械廠引進D7G

青海工程機械廠於1966年10月1日正式建成,原名青海拖拉機廠,簡稱青拖。

1986年開始引進卡特彼勒技術,直到1991年第一臺 D7G 200 馬力推土機樣機組裝成功後,以下是D7G組和部分工藝技術人員同卡特彼勒公司專家一起合影留念。

80年代,日本小松,美國卡特,8家企業決定了中國工程機械的發展

80年代,日本小松,美國卡特,8家企業決定了中國工程機械的發展

宣工引進SD6D推土機

1980年代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技術引進的"黃金時代",得益於機械工業部的技術整體引進計劃,宣工掌握了卡特彼勒經典機型SD6D推土機的製造技術,這款產品傳動系的先進性和穩定性在當時全球的推土機產品裡是頂尖的。

宣工的技術引進無疑是成功,這次技術引進奠定了宣工未來幾十年的行業龍頭地位。後來宣工引進吸收國際最先進技術研製的SD7、SD8、SD9系列高驅動推土機則為宣工在技術上贏得了極高的口碑。


80年代,日本小松,美國卡特,8家企業決定了中國工程機械的發展

鞍山一工

鞍山第一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原來的鞍山紅旗拖拉機制造廠,簡稱紅拖廠,始建於1949年,廠名:遼東農具廠,鞍山壓軋廠、東北工業部機械局二十二廠、鞍山市靈山農業機械廠,第一臺拖拉機紅拖80的締造者。

在1986年的技術引進中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並於1994年上市。現今已經查不到蹤跡

後記

推土機在90年代之前在礦山及基建中的地位顯赫,尤其礦山行業,幾乎獨步天下,後來隨著裝載機,挖掘機的發展,推土機的需求量逐年下滑。

1979年開始的這次技術引進對當時的工程機械可謂意義非凡,自此我國推土機行業才有了跨越式的發展,甚至整個工程機械的發展都受到了小松和卡特彼勒這次技術引進的影響。客觀的講這兩個企業影響可80-90年代中國的工程機械發展


那個年代還有徐州工程機械廠、山東推土機總廠、西安築路機械廠等一大批骨幹企業在工程機械行業的各個領域內引進了國外的先進產品和技術,改善了生產條件,建立了規模化的生產體系,在產品的數量、品種、質量方面大大縮短了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使我國的工程機械行業在整體技術水平上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奠定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向現代化發展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