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江南工業集團獨特風景線:為國鑄箭的“五朵金花”(圖)

江南工業集團獨特風景線:為國鑄箭的“五朵金花”(圖)

她們,奮鬥在生產一線,履行強軍首責,為共和國倚天鑄箭。

她們,都有一身高超的數控操作本領,攻堅克難,無往不利。

她們,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堅守在鑄箭報國的崗位上。

楊芳正忙於某兩個科研產品多種零件的程序編制和操作指導;彭小彥專心於生產加工難度頗大的某重要產品殼體;李藝京一絲不苟地加工某產品艙體和某新產品舵翼;熊志星交錯忙碌於某兩個系列產品的數控銑加工之中;譚江蓉則連軸轉地趕某產品本體等6種零部件的加工任務。

這五道靚麗的身影,點綴出了2020年江南春天裡獨特的風景。

江南工業集團獨特風景線:為國鑄箭的“五朵金花”(圖)

“好江南”秀出“辣妹子”

她們,都出自芙蓉國裡的蓮城湘潭,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中國兵器江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職工。

這五位江南數控加工領域的高級技師,因出類拔萃,在江南集團內部被傳為“五朵金花”。她們有著江南女子嫻靜秀雅的氣質,業餘也各有愛好,能緊跟時尚。若走在大街上,誰也看不出是她們個個是生產一線的巾幗英雄,是數十種重要產品關鍵部件的加工者,是潑辣霸蠻的“湘妹子”。經她們親手捧出的“大國利箭”,近年來在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建軍90週年、朱日和軍演、國慶70週年等軍事演練和大型閱兵中,大揚軍威國威。

她們的芳名,閃耀在全國、兵器集團、省、市和公司的各種光榮榜上,光彩熠熠。

楊芳獲得過“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等數十項榮譽。她早在2004年參加湖南省首屆數控技能大賽就獲得了第三名,成為大賽獲獎的唯一女選手,被眾多媒體稱為“數控湘女第一人”。彭小彥在2016年湖南省技能大賽暨全國選拔賽數控加工中心操作工五軸職工組中與隊友合作勇奪第一名。她先後獲得了“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南省技術能手”“中央企業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榮譽稱號。李藝京是“湘潭市青年崗位能手”“湘潭市芙蓉百崗明星”,是“中國總工會工人先鋒班組”“中央優秀紅旗班組”的骨幹成員。熊志星被推薦為“湘潭市芙蓉百崗明星”,是兵器集團優秀質量信得過班組的質量員。譚江蓉則是公司標兵,勞動模範。

日出“江花”紅勝火。在女性很少涉足,成長難度很大的數控加工領域,江南集團能成批地湧現足以代表“辣妹子”最高水平的“數控女郎”,是有其原因的。

“新平臺”吸引“小辮子”

1992年,江南集團添置了第一臺價值幾十萬元的數銑加工設備,並落戶在楊芳所在的班組。她就成了最早“吃螃蟹者”之一。

到了本世紀初,江南人敏銳地嗅到了軍工產品逐步由常規彈藥向制導化、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果斷地邁出了大步子。2001年,該公司共投資近3000萬元,購置了22臺一流的數控加工設備,正式建成大型的數控加工中心。這在當時的湖南省和兵器行業都是領先的。

一下子出現了嶄新的舞臺,這對當時從事機械加工的江南兵工人來說,無疑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數控藍領”可不是那麼好當的,尤其是在幾乎沒有基礎的情況下轉行。知難而行,一批有志於國防事業的江南青年勇敢地跨界成了“數控人”,其中更是不乏女性。隨後的十多年,江南集團還將數字化能力的提升作為企業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從機械加工、產品設計、工藝流程、加工裝配程序全部納入數字製造系統,添加了一大批數字化、柔性化、自動化的高精尖機加、檢測和試驗設備與儀器,擁有數控加工中心160多臺,全面實現了由機械軍工向數字化軍工的過渡。

到了今天,江南數控人才濟濟,其中從事數控加工的女職工就達28人,“五朵金花”是其中最璀璨的。

“金花”的煉成,是不容易的。她們都經歷過入門、成長期的艱難。楊芳還記得自己在年方20時,第一次面對那臺數銑設備全英文的標識說明和電腦操作程序時的感覺,以及強啃軟件、工藝等方面的書籍和資料,咬牙參加培訓,廢寢忘食對照數控設備進行實踐和摸索的經歷。譚江蓉、熊志星初次接觸數控銑時,也是20出頭的芳齡。刻苦鑽研和謙虛好學,使她們很快成為了“臺柱子”,至今已是從事數控工作20餘年的老兵了。

彭小彥和李藝京是80後,卻無同齡人的嬌氣,也是在百鍊中成鋼。2006年,彭小彥從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數控專業畢業後入司。她在成為骨幹之前所經受的考驗也不比其他金花少。最初的三四年,為了熟練掌握三軸加工中心、四軸加工中心等多種設備的操控以及Mastercam等多種編程軟件,她基本上在“黑白顛倒”的工作模式中度過,被同事戲稱為“拼命十三妹”。 現在,她已是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的駕馭者。李藝京2007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招工進廠,一直從事數控加工中心操作。她還記得自己鑽研UG4.0及數控編程時的種種艱辛。

“活機制”淬出“金剛鑽”

江南集團堅持走“專、精、特、優”之路,倡導創新文化和工匠精神。為了培養數控人才,公司將技能員工的職業生涯通道設計引入人才培養機制,實施了技能員工職業生涯發展制度,在技能人員的職業生涯設計、激勵機制、考核機制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每年,會根據需要舉辦各類高級培訓班,同時選派多批技能人員赴省內外,甚至出國參加培訓,使技能人才的知識層次不斷提高,知識結構不斷更新。2013年以來選派數控人才100餘名參加了湘潭市“金藍領”培訓。此外,還積極完善“產學研”模式,與高校和研究所共同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2013年,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楊芳技能大師工作室及勞動模範工作室成立。該工作室由17名管理、技術、技能線上的骨幹人員組成,號稱“精英聯盟”。工作室的成立使江南公司高技術、高技能人才從此有了一個切磋和傳承技藝、交流互動的平臺。

風吹皺一池春水。一支過硬的數控加工人才隊伍成長為“江南數字軍工”的中流砥柱。經過十幾二十年的著意培養和個人淬鍊,“五朵金花”從骨幹逐步成為領軍人物,各有絕活。

在承擔大量高科技產品的過程中,楊芳針對高新產品的特點,將CAD/CAM軟件、Matercam軟件、宏程序編程系統等當今世界最前沿的加工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加工技術。她針對眾多部件都具有材料特殊、精度要求極高、形狀極其複雜、形位公差要求極嚴等特點,從工藝流程的制定、工裝夾具的設計、工藝參數的確定、產品加工程序的編制等方面想辦法,並用一系列獨創性的方法解決了加工難題。

李藝京對薄類零件的裝夾及加工有著獨到的技術技巧,對形狀複雜的產品,通過設計工裝夾具或刃磨刀具辦法,總能成功解決銑削加工的難題。一系列產品的紅外基座、換熱器外罩、俯仰框、缸座等難度較大的零部件的加工,在她的手下都不成問題。

譚江蓉則在加工硬度高、精度要求高的零部件方面有獨到的心得。某科研零件凸臺是鈦合金材料,硬度比普通鋼材要高2.5倍以上。在一時沒有進口銑刀的情況下。譚江蓉能通過重新編程,先用普通合金銑刀進行粗加工,然後再用研磨後的銑刀進行精加工,同樣達到工藝要求。

熊志星不但是班組質量管理的好手,還在對難加工材料零件的裝夾及加工方面有著獨到的技術技巧,且在多軸加工改立式加工方面有著獨到的經驗。20年來,她先後參與了數十項科研試製生產任務。面對形狀複雜的產品,她能通過設計工裝夾具及刃磨刀具的辦法,成功解決各種銑加工難題。

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屬於高配設備!它具有五軸聯動、可以同時加工工件的五個面等特點,在異型件的加工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它在編程、操控等方面更難,待加工產品的材質更加堅硬、外形更加怪異、精度要求更高。為了讓“高冷”設備“俯首聽命”,曾經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彭小彥繪製了600多張複雜的三維實體圖,做了5大本厚厚的工作筆記,終於實現了駕輕就熟。這也使她應對各種高難度加工都有了底氣。

“多挑戰”礪成“大匠心”

近年來,與履行強軍首責相適應,江南集團堅持創新引領,科研能力不斷增強。新產品研發為江南集團快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十一五”以來新產品貢獻率持續保持在30%以上。

在此形勢下,大量科研試製和生產任務,不斷地給江南數控團隊出“考題”。“五朵金花”作為骨幹和尖兵,更是面對過各種難度的挑戰。在挑戰中,“金剛鑽”不斷地攬“瓷器活”,“工匠精神”在實踐中得以砥礪,她們也慢慢有了“大國工匠”的氣度。反過來,“五朵金花”及其他一批“大匠”也有力支撐了企業科技創新轉變為現實生產力。一些高難度的技術難題,在她們手上迎刃而解。2019年,江南集團履行強軍使命,產品交付完成XX個批次,交驗合格率100%。

李藝京曾加工過的某小吊艙零件,精度要求高,但是體積非常小而且剛性差,加工難度極高,特別是其中的兩個孔的中心連線跟一個平面的平行度要求極嚴。若採用一次性加工的方式進行裝夾,由於產品的剛性不好,加工中的彈性變形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她反覆摸索,最後採用改換了工裝夾具、兩次加工的方式,很好地解決了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難以保證這一問題,很漂亮地完成了零件的加工。

“極愛琢磨,幹活有怪招,經常能出其不意地破解技術難題。”是師兄們對彭小彥的評價。某產品技術含量極高,由異形曲面、槽內複合曲面等組成。其切削加工難度大,對精度、平行度、垂直度、對稱度、光潔度的要求極高,僅靠設備還難以保證。她突破思維方式,通過工藝、工裝、刀具等一系列的小小創新,用很短的時間拿下了這批產品。另一薄壁件的圓頭上有4個支耳,對位置精度要求奇高。正常受空間位置的影響,產品需裝夾兩次才能完成加工,容易引起變形。她巧妙地運用了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的某一獨特功能,配合自己的小心得,竟然裝夾一次就完成了加工!不僅確保了產品質量,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譚江蓉經常承攬任務急、精度高、量少批次多的產品。某產品插座本體從下料到交驗,中間要經歷車制、粗銑槽、鑽孔、攻絲、去毛刺等10餘道工序,產品的交驗合格率處於70%左右。尤其是銑內腔工序,因為是薄壁件,不好裝夾,稍微大意一點,就會造成產品變形,影響生產進度和產品質量。譚江蓉對照圖紙反覆揣摩加工方法,按照工藝線路設計了一套內定位塊定位的辦法。該辦法保證了裝夾穩固和產品不變形,合格率提升到了96%以上。

實踐中善創新,善解難題是熊志星的特點。某受閱產品的關鍵零件舵翼由她加工完成的。她巧妙地將球刀改為立銑刀,使效率提高200%。某產品後堵蓋的上一道工序變形超過0.1cm,熊志星在加工之前每件測量厚度,採取分類加工的方法。她設計四塊圓弧壓板,根據實際測量變形點,靈活四塊壓板的壓緊力,修復產品平面度在0.1之內再加工,從而保證了深度3個+0.1的尺寸。

楊芳曾負責Z產品零件的數銑加工及程序編制、工藝施工等。其材料為硬度極高的TC11鈦合金棒,待加工的螺紋孔極深,且各螺紋孔底部均無退刀槽,用傳統的螺紋加工方法均不能湊效。她經過認真分析後,決定在立式加工中心上採用螺紋銑削替代傳統的螺紋加工方法。她選用機夾螺紋車刀杆替代了絲錐、板牙等傳統的螺紋加工工具,同時利用國際最先進的CAD/CAM軟件進行建模和編程,此外運用宏程序和機床局部座標功能,終使加工程序簡潔高效。

“大視野”催生“智造花”

“江南數控人”深知:中國製造業要趕超發達國家,一線產業工人創新意識的提升,創新原動力的激發,是何等重要。從入門起,“五朵金花”便逐漸認識到:中國兵器需要一批“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佼佼者。

“五朵金花”都注重站在行業前沿,及時吸納新知,善於理論聯繫實際,又善於總結昇華。她們是“江南技術技能論壇”的主要作者,更是江南,乃至湘潭、湖南數控技能人才的良師益友。這其中,又以楊芳、彭小彥成果最為突出。

楊芳參與了公司所有系列主導產品的科研試製,先後承擔了軍工、航空、高鐵等領域核心零部件製造等50多項科研試製任務,完成共計1300餘種零部件的科研工藝與試製任務。《螺紋銑削方法在鈦合金產品上的應用》《高精密零件製造工藝創新與攻關》《關於解決鋁合金薄壁艙體類零件加工變形的協同創新技術》《多工位高效氣動夾具應用技術》等10多種操作法和工藝項目獲公司技術技能和精益管理創新獎。她累計提出合理化建議56條,小改小革最少60餘次。她先後有《淺談宏程序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關於鑄件複雜孔系的加工操作方法》《關於鈦合金曲柄加工的工藝改進》《複雜艙體零件加工工藝探討》《五軸數控機床發展與應用探究》等10多篇論文發表在《新技術新工藝》《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科技與創新》《電子製作》《信息系統工程》《科技經濟導刊》《科技新時代》等刊物上。楊芳工作室是江南數控技術骨幹的孵化基地,數十人次在市級以上平臺嶄露頭角。多年來楊芳應邀走進企業、學校、軍營,參加全國、省市各類演講、培訓活動50餘次,其中,受惠的技能人才約2000人次。

近年來,彭小彥將最前沿的“多軸加工技術”經驗應用於實踐中,先後提出了某科研產品後封頭數銑凸臺27度正負5分測量方法的轉換、某產品電池盒工藝的改進、電池盒精銑外形加工方法的改進、某系列產品後蓋加工工藝的改進、多系列尾部套筒工藝設計的優化等改進方案,總結了《試論如何選擇數控銑加工的刀具和切削用量》《提高薄壁零件加工精度的工藝方法研究》《斜面零件加工優化研究》《異型類零件數控銑削基準選擇與夾具設計》等理論成果,發表在《科技創新導報》《中國戰略新興產業》《中國金屬通報》《工程技術》等報刊上。這些改進方案,成功運用到實踐中,攻克了35項技術難關,解決了系列“急、難、憂”的問題。近五年間,她先後參加了300多個項目的科研試製任務,攻克了“用碳纖維刀具加工某續航發動機系列產品”等136項技術難關, 作為第一技術負責人完成國家某重點產品一項,提出合理化建議128條,小改小革達100多次,獨自完成了48項國家重點科研試製任務,累計節創效益1100多萬元。目前,她的兩項成果“一種加工複合角度孔的夾緊裝置”和“一種裝夾多件舵片銑舵面裝置及加工方法”正在申報實用新型專利及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