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自古以來,在黨派爭鬥中失敗的一方總是下場悽慘,段祺瑞便是其中一個比較鮮明的例子。當年他鬥敗了,於1975年5月23日被免除了國務總理的職位。對於這個結局,段祺瑞顯然不接受,他回到了天津,在意大利租界公寓裡呆了兩個月,在這段期間,他公開表示不接受罷免的命令。不過他這僅是困獸之鬥,他野心勃勃想要再重新回到權力巔峰,可結局又怎會真如他預料的那般美好。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當時的段祺瑞手上能夠動用的勢力已經相當有限,他掌管的北洋皖系,看起來似乎挺強,其實不堪一擊。在1920年7月爆發的鬥爭當中,對方僅用5天時間就徹底地擊敗了他的勢力。敵強我弱的局勢之下,段祺瑞也不得不低頭,選擇做退讓。他再一次返回了天津,開始不再管理任何的權力爭鬥,每天下下圍棋、拜拜佛,儼然是過起了悠閒的養老生活。他是不是真的就此心死了呢?從他明面上的舉動來看,好像是這樣,可他背地裡的小動作卻不是這麼表示的。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他一直潛伏著,等待著時機再次出動。當張作霖聯手馮玉祥擊敗曹錕等人以後,他知道這是機會來臨,因此又趕忙站了出來,創立下了北洋時期的"臨時執政"。不過,這終究只能算是放在臺面上的傀儡,並不是真正的握有實權。所以他的輝煌也並未持續太久,在1926年的"三一八"慘案過後,段祺瑞的輝煌也就此徹底的結束了。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這一次他又回到了天津,再次開始吃齋唸佛,沒事就出去和人家下棋娛樂。不過這次和上一次不一樣,上一次是偽裝,這一次是真的放下了。畢竟有這麼大年齡了,他也沒有太大的心力再去鬥爭,好好的享受一下生活,對此時的他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離開權力中心的他生活開始過得拮据起來,這對於早就享受慣了的人來說,算是一件相當難受的事。為了節約開支,一向不問俗事的段祺瑞居然要來了掌家權,對家中任何一筆開支他都要詳細過問。可就算這樣,他們家也是越過越窮,家底開始不斷縮減,家裡的僕人一個一個的被辭退,甚至連姨娘都養不起了,不得不將這些姨娘趕回了家。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見到段祺瑞的慘狀之後,他的下屬們更是佩服他。因為這從側面就反映了他的清高品性,當年他執掌大權的時候,的確是做到了不貪汙的守則。這樣一位擁有著底線的當權者,值得大家去敬佩。因而他的下屬們看到他的家門前都沒有了站崗者,居然自發地去幫他站崗守家。這也證明了段祺瑞這個人作為領導者還是挺成功。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人一直在找尋一個合適的傀儡。他們挑挑選,最終將目光投在了段瑞琪的身上,段瑞琪曾經的身份加上他自己的影響力,讓他作為日本方面的代表者,這對日本方面來說無疑具有優勢。日本這邊小算盤打得噼裡啪啦響,段祺瑞卻沒有讓他們如願。日本方面派了人上門遊說,給他開出了豐厚的報酬,表示這筆錢既可以解了他如今貧困的窘迫局面,他同時又能獲得一個體面的身份,重入權力遊戲圈。但段祺瑞表示:我是一名中國人,絕不做漢奸!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拒絕了做日本人的傀儡提議之後,他便去到了南京。他到的那一天,無數南京少將整裝迎接他的到來。第二天又主動拜節中山陵,這是他的一種求和之舉,表現了他力挺當局的意思。然後,他又以去看小女兒為理由離開南京去到上海。他明白,南京現如今也是一個是非地,混亂不堪,實在不宜久待。看得出來,此時的段祺瑞是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雄心壯志,他只想要一個合適的地方安度晚年。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到了上海之後,幾經周折的他住進了盛世家宅。這是當年下盛宣懷斥下巨資建造的豪宅,但後來被國民政府封了,現如今又給了段祺瑞居住。他在這裡過了人生中的最後三年,這三年裡應該是他這後半生最為安穩的一段日子了。他不需要去考慮太多的政治糾紛,每天只需要吃齋唸佛,過得比較平穩如意。而且國民政府每個月還會給他2萬生活費,這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只不過他心念舊部,因而每個月都會拿1萬元給其他人,所以他的餘生也並不是過得很寬裕。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因為心懷國家,加上他這些年的操勞損壞了身體,他在1936年11月1日突發胃潰瘍,胃部大量出血,最終沒有搶救過來,去世了。在他去世之前,段祺瑞就留下遺言,希望自己能夠被安葬於北方。但所謂樹倒胡孫散,晚年的他已經沒有什麼影響力了,他去世以後都沒有設立治喪委員會,只是在家裡設了靈堂,在親朋好友的幫忙下辦完了喪事。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兒子段宏業想要為他尋一個好的安葬處,這比較難。段祺瑞的舊部建議將他安葬於香山寶勝寺,段宏業卻不同意,想要另尋一個寶地。結果錯失機會,最終使得段祺瑞被草草安葬了事。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段祺瑞的靈柩本來運到了北平臥佛寺暫放,等找到了好地方再將其厚葬。但自盧溝橋事變過後,日軍控制了北平,因記恨段祺瑞當年的拒絕,所以強硬無禮的將他的靈柩撤岀了臥佛寺。此時,段宏業想要為父親找一個好地方是沒有可能的,為了不讓父親死後沒有一個安息地,他最後只能將父親葬在北京西郊白石橋外。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對此,段祺瑞的不少舊部紛紛遺憾感嘆,這樣一位為國付出一切,不貪不搶,忠心愛國之人,死後卻沒辦法迴歸心心念唸的故土。真可謂是世事無常,一切不可料呀!不過這一切又能怪誰呢?只能說他的長子沒有過人的遠見,看不清現在的局勢,還以為自己是能夠呼風喚雨的段家少爺。若他當初能夠聽從別人的建議,最終也不會讓他的父親委屈的被被草草安葬。也是因為他這個不成器的兒子,段祺瑞的小小心願也沒有被達成,也是可悲可嘆。

看歷史遠比看小說更為有趣,因為歷史就是一個有著無盡謎題的長卷,更何況還可以從中學到許多的知識。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常有人問我讀什麼書好,我總是建議他去讀歷史書。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中國一樣有這樣完事豐富的歷史記錄,人類社會活動的所有變數都寫在了中國的歷史書裡,你想看問題更通透,可以去讀歷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讀歷史,想搞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去讀歷史。甚至當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去讀歷史

尤其是去讀《資治通鑑》,你不知道幹什麼了,迷茫的時候,去讀《資治通鑑》,想了解社會里的各種關係,去讀《資治通鑑》,甚至想了解權術,也可以去讀《資治通鑑》。

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你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你的指間滑過,與你對話的都是帝王將相,你還會被眼前的小問題困惑住嗎?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一部《資治通鑑》,寫透了人生百態,寫盡了帝王將相,權術謀略。

很多人都喜歡看《資治通鑑》,最多的看了十七遍。

”一共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噢。恐怕現在是最後一遍了,不是不想讀而是沒那個時間囉。”

“中國有兩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又不得意的境遇中編的。看來,人受點打擊,遇點困難,未嘗不是好事。當然,這是指那些有才氣,又有志向的人說的。沒有這兩條,打擊一來,不是消沉,便是胡來,甚至去自殺。那便是另當別論。"

當然,《資治通鑑》是文言文,如果大家沒有古文功底,可以選擇白話文,但白話文就存在一個翻譯的問題,如果版本不好,翻譯出來的東西就不準確。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我一般給大家建議入手《白話資治通鑑》十套裝,這本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臺灣地區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大家知道,臺灣地區出了很多有名的詞人,比如寫出《東風破》、《菊花臺》、《青花瓷》的方文山。他們給人的感覺就是國文功底很紮實。

原因就是他們成長的年代,正是臺灣地區提倡復興中華文化運動的時候。

當時臺灣地區有一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專門負責推行國學。

工作之一,就是出版大量的古籍,《周易》、《老子》、《詩經》等等。

而為了讓普通學生和讀者也能看懂史記、資治通鑑,他們就組織專家編寫了《白話史記》、《白話資治通鑑》。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這套書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裡面有重要人物畫像

有簡明皇帝譜系表、官制簡表。出來後得到了國學大師錢穆跟臺靜農的推薦。

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愛好歷史,家裡一定要備這樣一套書,沒事的事情翻一翻,就會發現看問題的角度會完全不一樣。

不需要像看十七遍,能夠全部看一遍,重點的部分看上三四遍,就非常不錯了。208元一套


段祺瑞節儉一生,死後只有一個心願,卻被不成器的兒子生生毀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