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8.6分《呼嘯山莊》:當荒原的風呼嘯而過,那些折磨糾纏都因為愛

“兩個詞可以概括我的未來——死亡與地獄:失去她之後,生存將是地獄。”

在19世紀英國文壇,“勃朗特三姐妹”非常有名,其中艾米莉·勃朗特憑藉一生唯一一部小說《呼嘯山莊》在英國文學史上佔有了一席之地,而她因肺病離世時,年僅30歲,確實英年早逝了些。

8.6分《呼嘯山莊》:當荒原的風呼嘯而過,那些折磨糾纏都因為愛

1847年問世的《呼嘯山莊》講述的是吉卜賽棄兒希思克利夫被呼嘯山莊的莊主收養後,因為身份、階級等原因遭受了很多羞辱和欺壓,而他唯一的安慰就是和莊主女兒凱瑟琳彼此相戀,可是地位的懸殊、雙方的誤解、凱瑟琳的背叛,迫使希斯克利夫心灰意冷,離開山莊外出謀生,等到他榮歸故里,他也開始了自己的報復計劃。但在這場報復中,誰也沒有獲得勝利,留下的只是殘酷的折磨和無盡的痛苦。

1948年,毛姆曾應雜誌請求,為讀者介紹世界文學十部最佳小說,在他的榜單中,有4部英國小說,其中之一便是《呼嘯山莊》,他在文中寫道:“我不知道還有哪一部小說其中愛情的痛苦、迷戀、殘酷、執著,曾經如此令人吃驚地描述出來。”

不同於那些以時代為背景的恢弘敘事,《呼嘯山莊》著眼落腳的是個體的命運,希斯克利夫因為敏感孤獨,被長期的虐待折磨,以至於變得冷酷暴戾,只渴望復仇的快感,卻最終被憎恨、嫉妒扭曲了人性,毀掉了自己的人生,也毀掉了周圍的一切,他的這種力量強烈而極具摧毀性。

8.6分《呼嘯山莊》:當荒原的風呼嘯而過,那些折磨糾纏都因為愛

2009版《呼嘯山莊》

而當荒原上的風呼嘯而過之時,所有的折磨糾纏、痛苦絕望全部都是因為愛,這種力量過於蓬勃旺盛,以至於摧枯拉朽改變了兩代人的命運。

01 無愛的幼年:自卑敏感

希斯克利夫原本是利物浦大街上的一個流浪兒,父母不詳,黑髮黑眼睛,流落街頭的他穿著破爛的衣服,經歷了許多生活的殘酷,直至被呼嘯山莊老莊主收養。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兒童成長期的經歷對於個體來說非常重要,不愉快的經歷會影響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讓他們對於生命產生錯誤的解讀。

奧利弗·詹姆斯在其所著的《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告訴我們在孩子0-6歲、沒有記憶或記憶模糊的時候,父母其實也在通過撫育方式的不同影響著孩子,並且是非常重要的影響:

①0-6個月形成的自體感——用來感知自我存在;

②0-3歲的依戀模式——影響日後的人際關係;

③3-6歲養成的良心——約束本能學會自我控制。

希斯克利夫一開始出場就是流浪街頭,沒有父母的照顧和關愛,也沒有穩定的環境,這使得他的自我認知產生了偏差,非常自卑。

希斯克利夫曾希望自己和畫眉山莊的林頓(凱瑟琳後來的丈夫)一樣:“我願我有淺色的頭髮,白白的皮膚,穿著和舉止也像他,而且也有機會變得和他將來一樣的有錢。”但他認為自身髮色皮膚存在的客觀缺陷其實並不存在,只是受當時社會認知的影響產生的錯誤認知,實際上他也是相貌英俊的小夥子。

8.6分《呼嘯山莊》:當荒原的風呼嘯而過,那些折磨糾纏都因為愛

2009版《呼嘯山莊》

而沒有父母的愛與照料,希斯克利夫也沒有養成安全型的依戀模式,以至於他渴望愛與被愛,並且沒有父母的引導和教育,他也沒有學會自我控制,而是讓本能衝動佔據上風,不受約束。

這種沒有愛和希望、毫無安全感、朝不保夕的生活使得希斯克利夫一開始就錯誤認識自己,所以他變得更加沉默、內向、敏感,在意他人的目光,也變得非常玻璃心,只記仇不感恩,小小的他已經知道狐假虎威,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氣。同時,他也變得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並且渴望凌駕於他人之上,以進行“自卑補償”,也為後期走上覆仇的道路埋下伏筆。

關於如何走出自卑,在《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給出的建議是:尋找自身的優越感,同時他也將生命的意義定義為“奉獻、關注他人以及合作”。可惜的是,希斯克利夫始終沒有學會,他固執地將所有人當做敵人,只一心復仇、傷害別人,他根深蒂固的自卑是他悲劇的源泉。

02 缺愛的少年:壓迫屈辱

希斯克利夫的悲劇不僅僅是個體性格問題,他所處的環境和時代也需要負責任,甚至這一部分是《呼嘯山莊》被推崇的主要原因:因為一開始《呼嘯山莊》被認為是年輕女作家脫離現實的幻想,而後來又發現其中的階級鬥爭和英國的社會現象非常屬實,而被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就是階層、社會認知對於希斯克利夫的一種毒害。前面我們說到希斯克利夫曾渴望林頓那樣的白種人樣貌,也渴望通過金錢來提高社會地位,他所追求的其實只是社會認可,他錯誤將他人定義的成功當做自己的人生目標。

《奇葩說》第六季最後的辯題是“終其一生只是個平凡人,你會後悔嗎?”其中,辯手們給出的一個思考角度就是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在影響著我們大多數人,所以我們才會焦慮不安,因為那些世俗的定義就是金錢、權力、地位等等。

女傭曾說希斯克利夫臉上有因為猜疑和仇視而產生的敵視的皺紋,而希斯克利夫則看著林頓,說自己希望有林頓那樣的大藍眼睛和平坦額頭。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寄生蟲》裡那句經典臺詞:“錢是熨斗,熨平了一切。”

對於希斯克利夫來說,確實如此,所以他才會渴望金錢,用金錢來買自己的尊重、地位、安全感以及愛。

8.6分《呼嘯山莊》:當荒原的風呼嘯而過,那些折磨糾纏都因為愛

2009版《呼嘯山莊》

接著,則是希斯克利夫生長環境對其性格的一種扭曲。當希斯克利夫被收養之後,以老莊主的兒子辛德雷為代表的上層階級,總是歧視、辱罵、恐嚇他,不允許他和他們一起吃飯、玩耍。

而其他僕人、女傭也因為偏見,並不待見這個黑黑的流浪兒,他們對希斯克利夫都不友善,從頭至尾都將他當做僕人,區別對待,稱呼他為吉普賽人,而不是老莊主的養子、凱瑟琳的兄弟。

對於這些人的侮辱和打罵,希斯克利夫選擇逆來順受,雖然忍氣吞聲培養了他堅韌的性格,但他憤怒和復仇的種子也早已生根發芽。

在這個過程中,老莊主對於希斯克利夫的態度其實也很有問題。乍一看,老莊主是做善事,將希斯克利夫從大街上帶回了家裡,使他成為一個有家的人,不愁吃穿。但是,“希斯克利夫”原本就是他死去的小兒子的名字,希斯克利夫只是頂替,並藉此被用來震懾另一個不太令人滿意的兒子辛德雷。

為了完成自己的善舉,老莊主也變得更加偏愛希斯克利夫,辛德雷就是為此才更加排斥希斯克利夫。並且,老莊主總覺得因為自己喜歡希斯克利夫,所以其他人都恨希斯克利夫,就越加不允許他人表現出對希斯克利夫的輕蔑或討厭。這當然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所以他未能及時察覺並糾正希斯克利夫性格中的不足。同時,他也總是用暴力的方式教訓他自己的兒子辛德雷,這也影響了希斯克利夫的暴力傾向。

8.6分《呼嘯山莊》:當荒原的風呼嘯而過,那些折磨糾纏都因為愛

2009版《呼嘯山莊》

希斯克利夫唯一的保護傘老莊主在去世之後,他就失去了庇護,辛德雷百般的專橫暴虐,既加劇了希斯克利夫的怨恨,也使得凱瑟琳的愛成為唯一的支撐,所以當失去這份愛時,可以想象,希斯克利夫的崩潰和絕望,他性格的轉折點就此來臨。

03 失愛的中年:殘暴復仇

可以說,從小到大,希斯克利夫所能感受到的溫暖就只有和凱瑟琳的情誼,可惜,他們的愛情沒能使他走上正途,反而一起墜入深淵,帶來的是浪漫主義的熱烈毀滅。

其實,我並不喜歡這種虐戀情深,明明彼此都深愛著對方,卻因為誤會、不坦誠而錯過,然後再彼此糾纏,互相折磨,哪怕死去了也不放過彼此,真的是非常令人頭疼。但必須要承認的是,艾米莉·勃朗特在人物塑造方面非常傳神,既表現出了人性的複雜,也推動了情節,愛情力量的強烈感呼嘯一般席捲而來。

女主角凱瑟琳活潑、倔強,和希斯克利夫一同反抗她的哥哥,也因此和希斯克利夫彼此相愛,但是她也有不足,有時會嬌慣任性、暴躁激動,也正因為她是複雜的,所以她才會搖擺不定,最終向世俗屈服,背叛了自己和希斯克利夫,覺得嫁給希斯克利夫只是降低身份,而選擇了門當戶對的婚姻、物質的上流社會,甚至她還抱有幻想,認為這樣可以幫助希斯克利夫獲得金錢和地位,擺脫辛德雷。

按照現在的眼光去審視凱瑟琳,她無疑是軟弱並且貪心的,什麼都想要,認為自己絕不會放棄希斯克利夫,沒有人能分開他們,而這對於希斯克利夫和林頓都不夠公平,

但人性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總有些時刻,一瞬間的猶豫轉折,就足以改變人生軌跡。

因為凱瑟琳的背叛,希斯克利夫失去了一切,再次被人遺棄在世上,這成為了壓垮希斯克利夫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滿腔的愛意通通化成了刻骨銘心的恨意,成為了復仇的動力。

8.6分《呼嘯山莊》:當荒原的風呼嘯而過,那些折磨糾纏都因為愛

2009版《呼嘯山莊》

由此,希斯克利夫選擇外出謀生,成為富紳後回來後洩恨,不僅奪走辛德雷的財產,讓辛德雷的兒子成為自己的僕人,將自己當年所遭受的苦都還給這個孩子,也誘騙林頓的妹妹,以報復凱瑟琳。雖說禍不及家人、不殃及二代,但希斯克利夫早已墜入深淵,紅了眼睛,他把第二代孩子們的人生也攪得天翻地覆,他成為了自己當初最不想成為的人:壓迫者。

初看希斯克利夫這一人物形象,會覺得他過於殘忍和瘋狂,人性已全然扭曲,但看完全文,卻覺得他愛得過於執著深沉了,他的復仇之所以如暴風雨般席捲一切,就是因為他強烈地渴望愛與被愛,而他的復仇,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痛苦和難以挽回。

在《倫敦生活》中,女主Fleabag經歷過各種糟糕和絕望之後,慢慢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父親對她說:“你比我們任何人都更懂愛,所以你才會覺得愛很痛苦。”

8.6分《呼嘯山莊》:當荒原的風呼嘯而過,那些折磨糾纏都因為愛

《倫敦生活》

珍妮特·溫特森也曾說:“我渴望有人至死都暴烈地愛我, 明白愛和死一樣強大, 並且永遠地扶持我。 我渴望有人毀滅我, 也被我毀滅。”

希斯克利夫或許也如此,正因為追求愛,才會如此動力十足地互相折磨,掙扎浮沉,叫人憐憫,如果不是因為渴求,或許他早就偃旗息鼓了,雖然很悲哀,但唯有在這種痛苦之中,希斯克利夫才能感受到強烈的情感。

04 結語

《呼嘯山莊》作為艾米莉·勃朗特的處女作,讀者能夠從中感受到一種寫作者最初的真摯,那些濃烈熱誠的情感都傾注在小說中之中,複雜的情節結構也具有一定獨創性,環境描寫陰森壓抑,超自然力量的描寫也很好地營造了那種愛到極致的驚悚氛圍,也正因為這樣,一些敘事視角和語言文本等寫作初期的粗糙不足都可以被暫時忽略,讀者只需要去感受小說中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即可。

伍爾夫曾評價呼嘯山莊:她通過筆下人物之口說出的不僅僅是“我愛” 或“我恨”,卻是“我們,全人類”和“你們,永恆的力量”。

不論什麼時代,人類對於愛的追求和渴望都是一樣的,《呼嘯山莊》或許能夠喚起我們內心深處更為熱烈的情感,也同樣告訴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去愛。


彩虹誒:和你一起分享閱讀的樂趣,團結向上,嚴肅活潑,奮發有愛。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