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一語洩露天機,“十月天子”明仁宗死因之謎

明成祖朱棣逝世,他的長子朱高熾繼位,洪熙元年五月,繼位前後不足10個月的仁宗突然死於北京欽安殿,引起了人們深深的疑問?


一語洩露天機,“十月天子”明仁宗死因之謎


仁宗是怎麼死的?長期以來人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一種觀點認為,仁宗之死與其長子朱瞻基有關。當初明成祖立太子時,因為仁宗忠厚平庸的性格,成祖已經打算立朱高煦為太子。仁宗長子朱瞻基永樂九年(1411)被立為皇太孫,明成祖發現這位孫子與他的性格極其相似,因而倍加寵愛。朱瞻基一反其父不喜歡騎射的習性,熟諳武事,且善於應變,頗具口才,明成祖十分喜愛他,在二徵漠北時特命皇太孫隨行,另其有戎馬軍旅的磨練。朱瞻基工於心計,在保全其父儲位上出了較大力氣。

一語洩露天機,“十月天子”明仁宗死因之謎


仁宗與朱高煦、朱高燧之間的皇儲之爭,由於仁宗的忠厚,表面上並沒有撕破臉皮,而永樂十四年有人告發高煦有謀反狀如私立護衛、大造兵器等;永樂二十一年高燧糾結集常山護衛王瑜等“將不利舌上及皇太子”,而事後經明成祖仔細審查,二事都是言過其實。有專家經過詳細考證,認為這兩場誣陷案的幕後策劃者是朱瞻基。

一語洩露天機,“十月天子”明仁宗死因之謎


朱高熾想保太子之位,但不想謀害兩個弟弟,所以在成祖面前為弟弟講盡了好話。相反,他對這個性格與他反差很大的長子朱瞻基卻沒有什麼好感,因此感情上日益疏遠。當他即位之初,群臣都上書說應該立太子了,仁宗卻以一些託辭回絕,後來實在勉強答應了,然而態度卻一直很冷淡。在立太子的冊文中,也能看出,冊文一反之前冠冕堂皇的慣例,卻用了不少筆墨來曉瑜太子朱瞻基做人的道理。看來仁宗對他這位太子還是很不放心的。

洪熙餘元年3月,仁宗命朱瞻基去祭祀鳳陽皇陵、南京孝陵,並讓他之後留守南京。四月,又命令成國公朱勇大批官員侍奉皇太子祭祀皇陵、孝陵。壬子十四日,朱瞻基從北京出發。當時應該走的路線是出河北經山東折入安徽,再到南京。整個行程,大概要花費二個月左右。但奇怪的是當五月十二日太監海濤帶了繼位詔書赴南京召皇太子時,朱瞻基居然早到南京了,而且還靜靜地等在那裡。太子六月初三日回到北京,從當時的路線推斷這段路快馬加鞭要走十天,而且太子應在五月下旬就從南京出發了。

一語洩露天機,“十月天子”明仁宗死因之謎

《宣宗實錄》上記載由於太子當時沒回京,朝廷就秘不發喪。等太子回京走到盧溝橋時中官在這裡設幕次香案,“矣上至開讀,上既至,聞有遺照,慟哭幾絕”。

而實際上太子還未從南京上路,人們就已經在暗傳“仁宗上賓”的消息了。即使在北京也沒有人知道的消息,在南京人們怎會知道?看來仁宗的死是一些人早就預料好的。

一語洩露天機,“十月天子”明仁宗死因之謎

當時宣宗的舉動言行也十分反常。有人勸他為了安全從小路回北京,他卻說:”君父在上,天下歸心。豈有他哉!且予始至邃還,非眾所側,況君父召,豈可稍違。”於是從大道大搖大擺就驅車回京了。問題是宣宗怎麼知道他要“始至邃還”這不是在掩蓋他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結果嗎?“非眾所測”眾大臣“測”的是什麼?宣宗回到北京,英國公張輔等說人心洶洶不可掉以輕心,

宣宗躊躇滿志地回答說:“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況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

說這話的時候,等於在告訴眾人他早已做好一切準備繼位了,一語洩露了天機。

一語洩露天機,“十月天子”明仁宗死因之謎

這一觀點認為,仁宗之死必然於宣宗有關,當宣宗於仁宗日益疏遠並派他到南方祭陵時,宣宗開始擔心了,邃做了殺仁宗奪皇位的安排。隨侍在仁宗身旁的宦官海濤等人就是朱瞻基的親信,而仁宗的暴斃就十分蹊蹺了。

一語洩露天機,“十月天子”明仁宗死因之謎


另一種觀點是仁宗之死與他縱慾過度有關,因為體虛乏力,最後到了難以言喻的不治之症。在陸釴《病逸溫記》中記載;“仁宗皇帝駕崩的速度太快了,有人懷疑是被雷震死的,也有人懷疑是宮人想毒死張皇后,想不到誤毒了皇上。”我曾碰到雷太監,問他仁宗是否死於上訴兩個原因,他說都不是,主要是得了陰症”。得於太監之口,應該說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就當是的醫療水平來說,得了陰症要治好是有難度的。宣宗初年,羅汝敬上述大學時楊士奇說:“先皇帝嗣統還不到一年,就棄權臣,追查一下原因,都是儉壬小人獻金石之藥,最後有可能中毒身亡。由於所得的病比較特殊,正史中也無法加以記載了。

一語洩露天機,“十月天子”明仁宗死因之謎


皇位剛做10個月就暴斃,的確是可疑的。不管是被宣宗殺掉,還是得了難言之隱的疾病去世,仁宗的死都值得人們去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