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徽州古道,對於曾經徽商行商天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古代的重大民生工程,在古徽州地區,修橋修路修祠堂,被稱為第一功德之事。

徽州地區,古道歷來繁多,如現今名氣大的徽杭古道、文昌古道、箬嶺古道、徽青古道、徽寧古道……但在歙北地區,卻有一條古道,扼竦嶺,為績溪北鄉和歙縣裡東鄉地區通衢要道,這便是連接歙縣竦坑村和績溪上莊村的竦嶺古道,也叫竦(坑)上(莊)古道。竦嶺古道作為一個節點,是古徽州時原旌德縣、太平縣、績溪縣北鄉地區前往徽州府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在裡東鄉地區所承載的經貿和文化往來中起著重要作用,一走就走過了一千年。

保護併發揚好“竦嶺古道",保護好祖先留下的遺產,對於傳承好裡東鄉地區民俗傳統文化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竦坑,也稱竦源、竦川,處於歙縣地圖的最北邊,其西北與績溪上莊鎮交界,與旌德、太平空間距離都很近,為歙縣溪頭鎮所轄村,原為竦坑鄉,1992年併入大谷運鄉,2004年大谷運鄉併入溪頭鎮,整個溪頭鎮,俗稱為裡東鄉。

這是一個偏僻的山村,環村皆山,西北經竦嶺古道連接上莊,路程僅七公里,不通公路的路段僅3公里。翻越竦嶺,打通竦坑—上莊公路,歷來為裡東鄉人民所期盼。

績溪縣是徽州的重要部分,也是徽文化和徽菜重要發祥地之一。績溪上莊,為一代大儒胡適之、一代制墨大師胡開文的故鄉。竦嶺為上莊西南屏障,竦嶺積雪為古上莊八景之二,歷來為上莊文人騷客添加靈感之源。竦峰在望,亦為很多上莊人家門樓上的四個大字。

現如今經濟發展了,越來越多得績溪、旌德、太平的戶外愛好者翻越竦嶺,跋涉竦川,欣賞裡東鄉的風情民俗。所以說,打通竦上公路,對於承接上莊遊客外溢、拓展東黃山、上莊旅遊圈,同時發展裡東鄉自身經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歙縣十三五交通規劃於2019年修通竦坑—上莊公路,但因為財政壓力大,如今2020年已到,路仍然沒有動工,對於裡東鄉許多群眾來說,確實很是失望,但仍然要保持希望,幾十年都等待來了,不差這幾年了,快了,快了~

當然從古道保護修繕的意義來說,修路應儘量不破壞竦嶺古道,這是一段流淌著祖先們汗水、迴盪著祖先們挑擔撐打杵的聲音,噠…噠…從過去傳播到了現在,從一千年前,傳播到了未來~

以下附圖為2017年元旦,從竦坑經竦嶺古道到上莊。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竦嶺入口,東坑腳下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績溪的健康快樂群跋涉竦嶺來戶外遊玩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農人打柴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竦嶺古道石板路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竦嶺古道石板路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竦嶺古道石板路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竦嶺關老土樓旁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竦嶺古道石板路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竦嶺關下坡路,竦嶺古道石板路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竦嶺古道石板路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竦嶺古道石板路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竦嶺古道搶的半嶺亭,遠處就是上莊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遠眺上莊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半嶺亭內的壁字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遠眺上莊,以及石門裡水庫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水庫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水庫下快進村的阡陌農田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阡陌農田,遠處的黃柏凹山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上莊水圳,背靠大會山嗎������?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上莊街道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上莊水圳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上莊胡氏是李改胡,老祖宗是唐太宗。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竦嶺古道上莊入口處牌子

【徽州古道】歙北的竦嶺古道,一走就走了1000年~

2019年三月績溪—譚家橋公路建設路面,目前應可通車


2020年1月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