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文末有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曾經我只把《雍正王朝》當做一部歷史劇來看,也曾因為年少,對裡面的權謀不屑一顧。這次疫情宅在家,又拿出來欣賞這部國產歷史劇的巔峰之作。

三刷《雍正王朝》,透過劇中人物,悟到了更多內涵,這簡直就是一部職場人成長的教科書。尤其是對如何實現職場晉升,有很多啟示,值得學習。

這篇文章,我們就透過雍正皇帝的“升職”之路,從三個階段,來看雍正如何一步步成功上位。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第一階段:周密調研,主動請纓江南救災,“脫穎而出”進入康熙的視野

一部《雍正王朝》明線是圍繞著皇位的爭奪展開的,暗線是圍繞著“錢”延伸下來的:康熙對官吏過於寬宥,卻導致“國窮官富”,國庫常年空虛。

康熙晚年懶政,軍政大權交給太子和眾位阿哥,負責戶部(類似今天的財政部、農業部、民政部的集合)的是八阿哥。恰巧八阿哥是個善於籠絡朝臣的“賢王”,對於官員們從國庫借款,只當做順水人情。

《雍正王朝》的開局就是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暴漲,十幾道河堤缺口,上百萬流民流離失所。

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曾說過:

朕自聽政以來,以三藩及河務、漕運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書而懸之宮中柱上。

所以,這件事康熙非常重視,也深感自責。於是,眾臣上朝,有三段經典對話,我們來分析下太子、八阿哥和四阿哥雍正,他們的態度、說辭和內心戲。

1、太子:

照例朝廷要撥款賑災。康熙憂心忡忡,問太子,該怎麼辦?

太子答:兒臣以為,應該馬上救災,修河堤?

康熙問:怎麼救災?怎麼修河堤?

太子吞吐:這……皇阿瑪英明睿斷,自有主張。

康熙怒道:朕是有主張,朕現在問的是,你有什麼主張?

太子不語。

這裡,千萬不要以為太子傻,沒主意,他是康熙從1歲就親封的皇太子,從小悉心培養,自然不是等閒之輩。太子這樣答,顯然是有原因的。

太子當了快40年,也沒熬到皇位,自己的父皇身體依然硬朗,這時,他就有了“倦怠”。我們常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一個在“副職”幹了多年的人,自然磨掉了銳氣。

這樣的敷衍,自然讓康熙很不滿意。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2、八阿哥:

這時,八阿哥站了出來。

八阿哥說:一條黃河,千古氾濫。歷朝歷代,哪一年百姓不受黃患之苦?可自皇阿瑪當國以來,殫精竭慮,傾力治河,百姓不受黃患之苦,達三十年之久,遍覽古冊,古來治理黃河者,不但未有如皇阿瑪之功,亦未有皇阿瑪之誠。此次黃患忽發,不在人事,純屬天災。皇阿瑪懷憂民之心則可,抱自疚之意則不必。

皇上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看樣子,馬上就要被他的話蠱惑了。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此時,仗義執言的十三阿哥站了出來說:八哥,你不要忘了,康熙四十三年,黃河也發了一次大水。

八阿哥被打臉,連康熙也被打臉了。八阿哥這樣的人從來不提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一味在情緒上撫慰領導,給領導一路鋪好“臺階”,哪怕真眼說瞎話,也在所不惜。

接著八阿哥自圓其說,接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

康熙四十三年發水,各地督撫為了從國庫掏銀子,將災情無限誇大,結果,所報災情的府縣、人數,與實際情況大不相符。因此,兒臣敢斷言,此次災情所報,也不像奏摺上那樣巨大。

當務之急,無外乎錢、糧兩項。

第一,應該立刻降旨災區臨近省份命他們即刻調糧運往災區;

第二,立刻降旨戶部,從國庫撥出銀兩搶修河工。

八阿哥這段分析有兩個很隱蔽的“錯誤”:

首先,沒有經過調研,他憑藉主觀判斷,“此次災情也是被誇大的”,就給此次災情定性,下結論。

其次,他提出的解決方案不夠“具體”:哪些省份?他們是否有能力?需要多少錢?多少糧?誰來主導?這樣隨意提出的解決方案,如果被採納,就將給執行環節埋下重重隱患,最終難以落實到位。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3、四阿哥:

他風塵僕僕的趕來,康熙問,你為何這時才來?

胤禛答道:兒臣到戶部清理國庫存銀和災區臨近數省的存糧實數去了。

據兒臣所查:臨近省份已無糧可調,戶部也幾乎無款可撥。現在戶部能撥出的庫銀已不足五十萬兩,又要賑災,又要修堤,杯水車薪,至少卻銀200萬兩以上。

康熙震怒,原來他竟然不知道這些。於是,繼續詢問四阿哥的建議:

四阿哥,提出了兩條建議:

第一,立刻撥出庫銀四十萬兩,在直隸一帶向富戶買糧集運災區,以解燃眉之急;

第二,其餘不足之數,立派欽差前往江南籌款購糧,以賑災民過冬,搶修已壞的河堤。

最終,四阿哥主動請纓,前往江南籌款賑災,完成了此次任務,從眾皇子中脫穎而出,進入康熙的視野。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僅這一段,四阿哥贏在了哪裡?又給今天的職場人哪些啟示呢?

① 事先調研,再提解決方案。

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

太子沒有調研,沒有提出方案;八阿哥沒有調研,主觀臆斷,提出的方案不具有可行性。只有四阿哥深入到戶部統計庫銀,瞭解災區的需求。所以,他提出的解決方案更加切實可行,這也讓康熙放心的將籌款賑災一事交給四阿哥。

② 解決方案要分輕重緩急,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四阿哥的方案分兩步:

第一步,拿出僅有的庫銀4/5,採購糧食,運往災區,先解決災民溫飽,這是“燃眉之急”,如果餓殍遍野,可能就會爆發農民起義,那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所以,這是重要緊急的事情,需要馬上解決。如果像八阿哥提議的,下旨臨近各省調撥,一定會遇到推諉,延誤時機。

第二步,賑濟災民過冬和搶救河堤的錢是庫銀不夠的,必須“開源”,哪裡有錢?江南是富庶之地,官紳又都有錢,所以,他提議去江南籌款,這是最快能籌到款的方式。

③ 危急時刻主動請纓,才能委以重任。

為災情籌款,本是得罪人的事,眾阿哥和官員們自然避之不及,就在朝廷用人之際,卻無人可用。此時,四阿哥主動請纓,願當此次賑災籌款的欽差大臣,安撫百萬災民。

只提出可執行方案還不夠,只有領導大家把事情幹好,才算完成了重任。越是沒人願意做的事,領導越希望有人能站出來,這時,也會得到領導最多的幫助,進而脫穎而出。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第二階段:追繳欠款,打造“孤臣”的定位,得到康熙重用

商業上講“定位”,是為了在顧客心智中佔有一席之地,奪嫡之路上,雍正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孤臣。

我們先來看下,雍正當時處於的奪嫡環境:

太子胤礽,1歲就被立為儲君,是赫舍裡皇后的嫡子,因難產而死,所以,康熙最愛這個兒子。

大阿哥是長子,母家是納蘭氏,舅舅是康熙朝重臣納蘭明珠。

三阿哥是有名的文臣,也是天下讀書人的領袖,召集天下飽學之士編纂了兩部大書,深得康熙的喜愛。

八阿哥是在朝野裡支持者眾多,被譽為"八賢王"。還有九阿哥、十阿哥的左膀右臂。

十四阿哥是驍勇善戰的武將,精通兵略,在軍中威望很高,康熙親封"大將軍王"。

這樣的競爭環境異常激烈,對雍正來說,並不佔優勢。甚至最初,他都不在康熙的繼位人候選名單上,是個“邊緣皇子”。

但雍正在和康熙的一次對話中,洞察到了康熙最需要什麼樣候選人。

因為在賑災籌款時,逼迫官紳籌款,四阿哥得罪了不少官員。不過,康熙對他讚賞有加,並告訴他要做一個“孤臣”:不結黨,不營私,為民辦實事。

1、為什麼康熙需要胤禛成為“孤臣”?

① 康熙對太子、八阿哥的結黨營私並不滿意,越是朝中都說誰好,康熙越不安,畢竟他是年邁的皇帝,兒子們年富力強,虎視眈眈,這讓他多了一些警覺。事實證明,後來八阿哥的失勢也和“結黨”有關。

② 做事就會得罪人,只有不怕得罪人,才能把事情辦好。結黨之人必定最先考慮小集團利益,孤臣沒有黨派,沒有後顧之憂,反而可以為朝廷所用。

③ 朝廷缺少能做實事的人,康熙有意培養胤禛成為朝廷的棟樑。其實,康熙欣喜的和胤禛交心,告訴他要做個孤臣,有了做孤臣的心思,就沒有做不好的事。就已經看重他的辦事能力,認可他“為民為國”的心思。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2、四阿哥是如何成為一個“孤臣”的?

定位不是自己說的,而是在別人心裡的形象。四阿哥在“賑災籌款”後,馬上接了下一個更具有挑戰的差事:追繳國庫欠款。

國庫空虛,原來是被阿哥們和大臣們把銀子借去花了,恰巧大家都沒想著還。這個差事可不像上次,只是得罪些江南的官紳,這次觸動的都是朝廷重臣,滿朝文武:皇子貝勒、親王貴胄還有一干和康熙打天下的老臣。

所以這個差事又是沒人領。雍正又一次站了出來,他以“孤臣”的身份挺身而出。康熙發佈詔書:限期10天內歸還國庫欠款,否則就要抄家。

最終,追繳國庫欠款一事,雍正“過於操切”,最終導致了滿朝文武的極度不滿,還是康熙用大內的銀子幫老臣們還清欠款,草草了事。

但不得不說,這個任務原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10天之內,如何把過去幾十年的積弊一朝改變。其實,這也是康熙對四阿哥的一次考驗,考驗他是否符合“孤臣”的標準。

這個清晰的定位幫胤禛在康熙的心裡奠定了儲君候選人形象。後來他行事都是以一個孤臣的標準要求自己。

雖然在朝堂中沒有八阿哥那麼多擁護者,但康熙卻認為只有四阿哥胤禛實幹、無私,不考慮個人得失,也是唯一能夠把大清國治理好的皇子。

由此,四阿哥得了一個外號:冷麵王。不講情面,有點冷血。和八阿哥外號“八賢王”相比,這個稱呼更讓顯得不通人情。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不過,奪嫡之爭,最後還要由康熙來評判。臨終前,康熙有一段和雍正經典的對白,也可以看出,在“領導者”心裡,對每個“下屬”都是有清晰的定位的:

朕原寄希望於廢太子胤礽,可後他根本就不是人君之選;

而八阿哥處處學朕,可他處處學的不像,朕是以寬仁治人,他是以寬仁收買人心,朕對下面已經放縱過度,他卻比朕還要放縱;

十四阿哥,這些年整兵精武很見成效,可是他膽子過大而胸襟狹小,用於治兵尚需謹慎得當,用於治國,則必然壞事。

朕把這千斤重擔交付於你,朕相信,你一定能夠刷新吏治,匡補朕的過失。

這段話就揭密了老四能贏得皇位的原因:康熙不需要一個對官吏“寬仁”的皇帝。

看得出,每個皇子都在康熙心裡有一個定位,但他們的定位都不是康熙要的。

康熙對下已經過於寬仁,導致吏治腐敗嚴重,如果再選一個更會收買人心的儲君,將給這個國家帶來災難。而胤禛的鐵面無私、大公為民的"孤臣"定位,才是康熙需要的。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3、雍正在這一段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① 想要在職場裡升職,就必須明確領導對你的“期待”,清晰自己的定位。

選擇往往比努力重要。這裡要說下,八阿哥定位的偏差。他一直沒有明確康熙到底需要什麼,害怕什麼,他無意之間犯了太子的錯。

太子之所以被廢,根本原因就是康熙對太子黨的恐懼,晚年的康熙最怕什麼?結黨營私,顛覆政權。而八阿哥無意之間又形成了“八爺黨”,甚至超過太子黨的規模和勢力,怎能不讓康熙感到恐懼。

這點上,四阿哥就找到了一個最符合康熙期待的定位:孤臣。

② 做事就會出錯,但不做事只能“無過”,不可能“有功”。

羅振宇說,“做事的人,你在做事過程中一定會讓人看出你的軟肋。有事做的人,也一定因為你在做事,而因此擁有鎧甲。”

追繳國庫欠款一事,雍正做的遠沒有“江南籌款賑災”漂亮,因為追款逼死了康熙兒時好友,老臣魏東亭,因此導致了朝廷的動盪;因為追款幾個兄弟也和他反目,太子更是給他頻頻掣肘。

四阿哥自請辭去“郡王”,康熙沒有批准,只是象徵性的罰了一年俸祿。

很多人會認為,如果這件事做不好就不要做,做了出錯就暴露了自己的缺點。但雍正的做事角度是,只要和我定位相關的事情,我就積極爭取,儘量做到最好,不斷強化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定位,把孤臣的定位牢牢佔住。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第三階段:火燒《百官行述》,從棋子變執棋者,猜透康熙的心思才好辦事

1、雍正火燒《百官行述》,從棋子變執棋者

如果說前面兩件事,只是初級段位,等到康熙第一次廢除太子之後,雍正的“職場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事,就是火燒《百官行述》。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康熙朝出了一件奇事。江蘇巡鹽道任伯安利用當年在戶部任職之便,蒐集整理了300多個官員的隱私,編纂成書,藉此要挾百官,為所欲為。

拿著百官見不得人的隱私,想做什麼?往小處說,要挾官員,往大處講,甚至能要挾皇帝,決定朝局發展的走向。

這件事爆發出來的時機是在復立太子之後,當時,康熙已經對太子失望了,但礙於朝局穩定,復立太子後,康熙開始了最後一次南巡,將打理國事的任務交給太子。不得不說,這也是考驗太子的最後一次機會。

但太子還是沒有經受得住考驗。太子的門人為了給太子弄到銀子,勾結了八爺黨的任伯安。

任伯安在之前的刑部冤獄案中獲罪,被罷免。他的弟弟和內弟犯下重刑,卻找人頂替死罪,事情暴露後,任伯安的弟弟被處以死刑,他的內弟被判重刑。

任伯安提議用《百官行述》交換他的內弟,於是,太子讓四爺黨的十三阿哥放了任伯安的內弟。太子則希望拿到這本書,以要挾百官,聽命於他。

結果,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將計就計,導演了一齣戲,搜出了《百官行述》,並宴請所有親王阿哥和上書房大臣,當著大家的面,一把火給燒了,徹底燒掉隱患。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2、雍正這麼做的原因?

第一,拒絕當太子的“棋子”。太子想自己得利,讓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給他背鍋。

第二,康熙不在京城,原本應該是太子主理朝政,但四阿哥卻出了一個風頭,把這麼一個大隱患給銷燬了,已經成了實際上的康熙代理人。

我們來分析下,康熙拿到這幾箱《百官行述》會怎麼做?他會看嗎?能查證那些官員的隱私嗎?會不會讓朝局不穩?他也只能銷燬,才能維持朝局穩定。

所以,雍正猜透了康熙的心思,才敢在不上報的情況下,先斬後奏。也正是這次事情,讓康熙確定“二廢太子”,同時四阿哥成為儲君的候選人。

3、雍正在這件事裡給我們什麼啟示?

① 不被挖坑,反而能“將計就計”。原本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是太子手中的“棋子”,幫他們背鍋;但他們看透《百官行述》到了太子手中的危險,及時轉變思路,成為“執棋者”,將計就計。

② 從大局出發,站在為領導考慮問題。

這是做事的根本原則,太子錯就錯在私心太重,成為了康熙的對立面,而四阿哥就是從康熙的立場出發。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總結

《雍正王朝》是一部常看常新的好劇,經久不息20年,每一句臺詞都值得揣摩。正好適合假期來看,邊看邊覆盤自己在上一段時間工作中的表現,不斷反思才能持續成長。

這篇文章,從雍正皇帝從政早期的三個階段聚焦他的做事方式,並且詳細分析了對我們今天職場成長的7條啟示,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雍正王朝》:雍正如何從“邊緣皇子”,一步步成為皇位繼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