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為什麼說鰲拜和吳三桂,其實都是大大的忠臣,完全是被康熙逼反?

康熙這麼聰明,為何不先把鰲拜派去對付吳三桂,等待他們兩個殺得兩敗俱傷之後再下手,不是就省力許多了麼?

為什麼說鰲拜和吳三桂,其實都是大大的忠臣,完全是被康熙逼反?

司馬有云: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站位來看,得出的結論會有很大的不同。

我們首先從康熙的角度來看,在他看來:鰲拜是朝中擅權的大佬,吳三桂是地方上割據的大佬,他們或擅權,或割據,表現的形式是不一樣,但實質沒啥差別,都是皇帝實現中央集權的障礙。

也就是說,一張大餅,鰲拜吃的是中間部分,吳三桂吃的是邊緣部分,這倆個人,都認為自己理所應當。但康熙的想法是:這張餅都是我的,不論是中心還是邊緣,都該我吃,至於你們,只能吃我掉下來的餅渣渣。

所以康熙的思路就是,先幹掉鰲拜,把餅的中心部分吃到嘴裡,而後有了力氣,再對付吳三桂。這個思路,就叫做先城市後鄉村,先軸心再邊緣。如果先把鰲拜派去對付吳三桂,不論是鰲拜吃了吳三桂,還是吳三桂吃了鰲拜,勢力都會更大。

為什麼說鰲拜和吳三桂,其實都是大大的忠臣,完全是被康熙逼反?

而如果從鰲拜的角度來看,自己是主持大清國政的當家人,皇帝只不過是個孩子,主意都能他來拿,要把大清這份基業傳下去,這個老費心了。譬如吳三桂這邊,他可是為大清立過功的人,你能虧待他麼?不能。可是他老在邊疆待著,萬一要是有了自己的野心怎麼辦?

所以鰲拜為大清國設計了一個很不錯的方案,那就是重申當年皇太極許諾過讓吳三桂設藩的約定,繼續厚待他。但同時,要讓他交底,也就是把吳的兒子吳應熊,召到北京做駙馬,而且吳三桂死後,吳應熊會繼續接班鎮守雲南。

這個方案,不但吳三桂能接受,就是對大清國也是有利的。因為吳三桂自始至終就沒有造反的意思,而吳應熊能力很一般,加上在北京城裡享受榮華富貴慣了,哪裡會有上戰場爭江山的想法。

為什麼說鰲拜和吳三桂,其實都是大大的忠臣,完全是被康熙逼反?

因此,鰲拜的方案,其實比康熙的吃餅戰略更有實用性,不用打什麼三藩之亂的仗,一切化解於無形。

至於吳三桂,則根本就沒啥野心,要不是被康熙硬逼,誰會在六十出頭的年紀造反?無非就是圖個安樂,有個諸侯的名號地位,能傳給兒子罷了。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吳三桂一聽說鰲拜有意推動招駙馬一事,他立馬就積極響應。為什麼?在他想來,咱兒子都成你們愛新覺羅家的女婿了,那咱豈不就是親戚,你皇帝再不要臉,也不至於禍害親戚並不是。

為什麼說鰲拜和吳三桂,其實都是大大的忠臣,完全是被康熙逼反?

然,康熙雲:朕就是不要臉,也不講情面,你們兩個怎麼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