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新收的中蜂,加了兩張蟲脾進去,蜜蜂為什麼會把幼蟲全吃了?

真愛永恆7815981


如果幼蟲是活的,蜜蜂一般是不會吃的。所以這要搞清楚調入蟲脾是不是幼蟲死了?



收回來的蜂調入子脾能夠引誘中蜂上脾,這是正確的。但是我們把子脾拿出來以後,必須要儘快的放入蜂箱裡,讓工蜂能夠儘快的護佑,這樣幼蟲才能活下去。

如果你是從別的地方把子脾調過來,時間太久,在溫度比較高,氣候乾燥的時候,幼蟲是很容易死亡的。幼蟲必須要有工蜂護佑,保證正常的蜂巢溫度和溼度。如果遠距離的調用子脾,儘量在蜂巢脾上留上一些幼蜂,讓這些幼蜂能夠照顧幼蟲,避免熱死餓死了。這些不會飛的幼蜂撫育幼蟲特別認真,而且不具備攻擊性,是很容易合併到其他蜂群裡去的。

掉入子脾保留適當的幼蜂,這樣幼蟲不會死亡,子脾調入才會成功。

如果不是因為在外面耽擱時間久了,子脾是短時間就調入的,這時的幼蟲不會死亡。但是如果收到的蜂群受到驚嚇,長時間不願意上脾。此時蜂巢溫度也比較高,幼蟲也會死亡的。在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天氣下,蜂巢溫度可能能達到40攝氏度以上。沒有工蜂調控蜂巢溫度,保護幼蟲,幼蟲會很快死亡的。


幼蟲死亡後,工蜂就能很快的察覺,死亡的幼蟲工蜂就必須儘快的清理。如果死亡的幼蟲比較多,工蜂會拖出蜂巢門外。當然,還有一部分幼蟲會被工蜂吃掉。蜜蜂也需要蛋白質的攝入的,幼蟲對於蜜蜂來說也是高營養物質,死亡幼蟲也會適量的吃。

收回來的蜂本來就處於飢餓狀態,調入的子脾數量不多,這時候面對死亡的幼蟲,工蜂就會吃掉補充體能。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幼蟲並沒有死亡,可是蜂群處於極度捱餓的狀態。這時蜂群完全無力撫育幼蟲,就會選擇把幼蟲吃了,讓自己避免餓死。在嚴重飢餓的蜂群無力撫育幼蟲的時候,有的品種工蜂吃掉幼蟲也是有可能的。

以上只是我的推測,你具體判斷一下到底是哪種原因造成的?以後收到蜂群要儘量避免。

收蜂時要儘量避免驚嚇到中蜂,掉入子脾要迅速,要給蜂群及時喂上蜜糖,避免蜜蜂因為捱餓不得不吃掉幼蟲。


追花精靈


蜂友們,大家好!我是蜂語語,閩西山區養蜂人。我來回答:新收的中蜂,加了兩張蟲脾進去,蜜蜂為什麼會把幼蟲全吃了?養蜂人都知道,蜜蜂愛子如命,在新收的中蜂群,加入卵蟲脾,可以快速穩定蜜蜂的情緒,引導蜜蜂早日正常生產和蜂王儘快產卵。那麼,為什麼蜜蜂反而會把幼蟲全部吃了呢?

飼料短缺

新收的中蜂群,除了分蜂季節,大部分是飛逃的蜂群。其中,外界沒有蜜粉源導致蜂群飼料匱乏,是引發蜂群飛逃的主要原因之一。新收的飛逃蜂群,本來就缺蜜少粉,再加上飛逃的旅途奔波,如果沒有飼餵或加入蜜脾,只加了卵蟲脾,蜂群依然屬於飢餓狀態,飢餓難耐的蜂群,生存都成了問題,對幼蟲更沒有哺育能力。為了生存,蜜蜂只好吃掉幼蟲或把幼蟲拖走。發現這種情況,應立即用1.5:1的糖水對蜂群進行補助飼餵或調入蜜脾。

幼蟲問題

在給新收蜂群加入幼蟲脾的時候,幼蟲脾在外面耽擱時間過久或蜜蜂沒有及時上脾,造成幼蟲死亡。蜜蜂繁殖的恆定溫度是34-35度,高於或低於這個溫度,幼蟲都不能正常發育,脫離蜜蜂保溫的幼蟲脾,極容易造成死亡。死亡的幼蟲,包括封蓋子在內,都會被蜜蜂拖走。養蜂人,在給新收蜂群加入子脾(包括綁脾)的時候,子脾在外時間一定不能耽擱太久,一定要催促蜜蜂上脾。如果蜜蜂不上脾,可以用手或笤帚催促驅趕蜜蜂。

飛逃情緒

新收的蜂群,對新的環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蜂子信息素能夠快速穩定蜜蜂情緒,使蜂群迅速投入正常工作,本來加入卵蟲脾,就是利用蜜蜂的愛子情結來穩定蜜蜂情緒的,如今,反而幼蟲給蜜蜂吃了,很大可能是蜜蜂還有飛逃的情緒。有飛逃情緒的蜜蜂,不會去哺育幼蟲,不會讓幼蟲成為飛逃的阻礙。蜜蜂飛逃就是因為居住環境惡劣或蜜源缺乏,如今被你收捕後,環境依然沒有改善,比如高溫、缺蜜、蜂箱有異味、環境嘈雜等,蜜蜂對你提供的新環境不滿意,還準備飛逃。

養蜂人可以根據以上可能出現的原因,再結合操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找到蜜蜂把幼蟲吃了真正的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養蜂的朋友,蜂語語的回答還令你滿意嗎?如果你願意,不妨關注我。我們一起分享養蜂的樂趣,相互扶持、結伴而行,可好?


蜂語語


新收的中蜂,加了兩張蟲脾進去,結果幼蟲被蜜蜂全吃了?這個問題閩南蜂哥也遇到過,經過查找原因,最終確定了一個答案,野性很強的蜂種問題再加上人為影響的問題,導致蜜蜂排棄其他蜂群的幼蟲。


蜂種問題

在野外收的蜂群,有特別溫順好養的蜜蜂,也有特別兇猛愛蟄人的蜜蜂。收到溫順好養的蜜蜂,收回來都好處理,不僅不愛飛逃,還恢復快速,適應能力特別強。而收到兇猛愛蟄人的蜜蜂,不僅愛飛逃,恢復還特別慢。有時候還會收到有排棄其他蜂群幼蟲的蜜蜂。

這種蜜蜂在危及情緒特別強的時候,會產生極強的排他情緒,這就出現了我們前面所提到的情況。他們非常的兇猛,不只是吃幼蟲,就連已經封蓋的蜂蛹,有時也會被啃咬死。


人為問題

收捕蜜蜂時,太過暴力,收捕時間太長,蜜蜂受到極大的打擊,都會給蜜蜂留下極其恐懼的心理陰影。在過箱時,抖蜂過猛,蜜蜂再次受到打擊,溫順的蜂群還好,要是遇到兇猛的蜂群,就會在過箱後,大肆破壞調入的蜂脾,咬食幼蟲,甚至啃咬封蓋蛹。

這樣的蜂群有可能失去了蜂王,蜂群暴亂恐慌,但是不管有沒有蜂王在,一般第二天都會飛逃,這一點養蜂人一定要預防,可以傍晚時,餵養蜂蜜水,來穩定蜂群。如果是無王蜂群,只能採用間接介王,因為這樣的蜂群很難接受外來的蜂王。


閩南蜂哥


一.新收的中蜂加了兩張蟲脾進去,蜜蜂為什麼會把幼蟲吃了?關於這個問題,可能是以下這些原因造成的,具體如下。

1.季節原因:

在蜜源大量缺乏的季節蜂群會有什麼變化?養殖中蜂的人都知道在蜜源缺乏時的蜂群要根據情況進行相應的飼餵管理,否則蜂群會出現飛逃或者盜蜂等情況。處於飢餓狀態蜜蜂為了生存,有時候也是不擇手段的採用各種偷盜的方式來維持種群的繁衍。

如果你是在蜜源缺乏的季節收捕的中蜂,很有可能是飛逃出來的,對於收捕一群處於飢餓狀態下的中蜂群,你放入蜂箱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讓中蜂吃飽喝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挽留下來。

而這時候你加入的巢脾雖然有幼蟲,但是在缺乏蜜粉源的季節,相信巢脾上面的儲蜜也非常少,雖然你是出於中蜂有愛護子脾的特性才加蟲脾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你也別忘了,收回來的蜂群在還沒有吃飽的情況下,工蜂拿什麼去飼餵小幼蟲?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不是?

那麼為什麼加入的巢脾幼蟲會被吃了呢?很有可能是這兩種情況:一種是幼蟲巢房裡面也是有蜂王漿或者蜂蜜的,工蜂把這些幼蟲拖出來再取食裡面的食物填飽肚子也是可以理解的;還有一種就是幼蟲本身的汁液就富含蛋白質,相比吃花粉的蛋白質含量高不少,所以你覺得蜜蜂會放棄這些難得的食物嗎?尤其是飢餓狀態根本顧不了那麼多。這也是生物生存的本能。不過這個第二種情況一般人覺得不可能,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2.蟲脾原因:

不同蜂群的工蜂都是有排斥現象的,從蜂群之間的相互打架就可以證明這一點。那麼對於剛剛收入蜂箱的新蜂群加入蟲脾為什麼會出現被吃呢?原因也是因為加入的巢脾味道還得不到蜂群的認可(氣味沒有完全融合),對於依賴飼餵的幼蟲根本打不夠工蜂,大家都知道工蜂打架是靠咬的,所以幼嫩的蟲子被咬肯定會皮開肉綻,這時候你看到的現象可能認為是工蜂在吃幼蟲,其實不是的。

3.蜂群原因:

一般來說,我們收回來的中蜂蜂群有大有小,在防入蜂箱養殖時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土法養殖,讓中蜂自己根據需要建造巢脾;另一種是放入活框蜂箱養殖,活框就是平時所說的標準蜂箱,由於所搭配的巢脾跨度比較長。對於小群的中蜂而言,剛被收回來就要哺育兩個巢脾的幼蟲確實是有點力不從心的。

如果這時候的蜜源缺乏加上蜂群又太小,那麼工蜂會出於飼餵不過來或者沒有足夠的食物飼餵,會選擇自保或者只飼餵少量的幼蟲,那麼剩下的大部分幼蟲會被活活餓死,為了防止餓死的幼蟲腐爛發臭,工蜂會進行清理。所以在你重新檢查蜂群的時候會發現大部分的幼蟲不見了,甚至以外被吃了也是還正常的。畢竟你不可能一直原地不動的觀察,再說了收蜂以後還要蓋蜂箱蓋子的,你也根本看不出來裡面的情況。



二.如何處理收捕回來的中蜂蜂群?

從上面的三個原因可以看出,收捕回來的中蜂需要注意的問題還真不少,下面就簡單針對上面出現的情況進行統一的解答。

處理方法:

收捕的中蜂在放入蜂箱以後,需要根據當時當地的蜜源分佈情況進行飼餵,如果蜜源相對較豐富,可以少量飼餵,但是第一次飼餵一定要充足。在放入的子脾最好是晚上放入,白天的話最好是用噴霧的方式噴一些蜜水再放入蟲脾,目的就是減少巢脾帶有原來蜂群的一些信息素,免得蜂群會排斥巢脾上面的幼蟲。

同時還有根據蜂群的大小選擇加入的巢脾數量,一定要保證蜂多餘脾,也就是蜜蜂全部爬滿到巢脾上面,在蜜源缺乏的時候,放入的巢脾不能有過多的幼蟲,以免造成飼餵不過來引起浪費。

總結:在蜜蜂養殖過程中,收蜂以後出現的情況是有多種原因的,相應的處理方法也要根據適當的調整才能更好的養殖中蜂。想了解更多蜜蜂養殖技術可以關注交流。


蜂果仁


收捕的蜂群的形態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收捕的蜂群中加入了兩張蟲脾,看起來這是符合收捕蜂群的養殖方式的,而且可以說上面提到的蜂群,最大可能是一個分蜂群。原因是既然養蜂人都知道新收捕的蜂群需要加入幼蟲脾, 那麼就應該知道挖出來的蜂群應該綁脾過箱,所以這個問題中我們以收捕的蜂群為分蜂群來看。

加入幼蟲脾的時間

我們的養蜂人向收捕的蜂群中加入幼蟲脾的時間有幾個可能,一是剛收捕就加入了幼蟲脾,二是養殖了一段時間以後加入幼蟲脾,我們分別看看這兩種情況下為什麼會出現工蜂吃掉幼蟲的情況。

第一:剛收捕就加入了幼蟲脾

按理說這是標準的做法,就是剛收捕蜂群就加入了幼蟲脾,但是這裡面有幾個原因可能引發工蜂吃掉幼蟲的情況。

1.蜂群準備逃跑

對於逃群的蜜蜂來說,一般蜂群會等待蜂群中的幼蟲出房,而在逃群的時候,如果蜂群中還有幼蟲存在,會出現工蜂吃掉幼蟲或者把幼蟲拖出巢門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而言,我們應該找到蜜蜂逃群的原因,究竟是我們頻繁的開箱檢查還是蜂箱帶有異味,找到原因解決問題。

2.加入了幼蟲脾沒有進行獎勵餵養

如果是新收捕的分蜂群,雖然說這些蜜蜂中有的帶有蜂蜜,但是隻是少量的蜂蜜,如果外界氣候突然變化,蜂群中又沒有多餘的蜂蜜,這樣會造成蜜蜂飢餓,在這種情況下,工蜂為了節約糧食會把蜂群中的幼蟲拖出巢門或者吃掉的現象。對於這種情況而言,我們可以直接檢查蜂群中的儲蜜情況,如果蜂群中沒有蜂蜜,立刻調入成熟的封蓋蜜,連續進行獎勵餵養,直到蜂王正常產卵,工蜂積極採蜜採粉。

第二:養殖了一段時間以後加入的幼蟲脾

1.蜂王有沒有產卵

如果是養殖一段時間以後加入的幼蟲脾,那麼我們需要看蜂群中的具體情況,究竟蜂王有沒有產卵,如果蜂王產卵正常,蜂部落認為蜜蜂是不會逃跑的,除非我們的位置有問題,或者管理上有問題。

如果蜂王本來就沒有產卵,我們養殖的時間並不長的情況下,有可能蜂群本來就沒有安靜下來,僅僅是因為我們上了防逃片或者剪掉了蜂王翅膀逃群沒有成功,這種情況我們還是應該找到蜜蜂逃群的原因,無非就是收捕蜂群后的養殖方式,一項項檢查,然後解決。

2.蜂群中的工蜂情況

對於一個蜂群來說,如果蜂群中的儲蜜不多,蜜蜂無法哺育幼蟲的情況下,工蜂有可能將多餘的幼蟲毀掉,出現工蜂吃掉幼蟲或者拖子現象。如果蜂群中蜂蜜不足,工蜂數量比較少,而我們加入了大量的幼蟲,導致蜂群中的工蜂哺育跟不上,這樣工蜂也有可能拖子或者吃掉幼蟲。對於這種情況而言,我們可以補充封蓋子脾,增強群勢,或者減少我們加入的蜜蜂幼蟲,讓工蜂的哺育能力和蜂群中的幼蟲數量相符。

總結:關於新收捕的蜂群,加入幼蟲脾以後工蜂吃掉幼蟲的原因,蜂部落認為最大的可能是蜂群要逃跑,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排除其它因素,因為就算是新收捕的蜂群,造成工蜂吃掉幼蟲或者拖子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


蜂部落


簡單地說就是蜂群想逃跑,可以加幼蟲大一點的那種。晚上連續獎勵飼餵兩三個晚上,看蜂群出勤正常,一般就不會逃跑。蜂群就會正常了,也可以不用防跳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