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白起被賜死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為什麼就容不下他?

中國歷史研究所


古人想要從政一般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勤勤懇懇讀書,經過很多年的學習,逐漸進入朝堂上,二是投筆從戎,進入軍隊,在每一場戰爭中積累經驗,漸漸嶄露頭角,利用軍功進入朝堂。這兩種方式是平民百姓入仕途的主要手段了,至於貴族什麼靠關係、走門路取得的機會,那咱們就另當別論了。

白起是如何從平民成為戰國四名將之首的?

說起戰國時期的名將,戰神白起一定是排在首位的,白起出生在一個平民百姓之家,從小他很喜歡兵法書籍,而且熟知兵法、研究軍事案例,並一直加強自己的軍事練習,一直加強鍛鍊身體。

說起白起的崛起,其實依賴於當時戰火紛飛、諸侯爭霸的年代。因為當時並沒有建立大一統王朝,每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就要不斷建立軍功,以軍功受爵是秦朝的特色,因為這樣做不僅有利於軍事戰爭的勝利,而且還有利於穩定社會、避免階級矛盾,給每一個人公平的機會。正是這樣的社會環境,為白起的崛起創造了一定的條件,白起逐漸展露頭角。

當時秦國魏冉主政,魏冉看中了白起的軍事能力,就向秦昭襄王推薦了白起。因為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而且魏冉也是秦朝的重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有魏冉做擔保,秦昭襄王便任命白起為將軍。

白起也是不負所望,在韓魏聯軍攻打秦國之際,憑藉沉穩冷靜的思考,最終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因此在秦國名聲大噪。

後來白起率領將士們一路奪城池、殺敵人、佔領地,一路高歌猛進,展示著自己的軍事能力。

對於秦昭襄王而言,白起這樣戰功赫赫的重臣,對秦朝是有著重大作用的,那麼為何秦昭襄王不但沒有重用白起,反而殺了他呢?

從長平之戰到邯鄲之戰間,白起與秦昭襄王之間發生的矛盾

在長平之戰中,白起率領的軍隊重創了趙括的軍隊,趙國損失了將近四十萬大軍,白起深知想要滅亡趙國,只有乘勝追擊,不給敵人一絲一毫的喘息機會,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於是派遣隨從回去朝廷,向秦昭襄王上報自己的想法,當時秦昭襄王聽從丞相范雎的建議,考慮到長平一戰秦國也是損失了三十萬大軍,想要調整一下,準備過後再戰。

消息回到了前方白起處,白起自然很生氣,因為秦昭襄王不像白起一樣征戰數年,白起知道如果這次一旦放過趙國,那麼這將增加秦國兼併趙國的難度,但是白起又不能不聽秦昭襄王的命令,最後還是放過了趙國。而白起也因為這件事一病不起,對秦昭襄王也很失望。

在趙國得到喘氣後,秦軍已經錯過了最佳戰機,這個時候秦昭襄王覺得軍隊休整的差不多了,於是對趙國發動邯鄲之戰,但是趙國也是吸取了長平之戰的教訓,決定派遣大將廉頗上陣,廉頗的軍事才能因為指揮趙國軍隊得當,迫使秦朝節節敗退,秦昭襄王不得不緊急讓白起趕赴戰場,便派人去請白起。

白起預料到了這一仗秦朝必輸無疑,於是白起藉口生病,一直推脫,不肯去戰場。秦昭襄王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判斷失誤,導致邯鄲之戰失敗了,但是白起不肯給面子,自己已經派人去請了,而白起卻蹬鼻子上臉,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裡,秦昭襄王很生氣,而這就是秦昭襄王想要除掉白起的導火索。

秦昭襄王重用小人范雎,對白起進行政治構陷,最終害死了白起

秦昭襄王其實是帝王中比較逗逼的一位,儘管秦昭襄王在位將近六十年,在位期間秦國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這些功勞大都跟他沒有什麼關係。

秦昭襄王在位前四十年,都是由魏冉主政,軍事上由白起負責,秦昭襄王就是一個傀儡。

秦昭襄王親政是因為聽從了在魏國混不下去的小人范雎的計策,在昭襄王親政後,范雎也成為丞相了,但是白起是范雎必須要扳倒的對象。

白起是范雎推薦的,代表著范雎和白起一定是對立的,在白起風生水起的時候,范雎的風頭幾乎都被白起搶走了,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范雎也是很嫉妒,也是很害怕白起強壯起來,自己的地位和權力會動搖。

所以范雎就會在秦昭襄王耳邊,經常吹耳邊風,像長平之戰沒有乘勝追擊也是因為范雎的建議,最後秦昭襄王想要殺掉白起,范雎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白起經過多年征戰,他的能力、名聲,已經明顯超越了秦昭襄王。尤其是諸侯爭霸的時代,有軍功就可以贏得很多很多,不僅僅是地位、財富,還有名聲、尊敬。而白起的能力其實已經到了功高蓋主的地步了,這其實是每一個君主的大忌,而白起最後被殺也是有一部分功高震主的地步。

縱觀歷史,很多重臣的結局都是因為功高震主,像明朝藍玉案、清朝年羹堯案一樣,因為能力太過出眾,所以才引來了殺身之禍,這其實也不能怪他們。

所以,不管白起是多大了,他的影響一直存在。秦昭襄王為了穩定朝綱、穩定統治,不得不殺掉白起,只是有時候很可憐白起,因為白起並沒有什麼過錯,只是因為秦昭襄王的猜忌和范雎的陷害,就葬送了一代名將。

總結:

像白起這樣優秀的將領,沒有死在戰場,而是以這樣的方式慘死,更證明秦昭襄王馭人能力不行,因為駕馭不了,只能將其殺死。


史論縱橫


白起作為秦國的戰神,為秦國立下赫赫功勞,可是到最後還是被賜死了,那是他已經是七十多歲了。白起為什麼會死,不是秦昭王不放過他,而是秦昭王要收回軍權就必須處死百起,當然藉口是白起觸怒了秦昭王。


秦昭王前幾十年都被宣太后壓著不能親政,宣太后垂簾聽政達41年,後來範睢入秦,秦昭王和範睢結成利益共同體,秦昭王通過範睢的謀劃,逐步取回了大權,削弱了宣太后的勢力,但是也只是收回了政治權而已,軍權還在白起等老臣的手裡,秦昭王為了穩定,當時也是需要白起去攻打其他六國,所以就暫時沒有藉口去殺白起收回軍權。那時白起攻打趙國,活埋了趙國40萬人,白起趁機對秦昭王說要乘勝而機滅掉趙國。這時趙國派出特使勸說範睢,範睢也害怕白起一旦滅掉了戰國立了大功,那時秦昭王想收回軍權就更難了,當然範睢也是嫉妒白起的軍功。於是範睢勸說秦昭王不聽白起的建議,和趙國議和,秦昭王也清楚不能讓白起立軍功,否則難以收回軍權。秦趙議和了,一年後,秦昭王再次攻打趙國,只是屢戰屢敗,沒辦法的秦昭王只好請白起出山,白起以病為由不出山,說自己也不行,當時活埋40萬趙國士兵就是滅掉趙國最好的時機,只是秦昭王不聽錯過了機遇,自己打也是不會成功的,還是放棄攻打趙國才是上策。無奈的秦昭王只好換其他將領打,結果還是輸了,無奈的秦昭王再次請白起出山,可是白起卻嘲笑秦昭王“你看,當時不聽我的勸告,結果就敗成這樣了。”,白起就是不肯出山,秦昭王聽了後發怒,這是蔑視君王的權威啊,於是把白起從將軍貶職成士兵,趕他出咸陽。白起走後,秦昭王想想還是不能放過白起,於是派人賜把劍給白起讓白起自盡,白起臨死前說“自己坑殺40萬趙國俘虜,有違陰德,這是報應啊!”。秦昭王殺了白起後,把那些把持軍隊的老臣也逐一殺掉,就這樣秦昭王徹底收回了軍權,成為真正的君王!



白起的起表面原因就是不聽君王命令,藐視君王權威,觸怒了君王,秦昭王所以殺了他。其實根本原因就是白起功高震主,把持著軍權,軍權作為穩定王權的關鍵基石,任何一個君王都要自己掌控,絕不能落到別人手裡,秦昭王想大權獨攬,就必須親自掌握軍權,所以白起不夠聰明自己不交出軍權,那麼秦昭王就會找個理由殺掉白起,剛好白起觸怒秦昭王,就給了秦昭王一個殺他的藉口,所以說白起死在自己性格缺陷不夠政治經驗,在君王手下混,摸清君王的心思是很重要的,戰神白起打仗厲害,只是政治鬥爭就是幼稚的可以啊!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白起都70多了,為什麼還被秦昭襄王殺掉呢?

白起的死,死於自己的性格,也死於自己的年齡。

白起太狂了,白起太老了。

所以,秦昭襄王就殺掉他了。

白起太狂了。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他在一生中和山東各國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累計殺掉的敵人多達100多萬。

其中,最著名的一場戰爭就是長平之戰。

在這場戰爭中,趙國四十幾萬軍隊全軍覆沒,讓這個在戰國後期唯一能夠和秦國打的有來有往的國家失去了整整一代人。

經此一戰,趙國元氣大傷,再也沒有能力對抗秦國。

於是,秦國為自己統一天下之路掃除了最後一個障礙。

長平之戰結束之後,白起希望乘勝追擊,直接把趙國給滅掉。

但是,由於當時秦國的軍隊損失也極為慘重,萬一打邯鄲失敗秦國也得元氣大傷。所以秦王決定逼迫趙國割地,如此來蠶食他。趙國是個硬骨頭,仗打輸了,並沒有氣餒而是積極備戰,並且拒不割讓土地。

所以,秦王在國力稍微恢復之後,發起了對趙國的邯鄲之戰,希望藉助這場戰爭滅掉趙國!

掛帥的將領並不是白起,是大將王陵,但是沒有想到邯鄲之戰打的並不順利,趙國面對秦國的咄咄逼人,全國上下同仇敵愾,所以邯鄲之戰陷入僵局。

此時,秦王又想到了白起,希望他能夠再次掛帥力挽狂瀾。

白起此時稱病不出,並且告訴秦王這場戰爭秦國必敗。

秦昭襄王只好改派王齕前往邯鄲指揮秦軍,邯鄲戰役秦軍繼續損失慘重。白起又和別人說,你看,秦王不聽我話才這樣的。

秦王聽到後大怒,強令白起前往邯鄲。

白起說,不行,現在病的厲害,動不了!

三個月後,秦王再次命令白起前往邯鄲前線,這次他拗不過才動身。

白起這種做法太狂了,已經不把秦王放在眼裡。

這樣的人不殺,秦昭襄王怎麼可能解心頭之恨呢!

所以,雖然白起已經領命前往邯鄲,還是被秦王賜死了。

第二,白起太老了!

正如題主所說,白起的年齡已經到了70多歲,人生七十古來稀,此時的白起相當於現代社會的百歲老人。

雖然白起仍然耳不聾眼不花,頭腦清醒思維敏捷。

但是,當他指揮完邯鄲之戰之後,能否再有機會去指揮下一場戰爭,就成了未知數。

你能想象一個100多歲的人領兵打仗嗎?

尤其是在古代軍旅生涯極為辛苦,在缺少必要的醫療衛生知識的時候,一旦偶感風寒就可能一命歸西。甚至,直到近代這個問題還不好解決,所以美墨戰爭期間,美軍得病死去的比陣亡的要多出好幾倍。大小夥子都禁不起折騰,更不要說白起這種相當於現代社會百歲老人的年齡了。

如果白起在邯鄲之戰中發揮不了作用,也就意味著已經沒有作用了。而實際上,白起死的時候,邯鄲之戰勝負已經明朗,就算他前往邯鄲,也難以力挽狂瀾。

在秦昭襄王的眼裡,白起是無用的,白起是狂妄的,又如此老朽的。

此時,白起唯一的作用就變成了被秦昭襄王殺掉以儆效尤!


歷史風暴


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白起最著名的,除了他超凡脫俗的軍事才華,再就是他的殺神之名了。他曾帶兵大破楚軍,導致楚國從此遷都,一蹶不振;他也曾打贏決定秦國前途命運的長平之戰,徹底擊敗了45萬趙軍,更屠殺了40餘萬趙卒,從此名噪天下。

白起一生經歷過70多場戰役,從來沒有過敗績,和廉頗等人並封為“戰國四將”。白起從低級武官,憑藉赫赫戰功,被封為武安君。然而到了晚年,他卻被秦昭襄王革職流放,甚至在流放途中賜死,究竟是何原因,讓秦王難以容忍這個70多歲功勳卓著的老人呢?

秦昭襄王劇照

每當談論白起之死,很多人皆以為是因為丞相范雎心胸狹窄,嫉妒白起的才能和戰功,最終他在秦王耳邊煽風點火,才導致白起走向死亡。然而白起的真正死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個人與君王之間的矛盾,以及他不會審時度勢的自負性格。

第一點:白起的個人理想與當時秦王制定的國家戰略形成了衝突。范雎進入秦國以後,他提出的戰爭策略為“遠交近攻”,這確實符合當時秦國的局勢。

白起劇照

長平之戰雖然取得勝利,但也讓秦軍士氣大傷,所以現在秦國最主要的戰爭策略,不是迅速擴張,而是休養生息。然而,當時白起所提出的戰略計劃,與范雎的戰略完全相違背,秦王認為范雎的戰略符合當下的國情。兩人的衝突自此產生,因此,在接下來的東擴戰爭中,作為名將,白起卻逐漸被秦王棄之不用。

白起劇照

第二個原因:無法得到認可的白起,開始意氣用事,於秦王之間的衝突加劇。長平之戰後,秦國進入休戰期,趙國趁機迅速恢復發展自己的經濟、軍事,甚至與其他國家合縱連橫,組成了堅固的防禦線。

這個時候,秦國同樣養生息結束,秦國決定繼續自己的東擴大業,秦王要求白起出戰攻打趙國。但是,白起卻不願意領兵出戰,因為此時秦國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優勢,白起不願意自己一生不敗的戰績就此打破。

因此,儘管秦王屢次召見白起,但是他仍然不願領兵作戰,甚至還說出了“寧伏受重誅而死,不忍為辱軍之將”這樣的話。此話一出,甚至都沒有給秦王留退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服從軍令,早已經讓秦王的顏面掛不住,現在寧願以死相抗都不願出戰,更是狠狠打了秦王的臉。

秦昭襄王劇照

第三點:白起的個人威望過高,已經與君王的地位形成了衝突。戰國時期,都是一個“無義戰”的時代,誰擁有著更高的權利和威望,就能夠得到下級的認可。白起的超凡脫俗的軍事才華和百戰百勝的輝煌戰績,已經為他獲得了巨大的威望,一定程度上甚至撼動了秦昭王的地位。

正所謂功高震主,當個人權利與威望,高過君主的權威之時,對君權就已經形成了一種潛在的威脅。拋開白起的年齡不談,秦昭王其實對於他早有忌憚,這種忌憚在邯鄲之戰以後爆發,就註定了白起必須死。

所以白起最終的死亡,其實與范雎並無太大關係。他本人太過於居功自傲,甚至都不會審時度勢,他雖然為秦國的開疆擴土,有著功不可沒的貢獻,但是他個人的性格里的自負,他和君主之間的衝突,導致了他的最終死亡。


鳶飛九天2018


白起死於公元前257年,沒人知道白起死的時候多少歲,不知道從哪裡看來的七十多歲,只知道當時的秦昭襄王已經69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70歲在當時可是算古稀之年,當時的人很少活這麼長的,當然了,秦昭襄王算一個,活了75歲。

白起是魏冉舉薦給秦昭襄王才起用的,白起首次出戰,就大破韓、魏兩國24萬聯軍,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國尉。之後白起一發不可收拾,不斷為秦國攻城掠地,戰無不勝,威震天下,因而受封武安君。



長平之戰,白起採用誘敵深入、分割圍殲的戰術,一舉包圍趙國45萬大軍,趙軍在彈盡糧絕、無法突圍的狀態下,舉軍投降,白起隨後使用欺詐的手段坑殺趙國45萬降軍,天下為之震動。

隨後白起欲趁長平之戰的銳氣一鼓作氣,進攻趙國都城邯鄲,派出親信衛先生回國請兵糧,準備一舉拿下邯鄲,攻滅趙國,結果出人意料,秦昭襄王和範睢以秦國長平之戰消耗甚大,師老兵疲為由拒絕了白起的建議,並且還殺了衛先生,而且這成為了白起身死的導火索。



白起聽聞後,猶如當頭一盤冷水,從頭冷到腳,作為軍事家,他很清楚什麼時候應該進攻,什麼時候應該休整,但秦昭襄王的命令顯然是傷透了白起的心,失去了滅趙的大好時機。

之後等到秦國恢復生機,在長平之戰9個月後,秦昭襄王下令再次發兵攻趙,圍攻趙都邯鄲,這一次白起在家養活病,沒有去,結果秦軍在邯鄲城下大敗,而白起也因這次失敗而嘲諷秦昭襄王,引起雙方矛盾的惡化。秦昭襄王大怒,下令白起出徵,而白起卻拒不出徵,直接導致了身死,不聽從國君的命令,嘲諷國君的決策,讓身為一國之君的秦昭襄王震怒,直接導致賜死白起,國君的權力是不容置疑的。



而白起與範睢的關係,也是導致白起身死的原因之一,白起前任相國魏冉舉薦的,而魏冉是被範睢扳倒,範睢為了加強秦昭襄王的權力,建議秦昭襄王廢除掌權的魏冉和宣太后,直接扳倒了魏冉和宣太后,這和白起產生了矛盾。

白起為將,範睢為相,將相不和,而範睢也擔心白起的功勞日漸巨大,會導致自已處於不利位置,因此對於白起也是相當打壓,以政治手段削弱白起立功的機會,這也讓白起懷恨在心。

白起是一個有理想的人,本來罪不致死,白起也是一個有性格的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卻因此白白的丟掉了自已的性命,臨死前,白起曾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對於白起自已來說,顯然沒有意識到自已政治上的幼稚性。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秦昭襄王之所以容不下白起,有兩個原因不能被忽視,其中之一就是白起自己的作死,其二則是應侯范雎在其中推波助瀾。當然,已經去世的穰侯魏冉以及東方諸國對白起的仇恨也貢獻了一部分力量。總之,白起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他的死可惜卻也不可惜。

提到戰國時期的名將,就不能不提白起,可以說,秦昭襄王時期秦國的開疆擴土依靠的主要就是白起,沒有白起,秦國不可能會如此神速的開疆擴土,從這方面來說,白起絕對是秦國的大功臣,然而立的功再大,他也只是臣,是需要服從國君命令的,然而白起卻公然反抗秦昭襄王的命令,大有一種“我想打的時候你不讓我打,你想讓我打的時候,我偏不打。”的執拗,面對這樣的白起,秦昭襄王並不是就拿白起沒有辦法了,你不打是吧?好,那你去死吧。

不服從君命,這是白起被賜死的一個主要原因。長平之戰中,白起打了一場漂亮戰,完美避開了趙國的廉頗,與沒有什麼作戰經驗又不知道秦軍主帥是白起的趙括相遇,然後趙國慘敗。到底有多慘呢?《史記》記載,白起坑殺趙國降卒40萬,再加上之前被殺的,趙國一下子損失了45萬。當然這個數字一直是一個迷,很多人傾向於認為並沒有這麼多人被坑殺,但無論如何,白起坑殺的趙國降卒一定是個大數量。

趙國有這樣的損失,再重新組織兵力反抗是很困難的,而東方五國還處在觀望狀態,在這個時候,攻進邯鄲,說不定就能一鼓作氣滅亡了趙國,白起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於是,白起調兵遣將準備攻進邯鄲。

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趙國一旦滅亡,東方各國也沒有好果子吃,所以他們一定會採取措施對抗秦國,這是白起能預料到的,他要的就是兵貴神速。但是韓國和趙國還是派出了蘇代到秦國遊說應侯范雎,目的就是阻止白起繼續攻打邯鄲。蘇代將白起勝利之後的會官居范雎之上的可能說了出來,以此來刺激范雎的嫉妒之心,范雎考慮一番後就說服秦昭襄王暫停攻打趙國,這讓白起很鬱悶,也讓兩人之間本就緊張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張。

要知道白起原本是穰侯魏冉保舉給秦昭襄王的,白起能夠成為一代名將,少不了魏冉的幫助,而魏冉是宣太后的異父弟弟,曾在秦昭襄王繼位的時候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之後更是和宣太后執掌國政,而秦昭襄王反而一直無法親政,這種情況持續了四十年,直到范雎的到來打破了這個局勢。范雎幫助秦昭襄王親政,廢了宣太后,將魏冉趕出關外。有這樣的過去,范雎和白起自然不可能和平相處。而范雎確實在白起的被殺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秦國短暫休整後,秦昭襄王再次要求出兵攻打邯鄲,此時白起正在病中,於是秦軍由王陵率領攻打邯鄲,結果王陵節節敗退,秦昭襄王想讓痊癒的白起重新上戰場攻打邯鄲,但是這個時候的白起不幹了,他不想攻打邯鄲了。

他對秦昭襄王說:

“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

這可以說是分析的相當有道理了,此一時彼一時,此時的邯鄲很難攻,諸侯們救兵將至,他們怨恨秦國很久了。而秦軍在長平之戰中雖然獲勝卻也損失了一半。在這樣的情況下,遠距離攻打人家的國都,肯定會遭到趙軍和諸侯軍的裡應外合,秦國是一定會失敗的,即便是常勝將軍白起也沒有把握攻下邯鄲來,而且在滅國戰面前,趙國的軍民一定會同仇敵愾,到時候他們的戰鬥力是驚人的。齊國章邯攻打燕國和燕國樂毅攻打齊國的時候就懂出現過這種情況。

但是秦昭襄王卻聽不進去白起的話,他還是執意讓白起出戰,而白起也執意不肯出戰,面對邯鄲的久攻不下,白起甚至還說了這樣一句話:“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彷彿是在得意洋洋地對秦昭襄王說:“看吧,您不聽我的話,現在怎麼樣了?吃虧了吧?”

秦昭襄王逼著白起出兵,白起竟裝病不肯去,應侯去請依舊請不動白起。秦昭襄王徹底怒了,將白起貶為小士兵並遷往陰密,白起這個時候又真的病了,於是繼續待在咸陽,而秦軍敗退的消息一次次傳來,秦昭襄王終於失去了耐心,逼著白起離開咸陽,應侯覺得這樣還不夠,他對秦昭襄王說白起對國君的命令“怏怏不服”,秦昭襄王一聽,好吧,還是賜死吧,於是白起就自刎在了杜郵。

秦昭襄王賜死白起,固然與白起的不服從君令和應侯的火上澆油有關係,也和諸侯們對白起的態度有關係。秦軍節節敗退,秦昭襄王不得不尋思解決的辦法,白起不出兵,秦軍一定會失敗,但是損失可以降低到最低,如何平息東方六國的怒火呢?自然是讓白起死,白起一生征戰,為秦國立下了悍馬功勞,但也將東方諸國得罪了個遍,白起打仗的一大特色是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史記》中記載的白起斬首的人數是八十九萬,再加上零散的,就是近百萬,這樣的數字即便有造假成分,但數量也一定少不了多少,這樣的白起,哪個諸侯國不想除掉?

於是,白起的死就成了很自然的一件事了,不過,白起到底對秦國是有大功的,在他死後,“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

另,說起白起的年齡,史籍中並沒有記載,不過公元前294年他成為秦國的左庶長,此時的白起應該差不多三十歲以上,這樣算來,到公元前257年,也得六七十歲了,這個年紀也打不了多少仗了,秦昭襄王賜死白起對秦國是利大於弊的。


尚宮女史


白起是中國古代非常著名的武將,也是為秦國打下了半壁江山的有功之臣,但是在白起七十多歲的時候,秦昭襄王還要賜死他,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按理說,一個一輩子為國家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的老將軍,即使在老年的時候糊塗犯下了錯,也應該將功補過,罪不至死啊,但是秦昭襄王對70多歲的白起,也依舊痛下下手,其實一個皇帝想要殺一個臣子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不是叛徒就是內奸,要不就是所謂的大不敬之罪。

白起在當年參軍的時候,也許是因為地方上邊選拔官員的疏漏,對於白起的出生年月日等都沒有好詳細的記載,所以在後世查白起去世年紀時候也非常的費勁兒,同時這也成為了白起的其中一個罪名,當時就有不少奸臣認為,當初白起可能就是來自於外國的內奸,矇混過關參軍,就是為了打入秦國內部,這才叫真正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關於白起的年紀具體是七十幾歲,歷史上其實沒有一個相對準確準確的記載,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通過白起的軍中履歷,他還是一個七旬老人的。在公元前29 4年,白起擔任了司令員,想要達到這個級別,起碼也得三十歲,後來白起被判處死刑的時候,也是在四十年以後了,所以說加起來白起怎麼著也有七十歲了。

其實一開始的白起並不像歷史上許多其他的著名將領出生將門,赫赫威名,他其實一開始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丑,一直到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成為了白起的伯樂,魏冉多次向秦昭襄王推薦白起,但是當時秦昭襄王認為白起出身貧寒,對他根本不屑一顧,最後也是因為舅舅力薦這才開始啟用白起。果然白起沒有讓大家失望,當時白起首戰就對峙韓魏聯軍,加起來整整二十四萬的韓魏大軍,卻在白起面前被打的潰不成軍,首戰告捷,也讓白起在整個朝堂之上,揚眉吐氣,從此以後他就成為了秦國的大將軍東征西戰,威名遠揚,他的仕途之路也十分順利,一路拜將封侯,直逼宰相,長平之戰大捷後,白起乘勝追擊,想要一舉消滅趙國,於是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當時也不敢一個人拿主意,於是就找來了宰相范雎商量,這一個舉動導致了秦國的全盤皆輸,因為當時秦昭襄王找來的這個宰相范雎,早已經被趙國的使臣關懷過了,當時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大敗,他們也料到白起可能乘勝追擊直接滅掉趙國,如果滅國對於他們來說絕對是一場滅頂之災,於是趙國就派遣使臣來與秦國宰相范雎商議,當時趙國的使者可是帶了一大批的金銀珠寶來進攻宰相,但是讓宰相最後下定決心阻止,白起的還是因為使者的一句話,那就是如果白起把趙國給滅了,他的功勞可就比宰相都要大了。那個時候范雎見了他只怕都要低一頭,范雎這個人好大喜功,死要面子,這種情況怎麼能夠容忍,讓一個武將騎在自己一個宰相的頭上。於是范雎就對秦昭襄王說道,把白起調回來吧,打了一場大勝仗,士兵跟將領都十分疲憊,如果這個時候再貿然進攻反而過分著急,於是趙國又完美的多活了幾年。

後來,秦昭襄王想要再次進攻趙國的時候,白起卻拒絕了秦昭襄王的要求聲稱自己身體抱恙不能再次上戰場了,其實白起並不是生病了,而是因為他清楚這個時候,再去打趙國已經無濟於事了,趙國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果不其然,當時魏國和楚國的軍隊都已經來到了趙國,只等著秦軍上門,白起不去,秦昭襄王就派了其他的將領前來討伐趙國,但是每次都吃了敗仗而歸,秦昭襄王著急了,沒有辦法,逼白起上戰場,白起寧死不從,於是秦昭襄王就罷免了白起的官職。

白起非常清楚這場戰役,即便是神兵下凡也無法獲得勝利,白起抗旨,秦昭襄王其實當時也並沒有想要處死他,主要還是因為宰相范雎在旁邊瘋狂的給秦昭襄王煽風點火,這一場圍剿戰趙國的戰役,很明顯就可以看出是秦王的戰略錯誤,也就證明了白起是正確的,秦王本來就礙於面子惱羞成怒,再加上宰相煽風點火,最後秦王在咸陽城外十里,賜死白起,所以當時並不是秦昭襄王容不下七十多歲的白起,而是秦國的官場勢力容不下白起。


吳老師談歷史


白起死的時候,對天長嘆”蒼天呀,我跟你有什麼仇,淪落到這種地步!“這當然不怪他,要怪只能怪他的主子。

秦昭襄王,少年時在趙國作人質。戰國時期,相互派遣質子往敵對國當人質,可以作為兩國交戰的一道防線。可想而知,派出的質子,在他們父皇心目中無關緊要,他們母親的地位也不會太高,不然也不會看著兒子去異國他鄉去受苦。質子中的大名人,當屬嬴政的父親異人。

他們吃不好,住不好。試比較異人,要不是呂不韋這個大救星,估計他連娶個老婆都難。不僅物質條件差,他們還要時時擔心受怕,萬一秦趙打起來,他們是要被拿來祭旗的!

秦昭襄王是他們中的幸運兒,僥倖被推選為秦國的國君,但早年在趙國當人質的經歷將伴隨他終身,讓他缺乏安全感,自卑。朝中一有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他的警覺,更何況這次吹得不是微風,而是狂風。


自長平之戰後,白起打算一鼓作氣,直接滅了趙國。這讓趙國很恐慌,鄰國韓國也跟趙國一樣擔心受怕,兩國商量,該怎麼辦!

不久,秦國宰相府出現了一個說客,此人叫蘇代。進入相府,就滔滔不絕對宰相范雎,說了一大堆大道理,說完後,還送給宰相大筆錢。

蘇代走後,范雎就想:這個白起,憑藉軍功,一路高升,位極人臣,若這次伐趙成功,豈不是位居三公之列,我宰相的位置恐怕在他位置之下。

於是,時不時地范雎在秦昭襄王打小報告。起初秦昭王將信將疑,畢竟大臣之間難免爭風吃醋。但有件事,讓他起了殺心。

秦軍圍邯鄲,白起病了。這仗打打停停,邯鄲一直未破。白起卻在後方說“這仗打不得,雖然長平之戰讓趙軍元氣大傷,但秦軍也不好到哪裡去,國內虧空,加上外圍各路諸侯虎視眈眈,趙國境內眾志成城,若執意再戰,秦軍必敗!”

秦王哪裡肯聽,繼續圍城,並且還去請白起上陣,白起依舊稱病不上戰場。

結果正如白起所料,春申君率十萬大軍攻秦,邯鄲一直未破。秦王又去請白起出山,但白將軍還是在家稱病,看著秦軍大敗,還說風涼話“叫你不聽老夫言,導致今天這個局面。"

秦昭襄王一聽這話就來氣,叫你打仗又不去,還躲在後方亂說話,擾亂軍心。

秦王越想越氣,直接免了白起官職,將他徹底趕出咸陽城。中途,秦王想不對,趕白起,他肯定心不甘情不願的,於是直接賜死白起,免得他亂說話,中途來個聚兵造反就大事不妙。


本草百曉生


要搞清楚秦昭襄王為什麼容不下白起,首先得搞清楚白起的背景。白起之所以在秦國眾多將領中脫穎而出,能力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戰爭屠夫”的外號可不是坐在家裡、站在朝堂之上就能得到的。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另一個方面,那就是白起之所以受到宣太后的重用,是因為白起與宣太后同母異父的親弟弟——穰侯魏冉關係密切,是“鐵哥兒們”!是穰侯魏冉向宣太后推薦了白起,才使得白起有了更加廣闊的舞臺和發揮空間。換言之,白起是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人,這恐怕才是秦昭襄王容不下他最大的原因所在。



秦昭襄王誅殺白起時,實際上剛剛驅逐“四貴”、架空宣太后掌握實權不久。作為國家的柱石武臣、“戰爭屠夫”,秦昭襄王並不願徹底放棄白起。但是,作為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嫡系,秦昭襄王對白起又是有所保留的,至少他不信任白起。秦趙之戰,實際上就是秦昭襄王對白起的試探。讓白起掛帥,既可以利用白起的軍事才能重創趙國,同時也可以藉此試探白起肯不肯俯首聽命、為己所用。但是,白起後來的一系列舉動徹底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和性命。



在大敗趙軍之後,白起一夜之間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舉世震驚。這並沒有什麼,死幾十萬降卒對於秦昭襄王而言算不得什麼。但是,白起接下來便有些找死了。他大勝之後並不是請示新主子秦昭襄王下一步自己該怎麼辦,而是直接上書要求乘勝一舉滅趙!“你要幹嘛就幹嘛,當老闆我是死人嗎?!”實際上,這個時候秦昭襄王已經非常不爽了。但是,白起的思路並沒有錯,乘勝滅趙是最佳方案。問題是,這應該是秦昭襄王的方略,而不應該由白起做主。這時候,范雎出場了,他看出了秦昭襄王的心思,同時他也不想讓白起得了滅趙的首功、蓋過自己。於是以秦軍疲憊、需要修正為由,向秦昭襄王建議罷兵、接受趙國割地求和。二人一拍即合,秦昭襄王順勢宣佈退兵,解除了白起的兵權。



但是,秦昭襄王並沒有放棄滅趙的想法,只是想順勢解除白起的兵權而已。白起被解除兵權之後,如果安分守己、隨時聽召,或許也未必就會丟掉性命。但是,這個時候白起卻甩起了臉子,以養病為由,撂挑子不幹了!此舉又一次刺激了秦昭襄王:“甩臉子、撂挑子!怎麼地?我媽跟我舅退休了,我已經用不動你白大爺了是吧?!”但是,直到這個時候,秦昭襄王對白起還只是氣憤,並沒有動殺心,接下來便是白起找死了。



在解除白起的兵權之後,秦昭襄王重新發起了滅趙之戰。但是,趙國聽聞白起被免職以後,軍心、民心振奮,頃舉國之力對抗秦軍。同時,魏國、楚國聽聞白起被免職也橫插一槓子,想要趁火打劫。結果,秦軍大敗。這個時候,秦昭襄王又想到了白起。但是,白起不幹了:“當初我說乘勝一舉滅趙你不幹,這會兒敗了又想要我去收拾殘局,我在養病呢,不去!”就這麼一拖,拖了三個多月。在這三個月裡,秦軍接二連三地慘敗。最後,秦昭襄王下了死令:“不管你老白是真病還是假病,就算病入膏肓了,抬也給我抬到戰場上去!”白起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動身啟程……



實際上,到這個時候,秦昭襄王內心已經徹底放棄白起了。白起作為一等一的武將、“戰爭屠夫”,他就是為戰爭而生的。對於秦昭襄王而言,白起唯一的作用就是打仗,可是白起不願意打仗了!那麼,留著白起還有什麼用?為自己老媽和舅舅撐場子、重新奪權嗎?秦昭襄王只是缺一個殺了白起的理由!就在這個時候,范雎再次出場了,他給秦昭襄王送上了需要的那個殺白起的理由!秦昭襄王就坡下驢,在白起剛剛啟程不久便派人在半路截住了他,並下令賜白起自盡。“戰爭屠夫”白起就這樣把自己送上了西天,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了自己劍下,死得不可謂不憋屈……這就是秦昭襄王容不下白起的原因。但是,個人認為,這裡面恐怕白起自己也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自古君王沒有卑鄙、只有需要!白起作為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嫡系,從不肯為秦昭襄王所用時起,他的命運其實就已經註定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白起七十多歲了,還被秦昭襄王處死,有人說是因為范雎的一再挑唆,其實我倒是覺得白起一再觸犯秦昭襄王的底線,一再作死,與他人無怨。那麼他為何會一再觸怒秦王,最後招致禍端呢?

01、白起是宣太后和魏冉一手提拔起來的,所以宣太后被廢魏冉被驅逐,造成他對秦王和范雎的怨恨

白起原本只是一名無名之卒,是魏冉發現並大膽啟用了他。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魏冉任命為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新城(今河南伊川縣西)秦昭襄王十五年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以阻秦東進,秦國的丞相魏冉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二國,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攻取韓國安邑東到乾河的土地。此戰白起一戰成名,任國尉。(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發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為秦的東出崤函奠定了基礎。

自從公元前266年,宣太后被廢,魏冉被驅逐,百起就沒有得到任何升遷和重大賞賜,哪怕他打贏了歷史上有名的戰役-長平之戰。

所以白起心裡對於秦昭襄王和范雎是有非常深的怨恨和不滿的,原因有二:第一,對於他有知遇之恩的宣太后和魏冉被逼走,第二,從此他的政治生涯停滯不前。


02、白起居功自傲,根本沒有將秦昭襄王放在眼裡,一再挑釁王權

長平之戰後,白起想一鼓作氣攻入趙國的邯鄲。 但是在長平一戰,秦國也是慘勝,40萬士兵死亡過半,國內十五歲以上的男子都上了戰場,秦國戰後“國內空”,且據《戰國策》記載:長平之戰後,秦大飢。

出於這兩點考量,秦王和范雎都不贊成繼續攻打趙國。可是,這在白起r看來,這是讓失去了一次立軍功的大好機會,所以他就耍起了大牌。 後來趙國撕毀合約,秦昭襄王一再請求他帶領軍隊出戰,都毅然決然地回絕了。

所以最後的結果也是註定會發生的。


03、白起情商太低,終於將自己逼入絕境

儘管白起一再冒犯秦王,可是考慮到白起曾經立下的赫赫戰功,秦昭襄王還是忍了下來,也許他的心中對於白起還有所期待吧。

可是當秦軍攻打趙國邯鄲的戰役中,連連吃敗仗,白起不僅冷眼旁觀,還說風涼話:“看吧,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秦昭襄王終於怒了 將白起趕出京城,眼不見心不煩,此時的秦昭襄王對於白起已經是失望至極。

可是在這微妙時刻,“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這便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秦王果斷將白起賜死。

所以白起之死並不冤,都是他自己一步步走向絕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