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蘇聯特工阿貝爾真的打入過蓋世太保嗎?否!真相是這樣的

對二戰歷史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煙雨,我的寫作題材是二戰德國人物、軍銜、服裝等內容,介紹歷史,揭露法西斯罪惡。更多史料請點擊我的用戶名,在“文章”裡查看。

納粹德國黨衛隊旗隊長施季利茨,是蘇聯連續電影《春天的十七個瞬間》主人公,影片中他是帝國保安總局六處舒倫堡的得力助手,而真實身份是蘇聯情報員,這是一個讓諜戰迷們津津樂道的人物,但不知是誰、從何時起,把蘇聯克格勃上校、綽號千面人的魯道夫·阿貝爾當成了施季利茨的原型。傳說阿貝爾在衛國戰爭期間打入了黨衛隊帝國保安總局,最後成為黨衛隊旗隊長,擔任了舒倫堡的副官云云,經過網絡的發酵,這篇帖子廣為流傳,連各種百科也一本正經的把傳說當成了歷史。這裡,我可以認真的說,這一切都不是真實的,網傳阿貝爾的經歷,不過是另一部蘇聯諜戰劇《盾與劍》故事情節的翻版與臨摹,把文藝作品當做歷史資料廣為傳播,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蘇聯特工阿貝爾真的打入過蓋世太保嗎?否!真相是這樣的


魯道夫·伊萬洛維奇·阿貝爾,1903年7月11日出生於英國,真實姓名叫威廉·奧古斯特·費舍爾,他的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俄羅斯人。費舍爾的父親是一位革命者,在聖彼得堡與列寧同志保持著親密的關係,1896年被沙皇政府逮捕入獄,出獄後被迫流亡到英國,在那裡,費舍爾出生了。

費舍爾從小就聰明過人,他在語言、音樂、美術、機械等方面都表現出很高的天賦,高中畢業後他考上了倫敦大學,但貧寒的家庭無力支付學費,費舍爾只得含淚告別了大學夢,去做了一名繪畫的學徒,一邊學藝,一邊上夜校學習知識。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後,他們一家人回到了莫斯科。

此時的費舍爾除了母語俄語之外,還熟練的掌握了英語、德語、波蘭語和意第緒語,他的語言技能讓他回到蘇聯後輕鬆的找到了工作,成為共產國際的翻譯。1925年,他進入無線電學校接受培訓,畢業後在無線電研究所短暫的工作了一段時間,1927年,他被蘇聯情報部門格別烏招募,先後被派到英國、法國、挪威和土耳其,從事與報務相關的工作,直到1936年,他才回到蘇聯,擔任一所報務員學校的校長,專門培訓職業報務員,直到兩年後,情況發生了變故。

蘇聯特工阿貝爾真的打入過蓋世太保嗎?否!真相是這樣的


1938年,費舍爾因為姐夫被打成“託派分子”受到牽連,他被內務人民委員會開除,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他才又重新回到崗位,繼續培訓被派遣到德國潛伏的報務員,這項工作一直幹到戰爭結束。在二戰後期,他參與過欺騙德國人的“舍爾霍恩行動”,這個行動是向德軍發送假情報,謊稱有一支德軍部隊被蘇軍包圍,請求德軍營救,這個為德國人挖下的大坑是一個很好的誘餌,讓不少的德國突擊隊和特工人員飛蛾撲火,這次行動後來被克格勃高官蘇多普拉托夫將軍稱為“最成功的無線電欺騙遊戲”。

關於阿貝爾潛入到蓋世太保當臥底的各種傳奇故事,時間段就在衛國戰爭爆發後,說他結識了某個德國黨衛隊官員的侄子,通過這層關係以海外德國人的身份回到德國,然後在戰場上奪取了重要情報,後來又加入黨衛隊,最終被舒倫堡看上了,成為舒倫堡的副官等等。但是,這些所有的傳說,只不過是將蘇聯的一部連續劇《盾與劍》的故事情節,做了一番修改後,生拉活扯的安到了阿貝爾頭上,再經過網上添油加醋的發酵,阿貝爾打入納粹帝國保安總局、擔任舒倫堡副官的故事幾乎被坐實,這實際上是對歷史的編纂和誤解,只要仔細看看網上關於阿貝爾的故事,就能發現這些資料完全是傳奇小說,與滿屏的諜戰神劇不相上下,其真實性不值一駁。

蘇聯特工阿貝爾真的打入過蓋世太保嗎?否!真相是這樣的

蘇聯電視劇《盾與劍》

所以,阿貝爾從來就沒有潛入過德國,更沒有打進蓋世太保,網上所有關於阿貝爾臥底黨衛隊的資料,都是杜撰的。

阿貝爾之所以引人注目,完全是因為他在戰後的間諜生涯所致,1946年,阿貝爾再次加入蘇聯國家安全部,他接受的任務是前往美國潛伏,經過相關的訓練之後,1948年10月,他動身前去美國,開始了一段真正的傳奇人生。他冒充一名在立陶宛去世的美國公民安德魯·卡約迪斯的身份,取道瑞士、法國,最終在魁北克踏上了北美大陸,然後順利的通關入境到達美國。

阿貝爾到達美國後,立即與他的上線格里古列維奇取得聯繫,格里古列維奇交給他一份新的身份證明材料,包括出生證、偽造的服役證明和納稅證明等,他的新名字叫埃米爾·羅伯特·戈德夫斯,蘇聯間諜費舍爾終於變成了美國公民戈德夫斯,他的代號是“馬克”。真正的戈德夫斯出生於1902年,年齡與阿貝爾相當,只不過他在一歲多時,就在西班牙夭折了,他的身份證明被蘇聯情報部門收藏,專門用於間諜冒充身份使用。將一歲多孩子的出生證保存起來,以便幾十年後派遣間諜使用,可見蘇聯情報部門是多麼的具有前瞻性,這也是克格勃的厲害之處。

蘇聯特工阿貝爾真的打入過蓋世太保嗎?否!真相是這樣的


阿貝爾的主要任務是竊取美國核武器方面的情報,為此他重新啟動了一個已經休眠的蘇聯地下情報網,這個情報網的代號叫“志願者”,早在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下原子彈之時起,“志願者”就收買了物理學家泰德·霍爾,搞到了一些核武器資料。阿貝爾在這一段時間的工作應該是卓有成效的,他獲取了相當豐富的情報資料,為表彰他的功績,蘇聯授予他一枚紅旗勳章,當然,只是悄悄地通知他而已。

1950年,“志願者”的重要成員羅森伯格夫婦暴露被捕,阿貝爾緊急將他與羅森伯格夫婦的交通員科恩轉移到墨西哥,然後暫停了“志願者”的所有活動,再次潛入水底,所幸羅森伯格夫婦並沒有向聯邦調查局吐露任何關於阿貝爾的信息,這才使阿貝爾逃過一劫。

1952年10月,阿貝爾在紐約中央公園一個特定的位置看到暗語消息,莫斯科給他派來了一個新助手,此人名叫海漢寧,代號“維克”。阿貝爾不知道的是,這位新來的助手,就是自己在美國臥底生涯的終結者,是他人生的剋星。

蘇聯特工阿貝爾真的打入過蓋世太保嗎?否!真相是這樣的


其實阿貝爾非常警惕,對新助手的考察持續了近兩年的時間,然而,海漢寧絕不是一個合格的特工,他一到美國就犯下一個幾乎致命的錯誤,他在指定的地點拿到了一枚阿貝爾留給他的特製空心硬幣,這枚硬幣猶如一個精巧的小盒子,正反兩面可以精密的開合,中間用來裝微型膠片。粗心大意的海漢寧居然鬼使神差的把這枚傳遞情報的重要工具當成普通硬幣給花出去了,不知道他是買了報紙還是乘坐地鐵,反正硬幣用掉了。於是,這枚藏有重大機密的間諜道具,就與數以萬計的普通硬幣一樣,在紐約的市場上流通了半年之久,直到某一天,一名報童不小心將這枚五美分的硬幣掉在了地上,硬幣被摔成兩半,秘密才暴露。聯邦調查局特工得到這枚硬幣後,對裡面隱藏的微型膠片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可是,除了一串神秘的數字,他們花了整整四年的時間,也沒能破解其中的奧秘。

儘管阿貝爾沒有暴露,但聯邦調查局敏銳的意識到,“志願者”情報網還在繼續活動,所以他們也一刻都沒有放鬆對蘇聯間諜的追蹤。阿貝爾此時倒也相對安全,1953年,他搬到布魯克林租下一間公寓,開辦了一個藝術工作室,作為一名畫家和攝影師,他行蹤不定、頻繁消失的生活軌跡顯得非常合理,也不至於招人懷疑。1954年,海漢寧正式擔任阿貝爾的助手,但阿貝爾對海漢寧缺乏職業素養和吃喝嫖賭的生活方式非常失望,1955年,阿貝爾回到蘇聯修養了半年,他向上級彙報了海漢寧表現,希望上級能將海漢寧調走,然而,還沒等到上司調走海漢寧,當阿貝爾回到美國時,他發現自己苦心經營的情報網,在自己離開由海漢寧代管期間,已經發生了重大的隱患。

蘇聯特工阿貝爾真的打入過蓋世太保嗎?否!真相是這樣的


阿貝爾發現,本該在幾個月前傳遞的情報,依然靜靜地躺在交接地點,沒見到任何新的情報,海漢寧發送的無線電報,幾乎是原地不動的在固定地點用錯誤的頻率發報,大量的活動經費都被海漢寧用於酗酒和嫖妓。阿貝爾徹底憤怒了,他要求莫斯科立即招回海漢寧,1957年1月,海漢寧得到通知,要求他回國述職。

海漢寧對自己是德行心知肚明,他害怕回國後會受到懲罰,甚至可能會被處決,於是就想出各種辦法、找出各種藉口拖延行程,直到5月1日才磨磨蹭蹭抵達巴黎,在巴黎,海漢寧左思右想,越想越害怕,最後決定叛逃,他來到美國駐法國大使館,向美國人公開了自己的身份。

海漢寧很快被送回了美國,他向聯邦調查局供述了大量的情報,但是,他並不知道阿貝爾在美國的身份和地址,只能根據自己的分析向美國特工提供信息,根據海漢寧的口供,聯邦調查局判斷出了阿貝爾的大概模樣和職業、以及他可能的住址。

蘇聯特工阿貝爾真的打入過蓋世太保嗎?否!真相是這樣的


阿貝爾對自己面臨的危險一清二楚,但他無法馬上離開美國,因為他不能肯定海漢寧到底掌握自己多少信息,如果冒冒失失用現有的身份出境,很可能會自投羅網,所以,他只能等待上級給他搞來新的身份,才能安全離鏡,而這需要時間。

聯邦調查局可不會給阿貝爾時間,他們根據掌握的線索,很快就將阿貝爾鎖定為懷疑對象,監視阿貝爾的行蹤,秘密拍攝的照片經過海漢寧確認就是阿貝爾本人,阿貝爾徹底暴露了。1957年6月21日早上7點,聯邦調查局特工敲開了阿貝爾的房門,他被捕了。

阿貝爾被送到德克薩斯州的麥卡倫外僑拘留所,他對審訊人員自稱真名是“魯道夫·伊萬洛維奇·阿貝爾”,注意!此前他一直是以戈德夫斯的名字在美國生活,阿貝爾這個在後來大名鼎鼎的稱號,是他在被捕後才使用的,並一直流傳至今。

為什麼費舍爾、或者說戈德夫斯又突然使用阿貝爾這個名字呢?原來這也是他傳遞消息的一種方式,真正的魯道夫·阿貝爾是一個已故的克格勃上校,也是費舍爾的好友,於是費舍爾早就與上級約定,只要在美國的報紙上看到關於魯道夫·阿貝爾被捕的消息,那就意味著,他,威廉·奧古斯特·費舍爾已經被捕了,費舍爾變成阿貝爾,就是這樣得來的。

阿貝爾被捕後,聯邦調查局特工對他的住所和工作室進行了仔細的搜查,發現了大量的間諜工具、密碼本和微型膠捲,網上有關阿貝爾在被捕時當著美國特工的面,巧妙的將密碼本衝進抽水馬桶的橋段,或許又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罷了。

1957年11月15日,紐約聯邦法院以三項間諜罪名判處阿貝爾30年監禁,隨後阿貝爾被解押到亞特蘭大聯邦監獄服刑。阿貝爾顯得非常輕鬆,由於他守口如瓶,所以除他之外,他的情報網裡再沒有其他人被捕,他保全了組織,問心無愧了。他在獄中靠下棋、繪畫、做數學題打發時間,還與另外兩個服刑的蘇聯間諜成了朋友,大家吹牛牛、聊聊天,雖然無所事事,倒也逍遙自在。

阿貝爾遠在莫斯科的上級們也一直在想辦法營救他,但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就在阿貝爾坐牢四年之後,機會來了。1960年5月,美國U-2高空偵察機侵入蘇聯領空被擊落,飛行員鮑爾斯被俘,儘管美蘇兩國都對此事閉口不談,但美國媒體還是在1961年將它捅了出來,引得美國社會一片譁然,美國政府蓋不住了,經過一系列艱苦的磋商談判,最終與蘇聯達成協議,用阿貝爾交換被俘的飛行員鮑爾斯,電影《間諜之橋》講述的就是這個故事。

1962年2月10日,美蘇雙方在德國波茨坦格里尼克大橋互換人質,這座橋也是冷戰時期著名的“間諜之橋”。阿貝爾終於回到蘇聯,與妻兒團聚,後來繼續在克格勃從事間諜培訓工作,他最後一次亮相,是在蘇聯電影《死亡季節》裡的幾個鏡頭,他還擔任了這部電影的顧問,此後,阿貝爾慢慢的從公眾眼中消失了,作為一個間諜,這何嘗不是最好的結果呢。

蘇聯特工阿貝爾真的打入過蓋世太保嗎?否!真相是這樣的


1971年11月15日,阿貝爾死於肺癌,他的骨灰以真實姓名安葬在頓斯科耶公墓,阿貝爾,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間諜,在死後終於能夠以真實身份面對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