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身邊家長群裡討論最多的就是:

我們家那兒子,做作業是真的很拖拉,動不動就起來喝水上廁所,真的是氣死了!

我家那個也是,沒辦法叫了孩子他爸回來,本以為有好轉,但還是一個德行。

原來不止我一人是這樣,我經常跟我家雲配偶說:“還是你來陪孩子寫作業吧,再教下去我要進醫院了……”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真的,可以列為史上家長最頭疼的一件事!

孩子不是坐不牢凳子,一會說吃水果,一會說喝水的;就是寫了半天,我碗都洗好了,他還沒開始動筆。

本以為9點鐘就能寫完的作業,愣是被孩子拖延到11點鐘才寫完。

為此,我和孩子他爸還難得的站在統一戰線,不然要是其中一個被氣進醫院,那日子可就是難上加難,更難過了。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提起孩子的磨蹭拖拉,不少父母都會產生深深的無奈感。

有時候逼急了會選擇“武力”來解決,但是結果並沒有好轉,孩子的磨蹭勁反而變得更加嚴重,甚至把自己氣進醫院!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不僅僅是寫作業,孩子生活中的每件事,家長們幾乎都催過。

比如:為了不遲到,催孩子快點起床;為了趕著時間出門,催孩子趕緊穿衣服;為了讓孩子按時睡覺,催孩子趕緊刷牙洗臉……

但是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往往你越催,孩子就越慢。

是孩子故意拖延,和家長唱反調,還是我們的養育方式出了問題?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輔導老師黃老師稱,這是個人自主權的問題。

也就是說,孩子只有生活在自己的節奏裡,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時間有掌控感時,他才會有安全感。

當孩子的掌控感被家長破壞時,就像自己在開汽車,忽然被副駕駛上的人踩了剎車一樣,孩子會就此失去掌控感,對本來要做的事情,喪失了積極性。

父母催促孩子,實際上就是破壞了孩子的內在成長節奏,讓他變得焦慮而沒有安全感,失去了對事情的掌控感和積極性。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我們要知道,心理學上,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奏、生理節奏以及生命節奏都是大不相同的。

也就是說,6歲之前的孩子,是沒有能力掌控“快慢”節奏的,我們眼裡所謂的“拖延”,對於他們而言,本是一種正常表現。

但也有家長表示,雖說孩子磨蹭、拖拉是他的正常表現,但是孩子往往對時間是沒有概念的。

他們不知道這個時間該做什麼事情,不知道在7:00的時候就要開始寫作業,也不知道在9:30的時候應該洗漱去睡覺。

這位家長就很明確地指出了我們認為孩子拖沓的主要原因:沒有時間觀念,不知道自我時間管理。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現在很多孩子都喜歡了在家長的催促下去做事情,沒有一點獨立自主的意識。

而有科學研究證明,培養孩子獨立意識要從小開始,最好從3歲開始就要培養他的獨立意識。

因為自我管理的能力是需要逐步培養的,從3歲開始,孩子的自我開始發展。

這時候可以開始從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背書包這樣的小事情入手,讓孩子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個意識。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到了6歲後,爸爸媽媽們就要慢慢學著“變懶”、“變笨”,遇到需要做決定的事情,慢一點,讓孩子走在前面,鼓勵孩子自己思考得出結論。

到了青春期,則更應該學會信任、理解和寬容,用“溫柔且堅定”的態度跟孩子溝通,定下規則,不嘮叨不抱怨,這個階段的父母情緒越穩定,孩子們的自我會發育得更好。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總之,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自己獨立的人生,畢竟所有的母愛、父愛最終都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獨立面對世界。

做家長的,如果把一切都安排好,反而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有多重要?可能我們之前想的高質量的陪伴有些過火了,應該適當放手,給孩子多一點的獨立空間,讓孩子們更早地學會獨立。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但放手真的很難,如果不催著孩子,任由他的節奏自己來,相信很多孩子都會把生活過的亂七八糟。

如果不放手的話,孩子不僅越來越慢,還會增加對我們的依賴感,長大後,沒準就成了人人都怕的“巨嬰”。

在這種不得不放手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一本書來代替我們教養孩子,讓它教會孩子如何科學的獨立管理實踐。

小編更是尋覓了半月有餘,才找到一套符合我們教養孩子的書,它就是來自日本著名的家教網站,裡面的錦囊都是日本和美國的育兒專家的思想精華——《忍住!別插手!》系列圖書。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這套圖書共有三本,接下來妙媽為大家一一介紹:

《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合理安排時間》

孩子像算盤珠子似的,撥一下動一下,我們都急得火冒三丈了,娃卻還是磨磨蹭蹭的?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本書具有身體的魔力,通過一些很容易操作的“套路”,可以讓孩子知道管理好時間,是自己的事情。

並在家長的指導下,逐步建立“ 時間觀念 ”,學會“高效時間管理”,安排事情的先後順序,計算還剩多少時間,合理地分配時間。

《忍住!不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整理好身邊的物品》

孩子習慣於亂扔亂放,脫下來的襪子隨手扔在地上,脫下的睡衣像蟬殼一樣立在沙發上,書桌上永遠亂七八糟地堆著文具和學習資料?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這本書會從引導孩子主動參與整理開始,細化到如何分類整理,教給孩子正確的整理方法,從整理好自己的玩具,到最終讓孩子學會整理身邊的物品,從而培養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舉兩得,讓孩子學會整理更學會歸納思維。

《忍住!不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正確的金錢觀》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富裕的時代,不知道錢到底是什麼,也從不懂剋制慾望,想要什麼都纏著大人買,這樣長大後很可能為了想要的東西而負債累累。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這本書讓孩子懂得金錢的來之不易,學會合理分配,通過讓孩子有償做家務的方法,教導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拿到這套書,我淺讀了一下仍然覺得受益匪淺,尤其是正確的金錢觀那一本,正適用於我家對於金錢沒有邊界感的侄子,如何建立自己的消費觀?如何引導孩子不攀比、不盲從?這本書裡的方法非常有效。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可以說,這三本書讀下來,基本可以解決我們大部分關於孩子“獨立性”的問題了。

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到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最終實現自我管理。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做這套書的日本出版機構也是很厲害的,作者高取志津香是JAM網站代表。

曾經作為關注消費者問題和孩子培養問題的記者活躍於新聞界,1998年前往美國。同美國的友人一同創立了JAM網站。

在報紙、雜誌、書籍上宣揚“訓練孩子的自立性”的理念。在各地舉辦了多場演講。

現任神奈川縣兒童教育支援委員會委員,致力於兒童的培育和教育工作。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而作者建立的JAM網站是Japanese & American Mothers的首字母的縮寫。是日本、美國兩地父母、孩子和教師互相交流的平臺。

2002年,JAM依託美國的取材,根據日本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溝通技巧和訓練方法。在社會各界,引起很大反響。

2003年10月,JAM轉變為培養孩子和父母、老師溝通技巧的非贏利機構。以父母子女和教育者為對象,舉辦過多場講座和研討會。

這本書的中文版今年5月份剛剛出版,我們立馬給大家談到了新書優惠價!

圖書實拍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這一招專治孩子拖延,百試不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