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快要考試了,孩子審題總是容易出錯,怎麼辦呢?

黑天鵝的舞蹈


審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長們留心孩子的考試卷,每次能夠總結的話,你會發現很多題目孩子都是會的,但是卻都失分了。為什麼?就是因為審題不清,造成了理解偏差,答非所問,甚至是離題萬里。結果可想而知了。


那麼,在作文當中,審題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因為審題審不好,就會出現跑題、偏題的情況,這樣的話,扣掉的分數可不是一分兩分的問題,而可能一下子十幾分就沒了。


作文如何審好題,這裡要分幾種情況來對待。因為我們知道,作文的題目,一般是分為三種的:

1.命題作文

2.半命題作文

3.自擬題目作文

三種類型的作文題目在審題上要有不同的側重。


命題作文一定要抓住關鍵詞,也就是“題眼”,緊緊圍繞著題目的要求去選材,去敘述,去說明。比如《童年趣事》,題目中的關鍵詞就是“趣”,所以這是一篇寫發生在童年裡,講述快樂經歷的記事類作文,應以第一人稱寫作。


半命題作文,首先要分析題目中已有文字部分所表達的意思,然後細讀提示中對空白處的要求和限制。再根據提示展開聯想,搜尋最適合寫的材料。

補充文題時要充分利用半命題作文選材自由的特點,在提示要求的範圍內,選擇自己認為最想寫、最有把握的內容填在橫線上。比如,《我終於學會了 》。

審讀分析:學會是一個過程,既可以是一件具體的工作,比如游泳,畫畫,也可以指人生道理,比如寬容、勇敢,微笑面對失敗。終於是一個程度的要求,暗示著這個過程並不容易。所以這個題目的重點是要把過程寫得具體而生動,要寫出“從失敗到成功”“從難到易”從“不敢到敢”的經歷,要有真情實感。


自擬題目作文要求對給出的話題或是材料有一定的理解,再根據理解選擇一個角度,一個方向,也就是確定一個寫作的“靶心”。圍繞著這個靶心來做文章。

審讀分析:首先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其次,提示語中常常包含著命題者對選材範圍的規定,審讀時一定要注意分析“提示語”中各分句的意思。學會抓提示中的“選材點”,與自己的素材積累建立聯繫。


最後再告訴大家一個審題的口訣,按照這個方式,基本上審題不會再出錯。


第一步,找準題目關鍵詞。

圍繞關鍵詞做文章。

第二步,確定作文的類型

寫人寫事?寫景寫物?

第三步,確定寫作的人稱

是“我”還是“他”。


我是林老師,如果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或受益,別忘了關注、轉發。任何有關孩子語文學習的問題都可以與我交流。我將竭盡所能幫助家長朋友。


林老師講作文


孩子在考試前審題總是容易出錯,表面上看是馬虎粗心,其本質是淺層思維問題。

我的孩子也是這樣,不管什麼課程的一道試題,回答時總是出錯,原因很簡單,沒有看到限制條件,糾正一次,改過來了,過兩個星期,同一個問題,錯誤也是一樣的,根本沒有記住。

在小學時,我給孩子和他的同桌出了一道數學題,解題時需要幾個過程的,結果人家孩子一會就做出來了,我的孩子只是心急,根本不知道為啥,只會做那種一步到位的,兩步三步才做出來的,對不起,無能為力。

還有一種情況,給孩子佈置了作業,孩子就會問答案是什麼,根本不問思考過程,還有一次做著做著就睡著了,狠揍了幾回,還是那樣,我也洩氣了,可你叫他打遊戲,學的挺快。

怎麼辦?我認為孩子上學的路行不通啊。




清風小寒


審題時解題的第一步,審題看似簡單,但要真正的把題給身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絕大多數的解題錯誤都是因為審題錯誤導致的。那麼在審題的過程中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審題的第一步: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對於做事而言,最先要知道做什麼;而對於做題而言,則要最先知道條件是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也就是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是解決問題的條件,要想能快速而準確的解決問題,首先就要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可以在讀題的時候把這些關鍵條件勾出來,方便之後的分析和運用。對一些關鍵字眼一定要重視,圈出來做重點。


找到條件,再來分析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連需要解決的問題都沒有弄明白,那何談正確的解答問題了。


在尋找條件和問題的過程中,有時間讀一遍題目還不能完全弄明白時,可以多讀幾遍,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一個轉化的過程,在體現問題時,需要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和總結的能力,也就是說需要對題目中的條件進行轉化和整理,很多的條件是不能直接運用的,這個轉化和整理的過程會比較難一些,很多同學往往就卡在了這一步,表現在看了題目後連題目都看不懂,沒有任何的頭緒。



審題第二步: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建立問題和之間的橋樑

解題就是合理運用已知條件和相關知識點來不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猶如修橋鋪路,材料就是已知條件、知識儲備及思維能力。

在經歷的第一步後,對題目的已知條件和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後,下一步就該考慮如何運用已知條件來解決問題了,也就是如何合理的運用已知條件。在這有很關鍵的一步就是分析和聯想能力,在給學生講解題目的時候,經常在問,看到這個條件你能想到什麼?


讓已知條件與相關的知識點和方法產生關聯,這也就是思路的尋找過程,不同學生解題能力的差異就是在這一步體現的。同樣一個條件,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和運用方式,比拼的就是看誰能快速而準確地運用。


對題目的條件理解和運用的越透徹,解題時就會越順暢。很多同學對條件的理解和運用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層次,看不到題目背後所隱藏的條件。有時候,我們需要綜合運用多個條件來得到需要的已知條件,所以在分析條件時應該要注意條件之間的關係,找到結合點,綜合來分析和運用。


對於一般的題目,我們可以直接從條件入手,只要把已知條件理解和運用透徹了,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但對於一些綜合性題目,特別是幾何的證明題,可以從問題去入手開始分析,先去思考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什麼條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條件又該如何去得到,就這樣一步步從後往前分析,層層剝繭,最終得到完整的思路和過程。


審題中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在小學階段,越是低年級,方法錯誤(指因不會解題方法而造成的錯誤)越少,對於一些優秀的班級,考試中的題目大家幾乎都會,這個時候比的就是誰更認真,誰更仔細,但是真的只是認真仔細這麼簡單嗎?

很在考完試分析試卷時,發現很多的問題都是由審題錯誤造成的,在這個時候,很多同學總愛說些“太粗心啦”,“當時沒看清楚”,“下次肯定就做對了“之類的一些話,這其實是不合理的。審題的錯誤和解題過程中的錯誤一樣,都是由於自己解題的壞習慣和對知識掌握的不牢固造成的,必須要下大功夫才能有提升。


審題不像做題,是可以通過短時間內的強化訓練得到提升的。如果在一段時間內刻意去練習自己的審題技巧,時可以讓審題能力得到提升的。這一切的關鍵就在於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審題中存在的漏洞,然後加以彌補和改善。


做題的節奏一定要把握好,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做題節奏,但是適合考試的做題節奏卻只有一種,把自己的做題節奏逐漸轉變成適合考試的節奏。考試的時候題量大,時間緊,難度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這個時候需要的一次性把題目做對,而不是期望於做完題後再檢查出錯誤,很多的錯誤是壓根檢查不出來的,因為在做題的時候已經陷入了思維誤區了。


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總習慣於快速的把題目做完,然後再檢查錯誤,這樣的效率是遠遠低於一次性將題目做對的,因為做題速度快,導致審題速度快,很多題目甚至還沒有看完他們就開始動筆,這樣是非常非常危險的。對於這些孩子來講,他們需要做的,就是放慢自己的做題節奏,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審題上,一道題讀兩遍甚至三遍,然後再開始做,讀題並不會耽誤太多時間,在正確的讀題後,按照題設的條件進行解題,反倒會幫助大家節省更多的時間。


而對於一些做題慢的同學,則需要增強自己做題的信心,他們往往因為害怕出錯而反覆琢磨一道題,這個時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審題和做題能力,不必在一道題上反覆,用正確的節奏去做題反倒更好。


審題時有方法和技巧的,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善於去總結和思考,不斷增加知識儲備量和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快速而準確的聯想能力,見到條件時能快速地在自己的大腦中匹配出與之相關的知識點、方法、技巧和思路。


看一道簡單題目的審題過程:

以一道簡單的例題的分析來探討和思考審題的過程:

看一下這個題目:

讀題,尋找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以三角形我背景,題目中出現角平分線、垂線、三角形面積、線段長度。最終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求垂線段DE的長度。

對題目的已知條件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整理後,下一步就需要開始分析了:

看到這些條件你能想到什麼?再次強調,合理聯想,看到角平分線必然想到相等大小的角和角的和差倍分關係,還有角平分線的性質(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那麼這個題目究竟需要運用哪個性質呢?

再繼續分析條件,發現有垂直,結合角平分線,想到了角平分線的性質,對,那麼這個題需要運用的就是角平分線的性質,組合條件,由角平分線和垂直得到了垂線段DE=DF,這是這個題目的突破口。

繼續來思考,求垂線段的長度,有哪些方法呢?勾股定理、全等、相似,還有一種方法很容易被忽視,面積法。為什麼呢?由垂線段想到高線,由高線想到面積,剛好這個題目就有面積。如果有利用面積法求垂線段長度的意識,那麼這個題目的另一個難點也就突破了。

怎麼用了,在這運用到分割和轉化的思路,三角形ABC的面積已知,發現DE是三角形ABD邊AB上的高線,發現DF是三角形ACD邊AD上的高線,這兩個三角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三角形ABC的面積,於是出現了一個等式:三角形ABD的面積+三角形ACD的面積=三角形ABC的面積。三角形ABD的面積=AB×DE÷2,三角形ACD的面積=AC×DF÷2,三角形ABC的面積為28,則可得到等式:AB×DE÷2+AC×DF÷2=28,AB和AC都已知,且DE=DF,設DE=DE=t,最後得到方程:10t+4t=28,則t=2,最終就將題目解答。

解決本題目有兩個關鍵點,角平分線的性質和麵積法求垂線段長度,還運用到轉化思路和方程思想。


胡老師數學教育


我是中考數學當百薈,數學高級教師。中小學學生由於年齡,習慣,生活閱歷,思維的協調性,智力等尚處於不成熟階段,做題時看錯,看漏,甚至讀不懂題目,偶爾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屬正常,但總是出錯的話,家長就要弄清原因“對症下藥”,提供幫助了。

一。閱讀習慣不好或視覺障礙導致看錯,看漏

這種現象比較常見,大部分是由於不好的閱讀習慣導致的。讀題時,注意力不集中,一目十行,丟三落四,容易造成諸如“+”看成“-”,“6”看成“9”等錯誤,嚴重的甚至“串行”、“漏行”。這時除了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氛圍外,還要隨時提醒孩子專注,仔細,發現問題要通過自我檢查,加以矯正。

另外還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要避免。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家長總認為是由於馬虎,粗心造成的。其實有時候是孩子生理因素造成的,比如視覺障礙。人在學習過程中,近8成的信息來源於視覺系統,若孩子的視覺感知能力弱於實際年齡,則容易導致上述問題,這時就要需求醫生的幫助。


二。讀不懂題目

讀懂題目,這是審題的基本要求。以數學為例,“懂”包含三個層次:理解題目設置的情境,理解題目的語言邏輯,理解語言邏輯背後的數學邏輯。

理解題目設置的情境,也就是要有一定生活體驗。象小學數學中的行程問題,銷售問題等,日常生活中,孩子沒有這方面的經歷和體驗,對理解題目的語言邏輯和數學邏輯勢必造成障礙。所以人們常說不能死讀書,讀死書。帶孩子出去見旅遊,增加生活閱歷,開闊眼界,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買瓶醋,打瓶醬油,這都是很好的方式。孩子的創造能力、交流表達能力以及想象力都可以在看似不經意的生活細節中獲得。

理解題目的語言邏輯,這很顯然與語文閱讀有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語文學不好,會影響數學的學習。這反面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不僅限於語文,對於各科學習都很重要。

理解題目的數學邏輯。如果把理解題目的語言邏輯,簡單說成是讀懂題目的字面意思,那麼理解題目的數學邏輯就是讀懂題目的最高層次了。理解題目的數學邏輯,就是讀懂字面意思背後引申出來的數量關係、空間關係等,這就取決於孩子的對數學知識的積累。比如前面提到的行程問題:速度、路程、時間,銷售問題:單價、數量、錢數。這些問題中的三者之間的數量關係,記住公式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對公式靈活變形,以便解決不同情境的問題。


三。老師幫助孩子們審題常用的手段

除了提醒孩子們認真審題外,讀題時要圈點勾畫找關鍵詞,不看題目複述題意(不是背題目,而是試著解釋題目的意思),將數量關係用圖形表示(畫圖),將題目涉及的數據用表格統計(列表),有時還藉助教具,音頻視頻等,這些都是老師在教學中常用的一些教學手段。


結語 家長要分清孩子審題障礙的原因,從生活習慣、閱讀習慣養成入手,可以借鑑老師常用的一些教學手段,為孩子審題提供具體幫助。若是由於生理原因,比如視覺障礙等,則要尋求醫生幫助。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留言,討論!我是“中考數學當百薈”。如認同,請點贊,舉手之勞,手留餘香。


中考數學當百薈


審題失誤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因素導致的審題失誤是需要對症下藥的。

1.首先要了解審題失誤是普遍現象,不只是出現在後進生做題時候,即使是優異生也或多或少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適當理解。

2.精力原因。孩子疲憊、生病、昏昏欲睡等精神狀態不佳時,也會導致審題失誤。對策:注意休息、身心健康,精力充沛。

3.心態原因。孩子有時粗心馬虎、隨意、輕視、急躁求快、心慌意亂、自卑自棄等不良心態、情緒,會導致審題失誤。對策:克服不良心態、情緒。

4.策略原因。審題方法策略不當,導致審題失誤。對策:學習掌握好的審題方法,粗心大意要圈劃題目中的關鍵詞句,認真讀題,讀懂題意要求。

5.實力原因。相關知識不知、不足或錯別,審題能力弱、理解能力弱等導致審題失誤。對策:增補相關知識,增強審題訓練,提升審題能力。

6.求快原因。過快審題,導致審題質量低,審題失誤。對策:注意把握好審題節奏、效率、速度。

​相信找出病因,對症下藥,遲早會有療效的。





金銳優課


審題總是出錯,要考慮,極有可能不是粗心的問題。是知識點掌握程度的問題。

現在的孩子壓力大,考試次數頻繁,比如周測,月考,期中,期末,每次考試,雖然考試的題目不一樣,但知識點是沒多大變化的,只不過是在題目語言組織上做文章。有的孩子,很直白的題目能看懂,稍稍變換一下說法,可能就迷糊了,也是知識點掌握不夠熟練的問題,不會舉一反三,不能融會貫通,也有的孩子在一個知識點上頻繁犯錯,也是知識點沒學透的問題。考試時,頻繁出錯,就是很正常的。

解決辦法,就是根據試卷上的錯題,蒐集同類型的題,集中突破,解決知識短板。

以上,個人淺見。


江上漁者19760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解析

“聰明人知錯就改,糊塗人有錯就瞞。”同學們,審題出錯不可怕,怕的是你沒有勇氣承認,沒有信心去改掉這一做事不嚴謹、不認真的壞習慣!

老穆認為,審題出錯問題是大多數學生都會犯的毛病,只不過錯題多與少、頻率低與高之別。

審錯題看似問題不大,彷彿今後注意一下就能改掉似的,其實不然!

老穆認為,審錯題,不僅僅是粗心的問題,同時反映出該生基礎知識不紮實,做事不嚴謹、慣性思維(思維定勢)嚴重、方法單一、看問題呆板等一系列問題。

例如,給你一道題,如果你不仔細審題,很容易出錯。



老穆認為,這種審題錯誤,不是馬虎造成的,而是你不懂識破不了考點造成的。看似“普通段落”,實則是特殊段落。

那麼,我們的家長和學生該如何克服這一壞毛病呢?穆老師給出如下建議:

🍄【1】正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一步錯,步步錯!

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馬虎”所帶來的危害性

“善騎者墮,善遊者溺”,家長最好是講一個關於大意而帶來危害性的故事,如“關公大意失荊州”

🍄【2】審題時,務必做到逐字去讀,審清試題要求。

🍄【3】制定“馬虎本”,將因馬虎而導致的錯題,訂正在上面。

🍄【4】制定獎懲制度來約束孩子

父母與孩子約定,但凡因馬虎而造成的錯題,該如何如何……

🍄【5】平時訓練孩子做事細節,耐心教導,必要時,家長自己要做好示範。

🍄【6】對於非馬虎而造成的審題錯誤,最好的辦法就是努力學習,掌握“反命題思維能力”,能在考場中快速識破試題考點……

親愛的同學們,成長的路上免不了犯錯,只要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恆心改掉這一壞習慣,必能成功!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清楚了嗎?加油哦!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應該首先找到孩子審題錯誤的原因。

如果只是因為孩子本身不夠細心,大大咧咧。可以進行一定量的模擬訓練,通過做模擬題來提高他對問題的敏感性。

如果是因為孩子有閱讀障礙,那就要儘可能收集他回答錯誤的問題,在考前安排專門時間,針對性的進行復習。通過糾錯,提高應對能力。


老黃真可愛


在每次作業、考試中,我們總會遺憾地發現,許多學生解題錯誤的原因是沒有看清題目,沒有讀懂題目的意思。只要教師再把題目讀一讀,或者讓學生再重新做一次,他們就會做對了。於是,我們在分析錯題原因時,往往會給這些學生戴上粗心、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馬虎惹的禍呢?其實,在粗心、馬虎的背後暴露的正是學生審題能力的薄弱。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審題能力是一種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水平為基礎,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這種能力的獲得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從低年級開始,教師就應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形成較強的審題能力。

1、“讀”

讀,就是認真讀題,讀通題意。讀題是培養審題能力的第一步。

讀準 —— 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用眼睛掃一遍,就急於動筆了,因為他們感覺這是平時見過的問題。而事實上題目並不是他們“經驗”裡的樣子,題目的意思已經發生改變。為了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字字出聲讀題慢”。出聲輕讀、用手指讀能幫助他們不漏字、不添字,讀懂意思。同時,要求學生輕讀後再看題,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讀題能力。之後,慢慢訓練學生默讀。

2、“敲”

敲就是仔細推敲字、詞、句,準確理解題意。

即讀懂 —— 就是要善於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或句,準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學生只有在審題中養成認真推敲、咬文嚼字的習慣,才能真正理解題意。為了讓學生能把認真讀題、仔細推敲的過程表現出來,強化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還可以要求學生一邊讀題時,一邊圈圈畫畫,把重要的字詞圈起來,提醒自己注意。

3、“述”

述,讓學生敘述題意:為提高學生對題意的正確理解,講解習題時,先讓學生閱讀習題,並告訴學生,閱讀之後要提問學生複述題意。由於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被提問複述題意,所以,學生閱讀非常的認真。學生複述題意時,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這種辦法,既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審題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審題時的氣定神閒:有一些學生在考場看到文字量大的題就犯怵,在心慌的情況下,審題能不出錯嗎?如何做到在審題時的氣定神閒呢?關鍵是自信,怎樣才能做到自信呢?自信不是教師鼓勵了學生兩句,學生就自己相信自己了,自信源於成功,有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多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讚許的目光,自信是必然的;一些學生由於基礎的因素,就需要教師想辦法幫助學生提高成績,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獲得自信。批劃性的讀,即用自己喜歡的、不同的符號將題中關鍵的詞語劃下來,幫助理解題意,疑難之處也應標出來。

審題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不但包括閱讀、理解、分析、綜合等多種能力,而且包含嚴肅、認真、細緻的態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提高審題能力不僅是應試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需要。總之,要引導學生在審題過程中養成仔細推敲,耐心思考的習慣。要善於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或句,準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