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趙匡胤有沒有後代?

歷史一書生


趙匡胤(927~976)是北宋開國皇帝,他是奪了後周柴榮之子柴宗訓的江山而建立起來的國家。

原來趙匡胤是後周皇家禁衛軍都檢點(相當於京師武警總司令),是柴榮十分信任和器重的人。柴榮臨死前把自己的兒子柴宗訓(恭帝)和老婆交給他輔佐,誰知道柴榮去世不久,趙匡胤就在其黨羽的擁護下,借戰爭的理由,把軍隊拉出去。然後在河南新鄉一帶「陳橋驛」發動政變奪了天下。

趙匡胤黃袍加身,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這一年他33歲。

趙匡胤就是歷史上的宋太祖,我們讀歷史突然發現,50歲的趙匡胤死後不是由他的兒子接班,而是由他的弟弟趙光義(939~997)接替了皇位。


▲趙匡胤

這就令人奇怪了,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皇位繼承製一般是“父死子繼”,沒有後代子孫才實行“兄終弟及”的辦法,難道趙匡胤沒有兒子?

我可以告訴大家,趙匡胤有後代,他有四個兒子六個女兒,不過成活率只一半,也就說早亡了5個,活下來了5個。

這五個子女分別是兩子三女,即次子燕懿王趙德昭(951~979)、四子秦康惠王趙德芳(959~981)。三個女兒分別是魏國大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和陳國大長公主。

既然趙匡胤有兒子,為何他不讓兒子接位,而是讓他弟弟趙光義接替皇位呢?

趙匡胤是在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和弟弟趙光義在宮中飲酒後猝死的,有人說是趙光義害死了哥哥,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燭光斧影的故事。


▲趙光義

但是誰也沒見,歷史上也沒有記載,這只是一個千古之謎。

趙匡胤死時,他的次子趙德昭25歲,第四子趙德芳17歲。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他的兩個兒子都符合繼承皇位的條件。

然而趙光義卻搶先一步做了皇帝,他聲稱是奉哥哥遺詔稱帝的。然後封侄子趙德昭為節度史和郡王,封趙德芳為節度使。

後來趙光義為了證明他的繼承合法性,拿出了杜太后生前立下的遺書——金匱之盟。這份遺詔是真是假無人知道。

杜太后是宋太祖趙匡胤和趙光義的親生母親。“金匱之盟”主要意思是:吾兒(指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能夠當上北宋的皇上,她認為是後周“主幼”才奪了其江山,為了防止北宋出現這種情況,有必要做一個調整。


▲趙德昭

金匱之盟上寫道:“吾兒百年之後,由其弟趙光義接替皇位,等趙光義百年之後,再把皇位傳給太祖的兒子。這樣一來就避免了“主幼失江山”的危險,這個辦法看起來不錯,執行起來卻很難。

咱們暫且不管“金匱之盟”是真是假,趙光義死後,人們發現太祖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早已去世。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是在28歲時死的,據說有一次打仗時趙光義突然失蹤了,手下大臣擁立趙德昭繼位,後來趙光義死裡逃生回來了。

趙光義對議立侄子當皇帝一事耿耿於懷,有一次,趙德昭勸趙光義封賞有功之臣,趙光義冷冷地說,“等你當了皇帝你做主封賞隨你,現在我是皇帝我說了算,不封賞,”說完拂袖而去。趙德昭感到受到了侮辱很生氣,回家後自縊而死,其實這是趙光義所樂見的事情。


▲趙德芳

四子趙德芳是在23歲時死的,民間傳說他也是被叔叔趙光義害死了。兩個侄子都死了,趙光義百年之後只好把他的皇位傳給了兒子趙恆。這就是歷史上的宋真宗。

綜上所述,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有兒子,金匱之盟決定了趙匡胤的兒子必死無疑。


秉燭讀春秋


宋太祖趙匡胤有後代,而且數量還不少。

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大兒子趙德秀、二兒子趙德昭、三兒子趙德林和四兒子趙德芳。其中,老大趙德秀、老三趙德林死得早,沒有兒子。

老二趙德昭,字日新,太平興國四年自殺,宋太宗追封他為魏王。趙德昭留下了五個兒子,分別是趙惟正、趙惟吉、趙惟固、趙惟忠、趙惟和。其中,趙惟正、趙惟固沒有兒子。

老四趙德芳,死在太平興國六年,時年二十三歲,宋太宗追封他為岐王,宋徽宗時改封為秦王。趙德芳留下三個兒子,即趙惟敘、趙惟憲和趙惟能。

到了宋神宗時代,宋神宗認為宋代的江山是太祖趙匡胤開創的,命令相關部門在宋太祖的後代當中,排查血緣最親近、輩份最高的人,封為郡王,參予郊廟的祭獻活動。

最後選出的是趙德芳的二兒子趙惟憲的兒子趙從式,封為安定郡王。趙從式死後,由趙德昭的曾孫子趙世準為安定郡王,趙從式的兒子趙世恩為楚國公,承續趙德芳的祭祀。

趙惟憲還有一個兒子名叫趙從鬱,趙從鬱生了兒子趙世將,趙世將生兒子趙令儈,趙令儈生了兒子趙戴,趙戴生了兒子趙伯琮。

到了南宋,宋高宗趙構原來有一個兒子,不幸夭折,以後再沒有兒子。到了紹興元年,宋高宗說:“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

大意是說,太祖開創國家,但他的子孫沒有享受到應有的福祿,如今四處零落,令人憐憫。宋高宗希望自己有所作為,以告慰太祖在天之靈。

於是,宋高宗下令從宋太祖的後代中選擇合適人物,入宮培養。紹興二年五月,選定了宋太祖的七世孫趙伯琮。

直到紹興三十二年五月,趙伯琮被立為皇太子,改名趙慎,字符永。

六月,宋高宗把皇位讓給皇太子,自己做了太上皇。

趙慎就是宋孝宗,至此,宋朝的皇位又回到趙匡胤的後代手中。


於左


當然有了,只不過由於北宋自趙匡胤後的所有皇帝均是其弟趙光義一系的,所有他的後代被人為的弱化了,估計是老天有眼,在他去世後的185年,他的後人重新成為大宋的皇帝,直到宋朝滅亡。

宋太祖趙匡胤一生有4子6女。兒子有長子滕王趙德秀、次子燕懿王趙德昭、三子舒王趙德林、四子 秦康惠王趙德芳,女兒有申國公主、成國公主、永國公主、魏國大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陳國大長公主。

公元976年11月14日,50歲的趙匡胤在燭影斧聲後突然駕崩,未留下任何遺照,在質疑聲中其弟趙光義繼位為君,當時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均已成年,數年後宋太宗趙光義和宰相趙普推出了《金匱之盟》,根據該盟約,太祖太宗之母杜太后在臨終前交代未來的皇位繼承問題,勸說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其弟。這份遺書藏於金匱(匱,通櫃)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趙光義取得了繼位的法統依據。

根據“金匱之盟”,帝位在趙光義兄弟傳承之後,應該重新傳給趙匡胤的兒子,但是,在宋太宗年間,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均因各種原因死亡,由此,大宋帝位便一直在太宗一系傳承了下來。

也許是天不絕趙匡胤一系的皇位權,趙德昭和趙德芳均留下了後代,南宋初年,高宗唯一的兒子受驚嚇而死,無子的高宗聽信大臣之言,選擇了太祖的後代為繼任者。趙德芳的六世孫趙昚繼位為宋孝宗,數代後,趙德昭的九世孫趙昀又繼位為宋理宗。


史海小白丁


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一直香火不斷,繁衍至今,反而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後代漸漸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趙光義繼承趙匡胤的皇位之後,曾經用一系列的手段剷除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長子趙德昭在太平興國北伐失敗之後因受到趙光義的斥責而選擇自殺;次子趙德芳則在一年多之後的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突然去世,當時年僅二十三歲。

但是到了趙匡胤的孫子一代,因為對趙光義的皇位不再構成威脅,所以基本上沒有因不明原因而去世的,他們大多數也都受封了一定的官爵。宋神宗即位之後,曾經下過一道詔書,說:“考太祖之籍,以屬近而行尊者一人,裂土地而王之。使常從獻於郊廟,世世勿復絕”,也就是說在太祖後裔中選一個人出來封王,並不得斷絕,所以,從宋真宗時期,太祖後裔中的一支一直被封為安定郡王。

到了南宋時期,宋高宗趙構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沒有子嗣能夠繼承皇位,便接受大臣們的建議,從太祖七世孫中收養了趙伯琮和趙伯玖兩個養子,隨後傳位給趙伯琮(即宋孝宗趙昚)。此後,南宋皇帝一直都是在趙昚一致傳承,直到宋朝滅亡。

北宋滅亡之時,絕大部分太宗的後裔都被金國俘虜北上,所以南宋時期太宗後裔並不多,同時,又因為南宋絕大部分皇帝都是太祖後裔,所以太宗後裔也並未得到很好的扶植,所以他們漸漸凋零。

而南宋建立之初,太祖的後裔也曾經“寂寥無聞,僅同民庶;遭時多艱,零落可憫”,不過這種情況在孝宗即位之後便開始扭轉了。所以,太祖的後裔比太宗的後裔要繁茂得多。


國史通論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都是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帝王。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結束了紛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實現了長江、黃河流域的再次統一。

宋太祖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次子趙德昭,三子趙德林,四子趙德芳。眾所周知,宋太祖去世後並未傳位子嗣,而是傳位弟弟趙光義,史稱宋太宗。正是如此,人們一直很關心宋太祖死後,他的後代命運如何。

太祖四子中,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早亡,沒有留下什麼事蹟,也未能留下子嗣。宋徽宗時,趙德秀被追封為滕王,趙德林被追封為舒王。

太祖的血脈主要由次子趙德昭一脈和四子趙德芳一脈傳承。

相傳,宋太祖當年與母親杜太后訂下“金匱之盟”,雙方約定,太祖百年之後傳位弟弟趙光義,趙光義傳位弟弟趙廷美,然後由趙廷美傳位太祖次子趙德昭。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約定是因為當時太祖兩個在世的兒子年幼,杜太后擔心太祖去世後幼子當國國家混亂。太祖對此也深以為然,在他死後由弟弟趙光義繼位。

趙德昭生於公元951年,宋太祖去世時已26歲。宋太宗繼位後任京兆尹兼任侍中,封武功郡王。按照五代以來的傳統,未來皇位的繼承人便是京兆尹,封王,種種跡象表明,趙德昭就是未來皇位繼承人。

公元979年,趙德昭隨宋太宗出師攻打幽州,此次北伐出師不利。一天夜裡,宋太宗突然失蹤,人們慌了手腳,有人便謀劃要立趙德昭繼位。後來,宋太宗平安回來,得知此事很不高興。回到汴京以後,趙德昭請求太宗封賞隨軍人員,太宗心中不悅,訓斥道:“等你自己當皇帝了再封賞也不遲。”

趙德昭聞聽此言十分惶恐,回到府中便自殺而已,年僅29歲。趙德昭死的很突然,讓宋太宗也措手不及,他抱著趙德昭屍體哭道:“痴兒何必如此。”

趙德昭死後追贈中書令,封魏王。宋真宗時追贈太傅,後又追贈太師。

趙德芳生於公元959年,太祖死時也已18歲。宋太宗繼位後曾歷任多職,但多是虛銜,並無實權。公元981年,年僅23歲的趙德芳病逝,至此,宋太祖四子全部去世。

趙德昭和趙德芳死後,他們的後代在宋朝一直享受皇家待遇。北宋滅亡後,宋高宗趙構繼位,由於趙構在“靖康之難”中受了驚嚇,失去生育能力,幼子又過世了,便決定在宗親中選立繼承人。

趙構認為宋太祖功業顯赫,其後人卻無緣皇位,於是,決定從太祖的支脈中選繼承人。此時,趙德芳的六世孫趙昚被選中。

公元1162年,趙構退位,傳位太子趙昚,史稱宋孝宗。宋孝宗傳子趙惇,趙惇傳子趙擴,史稱“宋寧宗”。宋寧宗無子,便立了趙德昭七世孫趙昀為太子,公元1224年繼位,史稱“宋理宗”。

至此,趙德昭和趙德芳的後代都繼位做了皇帝,只是南宋小朝廷軟弱無力。宋理宗以後沒多久便被蒙古所滅。

有人說,北宋皇帝傳九人,南宋皇帝傳九人,兩宋十八帝,太祖之後八人,太宗之後八人,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歡喜的經典


宋太祖趙匡胤有四位兒子,他傳位給弟弟趙光義的行為讓後人疑惑難解,他死時在世的兒子大的已有二十五歲,也不算小了,所謂的金匱之盟防止幼君步五代後塵的禍患並不存在,兄終弟及迫切性理由並不充分。而趙匡胤死後,當上皇帝的趙光義不單立即對寡嫂開寶皇后宋氏改顏相向,之後更有明顯打擊,並且對金匱之盟約定的後繼者趙廷美也毫不手軟,逼得他吐血而死。趙匡胤的兒子下場也並不好。


趙匡胤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三子趙德林早亡,活到太宗朝的只有二子趙德昭和四子德芳。但這兩人也是年紀輕輕就死亡,活不過宋太宗。宋太祖去世,趙德昭的叔父晉王趙光義繼位,任命他為京兆尹,又封武功郡王,與齊王趙廷美在朝會時班位在宰相之上,以示與眾不同。趙光義雖表面尊崇弟弟和侄子,猜忌之心並不平息。(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在宋太宗率軍攻打北漢時,遼國出兵救援,趙德昭也隨軍在側,戰事呈膠著狀態,一天夜裡,宋太宗突然失蹤,得到消息,眾將大犯嘀咕,軍中不可一日無主,大家商議打算推趙德昭當皇帝,正議論間,趙光義突然回來了,聽說這件事,心中大怒,回師後故意不封賞有功將士,趙德昭不知死活,主動為眾將請封,趙光義說,等你當了皇帝,你想怎麼封就怎麼封。(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這是非常重的話,趙德昭聽了接受不了,君疑臣死。宋史說當天退朝後,趙德昭就自殺了,時年二十九歲,趙光義得知還專門跑過去大哭一場。趙匡胤活著的還有第四子趙德芳。趙德芳合理更引起趙光義的忌憚。趙匡胤的續絃宋皇后更偏愛趙德芳,在趙匡胤猝死的當時,馬上傳令太監王承恩急召德芳進宮,扶立之意明顯,無奈王承恩是趙光義的人,沒有遵照命令,喚了趙光義進宮,事情的發展才沒有脫出趙光義控制。(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有此前因,宋皇后不受趙光義待見,趙德芳的日子似乎也不好過,雖然官職從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到加任檢校太尉。權位顯赫,事蹟卻少有史載,更奇怪的是,也是年經輕輕就死了,在他二哥逝世後的第三年,才二十三歲的德芳就病逝了。太宗也親臨痛哭,對於死於何病,卻沒有記載。後人根據各類傳說,把趙德芳進行演繹,成了影視上的手執金鐧,能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八賢王形象。史實上德昭德芳二人都有子孫傳世。


南方鵬


趙匡胤在活著的時候,他的大兒子和三兒子就死了。健在的是二兒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四子趙德芳在歷史比較有名,小說演繹裡都把他稱為八王爺。

趙匡胤因為在活著的時候,沒有立太子,所以,至於他死後誰當皇帝這個問題,就不好說了。皇位到底應該是有自己的兒子繼承呢,還是有自己的弟弟繼承呢?

這個問題,隨著趙匡胤神秘的死去,就成了千古之謎。

趙匡胤因為和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喝了一次酒,那一夜他睡下去後,就再也沒有起來。

第一個發現趙匡胤死的人是他的皇后,年僅二十四歲的宋皇后。

宋皇后是想把皇帝的位置,讓趙匡胤的四子趙德芳來繼承。

於是,他就派了太監王繼恩去叫趙德芳前來繼位,誰知,王繼恩不但沒去叫趙德芳,反倒把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叫來了。

就這樣趙光義繼承了大宋的皇位,他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宋太宗。

趙光義稱帝后,先是把趙匡胤的兒子全部給封了爵位,而且還給他們加封了很多賞賜。這時候的趙光義是在拉攏人心,畢竟他繼承的是人家老爸的皇位,還可能是謀殺人家老爸的兇手,於心有愧。

可是,趙德昭和趙德芳存在是會影響到他這個皇帝寶座的安危的,說不定哪一天他這兩個侄子,也和他坐在一起喝一次酒,他也一命嗚呼了,這就得不償失了。

趙光義是個狠人,誰對皇位有威脅,誰就必須死。

恰好這時候有三個人,是對皇位有威脅的。

一個是他的弟弟趙光美,另外,兩個就是趙德芳和趙德昭了。

這三個人最終都是被趙光義給殺死的,或者直接或者間接,反正他們的死,趙光義脫不了干係。

第一個被趙光義逼死的是趙德昭,這還要從趙光義和契丹人打仗開始說起,那一戰宋軍打了一個大敗仗,更慘的是皇帝趙光義竟然失散了,是死是活下落不明。

這時候軍中有威望的人就有了立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的想法,畢竟國家不能沒有皇帝,這件事也就是他們在打了敗仗回軍的路上商議的。

可是,還沒等到他們回到都城開封,他們就得到了趙光義還健在的消息,所以,趙德昭當皇帝的事情就成了泡影。

到了大家都回到開封之後,按理說皇帝是要犒勞獎賞一些人的。可是,趙光義知道了有人要立趙德芳為皇帝的事情後,他就絕口不提封賞的事情了。

趙德昭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就勸解他的叔叔,雖說這次是打了敗仗,但是全體將士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呀,犒勞將士還是不可避免的。

趙光義聽趙德昭這麼一說,他就氣不打一處來,他告訴趙德昭,犒勞將士還不急,等你當了皇帝愛怎麼犒勞就怎麼犒勞。

趙德昭一聽這話也是氣的要死,他回去後就拿刀抹脖子了。

雖說趙德昭死了,但是,他有五個兒子留在世上,分別是趙惟正、趙惟吉、趙惟固、趙惟忠、趙惟和。

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雖說死了,但是,他的這五個孫子還在。

趙德昭死後,步入他後塵的就是趙德芳了,趙德芳的死,因為很蹊蹺。

可以說是和他老爹一樣的,睡了一覺就死了。那時候的趙德芳正值青壯年,僅僅只有二十三歲,就是這麼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竟然也是因為一覺不起而死的。

雖說這時候的趙德芳還很年輕,但是,這時候的他已經有三個兒子了。

到這時候為止,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都死了,但,他的八個孫子還在。

這些孫子年紀小,資歷淺,對趙光義的皇位沒有什麼威脅,所以,趙光義還不屑於對他們動手。

他的八個孫子結婚生子,然後有後代一直傳下去。所以說趙匡胤的孫子還是有很多的。到了趙匡胤的七世孫這一代,皇位又機緣巧合地跑到了他們這一支血脈上來。

因為北宋亡國了,趙光義這支血脈的皇親國戚基本上都被俘虜了。

唯一逃跑的康王趙構當了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因為趙構在逃跑的時候,受到了驚嚇,喪失了生育能力。

最後他不得不從趙匡胤的後代中選一個人來繼承皇位。

趙匡胤的這個七世孫就是宋孝宗趙慎。


漢史趣聞


答案肯定是有的

燕懿王趙德昭

在太平興國四年,趙德昭隨宋太宗趙光義北上進軍幽州,結果這次與遼國的戰爭以宋軍慘敗而收場。

宋太宗趙光義從幽州城下逃回國內後後,當時有人認為太宗已經死於亂軍之中,準備,遵"金匱之盟"約定。立趙德昭為新帝

回到京城的趙光義,得知這個消息後,惱恨死了趙德昭,

而此時當趙德昭毫無差距趙光義對他的殺意,還跑去提醒趙光義應該對將士徵北論功行賞時,趙光義便非常生氣的說道:"待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未晚。

趙德昭聽到這段話,當夜就自刎於家中了。

太宗聞訊,追封魏王,後改為燕王。

趙德昭的後代

趙德昭有五個兒子,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

趙德昭玄孫趙令,外放為潁州籤判。歷綿州通判,累知蜀州、閬州、慶源府

趙德昭玄孫趙令衿,在於宣和二年調任信州永豐縣丞,後遷福州為運判、台州知府,終於紹興府任上。

德昭玄孫趙令衿,嘉孝穆公趙世之子。紹興七年,遷知泉州。

趙德昭的九世孫是更是厲害,從太宗後代上奪回了皇帝寶座,這位兄臺正是南宋,理宗皇帝趙昀

秦康惠王趙德芳了(民間傳說的八賢王)

《宋史·列傳第三》:
秦康惠王德芳,開寶九年出閣,授貴州防禦使。太平興國元年,授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三年冬,加檢校太尉。六年三月,寢疾薨,

根據宋史的這段記載,我們根本就無法知道趙德芳是怎麼死的,但我們卻可以根據誰得益誰就是謀殺者的原理推測出,只有宋太宗趙光義有這個動機

因為趙德芳同樣是威脅他皇權的人物之一,

所以太宗皇帝只能說句抱歉了


歷史小公子


肯定有啊。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雖然他建立的北宋沒能夠完全統一天下,但毛主席還是在《沁園春·雪》中將他與秦皇、漢武、唐宗、成吉思汗放到了一塊,歸類為歷史上的風流人物。

趙匡胤是多面的,最主要的是他繼承了後周世宗的遺志,繼續了後周未完的事業,結束了紛紛擾擾的五代十國時期,實現中原大部分地區的統一,並杜絕了武將分裂的可能性。

五代十國時期雖然僅有幾十年,但分裂可謂一盤散沙,如果沒有再一次的統一,結合遊牧民族的南下,恐怕又是一場魏晉南北朝。

趙匡胤的皇位並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趙光義,這一直是個迷案,因為趙匡胤是有兒子的,而且不止一個。

趙匡胤共有四子,分別是長子趙德秀、次子趙德昭、三子趙德林和四子趙德芳。

老大趙德秀和老三趙德林在史書的記載都很少,原因是他們很早就夭折了,連名字都沒有,一百多年後宋徽宗閒的沒事才追賜了這哥倆名字和爵位。

老四趙德芳的記載也不多,因為他也不長壽,23歲就去世了。

關於趙德發的死因,史書上記載是病逝,當然有些人從趙光義繼位的謎團中引申出趙光義殘害侄子,並沒有明確證據,也無從作答。

接下來是老二趙德昭,他的死是真真正正跟趙光義有關了。

趙德昭雖是次子,但是大哥早夭,他實際上就是趙匡胤的長子,可謂是太子的不二人選,所以趙匡胤也很注重對他的栽培,不過奇怪的是趙匡胤在世時一直沒給趙德昭封王。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去世時,趙德昭已經26歲了,不小了,雖然趙匡胤沒立太子,但按照父死子繼的規矩,一般戲碼就是他被大臣擁立啊,誰知這戲碼不一般,趙德昭的叔父趙光義拿出個“金匱之盟”,以兄終弟及的名義繼位,趙德昭被封為武功郡王。

按照“金匱之盟”,皇位從趙匡胤到趙光義,再到他弟弟趙廷美,接著轉到趙匡胤兒子也就是趙德昭兄弟手裡,所以趙光義給了趙廷美和趙德昭位在宰相之上的地位。

然而皇位一朝在手,不傳給自己兒子怎麼甘心呢?趙光義自然是要整整弟弟和侄子的。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隨趙光義攻打幽州,一夜軍中驚亂,一時間竟然找不到趙光義在哪,為了避免群龍無首,有人提議立趙德昭為帝,結果趙光義回來了。

親兒子上位都有可能引發皇帝暴怒,何況是侄子,因此趙光義大為不滿,班師後也不給功臣封賞,趙德昭就去勸,趙光義怒道:"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

然後,趙德昭回去就自殺了,年僅29歲。

古人結婚早,雖然趙德昭和趙德芳都是二十多歲去世,但並非無後,趙德昭有五子,趙德芳有三子,也就是說趙匡胤有八個孫子,他的所有後代都來源於這八人。

趙德昭和趙德芳死後,他們的後代在宋朝一直享受皇家待遇。

到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宋徽宗一大家子都被金人擄走,只跑了一個康王趙構,也就是建立南宋的宋高宗。

宋高宗原本是有兒子的,但卻夭折了,加上他在戰爭中收到了驚嚇,失去了生育能力,只能在宗親中選立繼承人。

趙構沒有在趙光義這一脈選,而是在趙匡胤這一脈選,最終選定趙德芳的六世孫趙昚,即後來的宋孝宗。

宋孝宗宋孝宗傳子趙惇,趙惇傳子趙擴,即宋寧宗,宋寧宗無子,收養趙德昭的七世孫趙昀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宋理宗。

宋理宗時期南宋連蒙滅金,正式與蒙古開展,拉開亡國的序曲。

南宋滅亡後,宋朝皇室散落民間,並沒有被屠盡,所以趙匡胤肯定是有後人的。


平沙趣說歷史


趙匡胤有四子:長子滕王趙德秀,二子燕王趙德昭,三子舒王趙德林,四子秦王趙德芳。其中趙德秀,趙德林早亡。趙德昭有五子長子趙惟正、次子趙惟吉、三子趙惟固、四子趙惟忠、五子趙惟和,均為郡王、郡公等;趙德芳三子長子為高平郡公趙惟敘、次子英國公趙惟憲、三子南康郡公趙惟能。後因宋高宋趙構無後,找到太祖七世孫、趙德芳的六世孫趙伯琮改名趙昚即皇帝位,即南宋孝宗。後面皇帝都是趙匡胤後人。如今趙姓皇室後人多定居在福建省漳浦縣湖西鄉碩高山趙家堡,福建省華安縣銀塘村。部份亦移居朝鮮半島,如橫城趙氏、白川趙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