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82.7萬返京人員處於14天居家觀察

北京市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關鍵時候”,下一階段將推動社區防控各項舉措落實落細

新京報訊 (記者吳為)3月6日,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舉行第四十二場新聞發佈會。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社區防控組辦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新聞發言人張彤軍介紹首都社區防控情況。據介紹,北京目前還有82.7萬返京人員處於居家觀察,全市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關鍵時候。

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張彤軍介紹,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截至目前,82.7萬返京人員正處於14天居家觀察,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防範境外疫情輸入,三者疊加的風險、點位上暴發性風險依然存在,三線作戰的壓力還很大。全市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關鍵時候。

下一階段,北京市將更加突出問題導向、把握關鍵環節,更加註重回應群眾訴求,推動社區防控各項舉措落實落細,堅決守住首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儘管首都防控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但我們仍要保持清醒,始終牢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毫不猶豫、毫不懈怠、毫不放鬆地抓好社區各項防控措施落實。特別是對近期出現的一些地區不戴口罩、人員聚集、扎堆聊天等問題,要積極勸導、耐心勸阻。”張彤軍說,堅持就是勝利,希望廣大市民朋友們,不要放鬆警惕,儘量避免人員聚集,做好自身防護,不要讓大家這麼長時間的努力和堅持功虧一簣。

嚴格落實返京人員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要求

張彤軍表示,社區防控點多面廣,前期工作也存在一些漏洞和問題,儘管都是個案,但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將舉一反三,加強大數據分析,實現人員排查更加精準,嚴格落實返京人員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要求,強化居家觀察人員服務保障,努力使社區防控措施更加科學、更加規範、更加有效。

對“三無”小區,將通過增派力量,發動黨員群眾值守,增設硬質隔離設施,以樓棟、樓門為單位進行管控等方式,確保全面落實封閉式管理;對城鄉接合部人口倒掛村,將進一步做好村內出租房和租戶排查登記,及時掌握返京人員情況,督促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對來自和去過疫情嚴重國家的入境抵京人員,做好隔離觀察的服務管理,嚴防疫情輸入風險。

■ 關注

北京市近百萬人參與社區疫情防控

張彤軍介紹,這次疫情突襲,首都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再次經歷考驗。打贏抗疫阻擊戰,重點在基層。一個多月來,社區防控工作體系不斷健全,各項措施有序落實,成效有目共睹。

全市共有社區(村)工作者、物業工作人員、保安、下沉幹部、在職黨員、樓門長、志願者、熱心群眾等各類防控力量近百萬人參與疫情防控。市區兩級選派的7.4萬名幹部全都已經到崗,實現了每個社區(村)至少一名區直機關幹部、一名街鄉幹部、一名社區衛生服務專業人員派駐包聯全覆蓋;全市18.9萬名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報到;16.1萬物業工作人員、保安晝夜堅守在工作崗位;數十萬樓門長、志願者、熱心群眾主動參與進來。

北京市社區防控體系快速響應、靠前指揮。首都社區防控疫情,每個人都親身經歷。“小區門口有人負責登記、測量體溫。還有很多部門做了大量隱形工作。比如市公安局調動4000多民警下沉社區,嚴肅打擊社區涉疫情違法活動。”張彤軍說。

截至目前,市級社區防控共調配84.2萬隻口罩、2.7萬個測溫儀、4350件防寒物資等發到社區(村)一線,各區也積極協調各類防疫物資,為打贏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保障。在京各中央單位、央企、部隊主動參與首都社區防控,積極配合開展防控及督促檢查。

■ 提示

社區醫生:思想不要鬆懈 防護需做到位

昨日發佈會上,通州區梨園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甘靜雯結合專業知識和社區防控實踐,為普通居民作出提醒。

甘靜雯說,隨著疫情逐步趨於平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各項防控措施也比較到位,這種情況下特別容易產生麻痺思想。所以提醒咱們的居民,思想上千萬不要鬆懈,還要重視,該做的防護要做到位。甘靜雯提醒,一定要按照防控部門提出的要求,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減少人員集聚、減少人員接觸、減少外出等等。

“特別對於家庭來說,要本著對自己負責、對家庭成員負責的態度,一旦有什麼症狀,要第一時間和社區服務中心取得聯繫,其他家庭成員也要做好相應的防護。”甘靜雯說,特別是有密接人員的家庭,如果有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前往集中隔離點進行集中觀察的,在家中進行自我隔離觀察,要注意公共區域的消殺和個人防護,比如特別容易忽視的,進入客廳、衛生間這樣的公共區域,一定要佩戴口罩,其他成員也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