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孫用蕃低估了做後媽的難度,送給張愛玲幾箱舊衣服,好心用錯地方

楊絳先生曾在一封書信中提到她的外甥女和張愛玲都是聖瑪利亞女校學生,說她死要出風頭,經常故意身穿一些奇裝異服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張愛玲就讀聖瑪利亞女校時,是1931年秋到1937年夏,這段時間剛好是她父親與孫用蕃訂婚、結婚,開始新的家庭生活的時期。

張愛玲在校刊發表文章,出風頭,是可以想象的,她故意穿奇裝異服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在當時,則有可能是不得已。

眾所周知,張愛玲從港大回上海,寫文章一舉成名後,所穿服裝款式確實較為奇特,多為閨蜜炎櫻所設計。

孫用蕃低估了做後媽的難度,送給張愛玲幾箱舊衣服,好心用錯地方

炎櫻和張愛玲


張愛玲也在文章中寫到過:“我那都是因為後母贈衣造成一種特殊的心裡,以至於後來一度clothes-crazy(衣服狂)。”

也就是說,張愛玲的“衣服狂”時期,發生在後母贈衣之後。


孫用蕃低估了做後媽的難度,送給張愛玲幾箱舊衣服,好心用錯地方


後母贈衣發生在1934年

張愛玲的後母名叫孫用蕃,父親是做過民國總理的孫寶琦。孫家有八個兒子十六個女兒,孫寶琦的兒女親家,家世都很顯赫,比如孫用慧嫁的是盛宣懷的四子盛恩頤,孫用蕃嫁的是李鴻章的外孫張志沂。

孫用蕃比她的其他姐妹更出名,並不是因為老公的家世,而是因為她是張愛玲的後媽。

這位後母最著名的一件事,是她打了張愛玲一巴掌。前因後果,張愛玲在自己的文章裡寫過多次。也是這一巴掌,讓張愛玲脫離了張家,漸漸成為後來的張愛玲。

除了這一巴掌,孫用蕃給張愛玲留下陰影的,還有她的贈衣之舉。

孫用蕃低估了做後媽的難度,送給張愛玲幾箱舊衣服,好心用錯地方

左為孫用蕃


孫用蕃出生於1905年,1931年與張志沂在禮查飯店舉行了隆重的訂婚儀式,因為孫寶琦去世,孫用蕃在守孝三年後的1934年才與張志沂結婚,正式成為張愛玲的繼母。

知道自己要有個後媽時,張愛玲十一歲,剛進聖瑪利亞女中。後媽進門時,張愛玲十四歲。

張愛玲能在貴族學校受教育,跟她母親黃逸梵的竭力爭取是分不開的。但是,母親當時已經再次出洋,張愛玲的日常生活開銷、穿衣吃飯,都是靠父親。

孫用蕃和張志沂結婚後,帶了兩箱子舊衣服送給張愛玲穿。

她為什麼要這樣做?一方面是她知道張愛玲跟她的身材差不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省錢。

十四歲的少女!別說是敏感、多思的張愛玲,一般處於這個年齡的女孩,也是讓父母頭疼的。

孫用蕃給繼女衣服,應該也是她的一番好意,只是她低估了做後媽的難度,好心用錯地方,反而給張愛玲留下了巨大的陰影。


孫用蕃低估了做後媽的難度,送給張愛玲幾箱舊衣服,好心用錯地方

張愛玲和姑姑


張愛玲多次談到贈衣帶給她的難堪

張愛玲在《對照記》裡記錄了此事對她造成的難堪。

她知道後媽孃家後來家境拮据,妻女都染上了阿芙蓉癖。後媽帶來的那些衣服,“她說她的旗袍‘

料子都很好的’,但是有些領口都磨破了。只有兩件藍布大褂是我自己的。在被稱為貴族化的教會女校上學,確實相當難堪。”

聖瑪利亞女中曾醞釀製定校服,張愛玲內心非常渴望有校服,可惜這件事最終學校沒通過,只能作罷。

這些衣服,張愛玲在《童言無忌》裡也寫過。

“有一個時期在繼母統治下生活著,揀她穿剩的衣服穿,永遠不能忘記一件暗紅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顏色,穿不完地穿著,就像渾身都生了凍瘡;冬天已經過去了,還留著凍瘡的疤——是那樣的憎惡與羞恥。”

她在《小團圓》裡是這樣寫的:“翠華從孃家帶來許多舊衣服給九莉穿,領口發了毛的線呢長袍,一件又一件,永遠穿不完,在她那號稱貴族化的教會女校是在觸目。她很希望有校服,但是結果又沒通過。”

張愛玲並不想穿得太特別,花季年齡的她甚至只想跟穿校服,跟大家穿得一模一樣。這就是孫用蕃那一箱舊衣服帶給張愛玲的難堪和陰影。


孫用蕃低估了做後媽的難度,送給張愛玲幾箱舊衣服,好心用錯地方


奇裝異服可能只是過時舊衣服

張愛玲對漂亮衣服有著由衷的熱愛——誰不愛呢?

八歲那年,張愛玲從天津回到出生地上海,穿的衣服是“粉紅底子的洋紗衫褲上飛著藍蝴蝶”。

母親留洋歸來,見面那天,張愛玲穿上了她自認為最俏皮的小紅襖。但是母親認為那件衣服太小了,只說了一句話,張愛玲就做了新衣,一切都不同了。

等父母正式離婚,母親再次動身出洋,張愛玲短暫的快樂就沒有了。但是那時她有自己的計劃,要等中學畢業後去英國讀大學,要穿別緻的衣服,周遊世界……

——穿別緻的衣服,也在張愛玲的計劃中。

但是她父親再婚了,二十九歲的後媽帶給她兩箱子舊衣服,讓她走在校園裡非常觸目。

綜上所述,張愛玲在聖瑪利亞女中時期,故意穿奇裝異服,有可能只是穿的不符合她年齡和潮流的舊衣服。


參考書目:

《小團圓》、《對照記》《私語》、《童言無忌》(張愛玲)


書看完了容易忘,做點筆記記得牢。書裡書外,都是人生。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本賬號持續更新讀書筆記,歡迎收藏、轉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