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北大4位數學天才,先後獲得“科學界奧斯卡”,卻在美國搞科研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電子產業發展迅猛,電子產品智能化成為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計算機、大數據、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人才越來越炙手可熱。同時,我們也看到,國際競爭日益激烈,而這種競爭歸根結底又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所以國家大力發展教育,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這些年,我國教育的發展有目共睹,不僅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喜人,還加快了我國高校建設的步伐,大力推進“雙一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大大提升了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而在“雙一流”建設中,清華北大作為我國頂尖學府,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學術地位、影響力、綜合排名等都在世界前列。

北大4位數學天才,先後獲得“科學界奧斯卡”,卻在美國搞科研


不過,我們也注意到,清華北大每年培養的畢業生選擇出國深造的也不在少數。比如北京大學,2018年公佈的數據顯示,校本部畢業生共計2693人,出國留學就有817人。大學生選擇出國深造,能夠開啟心智、擴大眼界、瞭解世界,這是好事,如果學有所成,回國效力,可以為我國的快速發展添磚加瓦;可是,有一部分留學生畢業後,卻選擇了在國外發展,實在令人嘆息。

特別是在國際競爭尤為激烈的今天,信息化時代將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有關研究表明,我國計算軟件工業相對落後,並不是因為我們缺少一般的程序人員,而是缺乏有較高數學修養的高水平的程序開發人才。由此可見,數學方面的人才更突顯其重要地位。而我國北京大學有“1號院系”之稱的數學系,不僅實力雄厚,還培養了大量數學人才,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在數學領域取得的成績更是令人矚目。

其中,在北大“黃金一代”數學天才中,惲之瑋、張偉、許晨陽、朱歆文還先後獲得了“科學界奧斯卡”科學突破獎中的“數學新視野獎”,而被譽為“科學界奧斯卡”的科學突破獎又分為生命科學獎(每年最多四個獎項)、基礎物理獎(每年一個獎項)和數學獎(每年一個獎項),旨在表彰全世界最頂尖科學家。他們4位能夠獲得此項殊榮,說明他們在數學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突出,成為世界頂尖科學家。

北大4位數學天才,先後獲得“科學界奧斯卡”,卻在美國搞科研

張偉


巧合的是,惲之瑋、張偉和朱歆文又是同屆同學,許晨陽比他們大一屆,是他們的師兄。因為他們的數學天賦都很高,在國家級、省級競賽中獲過獎,並且進入國家數學集訓隊,表現非常出色。特別是惲之瑋,18歲時就斬獲了國際奧林匹克滿分金牌。所以他們先後被保送到北大數學系學習。許晨陽是1999年進入北大,2000年,其他三位也到北大數學系相聚。

他們進入北大數學系學習以後,惲之瑋學習成績最為突出,數學專業課19門100分,7門99分,大三時就讀完哈茨霍恩的《代數幾何》,看理論書就像閱讀小說一樣,每天研究10小時以上也不覺得累。惲之瑋回憶北大學習生活時說:“我的大學生活很快樂,因為可以用所有的時間來學數學,而且是向深度學習。”

北大4位數學天才,先後獲得“科學界奧斯卡”,卻在美國搞科研

惲之瑋


而他們的大師兄許晨陽,剛到北大時,卻有一種初見大海的感覺,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他在北大的學習成績同樣非常優秀,用三年時間便修完了本科全部學分,提前一年時間拿到學士學位。之後他又在北大繼續攻讀研究生。

張偉和朱歆文的北大學習生活,在其個人有關資料中,雖然沒有​過多提及,但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從他們後來取得的成績來看,他們大學時代的學習生活也應該非常充實,學習成績依然優秀。

北大4位數學天才,先後獲得“科學界奧斯卡”,卻在美國搞科研

朱歆文


2004年,惲之瑋、張偉和朱歆文北大畢業選擇了出國。惲之瑋去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張偉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朱歆文則去了加州伯克利分校留學。遺憾的是,他們在美國學有所成以後,都留在了美國發展。這麼多年過去,惲之瑋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數學教授;張偉任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朱歆文任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如今他們都是數學方面不可多得的頂尖科學家。

他們的大師兄許晨陽,當年獲得北大碩士學位後,也去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博士畢業以後,又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之後在猶他大學工作了一年。2012年,許晨陽回到祖國效力,到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任教。


北大4位數學天才,先後獲得“科學界奧斯卡”,卻在美國搞科研

許晨陽


許晨陽在回國工作的這段時間裡,他除了被評為“傑青”“長江特聘教授”等,還在2016年獲得了以印度天才數學家命名的拉馬努金獎。2017年,他不僅被選為龐加萊講座教席,還獲得了未來科學大獎之“數學與計算機獎”,獎金100萬美元。

2018年,他又獲得了“科學界奧斯卡”科學突破獎中的新視野數學獎,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2018年秋,他選擇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任教授。如此一來,他們師兄弟四人就都去了美國搞科研。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得不進行反思,惲之瑋、張偉和朱歆文出國深造後,留在了國外發展,而許晨陽回國工作六年又到美國大學任教,這說明了什麼呢?

首先,國外的科研環境,工資待遇更好一些,符合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思想認知。他們學有所成以後,從個人角度來講,這一點還是非常看重的。他們在心裡要進行比較和權衡一下,在哪裡工作,生活壓力更小,更有利於自己未來取得更大的成就,然後作為一個條件來決定在哪裡發展。

北大4位數學天才,先後獲得“科學界奧斯卡”,卻在美國搞科研


其次,我國學術造假現象的出現,敗壞了學術界的風氣。這種現象的出現和存在,讓一些潛心搞科研的人員,心裡會有一種失衡感,相當於他們受到了不公的待遇。近幾年,國家在整治學術造假方面的力度很大,從而淨化了學術界的風氣,未來的學術氛圍會更加濃厚。

最後,我國還存在論資排輩的現象。俗話說得好,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年輕人的資歷雖然淺薄,但他們取得的成績不可小視,自古就有論功行賞的說法。如果論資排輩,年輕人的成績就很容易被埋沒,發展也會受阻,這樣也容易影響到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由此可見,我們要讓出國留學人員回國效力,不僅是他們要有愛國情懷,我們還要給他們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給予優厚的工資待遇,這樣才能讓人才不斷迴流,從而增強我國的人才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