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粤语歌的半壁江山:林夕教我梦为何物,黄伟文给我勇气

爱情是头千面兽,每个面目都不一样。

林夕说,“其实喜欢一个人,就像喜欢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移动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过去。爱情如此,逛过就已经足够了。”

黄伟文不同意,他说,爱情里要用冲劲。

1995年,他填词的事业刚刚起步,又正经历着失恋,便把愤恨全写进了李蕙敏的歌里,开头还说着怨你,结尾还是不肯放手那一点傲气。

一种回响,两处闲愁。

同样的不妥协,却拼了命也要绽放出不同的烟火。

林夕和黄伟文,同是六十年代生人,一个起头,一个结尾,却都因满腹才气,成了香港乐坛名头最大的填词老姜。

两人各有千秋,以至于出道多年,就连八卦毒嘴的香港媒体,都未曾将两人拉作对手看待,即便竞争有时,也因为性格作风化解了之。

粤语歌的半壁江山:林夕教我梦为何物,黄伟文给我勇气

(左)黄伟文,(右)林夕

这是一种奇迹,也是一种默契。

我们,听客连同媒体,都甘心一致同意,只愿看两者各自温柔澎湃,互不干涉。


01


1961年,林夕出生在香港。

他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三个老婆,算是多次续弦。父亲得了躁郁症后,对这一家人动不动就骂骂咧咧,甚至动手。

现实让人痛苦,林夕便埋头于诗。他读了叶芝又读了埃兹拉·庞德。

上初中后,他更是终日陶醉梦乡,苏轼,柳永,不拘哪个朝代,只要是凄美,缱绻意境者,他都愿意读。

他想,若能一辈子卖词为生,该有多好。

后来,他考上了港大中文系,开始尝试自己填词。为此还改了名字。

他非常喜欢一个叫林振强的填词人,先定下了“林”字为姓;读《红楼梦》时,发觉“梦”字仿佛夕阳落在林下,意境绝佳,于是又取了“夕”字。

粤语歌的半壁江山:林夕教我梦为何物,黄伟文给我勇气

林夕

大学毕业后,他一边做港大中文系助教,保障生活,一边写词,奋斗梦想。

1985年,他的第一个作品《曾经》发表。

他和别人一起办诗社,给乐队写词,不到两年,由他填词的《妄想》便被张国荣选中,收录在他87年发表的《Summer Romance’87》。

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想做诗人,林夕则是身体力行地进驻梦想,活得浪漫不羁。

他写过,“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1985年,王菲正是花苞初绽时,靠着翻唱邓丽君的歌走红。

林夕顺着性子,给她填下了《催眠》《脸》


从头到尾忘记了谁想起了谁

从头到尾再数一回再数一回

有没有荒废

- 王菲《催眠》 -


只有你听懂我想什么

你一脸沉默

我没说什么 我没说什么

- 王菲《脸》 -


歌词缠绕,意境超然,王菲问是什么意思。

林夕只笑,笑完了,照样填得云山雾绕。

他比王菲还懂王菲可以成为什么级别的歌手,空灵,遥远,梦呓一般的爱情诠释,才是她歌声的特写。

粤语歌的半壁江山:林夕教我梦为何物,黄伟文给我勇气

王菲和林夕

王菲之后,他又为张国荣写歌。

初见面,哥哥开着红色跑车,经过林夕身边,英姿飒爽,让林夕一时无法招架,连词也填得不顺畅。

琢磨许久,与哥哥关系越发亲近,这才写出了《追》

粤语歌的半壁江山:林夕教我梦为何物,黄伟文给我勇气

林夕和张国荣

它是1994年陈可辛执导、张国荣主演的电影《金枝玉叶》中的插曲。

与刚出道那年一样幸运,《追》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电影主题曲。


如能从新做过

我会说

愿能为你 提前做错

- 张国荣《追》 -


02


林夕写词,是沉溺自我,灼烧回忆,辗转反侧,踟躇许久,终不愿放手。

仿佛,词是一宗情感的命案,明明一片暗黑,他却要埋头为自己的胆怯赎罪。

90年代,香港经济发展飞速,年轻人躁动不安。

城市里晃荡着激情洋溢的气息,爱情里的伤也有了烈火烹油的味道。

黄伟文的词,正好写尽了年轻人普通又价值千金的自嘲和骄傲。

粤语歌的半壁江山:林夕教我梦为何物,黄伟文给我勇气

黄伟文

1991年,黄伟文参加商业电台举办的《超级乐迷竞赛》电话游戏,电台高层相中了他的才华,毕业后便顺利成了职业填词人。

想来,林夕与黄伟文都是幸运的。

林夕出道,遇上了罗大佑,遇上了天后王菲,遇上了哥哥张国荣。

黄伟文出道,虽没有大神提携,却因遭遇爱情重创,怒气天马行空发泄在了《你没有好结果》《活得比你好》

这两首歌,让李蕙敏一唱而红。

人红了,歌也红了,几乎拿遍了香港中文歌词的所有奖项。


将当天那自卑感当天那无依感

都双倍回赠你

来让你清楚我当初尝到的折磨

也亲身试清楚如凡事亦有因果

- 李蕙敏《你没有好结果》 -


黄伟文的词,染进了失恋的痛苦,但这痛苦不像林夕笔下那样平静、克制。

一句句说的,皆是自我指责,仿佛你的中途离去,终究是我的错。

这痛苦浓墨重彩,招招致命,叫前任不得安生。

这写法击中了年轻人的心意,他们需要骄傲,需要永不妥协,需要最后一次再将恋人的名字放在舌尖,哪怕是叫骂与泄愤。

黄伟文将骂声放在了一首歌里,另一首歌自然而然成了重生的宣言。


事隔几年

在眼前这个我

活得比你更好

- 李蕙敏《活得比你好》 -


林夕写词,是心头刻下你的名字,以此为祭,一辈子不弃不离;

是为你暗淡,为你收尽锋芒,做人也毫不声张。

黄伟文则是,老子要活得光彩熠熠,骂完了,痛完了,豪饮一场;

是抛却昨日,一定要让你看到后悔。

众所周知,林夕把回忆定格在了黄耀明身上。

而黄伟文却躲躲闪闪许多年,只见绯闻,不见真身。


03


90年代,林夕与黄耀明做了恋人。

两人约好看演唱会,在东京二丁目见。时间到了,黄耀明却没来,林夕又等了三个小时,还是没来。

记得林夕有一次被邀请做《天天向上》的嘉宾,主持人好奇问他,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次刻骨铭心的感情,才能把爱情写得这么震撼人心?

林夕说,一次就够了,让伤口不要愈合。

东京的等待,便是永不愈合的伤口。等待本就是煎熬,何况异国他乡。

他驻足三小时,是希望恋人出现吗?多等一个小时,就离结果更近一步。他等的,或许是独自一人回酒店的勇气。

可一回去,就不行了。

得把翻涌如潮水的委屈写下来。


原来我非不快乐

只我一人未发觉

如能忘掉渴望

岁月长 衣裳薄

- 杨千嬅《再见二丁目》 -


《再见二丁目》里的歌词,林夕写了,杨千嬅唱。

王菲在KTV里欢唱时,问林夕,“为什么你总把最好的歌词留给她?”

林夕说,“自从唱完《再见二目丁》,便知道她是我想要的那个人。十多年来,我俩好像经历了同一段感情,我所有的亲身经历,都写给了千嬅,听她的唱片就像在听自己的故事。冥冥之中,我俩是合二为一的。”

他是个词作者,为人又忧郁、婉转,借由别人的口唱自己的故事,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富士山下》里,有了那句:


忘掉我跟你恩怨

樱花开了几转

东京之旅一早比一世遥远

- 陈奕迅《富士山下》 -


念念不忘的,还是东京旧事,怪的始终是自己。

他写《争气》:“我退出,但求大家欢喜。”

他写《习惯失恋》:”理所当然我的错,令你忽然离开半路留下我。“

翻来覆去,刀子面向的还是自己。

他对杨千嬅说的,我懂你的痛,也是对所有听歌的人说的。

过去如梦一场,如不能刻骨铭心,当时又何必如此浓艳登场。


04


后来,杨千嬅遇上了黄伟文,痛还在,却多了坚韧向前冲的力量。

杨千嬅实在幸运,林夕和黄伟文两位词作圣手都喜欢给她写词。

更幸运的是,林夕给了她泄气的出口,对她说,“爱情不是渡劫,过不去也没关系,歇会儿没关系。”

黄伟文则拉起风帆,与她一起,横冲直闯,好像在说,“浮华世界太精彩,该去闯一闯。

于是,他们私下里一起玩乐,关系好到,杨千嬅演了电影,黄伟文就算是零片酬也要去客串。

粤语歌的半壁江山:林夕教我梦为何物,黄伟文给我勇气

黄伟文和杨千嬅

杨千嬅第一次拿叱咤女歌手奖,说自己多年出道,“什么都没有,唯独胸口有个勇字。”

黄伟文二话没说,风风火火给她填了一首《勇》。

从此杨千嬅的标签里多了“勇”,甚至于,所有大开大合,轰轰烈烈闯人生路的港女都成了勇字当头。

当然,除了勇,还有千杯不醉。

杨千嬅失恋,进了酒吧,就想醉到天明。可八杯长岛冰茶下肚,明明是最容易醉的酒,却始终清醒。

她没说,黄伟文也没问,只是陪在身边,看她伤心难过又癫狂,最后还扶她上了的士。


要是回去

没有止痛药水

拿来长岛冰茶换我半晚安睡

- 杨千嬅《可惜我是水瓶座》 -


不忍心看朋友受伤,黄伟文写了《可惜我是水瓶座》

前一句还说连长岛冰茶也止不了痛,结尾却没放下骄傲:


十年后或现在失去

反正到最尾也唏嘘

够绝情 我都赶我自己出去

- 杨千嬅《可惜我是水瓶座》 -


和林夕不同,黄伟文作词,抹去了自己的情绪,缺失了自己的故事,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是他作词。

他放下了自我,千转百回,为歌手量身定做。

也正因为如此,为杨千嬅写了这么多词,但好几次出唱片主打歌都是林夕填词的曲目时,他愤愤然说,做了这么多年朋友,杨小姐没有把我当朋友。

林夕最好的词,每一句都是在写黄耀明。

低眉顺眼,低声下气,不是没了他不行,只是自己想在大千世界里筑个巢,好好生活。

黄伟文呢,爱情神神秘秘,倒是友情债,写成了一把向外的刀。

他想刺伤别人吗?


多想一天 彼此都不追究

相邀再次喝酒

- 陈奕迅《最佳损友》 -


他只想让你知道,挂念还在心头,相聚时能看到大家都过得好。

就算是身段最低的《垃圾》,被毁灭了,也不忘要傲气转身。


我以后全无牵挂

什么都不怕

- 陈奕迅《垃圾》 -


一种语言,最终成了潮水翻浪花,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徜徉而去。


05


岁月漫长,人总是要变的。

林夕和黄伟文相差8岁,事业线仿佛平行线,明明没想争斗,却此消彼长很多年。

关于林夕,人们的记忆最终定格在了:“写了三千多首歌,最终得不到那个人。

他是沉默的,他不多话,要说的都在歌里了。

就像多年前,他打电话给黄耀明,电话接通了,说还是说不出口。

“说不出,就写成歌吧。”

写词,成了林夕坚持的最久的事。

粤语歌的半壁江山:林夕教我梦为何物,黄伟文给我勇气

林夕

关于黄伟文,记忆里没了苍凉,倒是多了无数欢喜的机灵气。

他也写了很多歌,但他说,提笔写字,人人都会,我真的没有特别。

他还会告诉你,“我有很多个早上起来,都会惊讶自己原来写了1300多份歌词。”

黑白两面,有的是喜欢在暗处栖息,有的人追逐光亮,不到终了不放手。

但改变始终会来。

2003年,张国荣去世。

林夕难过,如梦初醒,觉得是因为自己为哥哥写下太多悲曲,才有了最终的悲剧。

他在随笔集中愧疚道:“监制曾经提醒我,别写太悲的东西,我也没有特别放在心上,忽略了当时他心境上的需要。”

结尾,他问自己:“写下这么多勾引听众眼泪的歌词,究竟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意义?”

于是,他写下《黑泽明》,陈奕迅唱了,拉了很多自杀边缘的人回来。

粤语歌的半壁江山:林夕教我梦为何物,黄伟文给我勇气

张国荣

黄伟文则成了自己最中意的那个全能怪人。林夕一生忠于一件事,他呢,热情绵长,滔滔不绝。

少年时,他曾为《年青人周报》写时装专栏,因为热爱和熟悉,贴补了家用。

后来,他做了词作人,给陈奕迅写了很多歌,还不辞辛劳地给他做了很多造型。

人到中年,他在红馆开演唱会,成为第一位在红馆“开唱”的词作人。

这场音乐派对别开生面,四十多位天后天王助阵不说,更是6天6夜唱遍18年来最佳的词作。

林夕有多隐姓埋名,黄伟文就有多风华绝代。


06


说起两人,总爱将他们说成是“双伟文”(林夕原名梁伟文),说两人包揽了粤语歌词的半壁江山。

这句话是以偏概全了。

无论是林夕,还是黄伟文,都不曾想揽下什么江山。

他们给人写歌。

一个写自己的故事,抽丝剥茧给你看爱情模样。

一个量身定做他人的人生,教你拥抱新的开始。

这都是在最自我的梦境里打转,越是独特,越是遗世独立。

玩转世界,成为双壁,不仅抹杀了两个,更模糊了独自摸索的个性。

正因如此,更喜欢林夕或更喜欢黄伟文都可暂且按下。

钦慕两人歌曲,不需分清你我,他们是与音乐、词句为伍的人与物,是大千世界所有为情而存在的闪光点。

其实你两个都需要。

关于爱情,你需要有人对你说,软弱点,没关系的。

也需要有人鼓励你,此去经年,一定活得更好。

去听,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