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檢查肝是做B超還是CT好,為什麼?

火山一角507


你好,我是影像科劉醫生,專注分享醫學、健康方面相關知識,有疑問歡迎留言或關注我私信,有問必答。

對於B超和CT檢查,劉醫生認為,對於肝臟病變的顯示各有優勢,需要根據情況選擇不同的檢查。一般建議您:初篩選擇B超檢查,部分疾病的明確診斷選擇CT檢查。

1、初篩選擇B超檢查。


如果您是常規體檢,想對肝臟進行常規檢查,篩查是否存在異常,那麼建議您選擇B超檢查,B超能夠篩查出大部分的肝臟病變,比如說對於脂肪肝等一般都可以做出診斷;同時B超相對於CT檢查來說具有無輻射、費用低、檢查方便等優點。

2、對於大部分的佔位性病變,建議選擇CT增強掃描進行明確診斷。

對於肝臟實質內的病變,常規B超常常只能發現病變,而無法確定病變的性質;而CT增強三期掃描,通過對比劑注入體內形成對比,根據病灶血供情況的不同,常常可以確定病變的性質。例如,肝血管瘤在CT增強上呈持續向中心填充的明顯強化;肝細胞癌一般呈現“快進快出”的強化方式;膽管細胞癌常呈“延遲強化”,不同類型的病變,其強化都不一樣,所以增強CT掃描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同時,CT掃描通過斷層成像,往往可以發現一些B超不能發現的微小病灶,為病人提供更準確的診斷結果。

總結:對於肝臟的檢查,劉醫生建議:常規體檢篩查建議選擇B超,發現病灶後建議選擇CT檢查進行診斷。


影像科劉醫生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是一名CT、MR診斷醫師,B超和CT是我們常見的上腹部檢查手段,雖然都能對肝臟進行疾病的檢查,但是B超和CT的檢查原理、對病變的顯示及定下方面是不同的。許多患者需要做上腹部檢查時,在這兩者間不知道如何選擇。下面我們聊聊B超和CT檢查的區別,以及在面對不同的疾病時,該如何選擇。

B超和CT的成像的區別

B超顧名思義應用的是超聲波,是頻率大於20000Hz的聲波,方向性好,穿透力強,人耳是聽不到的。B超探頭採用正負壓電效應,實現了對圖像的探查及採集。B超對於一些淺表的器官顯示很好,如甲狀腺、頸部血管等。因為B超探頭體積小,導致B超圖像都是某一檢查部分局部的圖像,無法形成立體的圖像,相對來說比較抽象。但是B超價格相對低廉,沒有輻射,短期內可以多次檢查。

CT應用的是X線成像,採用的是螺旋掃描,所獲得的圖像,可以建成薄層、冠狀位、矢狀位等多個維度的圖像,立體感強。而且CT除了平掃,還有CT增強檢查,可以提供更多的病變信息,幫助影像醫師診斷。CT檢查眾所周知,是由輻射的,但是一般一年做個2-3次是沒事的。

下面我就聊聊一些肝臟常見的疾病,該如何選擇。

脂肪肝

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飲食習慣的變化,脂肪肝的病人是越來越多,對於脂肪肝的檢查,B超和CT都可以確診,但是考慮到輻射和價格因素,推薦選用B超來檢查。

脂肪肝的超聲一般表現:近場的回聲瀰漫增強,遠場回聲會逐漸的衰減,肝內的管道結構也很可能會顯示不清。體檢發現了脂肪肝,要予以重視,因為如果任其發展,脂肪肝會發展為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會對生命健康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

肝炎、肝硬化

我國人口基數大,肝炎患者也很多,最常見的就是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如果不加以治療,會發展為肝硬化、肝癌,很可怕。對於肝炎的診斷,B超和CT並不能確診,主要根據實驗室檢查來確診。

當發展為肝硬化的時候,肝臟的形態會發生變化,肝臟體積縮小,肝表明凹凸不平,呈波浪或鋸齒狀,肝裂增寬,肝尾狀也也會增大。這些徵象在B超和CT下,都可以直觀的顯示出來,但是肝硬化的病人往往會伴隨著肝癌,當原發灶比較小是,B超或CT平時,不易被發現,所以針對肝硬化的病人,我們一般都會建議做增強CT,通過增強CT,我們可以發現肝臟有無佔位。

肝臟佔位

肝臟的佔位分良性和惡性,良性的如肝臟的海綿狀血管瘤、肝囊腫、肝膿腫、肝臟的寄生蟲感染、FNH等等;肝臟的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是肝細胞癌,還有膽管細胞癌;對於這些病變的定性非常重要,涉及到了患者的治療及預後。

B超在佔位的定性方面就差些,大部分時候可以發現肝臟的這些佔位性病變,但是很難定性;

CT平掃同樣對於這些佔位病變難以定性,但是增強CT可以提供更多的病變的血供信息,通過這點,許多疾病都可以定性。

如肝囊腫,在增強CT上是無強化的;肝膿腫在增強掃描上可以看到環形強化的壁,內部為壞死無強化的物質,可以看到液平,在結合臨床高熱症狀,不難診斷;

肝細胞癌是最常見的肝臟惡性腫瘤,主要由動脈供血,在增強CT上,強化程度會成現快進快出的徵象,結合肝硬化病史,不難診斷。

我是小郝醫生,以上內容是我的拙見,希望對您有些幫助,如有不正確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謝謝您的閱讀!

郝瑞朝大夫


當然是CT更好,沒有疑問。


我們就以肝癌為例子講明白吧


現實中很多這樣的例子,某某乙肝患者,或者不是乙肝而是常規體檢的一個人,在做B超的時候突然發現肝臟有個腫塊,B超室的醫生一看,覺得可能是肝癌。事實上,B超能看到腫瘤的部位、數目、大小、形態以及是否有肝靜脈、門靜脈的癌栓等,診斷符合率可以達到90%,當然,這個數據很難確切的,因為不同醫院不同醫生的經驗水平有不同,牛逼的B超醫生自然一眼望穿腫瘤,讓他無所遁形,但如果是年輕的醫生,很可能就會漏掉那些直徑1.0cm以下的肝癌。

不管怎麼說,B超都是有價值的,因為它是無創的,可以反覆做,而且沒有輻射,相對便宜。另外,在B超的引導下做肝穿刺取出組織活檢,對於診斷肝癌更加有幫助,但這個已經不是B超本身的價值了,而是肝穿刺的價值,B超這時候只是負責幫忙帶路進去而已,最終的結果是靠肝穿刺的病理活檢說了算的。


但正如上述所言,如果B超看的不夠清晰,不夠肯定,B超科的醫生可能會建議:還是進一步檢查吧,比如做個腹部CT或者MRI。

CT的分辨率是很高,統計學數據也說符合率可以高達90%以上,如果是做CT增強或血管造影,那麼看的更加詳細,很多小的肝癌都能搜索出來。為什麼CT那麼準?因為CT是把人體一片一片切開來看的,然後再運用技術數據整合起來。


一般來說,如果懷疑一個病人有肝癌,腹部CT肯定是需要做的,B超倒不一定需要做,因為CT可以一步到位了。如果CT有肝癌的明顯特徵,加上抽血結果看到AFP(甲胎蛋白)升高,那麼醫生就會考慮手術了,直接開刀。但CT也有缺點啊,那就是相對昂貴,可能要幾百塊上千塊一次CT檢查,B超才幾十塊上百塊。


另外,單純從機子的價格上也能看到哪個檢查更有價值,一臺B超機的價格遠遠比不上一臺CT機啊。


當然,檢查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還是醫生的綜合評估。


李鴻政醫生


應該說B超和CT檢查,作為不同的檢查手段,各有利弊。不同的疾病使用不同的檢查方式。

由於B超檢查具有價錢低、無損傷、無痛苦、能反覆檢查的優點,很受患者的歡迎.尤其對乙肝疾病,B超檢查能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由於其無輻射,對於孕婦都可以使用。在做B超檢查時,醫生常對肝臟進行測量,根據測量的數據判斷病情。B超對合並肝硬化、腹水、特別對早期發現肝癌是最重要的篩檢方法。對膽囊炎、膽囊結石、膽管結石等的診斷B超比CT更有優勢。

由於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質性器官,位置固定,最適合超聲診斷。使用彩色B超,可以進行門靜脈血流動力學檢測,觀察有無門靜脈高壓情況。現在發展出介入性超聲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對肝臟進行精細的檢查和治療,即在實時超聲圖像指導下,將各種器械引入肝內進行治療操作,包括肝穿刺可進行抽吸微量組織做病理學檢查,肝膿腫抽膿引流,對肝囊腫、肝癌病灶注入藥劑治療、導管膽汁引流術、肝癌手術過程中進行超聲探查等。

而對於肝臟佔位性病變(肝血管瘤、原發性肝癌、轉移性肝癌),CT由於具有更好的空間分辨率,較B超更有優勢,許多B超檢查出肝臟佔位病變的患者需要行做CT進一步明確,而且需要做上腹部增強CT檢查。肝癌患者表現為不均勻強化,而血管瘤表現為造影劑“快進快出”現象。但畢竟CT有一定的輻射,而且比B超要貴得多。

所以對於常規體檢及疾病篩查做肝臟B超就可以了,如果B超提示異常,尤其是腫瘤可能,則必須行增強CT或者磁共振進一步檢查,觀察病灶位置,大小及肝臟周圍的情況。


胡洋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生。檢查肝臟做B超好還是做CT好?目前檢查肝臟的病變,有B超、CT和磁共振檢查,三種檢查應該如何選擇呢?檢查的側重點和需求不一樣,選擇也不一樣。如果單純的做體檢篩查肝臟,建議選擇B超。如果是已經知道肝臟有病灶,想了解這個病灶的性質,那麼就需要進一步做CT或者磁共振檢查。三種檢查對於檢查肝臟有何區別呢?


B超/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在篩查肝膽胰脾的病變中,應用最為廣泛。因為超聲無輻射,價格相對三種檢查最低,操作簡單,孕婦和兒童均可做。做超聲檢查肝膽胰脾時,要空腹,不能進食物,可以喝少量白開水。因為如果吃了東西,氣體進入胃腸道,會干擾觀察,容易導致漏診。超聲對於位於肝臟邊緣,<0.5cm的病灶,容易漏診。

我們去體檢,一般都會有一個項目是肝膽胰脾超聲,就是為了篩查肝臟的病變。

所以如果單純想去篩查下肝臟有無病變,建議先做超聲檢查。慢性乙肝朋友也可以用超聲體檢肝臟情況。

CT檢查

CT檢查有輻射,價格位居第二,所以應用範圍僅次於超聲檢查。

如果做了超聲發現肝臟或者上腹部有病變,基本都要進一步做CT檢查,而CT檢查要做平掃+增強掃描,就是還需要打藥水進去觀察病灶是什麼性質的東西,有利於診斷是良性還是惡性的病變。

如果不考慮價錢,要檢查肝臟有沒有病灶,也可以不做超聲,直接先做一個上腹部CT平掃,當然做了平掃還是有可能漏病灶,特別是有脂肪肝的情況下,更容易掩蓋病灶。最好的是做CT平掃+增強掃描。



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無輻射,價格最高。對檢查者者的要求也是最嚴格的。

做這個檢查如果是平掃+增強,起碼要半個小時,做的過程要保持一動不動,配合醫生的要求。如果有金屬植入物的朋友,做這個檢查之前一定要告知醫生,由醫生來評估能不能做。進去磁共振室之前,要把所有身上的金屬物質取下,特別是鑰匙、銀行卡、首飾等。

因為價格昂貴,所以這個檢查不適用於篩查病變。也是做了超聲發現有病灶,或者做了CT仍然無法定性的,就建議做磁共振檢查,也是需要做平掃+增強掃描。磁共振對於轉移性的病灶檢出率高,胃腸道腫瘤容易轉移到肝臟,如果是有胃腸道腫瘤的,可以選擇做上腹部磁共振檢查肝臟有無轉移灶。

如果不考慮價格,有錢,要檢查肝臟病灶,那也可以直接做磁共振檢查,可以先做個平掃,發現問題再做增強掃描。

建議

如果平常人想去檢查肝臟,那麼可以先選擇做超聲篩查一下。發現問題,再進一步做CT或者磁共振。如果說不考慮價格,只想檢查清楚一點,那麼可以考慮做CT或者磁共振檢查。如果是慢性乙肝朋友,要堅持每半年到一年,體檢肝臟,篩查早期肝癌,建議用超聲或者CT檢查。


小影大夫


您好,B超和CT都是影像學檢查。

B超:像挑西瓜前敲一敲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樣,通過敲一敲後聽到的回聲判斷西瓜的成熟度。B超一般可以檢查出肝臟囊腫、脂肪肝、膽囊息肉、膽腫或膽管結石等,檢查費用最便宜,彩超100左右。


CT:像把麵包切片看

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逐層掃描之後通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就像把麵包切成一片一片來看。優點是可以分層看,經計算後可以顯示出更多的組織信息。CT按掃描方式可分為平掃,增強掃描(需要照影劑),能清楚地顯示肝臟的增強模式,區分動脈和靜脈成分,並將其分為三期:動脈期、門靜脈期及延遲期。CT檢查可以確定病變部位、範圍、大小、有無轉移,門腔靜脈有無癌栓等。因此它可以鑑別病變的良、惡性,在腫瘤的診斷和鑑別上有重要價值。其費用相對B超貴點。


簡單的來說,B超主要是用於篩查和常規的隨訪,如果篩查中發現了問題,則要通過做CT或核磁共振來進一步確診。


藥學小蟲


CT和B超都是影像學檢查,在肝臟疾病檢查中用B超或者CT檢查,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檢查肝疾病首選B超檢查,因其無射線、經濟、方便、快速,能顯示肝臟的基本情況(實變、血管瘤、囊腫、肝內膽管結石等)和腫瘤的部位、大小、數目、形態及鄰近臟器的基本情況。經驗豐富的醫生能發現直徑1cm大小的微小腫瘤。但經常會遇到技術上的限制,以及腸內氣體、肥胖、肋骨的干擾而影響診斷。



CT掃描肝臟分辨率高,對肝臟的小病灶能及時發現,可有定位、定性的作用,尤其是CT動態掃描與動脈造影相結合的CT血管造影掃描及多層螺旋CT、三維CT成像技術對肝臟疾病的檢查提高了分辨率和定位的準確性。但因其費用高還一時很難普及。
小克認為,在肝臟疾病的輔助檢查中應該首選B超檢查,若B超無法明確診斷,再選擇合適的CT檢查方法進行檢查以幫助疾病診斷。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B超,CT及MRI均可以用於肝臟的檢查,可根據自身不同情況及醫生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檢查。

如果只是體檢的話,建議選擇B超檢查,因為B超價格便宜,無論醫院大小基本都有B超,B超無輻射,備孕或懷孕期間都可以放心檢查,禁忌症相對較少。

但是B超空間分辨率相對較低,容易受周圍組織干擾。

CT檢查相對B超來說空間分辨率較高,可清楚顯示病灶及周圍情況,多期增強CT還可以顯示病灶的供血情況,根據強化方式不同診斷,CT一般都會有片子可以存檔,利於複查比較病灶的變化。

CT也有缺點,CT相對價格較高,CT是通過X線來成像,具有一定量的輻射,不適合頻繁掃描,對於備孕及孕婦不適合CT掃描。

MRI是檢查肝臟比較好的手段,能有效顯示病灶及病灶周圍情況,沒有輻射,相對比較安全,但MRI價格昂貴,MRI有較多禁忌症:

1.體內安裝過各種金屬植入物的的患者,如心臟起搏器,動脈夾,人工耳蝸,某些人工心臟瓣膜等等。

2.危重病人,特別是帶有搶救設備的危重病人不能做MRI。

3.具有幽閉恐懼症的患者。

4.孕婦,特別是3各月以內的孕婦最好不要做MRI。

肝臟的檢查,B超,CT和MRI各有優缺點,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檢查手段!

我是@重症醫生康駿朋,健康疾病問題,歡迎私信,留言。


康駿朋醫生


這是誰啊?總是在為我準備話題呢👍。這真真是我肚子裡的蛔蟲一般知己啊。對於檢查肝臟究竟做什麼檢查好,這個話題,我早就想吐槽一下了。

首先,對於不同肝病來說,ct和超聲的診斷價值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有的肝病用ct會比超聲好,也有的肝病做超聲可能會更準確。

對於我們肝病醫生來說,依賴ct診斷的最常見肝病就是肝癌。但也需要做增強ct,才是診斷肝癌的靠譜方法。而一般體檢所用的那種不使用高壓注射器打造影劑的普通ct,對診斷肝癌毫無幫助。

對於其他常見肝病,比如脂肪肝、肝硬化,我們更願意相信超聲檢查的結果。因為這些肝病都有典型的肝臟超聲圖像的改變。而做ct往往只能通過間接徵象來推測病人有沒有肝硬化和脂肪肝。

另一方面,超聲檢查比ct更加簡便和普及,而且也沒有放射性危害,所以更適合做肝病的初篩檢查。對於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性肝病這些慢性肝病患者來說,每半年複查一次肝臟超聲是發現肝硬化、肝癌的最為實用的檢查方法。


肝病醫生閆傑


如果是體檢想看看肝有沒有問題的,我建議做彩超(B超一個意思),加抽血。

彩超可以發現很小的肝臟佔位,比如3-4mm的小結節,而且對囊腫和血管瘤有很好的分辨。一般都能一步到位診斷出來。 肝硬化,脂肪肝也可以看出來。

如果考慮惡性腫瘤的,超聲二維能直接判斷的甚至不用造影,如果不典型的可以做造影,而且還可以超聲引導下直接活檢。

再加上抽血看肝功,腫瘤標誌物,乙肝兩對半等,基本上是很全面的了。

但是超聲的不足在於有些盲區,比如隔頂部,右後葉受到肺部氣體和腸氣干擾,顯示不清。脂肪肝嚴重的人也看不清,不建議做超聲。

腹部CT可能很多人還是擔心它的輻射問題,價格相對貴點。所以,只是篩查的話,不是首選。而且如果只是平掃的話,CT很多東西也是分辨不出來的。還是要做增強(和超聲造影一樣)。 但是CT有個優點,就是全面,直觀,定位準確。一般不受患者身體條件的影響。

所以說如果是體檢做彩超加抽血;如果是有病灶的,需要進一步檢查的,可以做增強C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