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最貴的八大山人名畫《竹石鴛鴦圖》(1.18億元)


最貴的八大山人名畫《竹石鴛鴦圖》(1.18億元)

水墨紙本,立軸,1705年作。馬登瀛、陳仙洲舊藏。西泠印社2010年秋季拍賣會拍,1.18億成交。

最貴的八大山人名畫《竹石鴛鴦圖》(1.18億元)

清康熙四十年(1701)前後,在江西南昌北蘭寺附近的一所叫“寤歌草堂”的房子裡,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懷著悲憤的心情在紙上寫下了一首詩:“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藏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老,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這位老者就是明朝沒落王孫——八大山人。

最貴的八大山人名畫《竹石鴛鴦圖》(1.18億元)

“八大山人”四個字拆開來是不是像“哭之”、“笑之”?在清軍入關數十年後,骨子裡依然倔強著大明皇族氣質的八大山人,在山水之間脫俗叛世,吸附滿天光輝,成為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一代藝術巨匠,留下了一批在今天看來也仍然是驚世駭俗的不朽作品。

最貴的八大山人名畫《竹石鴛鴦圖》(1.18億元)

從八大山人作品中似可窺見徐渭的影響。二人都是落魄文人,但八大的落魄和徐渭顯然不同,徐渭的落魄是失意、痴狂,八大的落魄則是國破家亡的悲憤和冷峻。畫中禽鳥冷氣逼人、嫉俗傲世的眼睛,透著一個皇族貴胄寧死不屈的堅守。

最貴的八大山人名畫《竹石鴛鴦圖》(1.18億元)

疏簡險峻的構圖,率意不羈的筆觸,淋漓酣暢墨韻,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沒有媚俗,沒有功利,一塵不染地宣洩著只屬於貴族的孤傲和悲情。深厚的學養,精湛的技藝,這些對世俗畫家至關重要的東西在八大山人這裡無足輕重,因為他的筆墨僅僅是為了表達情感。這是一種中國文人畫家求之而不可得的至高境界。

最貴的八大山人名畫《竹石鴛鴦圖》(1.18億元)

【畫家簡介】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又用過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人屋、道朗等號,後入青雲譜為道。據青雲譜道院歷代傳說,八大呱呱墜地時生有一雙大耳,父親朱謀給他取了個乳名叫“耷子”,所以他本名叫朱耷。

八大山人是清初畫壇“四僧”之一,詩書畫印都有著極深的造詣,但最出名的還是大寫意花鳥畫。從揚州八怪到吳昌碩、齊白石,三百多年來的大寫意花鳥畫家無不深受影響。

八大山人水墨寫意花鳥畫創作,深受沈周、陳淳、徐渭的影響,其用筆較方硬,題材、佈局也未脫離前人窠臼,但是畫中所表現出的兀傲之氣,以及不拘一格的大膽剪裁,如不求物象的完整性,卻已預示著他的未來的發展。

《竹石鴛鴦圖》【作品賞析】

最貴的八大山人名畫《竹石鴛鴦圖》(1.18億元)

八大花鳥畫最突出特點是“少”,用他的話說是“廉”。少,一是描繪的對象少;二是塑造對象時用筆少。如康熙三十一年所作《花果鳥蟲冊》,其《涉事》一幅,只畫一朵花瓣,總共不過七、八筆便成一幅畫。在八大那裡,每每一條魚,一隻鳥,一隻雛雞,一棵樹,一朵花,一個果,甚至一筆不畫,只蓋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可以說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前人所云“惜墨如金”,又說“以少少許勝多多許”,只有八大才真正做到了這點,可謂前無古人,後難繼者。少,也許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貧,少而不單調,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過少而給讀者一個無限的思想空間,這是難有人作到的,八大卻具備瞭如上的要求,這裡大有文章。首先是他在用筆用墨上的功夫。他的用筆由方硬變圓潤,飽和墨汁與運筆的方法相結合,一下筆就給人以渾厚豐富之感。他是第一個充分主動利用生宣紙特性以加強藝術表現力的畫家。生宣紙的吸水能力強,容易使墨汁擴散(洇),這本來是缺點,而八大卻把它變為優點,不但為水墨寫意畫開闢了一個廣闊的前景,而且也創造了人們對水墨寫意畫的新觀念,其功不朽。

最貴的八大山人名畫《竹石鴛鴦圖》(1.18億元)

其次是形象的塑造。八大的花鳥造型,不是簡單的變形,而是形與趣、與巧、與意的緊密結合,所以我們在欣賞時,就不會感到單薄和寂寞。再次是他的佈局,特別講究少許物象在二維空間中擺放的位置。其訣竅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謂“計白當黑”。與此同時,並充分調動題跋、署款、印章在佈局中的均衡、對稱、疏密、虛實等的作用。他不像一般畫家那樣,先畫好畫,然後在恰當的位置題款和押印,而是有總體的規劃設想,使每一點都在佈局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多,不少,不奢侈,不節約。

【作品資料】

作者八大山人

尺寸121.5×65cm

作品分類中國書畫>繪畫

創作年代1705年作

估價RMB 35,000,000-50,000,000成交價

  • RMB 118,720,000
  • HKD 138,529,755
  • USD 17,808,000
  • EUR 13,059,200

拍賣會出版:1. 《神州國光集》第十五集,上海有正書局,民國年間珂羅版。

2. 《南畫大成》第六卷P105,日本興文社,昭和十年(1935年)。

3. 《八大山人全集》,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79年。

4. 《八大山人書畫集》第二集P280,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年。

5.《藝術家》總第143號P183,1987年第四期。

6. 《Master of the Lotus Garden:the life and art of BadaShanRen(荷園主人——八大山人的生活與藝術)》,王方宇、班宗華編,耶魯大學出版社,1990年。

7. 《歷代名畫大觀·花鳥人物軸》P174,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

8. 《八大山人書畫編年圖目》上卷P204,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出版。

著錄:1. 王方宇《八大山人作品的分期問題》,載《八大山人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2. 《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八大山人》P138,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