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專訪:嶺南畫派的新典範


專訪:嶺南畫派的新典範

10,100,2000……這些數字在別人看來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但在張際才看來,意義卻是非同一般的,他用10年的時間,創作出了2000多幅作品,近幾年還有數百幅作品在國內外參展、參賽、發表、獲獎和被收藏。

嶺南畫派的新典範

山水畫的創作流派紛呈,風格多樣。其中擁有百餘年曆史的嶺南畫派,也是山水畫創作的當代重要流派之一。傳承嶺南派,風格獨樹一幟的張際才不失為嶺南畫派的典範。張際才秉承“專家認可,老百姓喜歡”的理念,曾得到黎雄才、關月山等大師的指導和教誨,並受嶺南畫派風格的影響,走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道路。張際才虔誠地以自然為師、以傳統為師、以生活為師。堅持自己的藝術家園,堅持自己的創作道路。他的畫追求的是一種質樸雅氣和生生不息的意境,而不是個性的肆意張揚和浮躁之氣。他的畫不是單純以懷舊情緒來面對傳統,他只是著意提取傳統的形式,融入自己對自然精神、人文精神和現實生活的理解,借鑑抽象的傳統山水畫符號,使寫生和寫意在情景中交融,這是他對中國畫傳統的領悟。其作品所流露出來的嚴謹、沉著、寧靜、自信和靈氣,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畫家的為人處事態度。

專訪:嶺南畫派的新典範

欣賞張際才的山水畫,讓人有一種灑脫、輕鬆的審美享受。他所畫的作品來自大自然,大都是其生活所在地贛南山區的寫意。他的山水畫以嫻熟、瀟灑的筆墨功夫運用濃、淡、幹、溼、潑、破等不同墨趣,勾皴點染的不同筆情,恰到好處地揮寫嶺南的幽澗草木、古樹叢林、竹林農舍、流水人家、煙雨漁筏、芭蕉新綠等。繁簡、疏密、虛實、主次的藝術處理,皆自然穩健,毫無斧鑿之痕,充滿著生生不息之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如此,張際才憑藉自己紮實的藝術素養突破傳統程式、畫出了自己的個性。他的畫作,在嶺南山水秀美清新的基礎上還糅合了北方山水的大氣。被業內專家公認在嶺南畫派中探索出了一條屬於自已的藝術變革之路。原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劉勃舒對其藝術成就和藝術追求十分肯定,曾欣然題詞曰:“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發光的金子

在中國山水畫藝術之路中默默前行的張際才,是一位自學成才的畫家。其從藝道路十分艱辛,自小就對繪畫飽含熱情,但由於家境貧寒,張際才早年只能就讀於師範學校,參加工作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和群眾文化工作,工作之餘,從未放棄過繪畫,到處拜師學藝,提高創作水平,並廣泛涉獵油畫、素描、人物、水彩、國畫、書法等。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早在70年代,張際才就是江西省美協會員。80年代他開始專攻中國山水畫,在贛南山區潛心寫生、創作十餘載,由於經常參加省內外美術展覽、比賽,並屢次獲獎,很多作品在報刊發表,使得他在省內小有名氣;並被聘為贛南畫院高級畫師,作品被省政府作為“國禮”用於外事活動。90年代未不甘自己的藝術道路就此打住,為了打開更廣闊的創作視野,實現自己的藝術追求,毅然決定進京,專事山水畫研究與創作。進京後,他向名家學習、向各家各派學習,很快,他用自己的紮實功夫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贏得了畫界和市場的肯定,先是以幾百元賣掉自己的一幅作品,後是幾千元…幾萬元…再到如今,受邀到全國各地參加活動,包括央視等多個機構聘請他為特約畫家。其所作《歲月》獲得2008年和諧中華迎奧運全國美術、書法、攝影大展作品一等獎,就是一個小小的證明。

專訪:嶺南畫派的新典範

張際才用十多年的旅京生涯,創作出了一大批作品,還有數百幅作品在國內外參展、參賽、發表、獲獎和被收藏。〖原文載2012-08-29《環球市場信息導報(月末版)》編輯/王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