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文丨柳汀雪


什麼才算是好皇帝?


從沒有絕對標準。


開疆擴土到多少平方公里才算好皇帝?府庫存銀有多少才算好皇帝?人口達到多少算好皇帝?國民收入達到多少才算好皇帝?國家軍隊有多少才算好皇帝?有多少個番邦國家來朝貢算是好皇帝?


雖然我們沒有確切的答案,但無論以什麼標準評判,李煜絕算不上是一個好皇帝。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一、天意難測


公元937年,七月初七,李從嘉出生。


也正是這一年,吳國大將徐溫養子李昪(biàn)稱帝,國號齊。兩年後,李昪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李昪勤於政事,變更舊法,與吳越和解,收留難民,重視農桑,輕徭薄賦,禮賢下士,虛心納諫。


南唐經濟跨越式發展,一躍成為“十國”中的強者。


凡禮樂之邦,沒有不重視文教。


李昪從各地徵集的三千多捲圖書,藏於“建業書房”,又在秦淮河畔設國子監,興辦太學、小學,培養國子博士和四門博士外,還在廬山五老峰下白鹿洞建置學館,號曰廬山國學。著名詩人江為、伍喬、劉洞等人都曾在此求學。


初期的南唐呈現出人才濟濟,欣欣向榮的局面。


江山如畫,美人如詩,哪個君王不想永享國祚?


晚年的李昪因想長生不老,尚道煉丹,結果因中了丹毒,背上生瘡,不久後在升元殿賓天,諡號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長子李璟繼位,南唐國力強盛,少主意圖一統天下。他乘閩內亂,出兵滅閩,俘王延政。不久後,李璟又興兵伐楚,擴展疆域。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但因北方李谷和周世宗柴榮兩線夾擊南唐,國力不濟,楚地被後周奪取,長江以北盡失,自此元氣大傷。


公元958年,李璟去帝號向後周稱臣,自稱江南國主,從此沉迷聲色。


……


李從嘉的童年,一直在江南度過,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繁華盛景,沒人比他更清楚。


他排行老六,皇位輪不到他。


李從嘉的人生軌跡平坦的一眼可以望得到頭。


小時候被封為安定郡公,在長大點被封為諸衛大將軍、副元帥,一直到鄭王。


一世做個瀟灑王爺,沒人比他更快活。


江山的事,他不懂,也不願意學,因為他有更想做的事。


沉迷於詩書樂舞,放蕩於秦淮畔,裘馬清狂,實在是人生至樂之事。


李家素有文學細胞,父皇是九五之尊不假,更是出了名的詞家。父皇說幾個兒子裡,就他有幾分才氣,隨了親爹。


於是父皇請宰相馮延巳、朝裡最好的詞家,親自教他。


全南唐的詞家,李從嘉在心裡排名,父皇第一、老師第二,這二人之外,沒誰能高過他。


什麼是人生贏家?做自己擅長的事,做自己快樂的事。


李從嘉年紀輕輕就活成了別人最羨慕的樣子!


可是,李從嘉的快樂卻沒持續多久。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因為前面的4個哥哥早夭,能繼承皇位的只有李從嘉和李弘冀


偏偏李弘冀的性格剛烈且多疑,成天擔心有人跟他搶皇位。


李從嘉就是哥哥的重點懷疑對象,不為別的,就為他的那雙重瞳眼。


據說周武王就是駢齒,賢君虞舜、春秋晉文公也都是雙瞳。


李從嘉長著傳說中的“聖相”沒少被哥哥陷害。他能離朝政多遠,就多遠。


如果還是不能消除哥哥的疑心,他就寫詞表明心志。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漁父》)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楚辭裡的《漁父》知道不?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我李從嘉才不願惹那俗世塵埃。


一闋詞裡,三個“一”,重章疊句,一句一逍遙,世間沒人比李從嘉更願意追求自由。


雖然弟弟比較聽話,可李弘冀對身邊人的疑慮還是沒打消,他聽手下人說父親有意把皇位傳給叔叔,竟鴆酒毒殺了叔叔。後來,李弘冀常常夢到叔叔索命,驚懼而死。


李從嘉的運氣就這麼好,父親毫不徵求他的意見,直接把他封為太子,改名李煜。煜者,火焰熾盛。


毫無野心的六皇子成了南唐最耀眼的火焰,天意弄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二、南唐雙姝


李煜的婚事是御賜的,妻子是司徒周宗之女,娥皇。


一般的政治聯姻,只是利益關係,談不上感情,李煜的婚姻就比較幸運。


歷史記載,娥皇通曉史書,精諳音律,採戲弈棋,莫不妙絕,尤其擅長琵琶,娥皇曾為李璟彈奏琵琶以祝壽,深得李璟讚歎,受賞燒槽琵琶。


疼愛兒子的李璟,認為娥皇和李煜相配,下旨賜婚。


李煜和周娥皇兩人在精神領域上高度契合,佳偶天成,堪稱南唐最幸福的一對兒。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愛好音樂的娥皇曾找到了已經失傳的《霓裳羽衣曲》殘譜,並運用自己的音樂素養,補全了殘譜。


李後主有詞作《玉樓春》記載了當時宮廷演奏《霓裳羽衣曲》的盛景。


有一回賞雪,娥皇向李煜提了個“無理要求”,讓李煜為她跳舞助興。


“起舞可以,可惜沒有新聲啊!”李煜假裝皺眉,故意拋磚引玉。


大周后笑著答應,分分鐘譜了一曲《邀醉舞破調》,然後抱起琵琶,轉軸撥絃,輕攏慢捻。


君無戲言,李煜認命地起舞弄清影。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李煜還常常寫詞記錄他們的閨房趣事。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一斛珠》)


那天晚上,周娥皇喝醉了,還要嚼爛紅茸,向李煜唾去,李煜不僅不以為怪,反而覺得是妻子的嫵媚情態。


這樣的行為用現在的話說叫情趣,在當時可是辣眼睛的很,朝堂上雪片似的奏摺是絕對少不了的。


李煜毫不在意,他們夫妻二人的事,不需臣下置喙,況且這些臣下根本不懂詞。


當時宮裡最盛行的詞要屬溫庭筠為代表的花間詞。花間詞的典型特徵,是男子愛作閨音。即男性詞作者以女子的口吻,抒發離別相思、男情女愛,詞藻浮華。李煜認為這類詞作全是模板套路之作,半點真情實感也無。像他這樣真實而生動的細節,才是詞中佳品。


情深不壽,或許像這樣的神仙愛情,連上天都嫉妒。


大周后因為兒子夭折,心中大慟,陷入沉痾,藥石無靈。


李煜在一兩年的時間裡,先後經歷了喪母、喪子,現在連摯愛的妻子也要離開他。悲痛之下,形容枯槁,如同行屍走肉。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這個時候,大周后的妹妹小周後進入宮廷,探望姐姐。


長著與娥皇相似面孔,又青春靚麗,活潑溫婉的小周後時常安慰李煜,李煜逐漸從人生的陰霾之中走出來。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菩薩蠻》)


夜靜人深,月籠花暗香。少女提著金縷鞋,穿著襪子偷偷來見他。含羞嬌俏,媚聲請君憐的小周後,深深印在李煜心裡……


三、李煜政績


後人評價李煜,往往責備他只會填詞,毫無治國之才。其理由一是沒能用韓熙載為相;二是錯殺潘佑、李平;三是沒能用林仁肇(zhào)之計襲取淮南,最後還中反間冤殺林仁肇。讓我們來仔細看看這三條罪名。


韓熙載初到江南,年少輕狂,愛說大話,比如“失范增而項氏不興,得呂望而周朝遂霸”,自比姜太公、范增。


到了李煜朝的時候,後周實力日益強大,南唐根本無力撼動,能偏安江南一隅已經實屬不易。


隨著年齡增長,韓熙載的一腔壯志早就被消耗殆盡,根本不想擔當國家重任。


於是李煜派畫師顧閎中潛入韓府,令其偷畫下韓熙載的夜生活,遂有了“孤幅壓五代”的《韓熙載夜宴圖》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韓熙載沉迷聲色,不堪大任。


鑑於韓熙載頗有聲望,李煜授予韓熙載兵部侍郎一職,以凝聚人心。


再說潘佑、李平。潘佑保舉李平做均田改革,雖然初衷很好,但實施的時機不對,觸動了江南士族集團的利益。所以徐鉉、張洎等江南士族攻擊潘、李妖言惑眾。


內在有分裂,外有強敵的情況下,李煜不得不暫時維護江南士族利益,將潘李二人收監,沒想到二人卻先後自盡。


說李煜不能重用潘佑、李平,屬實冤枉。參考宋朝改革歷史,大多數明君也會採取跟李煜一樣的措施,先穩定內部團結。


清代文人吳任臣曾為林仁肇抱不平:孟堅、陳誨、林仁肇,皆閩故將也,先後歸唐,行間效力,豈非所云楚才晉用邪?然誨以功名顯,堅以血戰亡,而仁肇傾心謀國,反用間死。夫固有幸不幸哉!


將軍林仁肇曾建議奪回淮南地。


有人說趙匡胤軟禁南唐特使,用反間計讓李煜殺掉了名將林仁肇。但問題在於以南唐的國力即使奪回淮南也很難守住,反而會給中原王朝攻擊南唐提供藉口。


再說那個所謂的“林仁肇謀反”,只怕連傻子也騙不過。


李煜明白趙匡胤此舉是一種試探,如不殺林仁肇,說明南唐仍有不臣之心,趙氏更會提早動手消滅南唐,李煜為了維持暫時的和平只能處死林仁肇。


天時、地利、人和大勢已去南唐的,即使烈祖李昪復生亦無可挽回,何況是李煜?


四、李煜失國


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李煜在37歲之前都是春天。


趙匡胤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等地,隨後把目標瞄準了南唐。


而南唐卻只有一道水深岸闊,湍流湧動的長江天塹作為防線。


事實上,長江天塹並非難渡。也有許多易攻難守的關隘,比如位於安徽省馬鞍山的採石磯。


採石磯南接蕪湖,北連南京,與對岸的天門山夾江對峙。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據記載,投了宋國的南唐人樊若水,曾經化妝成漁夫,一段一段測量好江面的寬度。


有了內應的幫忙,大宋軍隊在江面上架起浮橋,勢如破竹,南唐軍隊節節敗退。


即使南唐上下同仇敵愾,堅守金陵長達一年,還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曾有老臣陳喬勸李煜自盡,李煜不肯。陳喬無奈,自縊殉國。


宋開寶八年(975年),南唐投降,李煜率領群臣跪拜迎接,隨後作為宋朝的俘虜被押解到東京汴梁。


離開那日,李煜佇立船頭,回望山河最後一眼,想把金陵的一磚一瓦刻進心底。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杜甫曾在《戲為六絕句》說:“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


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詩風清越。他在經歷故國破滅,身仕敵國,飽嘗時代分裂的人生辛酸後,詩風轉為老成。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山河破碎的李煜,身為人主,體會的自是比庾信深刻。


昔日的鳳閣龍樓,玉樹煙蘿,美人歌舞,都化作人生夢一場。


秦淮離歌,聲聲斷腸……


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嘲笑李煜說:“若以詞治國,吾必為汝囚。”


五、悔恨前生


亡國之君,階下之囚,談何尊嚴。


李煜的後半場,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悔恨前生。李煜曾用“此種日夕,只以眼淚洗面”描述他的囚禁生涯。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令》)


暫時忘掉痛苦的地方,除了醉鄉,就是夢鄉。


再比如那闋《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人生長恨如水,一去不回。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李煜的詞很快在宮廷到民間流傳開來,百姓聞者傷心,皆為南唐嘆惋。


宋太宗趙光義意識到只要李煜尚在人間,南唐就有死灰復燃的可能。


六、尾聲


公元978年,七月初七,又是李煜的生日。


趙光義命令自己的弟弟、李煜的好友趙廷美給李煜送去一壺壽酒。


美酒配新詞,絕妙!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李煜與趙廷美素日交好,毫無防備,捧起琉璃碗痛飲幾碗,趁著酒興給他吟唱自己的新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無盡的哀愁,化作連綿不絕的江水流向天際。


去國之仇,亡國之恨,在美麗與殘破兩極之間形成強烈對比,有一種震撼人心的悲劇美。


一連數闕,李煜晃晃悠悠地倒在地上,眼前的月色越來越模糊。


他彷彿看見了汴京的勾欄瓦舍,河畔的煙柳畫橋,還有熟悉的鳳閣龍樓,教坊舞樂,還有很多熟悉的面孔,父皇,母后,大周后,小周後……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宋太宗看完後說不能讓此人苟活於世

一千年多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給出了對李煜的評價,“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

被後人譽為“詞中之帝”、“詞壇百世之宗”的李煜,以其自胸中流出的真意,引起了後世讀者無盡的共鳴。


李煜用他真摯的性情,真實的風采,切身的痛苦,將面目模糊的士大夫類型化情感,化作鮮明的情緒感染了後人。特別是他後期的詞作,實現了從“伶工之詞”向“士大夫之詞”的轉變。


儘管南唐政權在歷史中只存在了短短的39年,卻有近百位詩人的2000多首詩詞流傳下來。其中以李煜和他的父親李璟和他的老師馮延巳,這“二主一相”的詞作最負盛名。他們以質樸情真,甚至深摯濃厚的詩詞風格,悲憫深遠的藝術境界,為宋詞開闢了新的道路。


以上就是本期內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冊,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