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愛在黃昏日落時》:一部“白開水”電影為什麼能提名奧斯卡?


《愛在黃昏日落時》:一部“白開水”電影為什麼能提名奧斯卡?


《愛在黃昏日落時》是獨立電影人理查德·林克萊導演的“愛在三部曲”的第二部,於2004年上映。影片講的是帥氣的美國青年傑西與美麗的法國女孩賽琳在九年前一見鍾情之後,錯失了彼此的約會,九年之後再度重逢的故事。

故事並不複雜,影片也看起來平淡無奇,不但沒有什麼高超的拍攝技巧,也沒有任何跌宕起伏的劇情,從頭到尾就是男女主人公在巴黎的街頭巷尾走路、聊天,被網友戲稱為“話癆式”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卻以最浪漫的情懷、最細膩的情感成為無數觀眾心中關於愛情的經典之作,導演也憑藉此片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劇本提名。

本文裡,我將從創作背景、劇情特色和情緒渲染三個方面來解讀,為什麼這樣一部看似像白開水一樣普通的電影能成為愛情經典之作。

《愛在黃昏日落時》:一部“白開水”電影為什麼能提名奧斯卡?

傑西和賽琳

01 創作背景:虛幻與現實,電影是時光的雕刻者

影片的導演理查德·林克萊被業界稱為“時光雕刻大師”,因為他特別擅長對“時間”這個摸不到、看不到的事物進行具象的表達,在虛幻與現實之間,讓人驚歎歲月的流逝,命運的無常。

無論是他的作品《半夢半醒的人生》中,在夢境與現實之間不停地來回穿梭,淡化了時間的具體概念;還是在《少年時代》中,用整整12年的時光堆積出來的細緻入微的年少時光,導演對時間的感悟總是比旁人更多一分細膩。

《愛在黃昏日落時》更是這種方式的典型代表。作為愛在系列的第二部,它講的是男女主人公在第一次見面的九年之後再度重逢,而現實當中,這部影片真真實實是由女男主角在第一部拍完之後的九年再度拍攝。

《愛在黃昏日落時》:一部“白開水”電影為什麼能提名奧斯卡?

新書發佈會上的傑西

現實之中的九年和影片之中的九年就這樣奇妙地重合了。

觀眾們看著這部影片,不由自主地就會把自己代入進去。隨著序幕的拉開,呈現在鏡頭前的是由一個明朗陽光小年輕變成了蓄著胡茬、眼睛裡總有一層迷霧的已婚父親傑西,他進退有度地回答著記者的提問,腦海裡在不停地期待著那個九年前的她是否還會出現。

這種真實感一下子就把觀眾拉進了追憶之中,不由得跟傑西一起把思緒往回追溯。而當女主角賽琳那張隨著歲月流逝了膠原蛋白、兩頰深陷的臉出現在鏡頭之前的那一刻,我們會由衷地相信,這是一個真真切切發生的故事。就如同你和我,如同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歲月會毫不留情地給我們每一個烙下公平的印記。

《愛在黃昏日落時》:一部“白開水”電影為什麼能提名奧斯卡?

時隔九年的擁抱

這也是電影最為精妙的地方之一,虛幻與現實之間,觀眾還來不及分辨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便一頭栽進了導演精心織就的夢境之中,或許,這個時候的我們都寧願相信這是一場真實存在的九年之約。

用真實的時光流逝來締造影片當中的物是人非之感,給予觀眾真假難辨的衝擊力和生動感,這雖然談不上很有技術含量的創作,但絕對是非常需要勇氣與判斷力的創作,這也是影片歷經數年卻仍然能讓人戀戀不忘的原因。

02 劇情特色:純對白影片,影射愛情的現實

有不少慕名而來看這部影片的人初一看會以為自己走錯了片場:這也是一部電影?這也能叫一部電影?這部影片從傑西和賽琳九年之後重逢開始,就是漫無目的地邊走邊聊,剛開始可能你還會抱有一線希望,以為這不過是個開頭,接下去會有別的劇情反轉。很抱歉,並沒有。

從開始到結束,全部都是傑西和賽琳在聊天,他們聊生活、聊理想、聊政治,也聊婚姻和家長裡短,從莎士比亞書店到巴黎聖母院再到到塞納河畔,男女主角一路上穿越巴黎的街頭巷尾,完完全全用對白撐起了一部影片,用網友的話說,這是一部“純嘮嗑”的電影。

《愛在黃昏日落時》:一部“白開水”電影為什麼能提名奧斯卡?

塞納河畔的對望

可以說,這部影片劇情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劇情。

可是,當你真正沉下心來,完整地看完整部影片,又不得不驚歎它的精妙,這才是我們心中的愛情的模樣啊。

出軌小三、生離死別、家國情仇……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轟轟烈烈的傾城之戀才配得上稱之為經典的愛情。但仔細想一想,其實這些風雲悸動更多的都是出現在了影視劇中。我們的現實生活裡,沒有那麼多生死之戀,也沒有那麼多死生契闊的戲劇性,有的不過是執子之手、相伴左右的溫暖又平凡的情感故事。

是的,沒有劇情的愛情,才是我們身邊更多人的愛情樣本。

《愛在黃昏日落時》:一部“白開水”電影為什麼能提名奧斯卡?

斑駁光陰下的對話

長鏡頭在影片裡也得以最大限度的使用。因為在那樣一個纏綿悱惻的情形下,每一個眼神都需要被捕捉,每一個畫面都需要被放大,長鏡頭和純對白,在這裡得到了天衣無縫的配合與融入。

導演理查德·林克萊也介紹過,在拍攝這部影片時,沒有過多的技巧,不需要什麼畫面的切換,也不需要太多邏輯線索的銜接,只需要用一部攝像機,跟隨著男女主角的腳步,穿梭在斑駁的光影之下,安安靜靜地記錄兩個人說話、交流,用眼神、用氣息、用語言去擁抱彼此,就已經足夠美好。

這也是這部影片之所以能成為一部經典愛情的原因之一,正因為它在拍攝手法的上平淡,反而給了我們一種質樸的親近感,讓我們能心無旁騖地沉浸於影片營造的情緒當中,感同身受。

03 情緒渲染:寡淡背後是濃烈的情感

與長鏡頭和純對白這種平淡的拍攝手法相對應的,卻是蘊藏在技巧背後的爆發式的情緒,這種情緒猶如平靜海面下的暗流湧動,隨時會波瀾滔天。

重逢是這部影片的主題,伴隨著這一主題的,是男女主人公在漫長的對話中隱含的層層遞進的情緒。

首先是試探。傑西和賽琳都抱著小心翼翼的態度,試探對方,九年之前,你究竟有沒有來赴約?

《愛在黃昏日落時》:一部“白開水”電影為什麼能提名奧斯卡?

埋藏九年的疑問

為什麼要試探?因為愛情裡的潛規則就是,誰先認真,誰就輸了。傑西和賽琳,在不確定對方是把九年前的那次相遇看做是逢場作戲還是刻骨銘心之前,誰都不肯卸下驕傲的面具,承認對彼此的深愛。

然後是剋制。從雙方都肯定了彼此的心意後,暗流開始在彼此心裡翻騰,但可惜,此時的傑西已經是為人夫、為人父,而賽琳也有了正在交往的男友,因此,兩人都不得不表現出最大的隱忍與剋制。

這一段可以說是整部影片的精華之所在,兩個人聊去過的國家、聊各自的職業和生活,甚至可以聊政治制度,但聊的這所有一切都不是內心的真正渴求,每一次鼓足勇氣想要問的問題,每一次都強忍著收回,可就是這樣的剋制與欲言又止,讓這九年之後再次重逢的短短時光,顯得那樣驚心動魄。

這一部分,男女主的語言與內心總是背道而馳,呈現出了一種格外含蓄的東方美學,宛如中國畫中的留白,期盼與熱切被隱藏起來,隱忍與剋制被搬上了檯面。

最後是爆發。在計程車裡,賽琳終於忍耐不住,情緒爆發,淚流滿面。她訴說著自己在愛情裡受過的傷,也訴說九年前的那一晚在自己人生裡留下了永遠難以磨滅的印記,影響著自己後來人生的每一個日夜。

《愛在黃昏日落時》:一部“白開水”電影為什麼能提名奧斯卡?

賽琳情緒爆發

影片對這一段處理的高明之處在於,即使是在最後的情緒爆發時刻,也保持住了分寸上的剋制,不是簡單地讓賽琳表達對愛情的遺憾,更多的是對自己人生的反省與自知。

虛幻與現實,平淡與濃烈;有情人卻遺憾錯過,想要愛卻無法擁抱;人性的自私與坦蕩,時光的殘酷和饋贈……就是這些無處不在的衝突與矛盾,成就了這樣一部與眾不同的愛情經典之作。

04 結語

《愛在黃昏日落時》是一部特別的愛情電影,也是眾多影迷心中的經典之作。它之所以能成為經典,與它鮮明的、自成一體的風格有關,也與它既飽滿又剋制的表達有關,更重要的是它給我們展示了愛情與歲月的糾纏,展示了一種美好的人生韻律。

正是有這樣的影片,讓我們在經歷現實的摔打和磨礪之後,仍然願意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愛情的存在,也願意相信愛情的純粹和簡單。

正如陳丹燕在《魚和它的自行車》裡對杜拉斯的《情人》的總結一樣:愛情於我不是一菜一蔬,不是肌膚之親,而是不死的慾望,一種疲憊生活的英雄夢想!


丨作者:李李公子,自由撰稿人。八卦情感,閱讀人生,與你分享生活中的每一分愛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