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評《閱後即焚》:劇情設計巧妙,但犧牲了人物塑造

影片《閱後即焚》看完後,腦海中閃過一個“妙”字,影片巧妙的運用了巧合的元素。《閱後即焚》延續了科恩兄弟一貫的風格,帶給人一種荒誕之感。

影片根據斯坦菲爾德·特納的小說《高度機密:總統、中情局局長和特工》改編拍攝,小說作者曾任職於CIA擔任局長職位。影片主要講述了由一張光盤引發的一連串荒誕事件故事。這次我打算從劇情敘事手法、人物塑造與主題三個角度去分析一下這部影片。

評《閱後即焚》:劇情設計巧妙,但犧牲了人物塑造

一、多線敘事手法很“妙”,巧合串起整個故事

《閱後即焚》這部影片從故事結構上來說,採用了多線敘事的手法。故事大體可以分為四條線。第一條線:CIA前員工奧斯本被辭退後打算寫一本小說揭露上司醜惡嘴臉,卻被準備離婚的妻子凱蒂誤以為財務信息複製到光盤上,後來光盤丟失後被琳達等人撿到,並以此機密信息來要挾奧斯本。

第二條線:財政部職員哈里,哈里與凱蒂、琳達同時約會,他住在奧斯本家無意間打死了闖入的查得,哈里抓到了一直監視他的人,原來是妻子打算離婚。第三條線:琳達與查得,他們打算靠著光盤大賺一筆,聯繫了奧斯本、俄國領事館,出演了一場鬧劇。第四條線:美國政府機構職員監視眾人並因為信息的片面性做出一系列錯誤判斷,最終為琳達付款。

評《閱後即焚》:劇情設計巧妙,但犧牲了人物塑造

每一條線的人物得到的都是片面的消息,導致他們的行為顯得荒唐可笑。影片中的主人公們從頭到尾都是傻瓜一般的存在。觀眾站在了上帝視角知道了他們是傻瓜,但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他們卻做了他們認為對的選擇。

利用巧合事件作為多條主線匯合的銜接點,連接的非常巧妙。琳達和同事查得巧合得到了凱蒂律師的助手遺留在健身房的一個光盤,開啟了拿光盤換錢之旅,與奧斯本這條線關聯。琳達巧合的與哈利約會成為情人,與哈利這條線搭上。查得去奧斯本家裡竊取信息,巧合被哈里發現槍殺,哈里又發現查得沒有身份信息,而他又巧合最近被人跟蹤,他懷疑特工調查他。不得不說是這一步步的巧合,銜接了整個故事結構的起承轉合。

評《閱後即焚》:劇情設計巧妙,但犧牲了人物塑造

推動影片進程的真正力量顯得荒唐搞笑。這部影片讓我覺得很妙的一點是,它雖然用一個個巧合串聯起了整個故事,但推進整個故事的是力量居然是琳達需要一筆整容費用。不得不說鬧出了這麼大的動靜,有人死亡,甚至驚動了政府部門,而背後的這個動因卻顯得有些可笑,具有諷刺效果。

評《閱後即焚》:劇情設計巧妙,但犧牲了人物塑造

影片的伏筆與分曉設置得非常成功,一方面推進了劇情,另一方面也顯得極具諷刺意味。例如,影片中一直監視哈里的人就是伏筆。哈里抓到監視他的人時,他以為是政府機構派來監視他,但實際上是他妻子律師派來的人,而他的妻子已經準備和他離婚。他一直以為掌控著自己的生活,有愛他的妻子,有無數的情人。

評《閱後即焚》:劇情設計巧妙,但犧牲了人物塑造

當真相揭露的時候,真的非常諷刺卻又在情理之中。尤其是哈里的情人凱蒂,準備與老公奧斯本離婚的計劃也曾經與他全盤托出,但他卻沒有想到自己的老婆也會這麼對自己。突然有一種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的既視感。不得不感嘆,這樣的設計真的非常具有諷刺效果。

評《閱後即焚》:劇情設計巧妙,但犧牲了人物塑造

二、人物塑造為情節做出犧牲

情節和人物哪個更重要,這本身就是具有爭議的,就本片而言重心放在了情節塑造上。而影片中的人物更像是工具人,隨著導演佈局謀劃,放在了適合的地方。整部電影的重心放在了情節的塑造上,所以不得不犧牲了人物塑造。

整部影片中的人物從頭到尾內核是沒有發生變化的。我們看到的影片中的人物,只是表面化的人物。影評中並沒有安排兩難的選擇,來體現出人物內心深處更深層次的東西。例如影片《蘇菲的抉擇》中,蘇菲在面臨選擇之後,她所作出的一個又一個艱難的選擇,來體現蘇菲身上的堅強、軟弱、妥協、善良等等特質。《閱後即焚》中這一部分是缺失的。

評《閱後即焚》:劇情設計巧妙,但犧牲了人物塑造

《閱後即焚》中的人物從頭到尾都是一樣的,沒有改變,顯得有些扁平化。他們貪婪、不忠、虛偽、自私、愚蠢,這是這些人物所展現出的不好的一面,正是這些不好的一面,推進了情節的發展。但人性是複雜的,即使是罪大惡極之人,他的人性裡也應該有善的一面,這樣才是真實的人,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純粹的壞人。就像是《小丑》中的亞瑟,即使身處底層,即使最後殺人,他的良知也未完全泯滅,他放過了曾經善待過他的同事。

評《閱後即焚》:劇情設計巧妙,但犧牲了人物塑造

《小丑》亞瑟

以影片中串起整個事件的琳達為例,她的願望是要一筆整形費用改變自己。但她卻以一己之力把他人離婚案件上升到了間諜案的高度。影片開頭她是一個一心想要整形改變自己外貌的女人,妄圖通過外貌來改變自己的現狀,無論是結婚還是事業。

但故事結尾,她仍舊是她自己,只不過是多了一筆整容費。但因為她的行為,造成了她的兩個同事之死。如果她知道真相後,她會怎麼做?即使她知道的信息是片面的,但公司兩個同事的失蹤,也應該引起了她內心的波動。可惜影片沒有塑造琳達的內心活動,人物塑造流於表面化,琳達從頭到尾都是琳達而已。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亦是如此。

評《閱後即焚》:劇情設計巧妙,但犧牲了人物塑造

作為一個側重情節的影片而言,這樣處理是沒有問題的,人物服務於情節。但從人物塑造角度來說,這樣的人物是扁平化的工具人。

如果側重情節的同時,刻畫一下人物的內心變化,會讓影片提升一個高度。像影片《無名之輩》中同樣是多線敘事,人物是變化的,胡廣生從一個做大做強的強盜在認識了馬嘉祺之後,開始有了變化,他內心的柔軟與善良體現了出來。也許科恩兄弟想要藉助這些臉譜化的主角們去諷刺現實生活中的芸芸眾生相。但卻使得人物太過於空洞,反而難以印象深刻。

評《閱後即焚》:劇情設計巧妙,但犧牲了人物塑造

三、主題盡顯諷刺

中年危機、婚姻、職場、夢想、愛情、金錢,影片中涉及到的主題很多,但沒有去找一個點去深入地講下去,彷彿蜻蜓點水一般,過去了。所以對於整部影片而言,不言而喻,側重點在於諷刺,而不是展開一個個深刻而正統的主題。

縱觀整部影片,我們能看到這些自以為是的芸芸眾生,忙忙碌碌,最後荒誕收場。

這裡面沒有關於救贖、正能量、情感、價值觀的探討,只有冷冰冰且無情的嘲諷。

評《閱後即焚》:劇情設計巧妙,但犧牲了人物塑造

雖然整部影片因為劇情的荒誕感製造了不少的笑料,但喜劇的內核就是悲劇。這些自以為是,以為生活盡在自己掌控的人,發現事情超出自己控制之後的嘴臉,充滿著諷刺之感。他們或者歇斯底里、或者滿腔怒火,亦或者已經死亡無從表述自己的感受。

影片也展露出了生命的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也恰恰諷刺了人們的自以為是。布萊德皮特扮演的健身房教練查得,在前往奧斯本曾經的家裡,妄圖找到一些其他的絕密資料,卻被哈里發現打死。他藏在了櫃子裡,沒有來得及出來,當櫃子掀開的時候,臉上的示好的笑容剛剛展開就被一槍斃命,展現了死亡的突然性。彷彿一個冷靜的死神,告訴我們生命的不確定性。你以為能夠大發一筆橫財,卻沒想到是在走向死亡。

評《閱後即焚》:劇情設計巧妙,但犧牲了人物塑造

偷偷進入奧斯本家的查得

結語:

整部影片在結構上銜接得特別巧妙,伏筆與分曉上做足了準備,讓人們捧腹大笑的同時又覺得異常的諷刺。側重點發放在了劇情上,所以在人物塑造上缺乏變化與內心成長。影片中的人物都比較臉譜化,如果人物塑造展現多面性會令人物更加立體。總體而言這部影片是一部暗含諷刺的黑色喜劇,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