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奇葩王朝歷十帝,享國58年,亡國前的三年裡,帝位傳九個人,很亂


奇葩王朝歷十帝,享國58年,亡國前的三年裡,帝位傳九個人,很亂


西晉末年,經過“八王之亂”和五胡入侵,神州大地版圖破碎,晉室“衣冠南渡”之後,形成了南北分裂、長期對峙態勢。

這種對峙態勢維持了三百多年。

最終,是隋文帝楊堅清掃宇內,將南北歸於統一,合四海重為一家。

關於隋文帝楊堅的統一大功,史冊濃墨重彩地記載下了他北擊突厥、南平陳國的輝煌功勳。

但是,隋文帝楊堅統一南北過程中有一個細節——收歸西梁,也不應該忽略。

畢竟,西梁雖小,它好歹也是一個實際存在著的政權,而且,這個政權,與前朝南梁淵源極深,如果不及時吞併和消化,其隨時都會有起兵作亂的可能。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即使它已經被隋文帝楊廣收並,國滅了三十多年,其在隋朝末年,還是陰魂不散,死灰復燃,弄出了不小的動靜。

那麼,這個小小的西梁國,是怎麼來的呢?

這得從它的前身南梁說起。

按照傳統的史學觀點,中國南北朝時期是從南朝宋與北魏相對峙時算起的。

南北朝對峙的前面大部分時間裡,北朝一直都很穩定,一直都是北魏的天下。

南朝卻經歷了宋、齊、梁三朝的政權更替。

即南梁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第三個朝代。

南梁的開國皇帝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菩薩皇帝”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在當政前期,是一個非常英明的君主,他勵精圖治,把國力治理得蒸蒸日上。

史家公論:南梁是南朝經濟、文化最盛的朝代,並且遠強於北朝。

實際上,與南梁對峙的北魏,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北魏從孝文帝元宏死後,漢化的鮮卑貴族日益腐化墮落,各種社會矛盾激烈,國力江河日下,後來又發生了“六鎮之亂”,因此戰亂不息,分裂成了東、西兩魏。

如果說,梁武帝能抓住機會,向北發展,說不定,他就是那個統一南北的“千古一帝”。

奇葩王朝歷十帝,享國58年,亡國前的三年裡,帝位傳九個人,很亂

ost

但是,梁武帝老了,他當了近五十年的皇帝,已步入了耄耋之年,偏偏又戀棧不退,每日沉醉於饞臣的歌功頌德之中,不思進取,自我感覺良好。

最搞的是,他喜諛恨諫,佞佛、假慈悲。

他在國內大力營造佛教氣氛,鼓動民眾信佛。

甚至搞出了四次捨身同泰寺的鬧劇,勞民傷財。

梁武帝的假慈悲有多假呢?

以他對待侄子蕭正德的態度可窺知一斑。

蕭正德是他的六弟蕭宏之子。

他在稱帝之初,因為膝下無子,將蕭正德過繼為子。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其中道理天下人皆知。

這,就讓蕭正德在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我就是梁朝帝位的繼承人。

但是,隨著梁武帝的長子、大名鼎鼎的昭明太子蕭統出生,蕭正德夢碎了。

蕭正德被梁武帝勒令迴歸本宗。

不過,梁武帝也沒有虧待蕭正德,封他為西豐縣侯,食邑五百戶,後又升任其為吳郡太守。

蕭正德卻憤憤不平,他內心的落差實在太大了。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憤憤不平歸憤憤不平,最多就發幾句牢騷,然後認命。

憤憤不平的蕭正德卻作出了一個讓人不可思議的舉動:他投奔了北魏!

南齊宗室蕭寶夤在南齊亡後一直生活在北魏,他向北魏孝明帝元詡上奏說:“豈有伯為天子,父作揚州,棄彼密親,遠投佗國?不若殺之。”

奇葩王朝歷十帝,享國58年,亡國前的三年裡,帝位傳九個人,很亂

蕭寶夤的話真是一針見血、一語中的啊。

如果北魏孝明帝元詡聽勸,馬上剁了蕭正德,那後來就不會那麼多事了。

但北魏孝明帝元詡一時的婦人之仁,沒有下手;當然,也沒有禮遇蕭正德。

碰壁後的蕭正德,竟然又灰溜溜地溜回南梁了。

梁武帝以“菩薩渡人”的姿態,接納了蕭正德,沒有數落、沒有責備,只是流著淚訓誡一番,就恢復他的封爵,任命他為徵虜將軍。

這,就等於是在南梁帝國中樞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亂世梟雄侯景原是爾朱榮的手下,擔任過爾朱榮的先鋒,參加了鎮壓“六鎮之亂”,立下過不少軍功。

高歡消滅了爾朱家族後,侯景投降了高歡。因為才能出眾,他遭到高歡的猜忌。

高歡所在的東魏陣營正與宇文泰所在的西魏陣營展開生死廝殺,侯景一怒之下,就想轉投宇文泰。

宇文泰與高歡英雄所見略同,都認定侯景是個禍害天下的害人精、“破壞之王”,對他心懷戒備,不肯接納。

這樣,已經和高歡、宇文泰鬧掰了的侯景,只好狼狽不堪地投奔了梁武帝。

已經年老昏憒的梁武帝,缺乏高歡、宇文泰的識人眼光,以為侯景是上天恩賜給自己用以安邦定國的“武曲星”,給予了侯景很高待遇,比如河南王、大將軍、持節等等。

如果梁武帝真的是鐵了心重用侯景,可能也沒事。

問題是,他心猿意馬,把持不定。

他的另一個侄子蕭淵明在高歡的兒子高澄發兵攻打侯景時落入了東魏人之手,擁有“菩薩心腸”的梁武帝,為了解救侄子,竟然產生了拿侯景去換回蕭淵明的想法。

梁武帝的心態被侯景偵知,侯景忍無可忍,舉兵叛變。

侯景援引了那個一心要做太子而不得的蕭正德為內應,舉僅有的八千兵起事,突如其來地襲擊了建康城。

奇葩王朝歷十帝,享國58年,亡國前的三年裡,帝位傳九個人,很亂

因為有蕭正德的內應,侯景順利攻破朱雀門,進圍臺城(宮城)。

臺城尚未攻下,蕭正德便急吼吼地登基為皇帝,改元正平,封侯景為丞相。

形勢發展到這一步,侯景的勢力空前擴張,已擁有了十萬人之眾。

公元549年,侯景攻破臺城,為了遣散前來救援梁武帝的援軍,他廢黜了蕭正德,入覲梁武帝及皇太子,矯詔讓各路援軍散去。

等到各路援軍相繼退去,侯景佔領了建康全城,控制了梁朝軍政大權。

當然,侯景也不是傻子,他知道梁武帝恨透了自己,於是吩咐斷絕臺城的供應,餓死梁武帝,立南梁皇太子蕭綱為帝,是為簡文帝。

改年,侯景廢蕭綱,改立豫章王蕭棟為帝。

所有人都知道,侯景這是為自己稱帝做鋪墊了。

果然,一個月之後,侯景命蕭棟禪讓,自己風風光光地登基為帝,國號為漢,改元太始。

似乎,從理論上說,南梁算是滅亡了。

但史家並不以為然。

因為,侯景能控制的不過建康一地,並未能征服整個江南。

而侯景如此冒冒失失的稱帝,也招致了梁軍和各地武裝的強烈攻擊。

公元551年,侯景的主力在巴陵被蕭繹的大將王僧辯擊敗,其勢力迅速萎頓,一蹶不振。

次年,即552年,王僧辯與蕭繹的另一大將陳霸先在白茅灣會盟,誓師東下,一舉攻破建康。

奇葩王朝歷十帝,享國58年,亡國前的三年裡,帝位傳九個人,很亂

侯景在逃亡中被部下所殺。

這樣,歷時四年的“侯景之亂”之人間慘劇宣告降下帷幕,江南一片殘破。

該年(公元552年)十一月,在王僧辯、陳霸先等人的勸進下,蕭繹稱帝於江陵,改元承聖,是為梁元帝。

建康是東吳、東晉、南宋、南齊、南梁的五朝故都,雖被侯景蹂躪得不成樣子,但其地理優勢擺在那兒,江陵根本不能與之相比。

只能說,蕭繹在江陵稱帝,地點選錯了。

公元554年十月初九,西魏大舉圍攻江陵,情勢危急。

彼時,王僧辯和陳霸先被派出分守建康、京口(今江蘇鎮江),王僧辯援救不及,而遠在京口的陳霸先更是鞭長莫及。江陵很快陷落,梁元帝蕭繹被殺,在梁元帝宮中值事的陳霸先的兒子陳昌、侄子陳頊等人,被擄至長安。

狡猾的西魏人殺了梁元帝蕭繹,另立梁元帝之侄、昭明太子蕭統之子蕭詧為帝,讓蕭詧作為自己的代理人,著手經略江南。

由於蕭詧這個小王國是西魏政府建立的一個傀儡集團,不同於梁元帝的南梁,所以,被史家稱為“西梁”。

奇葩王朝歷十帝,享國58年,亡國前的三年裡,帝位傳九個人,很亂

那麼,西梁已經出現,南梁是否已經滅亡了呢?

沒有。

西梁所轄地方不過方圓三百里,很小。

佔據著江南要地的王僧辯與陳霸先經過反覆商議,打算迎梁元帝第九子蕭方智到建康稱帝。

由東魏蛻變成而成的北齊政府不甘心西魏勢力南擴,也想趁梁國破敗,前來瓜分地盤。

北齊文宣帝高洋派其弟上黨王高渙護送原被東魏俘虜的貞陽侯蕭淵明前來繼梁帝位。

高洋在寫給王僧辯的信裡,口氣很硬。

王僧辯一開始是拒絕的,但經不過北齊軍一番劈頭蓋臉的砍伐,服軟了,於該年五月迎蕭淵明入建康。

這樣,蕭淵明這枚曾引發侯景舉兵作亂的爛柿子,趾高氣揚地登上了皇帝位,改元天成,立蕭方智為太子。

王僧辯雖然服軟,陳霸先還不服。

該年九月,陳霸先發軍突襲石頭城,擒殺了王僧辯。

爛柿子蕭淵明嚇得臉都綠了,只得乖乖退位。

十月,蕭方智在陳霸先的擁戴下即皇帝位,改元紹泰,是為梁敬帝。

陳霸先自任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揚、南徐二州刺史,掌握實權。

陳霸先經過了三年多時間的打理,基本控制了長江下游地區,鞏固穩了自己的地位,覺得時機已經成熟,遂於557年廢掉梁敬帝蕭方智,自己在建康稱帝,建立了陳朝。

奇葩王朝歷十帝,享國58年,亡國前的三年裡,帝位傳九個人,很亂

陳霸先稱帝,第一個舉手反對的人是王僧辯生前的部將王琳,此人非常能打,是王僧辯的得力干將,軍功與杜龕並稱第一。

他派人入北齊迎還梁元帝之孫永嘉王蕭莊,在郢州擁之為帝,年號天啟,設置百官,自己總管其軍國大事。

不得不說,王琳挺生猛的,他先後擒捉了前來討伐的陳將侯安都、周文育等。

但在560年,當他與陳將侯瑱在蕪湖交戰時,由西魏蛻變成而成的北周政府發兵攻打其大本營郢州,他被搞得手忙腳亂,最終不得不與蕭莊逃亡入了北齊。

至此,南梁正式滅亡,共歷十帝,享國五十八年。

西梁集團雖然延繼著蕭氏的國統,但其不過是附屬於北周的小政權,國小力弱,仰人鼻息,於公元587年被楊堅廢除。

西梁共傳宣帝蕭察、明帝蕭巋、後主蕭琮三世,存在了三十二年。

很多人沒有想到,過了三十一年,到了公元618年,蕭琮的侄子,同時也是梁武帝蕭衍六世孫的蕭銑,於岳陽稱帝,國號仍為梁,年號鳴鳳,設置百官,勢力範圍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至交趾,北至漢水,擁精四十萬,雄踞南方。

不過,蕭銑這個梁國的存在時間只有三年,在621年,即為初唐第一名將李靖所滅,蕭梁的歷史才算正式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