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朱棣的奇聞軼事:徐王妃在危急之中披上戰甲,挽救了北平

朱棣的奇聞軼事:徐王妃在危急之中披上戰甲,挽救了北平

朱棣的奇聞軼事:徐王妃在危急之中披上戰甲,挽救了北平


初師遇險:靖難之役時,兩軍在今天東壩展開廝殺。這裡揹負重山,面對平陸,諸山之水連河通海,壩河、亮馬河、溫榆河交匯。朱棣騎一匹青驄馬,被敵軍追逼到一條河溝邊。眼看就要沒命,情急之下他問坐騎:你能跨過這溝,讓我脫險嗎?說完一抖韁繩,這馬馱著朱棣噌地一下連跨三道河溝,甩脫追兵,化險為夷,最後累死。朱棣遷都北平改為北京後,為紀念當年初師遇險,坐騎忠勇,就在東壩建了馬神廟,塑馬供於廟中,當神祭祀。傳說立廟之後,那馬活了,常在夜間糟踐莊稼。農民不堪其苦,偷著將廟毀了.

燕王掃北:燕王掃北的故事在邢臺廣為流傳。朱棣發動“靖難”戰爭後,各地官民對他進行了抵抗。據《南宮縣誌》記載,“燕兵所過,各州、縣義民目為叛逆,爭抗拒之”,《邢臺縣志》記載,“靖難兵起,傳檄徵響,秀抗不應”。由於各地人民的大力抵抗,燕王的軍隊連受挫折,引起了燕王的極大憤怒。於是,燕兵毫無保留地對順德一帶進行掃蕩,每攻一地,便屠其城,赤其地。這次掃蕩幾乎殺絕邢臺一帶的人,即所謂“燕王憤甚,燕京以南,所過為墟,屠戮無遺”(見《南宮縣誌·兵事篇》)。

夫妻和睦:說起朱棣生命中的奇女子,當仁不讓的是徐皇后,她是開國功臣徐達的女兒。這位徐皇后,能文能武,史稱其“幼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

徐王妃平常文靜有加,但畢竟是將門之女。就在朱棣起兵造反的時候,朝廷派李景隆圍攻北平,而此時的朱棣,正前往寧王朱權那裡去求援,北京城空,危在旦夕。徐王妃在危急之中披上戰甲,挽救了北平。

徐皇后曾經著書,採集《女憲》《女誡》作《內訓》二十篇,又類編古人的嘉言善行,作《勸善書》,頒行天下。她還經常勸帝愛惜百姓,廣求賢才,恩禮宗室,不要驕寵外戚。四十六歲那年,她因病去世,朱棣大為悲痛,諡曰仁孝皇后,此後的十幾年再沒立過皇后。可見徐皇后在朱棣心中的地位,沒人能夠取代。

北京地名:在現今北京朝陽東壩地區有馬廠、馬房、駒子房、行宮廟等許多與馬字和帝王行跡有關的地名,這些都和朱棣有關。朱棣遷都北京後,東壩以其水草豐美,宜於牧養皇家馬匹,而一度成為明朝的御馬苑。這裡每隔三四里建一個馬廠,大大小小共有二十多個,養馬若干,可謂遍地開花。每個馬廠都有圍牆,牆裡蓋有馬棚,牆外草地平曠,馬群悠閒自在。母馬懷孕產崽,就蓋了駒子房負責接生。

這樣,馬廠、馬房、駒子房、行宮廟等與馬字和帝王行跡相關的地名,就留存下來了。

賜名天津:“天津”一名的“天”是指天子,“津”為渡口也。民用為渡,官用為津,天津是為當年的官渡。關於天津由來,史料最充分、記載最清楚的解釋為“賜名”說。

朱棣深知直沽作為海運商舶往來要衝,地位十分重要,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明朝政府在直沽設衛、築城。朱棣為了紀念“靖難之役”的勝利,賜此地名為“天津”,意謂“天子經由之渡口”。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在天津南門外大街發現了一座明代嘉靖年間所立的名為《修建三官廟碑》的石碑,碑上記載:“夫天津小直沽之地,古斥鹵之區也。我朝成祖文皇帝,入靖內難,聖駕嘗由此渡滄州,因賜名曰天津,築城鑿池,而三衛所立焉。”此碑詳述了天津賜名、築城、設衛之經過,也證實了史料的說法。

大報恩寺:說到南京大報恩寺和琉璃塔,就不能不提到明成祖朱棣,他被認為是大報恩寺和琉璃塔的營建者。

靖難之役後,朱棣稱帝,改年號為永樂。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八月,朱棣正式下令重建南京城牆外被毀的天禧寺。對此工程,朱棣精心策劃,成竹在胸,他明確要求,重建工程要“弘拓故址,度越前代”。他還賜給天禧寺一個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待遇,就是要按照僅次於皇宮的規格,來建造一家皇家寺院。根據《明太宗實錄》中的記載,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因天禧寺的重建將要完工,朱棣正式賜名“大報恩寺”,並親自撰寫了碑文。

由此可見,天禧寺是大報恩寺的前身。在朱棣下令修建大報恩寺之前,著於洪武年間的《京城圖志·寺觀》,就對天禧寺有過簡單的記載:“天禧寺,即古長幹寺,宋名天禧寺,在聚寶門外,有塔,今名因之。”

迎接麒麟: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鄭和艦隊在非洲東岸發現了長頸鹿,非洲麻林國代表團把它當做神獸“麒麟”進獻給皇帝。朱棣在奉天門親自主持盛大的典禮,以迎接這個代表國家吉祥的巨獸。“麒麟”的巨大體量,溫和的容貌和奇異的長脖,並且跟神話敘事中的麒麟圖式基本吻合,令原本心存疑慮的文武百官和京城百姓,感到無比震驚。

元首外交:蘇祿王率領龐大的使團來華覲見永樂帝,開創了中外元首外交的先例。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蘇祿國三位國王:東王、西王和峒王,以東王巴都葛·叭哈剌為尊,率領眷屬、侍從共三百四十多人,組成龐大的友好使團訪華。一路上,地方政府按朝廷指令,以國賓禮遇接待。到北京後,使團受到永樂帝盛情款待,這是明代中國政府接待陣容最為壯觀的外國使團之一。

面對陣容如此壯觀的外國使團,永樂帝龍顏大悅,給予蘇祿使團空前的禮遇。永樂帝、太子分別宴請蘇祿國王,並對來訪人員全部給予賞賜。蘇祿國王共在北京停留了二十七天,瞭解中國民間的風土人情。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